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津逮 | Shaw《国际法》第一章读书笔记(四)
作者:
方少,“法律竞赛”编辑。
相关链接:
“书海津逮”系列文章:
第一章:国际法的
性质及其发展(四)
没来由地想起我一个好友给丹纳《艺术哲学》写下的书评:
“这本书让我看到没有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人类,对自身是如此地自信,自豪。人性的光辉与高尚在这本书中洋溢,文艺复兴的余韵尚在回响,人,艺术,还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将会迎来一场大变革。
这是20世纪之前的书,也是人类在黑暗到来之前的陶醉与热情。”
笔者没啥文化,只能说,国际法也一样。
六
20世纪
肖敏锐地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乐观世纪的结束……1914至1918年的大战动摇了欧洲文明的根基,自信消失了,思想大厦遥遥欲坠。”
唯一可圈可点的就是国际联盟的创设,人们开始寻找一个保障和平的心机构,不过国联的缺点也很明显——美苏的缺席让其沦为了欧洲圈地自萌的组织。因而国联并没能组织日本对华、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德国对欧洲的侵略。肖指出,国联最大的作用是为后来联合国的设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战后,新建立的联合国试图弥补国联的许多不足。其总部设在纽约,代表着全球经济政治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此外,1921年,常设国际法院在海牙建立,并于1946年被国际法院所取代,许多国际组织都在这一时期创设或得到了发展。
七
共产主义的国际法理论
此节其实视为对前苏联国际法学者的学说观点的展示更好,如童金( Григорий Иванович Тункин)。肖只是简单地概括了一下经典马克思主义对国际法的看法,即国家和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法、依托国家意志的国际法都会随着共产社会的实现而消失。随后就转向了苏联发展史中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法观点的不断修正的历史背景和实质变化。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一个幽灵在游荡啥的……
十月革命后,苏联进入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总体经济政策就是通过暂时的妥协来实现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因而苏联的国际法学者认为,在革命取得全面胜利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要进行某种形式的经济和技术合作。帕什科尼斯的观点就是:国际法是阶级间的法,在社会主义制度胜利前,两个对立的阶级体系需要寻求迁就与融合,苏联可以利用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起来新的法律机构。
但随着斯大林上台后,两大阵营的对抗开始加剧。国际法不是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暂时性妥协,而是苏联阶级斗争的工具。因而,苏联仅受与苏联目的相符合的国际法规则的拘束,如民族自决权、国家主权和平等的原则等。【为什么不这么说美国和西欧呢?因为国际法基本就是按照他们的目的建立起来的。】但是在斯大林去世后,这种学说逐步被和平共处时期的国际法学说所取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开始相互容忍与合作。
童金是这一时期苏联国际法学的代表之一。早期其认为全球应当遵循一个单一的法律体系,而不是涵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分支体系的国际法。其给国际法下的定义是:
经由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协议而创造,反映国家共同意志,具有一般民主特性,调整他们之间的斗争与合作,以保证和平与和平共处以及民族的自由与独立,必要时通过国家单独或集体强制保证其效率和规范的总和。
肖专门提了一嘴这里的和平共处理念,认为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的一种具体形式,即不包括武装冲突的斗争形式。【有关苏式和平共处和周总理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联系或者理论渊源的考证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笔者对此尚无所知】
不过后期童金则认为,共产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特殊的社会主义国际法,这似乎与苏联在东欧的干涉有着一定联系。依据苏联的观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代表了一种新的更高形式的国际关系和社会主义国际法。社会经济和政治共同体提供了永久友好关系的基础,相反,国际资本主义则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社会主义或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以条约和习惯的方式构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之间统一的国际法律原则体系。其允许社会主义各国相互援助以抵御资本主义的威胁。
此外,肖还论及苏联强调主权的理念对第三世界的影响,以及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实行的苏联内部重建对苏联国际法理论的冲击,在此不多展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其延续国进入了西方政治体系。俄罗斯相较于苏联则更加灵活,更多从国家利益出发来制定对外政策。苏联的瓦解也结束了冷战时期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斗争,使得联合国能更加自如的发挥其功能。
肖在论及苏联时,还是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客观,但是在讲中国时,真是如其所言——我不太了解,随便谈两点。笔者在此不过多介绍,因为肖只是在飞速变化的中国现代史中截取了一小段时期的中国的样貌来谈,还是有些刻板印象。(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点到了点子上)但是,值得指出的是,第八版比中译第六版在本节收尾加了一段对中国的描述,在此笔者试译如下(考虑行文连贯性和语境,翻译了最后两段):
如今,新中国这段被孤立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其开始与其他国家建立起外交关系并成功地恢复了联合国席位。【在这里肖用entry into,但似乎用return to更符合史实】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了更积极的态度,这符合其迅速增长的经济实力。新中国现在已经完全参与到世界政治中,这导致其对国际法的看法经过了苏联式的法律化转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或中国都采取了西方主导下的国际法范式。两国均把国家主权、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原则作为国际法体系的支柱。这一点最近体现在两国于2016年6月25日在北京发表的《促进国际法宣言》,该宣言同时强调了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持续性,以及国家同意下的争端解决。这种方式虽然在法律上无不妥之处,但却将当代国际社会所强调的全球化、国际人权和民主管理的重要性降到了最低点。【肖最后一句的评价和本节前文肖的态度相映成趣,怀疑不是本人所写…】
小结:肖在此节的论述有些春秋笔法,恐怕当初写下这一节,也是因为无法回避世界革命浪潮的现实影响力。作为一篇学习式的读书记录,笔者无意多做展开。肖所回避的,恰恰也是我们所主张的,即我们要从根本矛盾去理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客观规律永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总体而言,笔者对此节态度如下图:
何谓春秋笔法?借王叔的一个例子,下面两句话都在写同一件事情,但是很明显倾向是不同的:
“他当年为了民族解放革命而牺牲。”
“他当年被域外大国当成炮灰死在丛林里。”
两边看两边,都是春秋笔法。
八
发展中国家
在第六版中这部分的标题是“第三世界”,第八版改为了“发展中国家”,但是内容并没有什么变化,也是换汤不换药。
肖以一种记录者的语气写到“二战后的国际事务进程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就是殖民帝国的瓦解和被称为‘发展中国家’或‘第三世界’的数十个新国家的诞生……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法的结构和学说自然会受到攻击。以欧洲中心主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19世纪国际法,渗透着基督教的城市化和欧洲式的扩张主义价值观,并不能代表20世纪后这些新国家的需求和利益。他们认为这些旧规则鼓励并体现了西式的殖民霸权,需要改变。”
在这种浪潮下,国际法越发具有普世化倾向。越来越多体现旧殖民地国家利益诉求的制度和条约被搬上了台面,例如:《国际法院规约》第9条规定,法院必须能够代表世界各大文化和主要法系;联合国安理会的10个非常任理事国中必须安排5个席位给亚非国家,2个给拉丁美洲国家;1960年《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宣布,殖民地人民有权毫不拖延地获得主权并号召承认自决原则……
不少学者曾担心第三世界的兴起会给国际法带来颠覆式的发展,但是发展中国家们往往通过支持联合国宪章来要求“人民自决权”或主张对自然资源享有永久的主权。在某种程度上说,国际法反而被更积极地继受了,新兴国家积极构建起外交关系和武力控制等规则,来修正西式国际法框架。
肖对于这种变化所持的是一种开放的态度:随着非殖民化热情的衰退和西方在国际法上优势的衰弱,将来在法律上很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演化进程。这一趋势还将使得人们更好的理解并更主动的诉诸前殖民化时代的历史传统与理论,并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些传统和理论对国际法未来走向的影响。
不过肖也很敏锐的指出:从中期来看,随着“冷战”的技术以及美俄合作的迅速发展,国际争议的焦点正从东西关系转向南北关系。从经济法到海洋法和人权问题,这一转变在许多议题上都显露了出来,而现代技术的影响却尚未得到重视。全球化的发展与这些因素共同加剧了传统普世主义与特殊主义之间的冲突。一方面,个人、团体和公有或私有的公司之间高度的跨国依赖为主导的全球化可能被视为西方文明的普世化,从而成了某种特殊主义的胜利;另一方面,在文化相对主义的幌子下,这种特殊主义又被用来作为不受国际监督和批评的侵犯人权的理由。
至于肖在文末列出的进一步阅读书籍,笔者检索到了一部分资源,后台回复“第一章进阶”即可获取。
【小结】引伟人的一首词作结: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近期推荐
历史与现实交融|法兰克福投资仲裁模拟法庭(FIAMC)·赛事介绍
【Jessup系列】召集令 | 胸有大志的Jessuper们,请接英雄帖!
编辑 | 七
点亮在看,知识又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