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就做一辈子的朋友 丨专访理律杯冠军清华法学院赛队
编者按:
2020年12月1日,清华大学获得第十八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冠军。12月5日,“法律竞赛”有幸邀请到赛队队长胡家涵和原告庭辩队员周奕彤,分享他们的备赛经验和心路历程。欢迎读者阅读和交流。提及“清华”和“理律杯”,除了“清华法学院是理律杯模拟法庭竞赛东道主”的印象外,“清法”赛队也是mooter们不想在理律杯上遇到的对手——2015年至2020年的六届比赛中,清华法学院夺得3次冠军。但对于清法赛队的mooter而言,“理律杯”更是一个凝聚年头、承载记忆,又饱含温度的词汇。而今年的“理律杯”对他们来说,又更为特别,因为这是时隔三年后再次荣膺桂冠。
清华“理律杯”赛队成绩
今年决赛像一场梦,好在大梦成真
熬夜几宿后,队长胡家涵在赛后大睡一觉,醒来后摸不到奖杯的错觉,让他一度怀疑这是黄粱一梦。直到看见微信群里祝贺的消息,他这才放下心来,踏实感受夺冠带来的喜悦。“What is dead may never die, but rises again harder and stronger.”这是朋友发给他的鼓励。是的,赛队真的拿到了冠军,他真的履行了一年前的约定。
2019年11月26日,“理律杯”在清华大学新落成的法律图书馆大楼举行。清华大学赛队对阵西南政法大学赛队。当时的赛题有关刑法,更为注重案件事实,尤其是关于走私的事实的要点多而细碎。因研究不够,清华赛队最后甚至无缘八强的角逐。虽然赛队依旧斩获了最佳辩护词奖项,当时还是队员的胡家涵也获得了“优秀辩手”荣誉,但他并不满足,坚信清华法学院是值得最高荣誉的。当日,胡家涵在朋友圈写下“明年会和大家一起再站在这里,只要我还有热量”。也许正是“折戟沉沙”作因,“卷土重来也未可知”的想法才更为执着。
2020年12月1日,清华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两支队伍再次对战,这回他们争夺的是冠军之位。带给场下观者的,或许是一场强者间的对决盛宴;但对于场上的清法赛队而言,“面对老对手,始终是又尊敬又害怕”,当对手抛出出乎意料的争点时,他们依旧感到慌张犹疑。不同的是,曾经让他们铩羽而归的案件事实部分,今年早已被他们反复研究。
今年的赛题是关于房屋买卖合同的民事纠纷,案件事实部分仅有3页纸,如何完美诠释就全赖各校“理律”mooter们各显神通。除了各大数据库中能搜到的资料,队员们还力求实务地了解案件中的流程。他们询问家中在税务机关工作的亲戚,就细节问题进行答疑;甚至亲自注册企业号,进入国家机关官网熟悉具体流程。而这些实务性的研究,正是理律杯组委会所期望的——通过理律杯帮助未来的法律职业者,在学校课堂与课本学习之外,获取法律实务的经验。经过数时的庭辩,清华“理律杯”赛队最终再夺时隔三年的冠军,作为被告方代理律师的队长胡家涵,获最佳辩手称号。
他们的组合:“1+7+4+N”
队长胡家涵虽然夺得最佳辩手称号,但他认为并不存在“个人英雄主义”,所有的荣誉都属于这个最强赛队、最温暖的集体——1+7+4+N。
“1”是学生教练雷梦瑶,他们的赛队精神领袖。为了整体比赛的公平,作为东道主的清华“理律”赛队并没有“指导老师”的指导,甚至当他们想要咨询专业问题时,还必须是请教对“理律杯”不知情的老师。这时,一位既熟悉赛事流程又能处理各项事务的“妈妈型”领队就显得尤为重要。
“7”是正式队员,包括作为庭辩队员的吴玙姜、周奕彤、殷上弘和胡家涵,以及担任研究员的姬瑜、曹絮和池宇昂。清华赛队将庭辩队员的选拔置于提交书状后,未入选的人员则继续承担研究员的角色。他们始终认为,庭辩选手和研究员分别对应口头能力和检索能力,而这两种能力不分高低贵贱。后者永远是前者的最坚实的根基,“他们给予了赛队最高程度的支持”,“每个人的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4”是清华“理律”赛队每年都会吸收部分(3-4个)低年级同学作赛队助理,今年有4位同学。赛队助理主要处理一些事务性工作,同时也会承担部分基础性法律检索工作。它有助于个人获取包括法律检索、时间管理以及文书规划等能力,同时也不失为一种为赛队培养后备队员的有效途径。
“N”是历届清法mooter们,他们是赛队内部模辩时的评委,充当着的指导老师角色,是赛队一有需要,便四方来援的坚定支持者。毫无疑问,未来的“1+7”们终将成为“N”中的一员,注视着清法“理律”的代代传承。
而在这样的组合的背后,清华法学院也始终给学生们最大的支持。虽然由于东道主的原因,理律赛队不会拥有指导老师,但是无论是从讨论场地的审批还是课程请假协调的便宜上,法学院的老师们都默默给予着这群并肩作战的孩子们最好的关爱与支持。
“7”虽然是赛场上的主力,但其他各个角色亦十分重要。队长胡家涵自己就是从“4”成为“7”,再转身成为“N”。从土木工程降转至法学院的胡家涵,与理律杯的结缘从大一的“赛队助理”身份开始,继而大二成为正式队员,大三带队再战理律杯。但成了赛队助理的“4”,并不意味着有了成为正式队员“7”的门票。胡家涵解释说:“赛队助理的选择更看重其是否有充足的时间随队训练,可以算模拟法庭的入门;但赛队队员的选拔以个人能力为导向。即使没当过赛队助理,只要能力够强,也能成为队员。但当候选者的能力与赛队要求同等匹配的前提下,会优先考虑录用赛队助理。”
惊喜的是,这斩获无数殊荣的“1+7+4+N”组合的选拔机制竟是近年逐步探索的结果。2018年,清华法学院在原有传承的清华法学会基础上成立了学术性组织“法学院科技”,囊括了学术部、法援部、赛事部和行政部四大主要部门。赛事组织和赛队选拔将由赛事部负责。赛事部会先推送赛事简介和笔试面试信息,候选人进行简历投递,接着是由指导老师(理律杯除外)和历届模法老队员主导的笔试,最后再进行多样化的面试,整个流程走完后才会确定最终参赛人员。胡家涵认为,目前选拔模式仍有需加以完善的地方,比如增加公开选拔流程。
要和时间赛跑,更要有序备赛
熬大夜开夜车或许是每个模拟法庭选手不得不具备的生存技能,清华赛队成员们也不例外。“理律杯每场比赛之间的间隔时间很短,且密集”,在备赛期间,时间是所有人的债主。在他们回忆中最深刻的片段,有在紫荆书咖熬到凌晨四点,趴着睡了15分钟又被打烊的服务员叫醒;有因为隔夜导致预约的教室密码失效,只能席地而坐,却意外看见了萧索冬日紫荆操场上初升的太阳;有见过讨论到凌晨两三点再掏出专业课埋头学习的学霸队友……但除了感叹这无奈的苦熬外,更值得参考的是他们有效的备赛方法论。对此,胡家涵表示,“每支赛队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我们的做法或许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
熬夜讨论的月夜 紫荆操场的日出
资料检索方面,胡家涵尤其提到了检索报告的制作。每个人的检索报告都需要清晰地列出案例概要、法律解释等内容,并上传至学校网盘,在互相阅览评议的同时,有助于查漏补缺和更进完善。而检索报告的使用是贯穿整个赛事始末的,它是赛队使用最得心应手的工具书,“这次在5日短凑密集的比赛期间内,我们就从中找到了不少可用的点”;书状撰写方面,起笔前就应该规范整体写作风格、思路和逻辑,这是“八个人共用一个脑子”的关键。之后再进行多轮交叉修改,促进整篇书状风格的统一。同时,严格恪守时间表可以让整个备赛过程更有组织性;庭辩技巧方面,胡家涵提到,对赛题全方位的清晰认识和充足把握是基础,对场上态势的总体把控是面对刁难游刃有余,更甚出奇制胜的关键,而懂得迅速调整心态是使自己保持良好状态以不变应万变的重中之重。
来了,就是一辈子的朋友
相较于朋辈而言,他们拥有太多的荣誉和光环,以至于让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无所不能。
“你们是如何有效平衡比赛、学习和生活三者间的关系的?”
“说实话,很难协调”、“在备赛期间,‘生活’是缺席的”。
走下他人高筑的神坛,他们也是我们身边的普通同龄人。大家也曾失意过,十七届理律杯未出线是纠缠胡家涵一年的梦魇;他们并非压力绝缘体,备赛期间周奕彤每日只能拥有碎片化的浅眠,睡眠长期处于负债状态;他们同样焦虑着,正值大三的胡家涵一样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前途未卜的不安……但模法人的身边,总是有这么一群志同道合的队友,跌跌撞撞互相扶持着走向那一个终点。“当熬过去回看这段时光,你会突然觉得,当时的我们,还挺帅气的~”周奕彤说。
2020下半年,“内卷”一词将当代年轻人的焦虑铺陈于众。当我们被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竞争和压力所裹挟时,好在还有一同在路上坚持的朋友。就像周奕彤说到的,“在我们赛队有这么一句话,努力就一起做,做成一辈子的朋友,不留遗憾;如果划水,那就划成路人”。
对清华赛队而言,也许“理律杯”只是一个召集志同道合同龄人的集结令,提供了一个“思考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什么人,想过什么样生活”的契机,让人在人才济济的偌大校园里找到并肩的战友,一同收获和成长。
注:特别感谢清华大学法学院张瑶同学促成此次交流。
访 谈
宁行、炸糕、小橘子和大橘猫、Yena、Sarah、Kellie
撰 稿
Sarah、Kellie
近期推荐
2021法兰克福赛题:后拿破仑时代的锌矿开采投资纠纷(下篇)
12.15实习速递 | 金诚同达、国浩、德和衡等律所,广州、南京、上海等地
讲座推荐| Determining the Law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专辑
推荐
编辑丨舟见
喜欢就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