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五年之后五年的总结(续)
来源:田渊栋知乎专栏
编辑:学长
新智元推荐
新智元推荐
作者:田渊栋
【新智元导读】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围棋项目负责人田渊栋博士在本文中总结了自己博士毕业后五年来的工作心得和体会。此前新智元曾报道了田博士在研究方向选择、阅读积累、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今天这篇,是从工作态度、收入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等方面总结,值得初入职场的博士同学们参考借鉴,相信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震撼!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能峰会开场视频
从小到大,常听长辈们说:“好好读书,好好学习,长大了才有好工作。”,似乎只要努力十几年,接下来就如童话般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等我们真的到了而立之年,真的去找了一份工作,才发现人生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要怎么成长,怎么发展,长辈们已经没有故事再编给我们听了。
工作之后,很容易进入舒适区和回音室(echo chamber),每天挤同样的地铁,处理同样的事务,聊熟悉的话题,结婚生娃养娃,不知不觉间韶华已逝,直到退休老死。有句话说的好:“有的人25岁就死了,75岁才埋”,现在的人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5了,要是刚开始工作就看完了一生,那还有一多半时间要如何处理呢?
若是想要继续成长,那就不得不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了。
走出舒适区和离开回音室
“走出舒适区”这五个字,我想大家在各类鸡汤文里面看到很多次了,无非是不甘平庸,要努力,要抓紧时间提升自己,要尝试新事物。我在之前的博文里面也提过一些,这里也不想多说了。
但“离开回音室”,却鲜少有人提及。
从小到大,外界的反馈信号是越来越弱的。上大学前有老师和家长管头管脚,本科硕士时有师兄师姐,博士时还有导师。工作了之后,中肯有益的批评会越来越少,大家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空也没有义务去评论别人,能得到的评论都是“还不错啊”,“挺好的”,“很厉害”。而有一两条不顺眼的评价,或许拉黑关评论也就可以了,再没有强制听取的必要了,久而久之,能听到的都只是赞美了。
然而,别人的反馈是一面镜子,能照到自己看不到的角落。一般足够勤奋足够用心的人,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没达到预定的目标,而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它的方向。很多时候,不将棋盘掀掉再来想问题,问题是无解的;而掀桌子的那些人,往往是门清的旁观者,他们会残酷地把筋疲力尽的奋斗者拖起来,撕开“勤奋向上”的保护罩,在他的耳边毫不留情地吼道:你的路子是错的,迄今为止的所有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
工作了,真心的批评会越来越少,而噪音则会越来越多。有时候可能皱个眉头或者话里有话,几秒钟的事情,态度就已经说出来了;有时候被人无端贬损,其实对方只是发泄情绪,自己并未做错;更高段的是出于各自利益相互攻击。这时候能不能把得住舵,既能听从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又过滤不实之辞予以反击,就是个很难的事情,精神不够强韧的人,往往就躲到回音室里再不出来了。这里面的“度”很难控制,看得准不准,解读得对不对,一是取决于自己的阅历,二是要多方了解再做评判。
一个受着冒名顶替综合症(Impostor syndrome)困扰的人,可能一两句随便的批评就会被毁自信,这时候多听听各种人的意见,同时把自己的功绩和自己的努力联系起来,再建立不依赖于别人的自我评价体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平衡这种困扰。
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不只是说做做表面文章。我们常说谦虚是一种美德,虚怀若谷是一种君子气度,这种说法其实是很肤浅的——也许自我感觉良好,别人不过尔尔,但碍于面子让一让也无妨。这种假谦虚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只会通过暗地贬损别人的方式来加强回音室的效果。只有意识到自己可能真是错的,也许事情真不是所想的那样,这样在看到清楚的逻辑和充足的证据后,才能听进去。
多听别人的意见,但要记得选择权在自己。自己出了错不要全怪他人,不要怪老师怪师兄怪父母,那样只会让自己在弱者的循环里越陷越深。自己的路是自己走的,盲听盲从是自己的失误,去伪存真是自己的责任。把锅全都甩给别人的那一刻,虽然获得了一时的轻松,却也在不知不觉间,停下前进的脚步。
最后,不要太过经常去评判别人。大家做事都有背后的逻辑,或者有不得已的苦衷,拿自身的幸运去对比别人的苦难,既不仁也不智。而更重要的是,经常评判别人会陷入强者的幻想中,浑身舒坦,似乎自己全知全能,别人错漏百出,久而久之,每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只聆听脑海中的掌声,那又陷入回音室的陷阱里面去了。相比之下,忙着赶路的人,更关注自己要面对要解决的问题,往往对别人更宽容——只要别人不挡着道,他们做什么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选一个好的环境
虽然个人因素是很重要的,但环境因素也不可或缺。
一个好的环境和平台,首先给人的是成长空间。有句话叫宁作鸡头不当凤尾。当了鸡头,最重要的是有了责任感,事情得要好好想,决策得要好好做,做对了有成就感,做错了有切肤之痛。处于这种状态,压力会大,但不知不觉会进步,会想办法更好地分析问题。反之要是凡事都有上头罩着,一举一动都不需要自己负责,那不出半年人就会退化,再要赶上就难了。
回想读博本身,就是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周围都是懂行的人,提出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切中要害。而工作了之后,周围的人的背景变杂了,往往你是在本公司里最懂某一块的人,其它人也没能力也没必要挑战权威。这时候找一些同道经常交流,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另一个是格局要大,或者有能变大的潜力。天天为代码缩进一个空格还是两个空格而讨论,或者重复机器能做的工作,或只在原有的平台上修补bug,或者总做小事情,得不到上头的信任和委托,那年薪百万都是没有意义的。更大格局也会降低以后被自动工具替代的风险。人工智能的进步是很快的,看着海水很平静,待到涨潮漫上滩涂时,再往山上跑就晚了。
平衡收入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
如果说有什么地方我的观念和读博时截然相反,那可能是对金钱的态度上。学生的时候觉得钱不重要,理想最重要,为了理想光荣,沾了铜臭可耻。
事实上不得不说这个世界是由经济和交换驱动的,即便是去当教授,也一样要写各种grant和各种proposal,为自己的利益争得头破血流。除开“挣得面子”或是“获得安全感”这些,有一个好的经济基础,对我更重要的是有两点。
首先收入的多少是一种筛选机制。虽然牛人不都是冲着钱而来,但总的来说,还是工资高的地方牛人较多,无他,每个人都有现实的压力,能够获取高工资也是实力的证明,对将来有好处。更重要的一点是,有钱可以节省大量花费在琐事上的时间。没有足够的收入,就不得不去讨论和争执一些平凡的事务,这样会耗费掉大量资源,不管是时间资源还是情感资源。这种耗费,反过来会把人一直锁在糟糕的状态下而无法成长。
就算自己不问世事,对小事漠不关心或是逃避,也会有各种外界因素逼得自己去处理和面对。这种被动的推动,是不愉快的主要缘由之一。与其处处被动,不如找到一份有足够回报的,“体面”的工作。钱确实买不来时间,但钱可以帮你打消掉很多琐事,也是在很多情况下说服亲戚和长辈们的唯一办法,这样才可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面。
另一方面,如果找工作只看钱,则是走进了另一个极端里面了。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今年可能前端做网页火了,明年是虚拟现实元年,后年人工智能迎来一波大热潮,再后来区块链成新宠,如果每次只找挣钱最多的方向,频繁跳槽,那肯定会中断自己职业发展的历程。
从长远看,有一个自己喜爱的方向,在专业上有长期的积累,才能越老越香。人生这场马拉松,其实一开始跑得快点或者慢点没太大关系,重要的是能不能一直朝着某个方面坚持,一直往前走。现在知识不再被垄断,网上材料那么多,想学什么都是容易的,只要愿意,弱点总是可以被弥补的。
这里举个计算机的例子。我们经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说计算机是青春饭,三十岁以后就做不动了;另一说资深员工很受欢迎。到底哪句话是对的?很简单,职业发展越往后,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越大,年龄得要和水平成正比。
小年轻只要聪明努力肯干,给个入门职位招进来不是问题;一旦年岁渐涨,招人就要考虑投资回报比的问题。有些资深员人能带人管人,关键时刻以一当十,公司不付几倍工资出来,真是不好意思;有些所谓资深员工,水平也就和刚入门的人差不多,那为什么还要花更多的钱呢?
在这点上,计算机这个方向其实比很多其它方向好得多,因为一个牛人往往顶十人甚至百人,一个水平不高的人在团队里会产生巨大的反效果,所以人和人的区分度很大,牛人的价值要高得多。要是大家都只能干些搬砖的活,那么人和人的差别就不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差别一定还是会有,但就不得不体现在技术之外了,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会有体会,我就不谈了。
总之,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然后适当地和现实妥协,我觉得会是比较可行的方案,至于什么可以妥协,什么需要坚持,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此我很推荐科研的道路,这份职业没有通常工种“望尽天涯路”的厌倦无聊,只要思想开明就有各种新奇东西可以玩一辈子,只要足够努力那么能取得的成就上不封顶,工资也足够养家,在新技术的浪潮面前有较少被替代的风险——科研本身,就是开启和推动浪潮的原动力。
而科学家所带来的,乃是我们这些渺小的尘埃,在亿万光年的冷暗宇宙中传播火种的希望。
我想要成长么?
说了那么多,其实成长并非每个人都想要的东西。
对大部分人而言,日复一日的安稳平淡生活,就已经很不错了。不管是辉煌的荣耀也好,平凡的生活也罢,最终不过沦为几分钟的饭后谈资,或者几秒钟的脑海片段,敬佩或是感叹、讥笑或是遗憾,喜乐或是悲哀——哪天不在了,太阳还是照常升起,而后大家该如何活就如何活,所谓“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并非世态炎凉,确是人之常情。
所以啊,是满足于岁月静好,还是决意于前行远方,都只是为个体的快乐而做出的决定罢了——而做出这个决定本身,就已经是成长的一部分了。
注:本文转载自田渊栋知乎专栏,作者田渊栋,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若涉及侵权等行为,请先与微信号xuezhang600联系删除(24小时内回复),万分感谢!
往期回顾
1.哈佛学术大牛造假怎么处理?学校建议撤论文,赔偿一千万美元
2.考上博士后,如何搞好与师兄的关系?
3.博士毕业时,我大哭一场,写下了这篇文章...
- END -
极简核心论文写作教程
课程已经更新完毕
(课程提纲如下)
讲义在课程简介处
需要的自行下载
1. 什么是好论文
2.学术论文的规范是什么
3.论文写作关键环节
4.如何找到合适的选题
5.如何搜索文献
6.如何做文献综述
7.如何做研究设计
8.量化研究方法
9.质化研究方法
10.论文的谋篇布局
11.用学术语言呈现你的论证
12.标题、摘要、关键词
13.期刊研究和投稿
14.期刊决议的回应,下一轮投稿的开始
现价129元
购买方式一:直接扫描上图二维码
购买方式二: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两种购买方式点击进入都可以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