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尝试当个好队长

法律竞赛 法律竞赛 2022-10-05

 尝试当个好队长  

作者:菠萝油

作者简介:大二学生,今年四月起率领学院队伍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长三角地区模拟法庭竞赛,所在队伍获得团队亚军、最佳书状奖、最佳辩手奖、优秀辩手奖。


今年三月底收到学院的消息,说要选拔一支队伍参加中文模法竞赛。为了增加自己的模法体验,有过一段英文模法经历的我决定报名。选拔结束后,由于入选的其他队友几乎没有受过系统的模拟法庭训练,我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队长之职,开始备赛之路。接下来,我会按照时间顺序,从几个环节来介绍自己担任队长的一些经验和体悟。

 

首先是选拔阶段。所有模拟法庭竞赛最核心的因素都在“人”。靠谱的、熟悉的、能力强的、易合作的队友对这种长期比赛至关重要。虽然说选拔阶段的主动权不在我手上,但我仍然尝试影响将来可能出现的队友人选。首先,我找到负责人打听报名选拔的人,看其中是否有靠谱的人选。其次,我主动撺掇因内向而未报名的靠谱同学参与选拔。再次,学院公布入选名单后,我依据比赛规则增加了一名新队员。规则规定,一支赛队最多只能有5人,其中,指导老师占用1个名额。考虑到就算没有指导老师,学院的老师也很乐意与学生交流学术问题。于是,在征得老师和队友同意后,我们大胆地砍掉了指导老师的名额,招了另一位内向但同样靠谱的同学入队。最终的实践证明,选人阶段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除此之外,在正式备赛之前,我还做出过一个最终并没有派上用场的尝试——设立队内的“争议解决机制”。队友们都是同学,我们无法保证自己的观点一定正确,队内的安排一定能让其他人满意,于是我和队友商量,当队内出现无法调和、无法妥协的矛盾时,我们将矛盾提交给招新时的负责人,由负责人定夺。不论负责人支持哪一方,另一方都要接受并服从。由于备赛过程中,无法调和的矛盾始终没有出现,于是这一安排最终并没有派上用场。但它不失为队内矛盾发生时值得参考的做法。 接下来是赛前培训环节。选拔结束至赛题发布有10天左右的空余时间,实属不可浪费。考虑到队友几乎未受系统训练,我决定在队内开展赛前训练。老实说,虽然我有一段英文模法经历,但那段经历给我的系统培训甚少,这次培训最终还是得靠自己慢慢摸索。与大家分享我所尝试的一些训练方法。在我看来,最简单的培训方式就是模仿。“法律竞赛”公众号关于“Jessup书状书写”的推送给予了我很大启发,让我知道该如何学习、模仿优秀的对手。对于中文模法来说,难度极高且规则类似的“理律杯”无疑是最好的模仿对象。首先,我将整支队伍分为“文书组”与“庭辩组”。“文书组”学习如何书写书状,“庭辩组”学习如何开展庭辩,两组同学通过腾讯文档共享学习成果。这并非最终的分工安排,而是学习阶段的分工,帮助大家快速学习。对于“文书组”,我要求他们下载近年的理律杯最佳书状,分析最佳书状的风格,包括但不限:字体、格式、句子长短、文字风格、引用的数量与质量。“文书组”的同学用表格的形式,将不同的最佳书状拆解成不同的“元素”,找到了可供模仿的参考样本。对于“庭辩组”,我每天往群聊内推送一篇庭辩相关的方法论文章(可以在“天同诉讼圈”等公众号上查找学习),要求他们整理。此外,还要求“庭辩组”同学整理“理律杯”决赛选手的用语与风格。经过培训,两组同学各自对“什么是好的文书/庭辩”有了较为充分的理解。通过腾讯文档的共享功能,两组同学也学习了对方所掌握的知识。 十天后,赛题发布,备赛正式开始。拿到赛题后,我组织了小队的第一次线下见面。第一次见面时,给大家带了一点小点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开启讨论。赛题并非特别复杂,确定完大方向后就将检索任务布置下去。我将检索任务拆解成不同的方向,比如“恶意串通”、“家事代理”、“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对学理感兴趣的同学负责理论查找,其他同学查找尽可能多的最高院类案。“尽可能多”是一个不确定的范围。大学生事务繁忙,若不确定具体的任务数量,备赛的时间就有可能被其他活动挤占。基于这种考虑,我要求每人每天搜集并整理确定数量的案例,按照给定的格式,通过腾讯文档共享给整个团队。对于一名队长来说,只布置任务万万不够,还需检验任务的完成质量,保证搜集到的类案被充分挖掘。于是,队员整理的每一份案例我都亲自看过。若队员和我的想法出现偏差,便与之讨论或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意见。对于队长来说,虽然不一定事必躬亲,但仍要对团队运作的细节进行充分的把控。 其中有一则有趣的小插曲。某次讨论结束后,一位很认真靠谱的、学理基础十分扎实的组员在私下里十分坦诚地对我提出了批评。具体内容无法复述,大致是认为我缺乏与组员的沟通,像一个冰冷的监督者与执行者。细思以后,我觉得他说得十分有道理。我十分感谢他的坦诚,也与他交流了我心中的顾虑,得到了他的理解。之后,我便十分注重与组员交流我的体会和用意,坦诚地告诉他们我的顾虑,争取他们的理解。这样一来,组内的合作就更加顺畅。大概每一个模法都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队员并非对模法特别热衷,队长就要想方设法地从他们的“其他活动”里抢时间。如何让队员赋予模法更高的优先级,是队长始终需要思考的事情。直接布置任务,要求按时完成并给予及时的反馈,这固然是方法之一,但未免显得冷冰。更有效的方式是与队员沟通,通过交流得到彼此的理解,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给予一定的让步。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培养起队员对模法和研究的热爱,从而让他们自我驱动,但这无疑是最困难的。 研究到一定深度,就可以开始书状的书写。本队的书状由那位学理基础扎实的同学(这位同学也是“文书组”的同学)主动请缨,独立完成,剩余的同学负责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语句是否通顺、标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格式是否统一、内容是否需要调整等。为了保证大家都参与检查,可以将任务分解,每位队员检查一部分并反馈。在过程中,队长依旧不能偷懒,需要保证对细节的全部把握。 庭辩准备与文书的写作并行不悖。对于庭辩,脱稿的观感最好。若不能脱稿,也要保证不磕磕绊绊。线上庭辩的好处在于,可以假装脱稿。打开会议后,切换至讲稿界面,将字号放大,通过减少眼球的移动,就可以模拟“脱稿”的状态。此外,不论是脱稿还是念稿,都要注意表达本身,具体内容包括重音、停顿、节奏等。在准备庭辩的过程中,我一直向组员强调“表达形式”的重要性。一个人或许可以掌握很多真理,但若无法将其有效地表达出来,传递给听众,就只能自我欣赏。关于如何训练“表达形式”,B站上有各种各样的教程。比如,如何让声音变好听,如何抑扬顿挫等等。需要提醒的是,“表达形式”这方面的训练需要提早进行,它相当费时费力。但好在,它值得。 正式比赛前,双方会互相交换书状。此时需要仔细研究对手的书状,预判对方的论点,研读对方所查找的案例与法条和具体的论证,并据此想好进一步对策。通常来说,研究到最后,各队的论点趋于同质化,但查到的案例和具体的论证与表达却不一定,这是值得相互学习的地方。 “开庭”前,除了案件的事实、己方与对手的书状外,还需要和队友整理一份“可能需要援引的法条”、“可能需要援引的案例”。案例需要具有“法院”、“案号”、“年份”、“核心事实”等信息,防止法官询问细节,主动援引时也能借助细节体现严谨与专业性。 庭辩中的挑战大多来自法官以及对手的质询。大部分的质询都可以通过充足的庭前准备及时预判。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队长需要组织队内同学互相提问。回答应力求直接、简短、有依据。答案需要一遍遍打磨,以求完善与流畅,直至法官、对手一提问便可以不假思索的程度。少部分质询由于双方准备程度不同无法预判,比如“你如何看待最高院在某某年某次会议纪要中提出的观点?”这类问题通常具有弥补己方知识短板的作用,因此每场比赛后都需要及时复盘,补足自己可能存在的知识漏洞,以防下次庭辩再被问及。



除了参与备赛,队长还需要承担其他任务。比如,在某场比赛发挥不佳的情况下,需要及时与队员总结,并注意照顾队员的心理;比如,假设队长的比赛先于其他队员结束,队长此刻也不能当甩手掌柜。队长需要继续陪伴在队员身边,提供智力(比如继续检索案例)、体力(帮忙打印材料、购买物资)和精神支持;再比如,比赛全部结束后,队长可以组织吃喝玩乐活动,延续队内友谊。若有证书、奖金的后续发放,则要及时告知、交付给组员。总之,一名好的队长要主动与队员“联结”,在备赛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支持。
写到这里,流水账就已经记完了。
还记得第一次全体讨论后心中产生的奇妙感觉。那夜,我屏蔽了组员,写下:“应该是第一个,我以队长的身份带领一支队。试探着、摸索着,尝试做一个称职的队长。很感谢亲爱的各位给我这个机会、与我配合,让我们得以探索自己、探索他人。很希望自己不会辜负你们的期待,这条路即使不平坦,也足以印象深刻(当然,是指好印象)。很早以前就习惯了‘我’,下一步是渐渐习惯‘我们’。”
事实证明,这次合作的好印象深刻到足以写成一篇长文。诚祝各位队长或者将来的队长都能尽情享受一起备赛的“我们”。


近期推荐 

讲座推荐 / 实习速递 / 征文速览

近期DDL / 交流群周报

读书圈打卡 | 一起打卡学国际法吗?

Jessup特刊系列 | Jessup Research 1.0

Jessup特刊系列 | Jessup Memo 上册 1.0版(上篇)

Jessup特刊系列 | Jessup Memo 上册 1.0版(下篇)


编辑 | Hepburn

点亮 在看知识又增加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