查看原文
其他

2018跨专业考博经验分享——爱我所爱,无问西东 !

小Z 考博圈 2019-06-06

编辑 学长

 

自从考上心仪学校的博士研究生后,陆陆续续有很多同学和朋友向我咨询考博相关的信息,今天也和一位博友聊了聊考博的过程。谈不上有很多有用的经验,但是我想自己的经历可能会给一些博友带来微小的启发,所以整理整理思路写这样一篇文章,一是给自己过去两年考博历程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二来也希望能给一些博友提供一些参考。


个人情况 


本科和硕士都在同一所中部地区大学上学,但是在不同学院和不同专业。本科时的专业是偏工科的电气信息工程类专业,自己不是特别感兴趣,于是跨考了本校的设计学院。可能是因为确实对设计很感兴趣,有十足的动力去学习,同时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很幸运地第一年就考上了设计学院的研究生。


经历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做研究生毕业设计的时候,深感自己的水平有限,短短的研究生三年并不足以支撑自己完成一个很满意的毕业论文课题,想继续读博研究自己喜欢的课题方向;另外,自己也有想在高校长期发展的打算,所以研三的时候就以应届生的身份开启了考博历程。


考博经历 


我的考博经历和大部分人相比应该算是很幸运的,但是又因为自己的性格或者其他的一些客观原因变得很曲折。考博的第一年,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研究方向和本专业领域学校的情况大致做了一个简单的调研,最后重点选了两所学校备考。


锁定的第一所学校是设计专业方向很强的一所学校,暂且叫做A校吧。第一次联系老师就出乎意料的顺利,因为在那之前并不认识那位老师,只是通过老师的论文和网上对这位老师的相关报道,觉得对老师的研究方向挺感兴趣,同时老师的人品很好,对学生很好。


于是给老师发了邮件介绍了自己,并且发了自己的作品集和简历,以及硕士阶段的论文成果。老师很快回复了邮件,同时也说明可以见面聊一聊。当时在A校刚好有一个学术论坛,于是报名参加论坛的同时也见到了老师,老师确实和想象中一样好,聊起天来觉得自然亲切。


后来老师提议想让我去工作室工作一段时间,看看我具体的能力,我觉得很好,是一个可以互相了解的好机会,读博毕竟和读硕士不太一样,老师一年只招一名学生,选择学生需要非常慎重。


在工作室工作了几个周,老师给的任务都是我比较熟悉的,可以胜任,唯独在写博士研究计划这件事情上有一些难以下手。其实在见老师之前,我自己也写过博士研究计划,但是真正在工作室学习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和自己设想的有一些不同。


老师很耐心负责地结合他近几年的项目情况和未来几年的规划给我提供了几个研究方向参考,让我在这个基础上去找自己感兴趣的点写计划。其实能遇到这么一位好老师,我应该很知足很感激了,但是心里总是欠缺一个强大的动力说服自己去写一份满意的研究计划,也缺乏对自己未来几年博士生涯的信心,我不确定是不是有足够的热情去支撑自己在这个方向去探索。


所以犹豫再三、纠结再三,最后还是放弃了那次机会,幸好老师还有机会可以选择其他学生,不然我想我会更加愧疚。一直以来特别感激那位老师的宽容和理解,也许当时自己的视野太过局限,也许自己的性格太过执拗,但是一旦做了决定,只能义无反顾地往前走。


B校老师的方向是我很喜欢的,当然,刚开始了解B校老师也只是通过老师的论文和网上的信息。B校老师的信息很难找,后来通过我自己的硕士导师联系上了这位老师,硕士导师极力向这位老师推荐了我


我与老师通了电话,在电话里聊了很久,有很多共识,当时觉得这位老师的方向就是我想要研究的方向,老师在电话里也很欣赏我,觉得我不是为了考博而考博,是真的怀有一份对设计对研究的信仰。


后来就和老师见面了,见面后可能聊天的过程中暴露了一些自己不成熟的地方,在真正考试面试的时候也没有准备特别充分,考试现场很紧张,没有发挥好,总之最后的结果就是考博失败了。


这时候,自己开始反思,空有一腔热血是不行的,自己应该清楚想要的是什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向和什么样的老师,同时,自己是否具备那样的素质和条件去达成目标。


第一年考博就这样光荣落榜了,考博失败后也有后悔过当时放弃了A校的好机会,但是也只能宽慰自己,选择了就继续走下去,无论什么样的结果都需要去承担。


幸好考博前还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面试成功了一家不错的公司,为了维持生计同时增长实践经验,硕士毕业后就去上班了。没过几个月,新一轮的考博又开始了,上班的同时,我也开始着手准备考试了。


考博的第二年,锁定的第一所学校是申请考核制,提交报名材料的时间比较早,虽然觉得方向特别喜欢,但是当时觉得难度太大,精力有限,所以并没有抱特别大希望。工作之余尽最大的力完善了作品集和研究计划,然后给老师发了邮件。老师的态度不是特别明确,比较少回复,所以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可能没有太大希望。学校要求提交的材料中有要求作品集,但是限定了篇幅,所以只挑选了部分自己觉得和报考方向较相关的作品和个人论文成果提交。


后来,材料通过了,相当于直接进入了复试。材料通过后,自己鼓起勇气厚着脸皮请求和老师见面聊一下,老师同意了。聊天的过程还算比较顺利,给他看了之前材料里面没有的作品,有一些项目是和老师正在进行的项目相关度比较大的,以为是减分的东西没想到成了加分项。也给老师看了自己初步写的研究计划,这次终于看到了一些肯定的目光。


可能是因为确实是自己很喜欢的方向,也因为老师的肯定多了一些信心,复试考试及面试的时候并不紧张,显得比较自信,一切都很顺利。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和面试,顺利地通过了体检,顺利地考上了博士,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研究方向和学校。


回想这次考博经历好像有如神助,希望在未来的几年时光里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不辜负一路走来的坚持和不易。


经验总结 


说了这么多考博的过程,可能每个人的特点,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但是我想还是有一些共性。整个考博过程我最大的感悟有几下几点:


一、 认真考虑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


我想这一点无疑是最重要的,首先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如果最后考上的不是自己喜欢的方向,只是勉强想要一个博士学位证,那可能博士的几年都会觉得压力很大,没有激情也没有信心。


其实从我跨专业考研开始,我就形成了这样的价值观,我这一生必须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必须要和自己爱的人结婚,必须要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不然我会觉得我的人生没有意义,我所做的努力没有意义。


当然这样极端的性格也存在很大弊端,但是我相信“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不拼一把,怎么知道不行呢。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二、 认真考虑适合自己的老师和学校


第二点其实是弥补一下第一点的极端性,我这样极端的性格其实是很容易让自己遭遇挫折的,我也经常反思自己。毕竟理想和现实还是会有差距的,如果我最终没有考上自己最喜欢的方向最喜欢的学校,可能我也没有绝对的勇气去说这样的话,选择需要承担后果,就像赌博需要承担后果一样。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你要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考博目的;其次,你要了解你选择的博导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你是否是他的“理想型”。当然,我知道这很难,但是难不代表不可能。其实这也是我每次考博,都请求和老师见面聊一聊的原因,希望能够对老师多一些了解,同时也让老师多了解我一点。


很多博友问我,“考博需要关系吗?”,当然需要关系呀,老师都完全不认识你,怎么能确定你适合做他的学生呢?但是我认为“关系”并不只是通常意义上的“关系”,没有关系就自己创造关系,多参加学术论坛,说不定论坛上和你畅谈的某位老师后来就成了你的博导;多发表论文,多做实践项目,给老师发邮件介绍自己的时候,也有能够拿得出手的作品和成果说服老师。


总之,这世界没有那么黑暗,我认为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公平的。考博不能仅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个人学术追求、个人综合素质等等都会被考虑在内。你觉得不够公平,只是因为你还不够优秀,所以不要给自己太多借口,你能做的只有提高自己,用百分之两百的努力去争取机会。


三、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不要松懈


说实话,第二年的第一次考博,我确实没有抱太大希望,但是我还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那段时间,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的时间可以做作品集,复习英语和理论知识,回想一下还是很辛苦的。


但是我当时的心态是,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去敷衍任何一场考试,因为每一次考试,即使失败,也是在让自己变得更好。准备考试的过程,也是提升自己的过程,如果这次没考上,所有的努力也不会清零,学到的总是自己的,即使不是用来考试。可能就是这样的心态,让我在觉得很累快要放弃的时候,还是咬咬牙坚持下去了。


另外,可能很多人会有同感,考博特别揪心的一个点,就是不知道老师心里对你的看法,害怕自己变成“炮灰”。这和暗恋一个人好像,每天等消息都很焦虑,不知道心里的她是什么想法,会给自己加很多内心戏:信息这么写,会不会不好;发信息不回,她是不是对我没兴趣;她没那么热情,是不是拿我当“备胎”;约见面会不会让她觉得我很世故;见面了印象不好,会不会减分。


总之,需要纠结和犹豫的地方太多了。但是我想,与其如此纠结,不如勇敢一点,勇敢地选择喜欢的,勇敢地展现自己。同时,“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准备好了,机会来的时候,才能把握得住。

 

追随自己的内心,全力做好准备,安然接受任何结果。爱我所爱,无问西东。与各位博友共勉。

 

往期回顾

1.屡败屡战,最终相约清华园

2.昔日寒窗不足夸,今朝苦学思无涯。 ——升学以自勉

3.北大法学学长:我是如何考上北大博士生的



本课程适合以下人群:


2018年和2019年,

以及有考博打算,

却还在迷惘的同学


准备考博,

却毫无头绪的同学


准备考博,

不知道导师、院校、考核、专业、研究计划书……等

关于考博一系列细节的同学


已更新12


限时特惠仅需79元


购买方式一: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

购买方式二: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