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2018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十大热词
来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编辑:学长
小编:
时光荏苒,转眼间2018年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9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官方公众号本期盘点了六大学科门类TOP10研究热词,其他的学科门类,将于下期准时推送,敬请关注!
2018年《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期刊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被转载学术论文有732篇,小编收集了其2286个关键词,在除去常规词后,得到了以下高频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词频统计Top20
NO1•壹
思想政治理论课
01
文献数量
热词出现频次 119次
学术论文 369篇
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85篇
02
文献摘编
(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更具基础性和系统性的教育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应遵循教学规律,从内容和本质层面下功夫。但由于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认识不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也存在着形式化和表面化的思想苗头。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应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回归课堂教学本质和规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信,防止课程教学的形式化和表面化问题。”
——节选自《防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形式化和表面化》
作者:佘双好(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高校辅导员》2017(4)
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8年01期
(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当前,教材内容更新落后于社会实践,部分教师内功不足、教学方法单一,重视程度不均衡、保障要素不到位,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重要因素。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师资建设、推动教法创新、优化机制保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的优秀课程。”
——节选自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
作者:刘川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
《中国高教研究》2018(2)
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8年03期
(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进一步把握规律、明确着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深化内容建设、激发教师创造活力、把握教育对象思想特点和需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
——节选自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四个重要问题》
作者:冯刚(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高静毅(博士研究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8)
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8年05期
03
文献链接
王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道德教育部分的修订与重难点解析》,《思想教育研究》2018(8),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8(5)
顾海良:《“三因”理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8(2)
刘建军:《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精、尖”》,《思想教育研究》2018(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8(3)
佘双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规律探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8(3)
李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任务、挑战和方略》,《贵州省党校学报》2018(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8(3)
04
学术会议
“改革开放四十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2018年4月20日-22日,主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南昌大学。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论坛”,2018年12月1日,主办:北方工业大学、全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联盟、《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编辑部。
NO2•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01
文献数量
热词出现频次 88次
学术论文 356篇
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53篇
02
文献摘编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特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新时代中国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它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上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更加丰富和完善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内容”,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引领着当代中国的时代走向。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引领时代的思想灯塔和行动指南,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不断解答时代新问题、完成时代新任务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节选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典范》
作者:夏文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10期
(2)“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和政府确立自身主要任务的基本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确定国家治理现代化愿景目标、战略路径和行动议程的客观基础。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决定了国家治理的根本任务与工作重点的重新聚焦,更大程度地满足更多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指向和根本归宿,着力破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实现更加全面而均衡的发展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首要聚焦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有望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强大动力。
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社会历史过程。我们需要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及时而稳妥地推行“美好新政”,积极探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突破口,以公共服务优化国家治理,大力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水平和境界。”
——节选自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作者:唐皇凤(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8期
(3)“使命自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出来的一种鲜明特质是使命自觉。这突出地表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具有的坚定而远大的奋斗目标、深切的忧患意识、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以及以身许国的责任担当。使命自觉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状态和政治品质,也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
——节选自 《使命自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
作者:龚少情(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党性研究中心副教授)/齐卫平(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 )
《学术探索》2017(11)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01期
03
文献链接
张雷声:《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9)
王伟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社会科学》2017(1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4)
汪信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述评》,《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9)
靳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划时代意义》,《中国高等教育》2017(2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2018(2)
04
学术会议
“‘红船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术研讨会,2018年1月3日,主办: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嘉兴学院。
首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讨会,2018年4月7-9日,主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紫光阁》杂志社、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厦门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NO3•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01
文献数量
出现频次 65次
学术论文 147篇
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51篇
02
文献摘编
(1)““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实际过程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一是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的高度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致性,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变革与融合为内涵,以走向世界为方向;
二是改进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方针,指出了确立评价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方向,使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了明确的依据。”
——节选自《“两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作者:陈卫平(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思想理论教育》2018(4)
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8年07期
(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中,从一般的、普遍性的马克思主义再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贯穿于中国化的始终,并大致需要依次经过:进入中国化主体认识范围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四种理论形态的有序演进;其中,进入中国化主体认识范围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念的马克思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尚未实际展开的理论形态,中国化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是具体实践中的理论形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相对独立的中国化实践之后的理论形态。”
——节选自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形态演进的内在逻辑》
作者:种海峰(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2)
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8年06期
(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形态,它的主要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文献,它以建构性、建设性为基本逻辑,更加注重实践、现实和问题导向,是围绕着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何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切实推进国家的改革、发展、治理实践,如何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从严治党、打造领导核心等问题,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立于国际舞台、富含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应在提升话语吸引力、系统阐释核心范畴、聚焦中国实践难题、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节选自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概念、特质、架构与发展》
作者:陈培永(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2)
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8年06期
03
文献链接
保建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研究》,《教学与研究》,2018(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8(6)
李慎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7)
郭建宁:《文化自信与当代中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7)
04
学术会议
“改革开放40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2018年10月18日-19日,主办:国防大学。
“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学术论坛,2018年11月16日,主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与国际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NO4•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1
文献数量
出现频次 50次
学术论文 505篇
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41篇
02
文献摘编
(1)“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社会思潮和文化多样化、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化、传播手段信息化的情况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为前提,否则培育者和践行者就会丢失“灵魂”,培育和践行工作就会偏离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就是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培育和践行工作中的问题,去指导培育和践行工作的具体思路、步骤和过程。
解决“用什么指导、为什么指导、怎样指导”的问题,不仅能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而且能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高效性。”
——节选自《马克思主义指导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高奇(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向军(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8(2)
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8年10期
(2)“中共十九大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总体布局中,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提出以社会主义公正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
为此,要澄明以公正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学理前提,解读以公正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关系,厘清以公正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维度。确立以公正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在全社会普及社会主义公正观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在党和国家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排除各种错误认识的干扰,协同创新,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节选自 《论以公正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
作者:钱广荣(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
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8年05期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描绘出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指明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思路: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筑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树立家庭新风尚;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节选自 《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思路》
作者:严仍昱(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5)
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8年03期
03
文献链接
吴宏政/张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革的逻辑理路》,《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2018(8)
冯刚:《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2018(5)
石海兵/王苗:《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图景》,《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9),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2018(1)
04
学术会议
“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课程” 学术研讨会 ,2018年11月23-25日,主办: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与法政学院。
大学校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2018年7月28日,主办:中宣部、教育部、光明日报。
NO5•伍
共产党宣言
01
文献数量
出现频次 35次
学术论文 280篇
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46篇
02
文献摘编
(1)“《共产党宣言》蕴含着批判、解放及启蒙等不朽精神。批判精神是一种否定的精神,亦是一种建构的精神,而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及革命实践的批判,完成了对“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反驳。解放精神是一种从束缚、剥削及压迫等之中挣脱出来的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以自身的解放、阶级的解放及“类”的解放,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了可能。启蒙精神是一种唤醒,并揭露现实的精神。无产阶级的现实遭际是处于资产阶级的统治之下,而“抗争”是唯一的出路,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人类栖居的理想空间。”
——节选自《批判、解放及启蒙:《共产党宣言》的不朽精神》
作者:刘刚(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5)
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8年10期
(2)“《共产党宣言》的中国意义贯穿着历史、理论与实践的三条逻辑主线。从历史逻辑看,《共产党宣言》在世界历史的深层呼唤中出场,其传入中国时正处于中国人民走向觉醒与中华民族渴望崛起的历史时刻。
从理论逻辑看,《共产党宣言》与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文化的历史生成与发展演化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从实践逻辑看,中国实践的定位、立场与《共产党宣言》是一致的、连贯的,新时代中国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与伟大梦想的实现都需要《共产党宣言》的在场。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引下,中国实践方能不忘初心,继续创造中国奇迹。”
——节选自 《《共产党宣言》的中国意义》
作者:项久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5)
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8年09期
(3)“从中国共产党领袖对《共产党宣言》的重要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共产党宣言》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产生深刻影响和重要作用。
《共产党宣言》精神的科学内涵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基本原理,
二是基本观点,
三是基本方法。
《共产党宣言》的精神真谛如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实事求是精神和与时俱进品格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基因。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哪一本书,像《共产党宣言》这样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共产党宣言》精神永远指引并鼓舞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千秋伟业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节选自 《《共产党宣言》的精神真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基因》
作者:严书翰(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4)
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8年07期
03
文献链接
钟瑞添:《论《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共产党》,2018(9)
任晓伟:《《共产党宣言》在西方的被阅读史》,《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8(5)
郝宇青:《《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转型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2018(4)
梅荣政:《科学批判在新的世界观创立、阐述中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8(8)
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首次系统阐发》,《社会科学研究》2018(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2018(3)
04
学术会议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学术研讨会,2018年:5月9日,主办: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教育部社科中心《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共产党宣言》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2018年4月20-22日,主办: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
第二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学术研讨会,2018年6月22日,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NO6•陆
人类命运共同体
01
文献数量
出现频次 32次
学术论文 175篇
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29篇
02
文献摘编
(1)“实践表明,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时代课题上,中国作为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和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增强的国家,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政党,始终是有胸怀天下、为民造福的大境界,不但有责任领导和实现中国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都离不开中国的积极参与和强力支持,需要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作为和不懈努力。”
——节选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变革中国方案》
作者:杨金卫(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东岳论丛》2018(5)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08期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唤起当代中国人对于人类命运的情感认同和对于共同体的理性认知,也需要激励中国人参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实践中。
鉴于历史传统、文化观念与国情现状,当代中国人需要增进对当代世界发展的了解,特别是对人类作为共同体的命运纠葛和利益参差,需要增强世界眼光,培育全球意识,提升共同体观念,以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心境、理性的方略参与到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打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秩序与全球格局中来,通过开展闳放文化教育、加强政策引领,增强人们参与全球治理的积极性,在扩大的国际合作交往中提升中国人的共同体觉悟,构建符合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规律、时代趋势、利益格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节选自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当代中国人的全球意识培育》
作者:宇文利(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学术论坛》2018(2)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08期
(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体显然是人类。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意味着在“中国梦”之民族国家价值主体关怀前提下,对价值主体人类形态的认同和高扬,是价值主体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化。
中华传统文化悠久高远的“天下主义”人文理念和西方近代以来政治哲学所强调的“命运”旨趣,是理解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般方法论资源,前者构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范导性原则,后者构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性原则,二者结合起来则为“奉天承运”。
在中国从世界边缘走向世界中心的情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包含、代表、引领人类共同价值,提升和拓展人类共同价值。”
——节选自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体结构、哲学建构方法及其意义》
作者:刘进田(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院长)
《观察与思考》2017(11)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03期
03
文献链接
马俊峰/马乔恩:《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学术论坛》,2018(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8)
张华波/邓淑华:《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8(4)
李景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新视野》2017(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2)
吴俊:《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及其落地生根的社会培育》,《思想教育研究》2017(10),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2018(3)
桑建泉/陈锡喜:《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理论关系新论》,《青海社会科学》2017(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3)
04
学术会议
“世界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2018年11月26日,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与云南大学出版社。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2018年10月27日-28日,主办:复旦大学、日本创价大学。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式”学术研讨会,2018年9月9日,主办:中国孟子研究院。
NO7•柒
意识形态话语权
01
文献数量
出现频次 31次
学术论文 151篇
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27篇
02
文献摘编
(1)“从文化自信中审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是一个连续不断探索的过程。坚定文化自信,在多元开放的精神世界图景中保持定力,发展主流意识形态是新时代的战略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新时代。遵循传承—转换—创新的历史逻辑,从文化自信中审视中国意识形态的演化变迁,要深刻认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发生转型的新态势。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我们应以这一思想为指导,锐意创新,在增强文化自信的进程中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方略,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新篇章。”
——节选自《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
作者:王永贵(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学海》2017(6)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03期
(3)“互联网与意识形态的深度融合催生了网络意识形态新样态。当前国内学界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意识形态理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治理等方面。
网络意识形态的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共识性、研究方法较为单一、重复性研究多且创新性不足仍是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研究应强化网络意识形态理论规范性研究,实现研究方法多样化,深入挖掘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新的热点问题。”
——节选自 《近年来国内网络意识形态热点问题研究述评》
作者:张瑜(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谷永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1)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07期
03
文献链接
沈江平:《文化的意识形态性与意识形态的文化性》,《教学与研究》,2018(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2018(6)
郑洁:《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教学与研究》2017(1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2018(3)
王浩:《我国网络社会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8(2)
刘永志:《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新态势及我国对策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2018(4)
朱宏霜/周良书:《网络意识形态的接受主体特征及建设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8(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2018(8)
04
学术会议
“网络空间治理下意识形态建设”学术研讨会,2018年5月26日,主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广西社会科学杂志社。
“意识形态创新与40年改革开放”学术研讨会,2018年12月7日,主办: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意识形态建设专题报告会,2018年11月7日,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人文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
NO8•捌
新发展理念
01
文献数量
出现频次 27次
学术论文 74篇
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16篇
02
文献摘编
(1)“硬实力与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格局生成的决定性条件,是主体国家认同与内生自信的基本尺度。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在底蕴,既作用于中国硬实力的发展,又为全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彰显中国发展的生命力与中国文化的创造力。
从“塔式结构”来看,文化自信的对象性基础包括发挥基础作用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中坚作用的革命文化、发挥固本作用与引领作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体文化自信的程度取决于主体对这些对象性基础的认知与认同程度。新发展理念与文化自信构成深层次互动的关系,前者旨在挖掘新时代中国硬实力的潜能、创造中国硬实力发展动力,后者旨在增强文化软实力、全面增进国民的认同与自信。
基于此,一方面,新发展理念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指导性纲领,并为文化自信的生成提供所需要的硬实力基础。另一方面,文化自信为新发展理念提供内生价值认同的资源,以软实力的形态反作用于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当代中国硬实力提升。
由此可见,新发展理念与文化自信的内在互动与深层共鸣,构成了中国整体实力生成的核心线索。”
——节选自《新发展理念与文化自信》
作者:项久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2018(6)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03期
(2)“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方略,进一步强调发展、改革与开放的统一,在强调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因而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同时,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纳入新发展理念,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政府与市场调控有机统一的经济运行机制纳入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结构演变升级、优化纳入新发展理念,强调新发展理念重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把开放纳入新发展理念,强调:“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显然,新发展理念强调科学发展,把发展同制度和机制改革、同新型对外开放,把经济增长同结构演进,把生产方式同分配方式统一为同一历史命题,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的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条件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发展”的内涵。”
——节选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新发展理念》
作者:刘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前线》2017(11)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02期
(3)“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目前,学界从不同角度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形成背景、基本内涵、重大意义、实现路径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但是,研究中也存在研究深度不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对共享发展的理论渊源与演进、实践历程与经验、时代价值与意义、推进原则与路径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节选自 《共享发展理念研究综述》
作者:韩喜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巩瑞波(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7(3)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01期
03
文献链接
杨英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贡献》,《行政与法》,2018(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10)
刘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在逻辑》,《经济研究》2018(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9)
叶敬忠:《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沿循、总体布局与路径省思》,《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8)
张志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经济伦理意蕴》,《学术界》2018(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6)
赵华珺/刘建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爱国主义的创新发展》,《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2018(6)
NO9•玖
以人民为中心
01
文献数量
出现频次 26次
学术论文 41篇
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11篇
02
文献摘编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中国化,充分体现了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党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灵魂。其他十三个基本方略如果离开了这一方略,就不能成为方略。其中,尤其要重视它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使党能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做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而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更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通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之中,贯穿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节选自《中共党史视野下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作者:张太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
《河北学刊》2018(4)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共产党》2018年09期
(2)“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实践,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征定义为“一个中心、五大维度”的生产力体系: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发展生产力的出发点、立脚点和核心点;生产力的“五大维度”分别是经济生产力、科技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文化生产力和生态生产力;五大生产力的作用是:经济生产力是物质的基础,科技生产力是智力的支撑,社会生产力是民生的保障,文化生产力是精神的引领,生态生产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五大生产力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同向发展、同行发展、共赢发展,统一于服务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促进五大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节选自 《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五大生产力》
作者:胡鞍钢/张巍/张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07期
(3)“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赋予政治以德性,赋予制度以良心,赋予行为以责任,是中国政治生态的核心和灵魂。中国政治生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独特的政治生态。
它植根于中国政治文化的独特性,凝练为中国政治制度的独特性,并突出体现为党和国家政治决策的独特性: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终结了自古至今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解决了脱贫致富这一世界性难题,使13亿多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
然而,由于目前我国权力监督体制尚不完善,还不能满足人民的期待,某些领导干部的个体行为还存在着偏离甚至背离人民群众的现象,由此导致我国政治生态的紊乱或局部恶化。
为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政治生态的独特性和优越性,需要不断治理和优化政治生态:
一要坚持党的领导,着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二要完善监督机制,把权力运行规范到为人民服务的轨道上;
三要构建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压力机制,形成“利为民谋、权为民用”的氛围。”
——节选自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政治生态的独特性及其优化路径》
作者:王彩云(济南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08期
03
文献链接
陈平其/何锡辉:《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8(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10)
董爱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八种本领》,《社科纵横》2018(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共产党》,2018(8)
陈力丹:《“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7)
张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学习时报》2018(4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共产党》,2018(6)
NO10•拾
全面深化改革
01
文献数量
出现频次 21次
学术论文 34篇
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11篇
02
文献摘编
(1)“十九大报告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方向、方式、动力的基本问题作为重大时代课题提出,正确解答需要我们给出更多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方案,同时改革举措必须落地,以走向好的市场经济和好的社会规范,实现平衡充分的良性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
中国作为转型经济体,面临着发展驱动和现代经济体系双转型滞后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治理结构的失衡,这是导致实际经济增长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制度根源。而要解决经济结构失衡、体制结构失衡、治理结构失衡的根本出路,在于按照十九大的精神,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形成具有包容性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以此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以法治、执行力和民主监督来提升国家能力和政府执行力,推动改革发展美好蓝图的落地。”
——节选自《十九大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使命、新任务》
作者:田国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学术前沿》2018(1)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05期
(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第一,改革理论创新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首要前提。我们党在这五年中取得的改革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制度创新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制度保障。
第三,实践创新在于精准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效。
五年来的改革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全面深化改革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关键之举。”
——节选自 《全面深化改革: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关键之举》
作者:贺善侃(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6)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04期
(3)“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内涵丰富,体系完整,涵盖了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既谈形势变化,也谈目标任务;既有工作部署,也有工作方法;既有理论思考,也有实践探索,战略导向明确,措施务实有效,充分说明了习近平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洞察和准确把握,展现了习近平的战略视野、战略眼光、战略谋划和战略定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经验和智慧的集大成,堪称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百科全书。
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深刻领会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对于我们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自觉地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有着极为重要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节选自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初探》
作者:王春法(中国科协常委)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6)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04期
03
文献链接
季正聚/许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纵深推进》,《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7)
胡鞍钢/张巍/张新:《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五大生产力》,《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7)
陈曙光/刘小莉:《改革方法论与方法论改革》,《思想理论教育》2018(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5)
04
学术会议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学术研讨会”,2018年5月11-13日,主办:《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注:本文来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版权归来源所有,仅做学术分享之用,本文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与来源联系,万分感谢!
往期回顾
明晚开课:第二讲
(第一讲为试听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拉到最底部即可查看)
201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考博学子的福音来啦
4位985/211博导、教授联合授课
课程提纲:
第一讲: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
第二讲:马克思早期文本解读
第三讲: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上)
第四讲: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下)
第五讲: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第六讲:《资本论》
第七讲:政治经济学
第八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九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原价1599元
现在购买仅需1299元
先到先得
(明晚开课
一次购买课永久性反复听课)
购买方式一: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
购买方式二:点击阅读原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