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南大学王双印课题组:二氧化硅助力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效质子传输

中国科学: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 2022-05-07
湖南大学王双印教授等人引入SiO2助催化剂诱导质子导体磷酸从Pt活性位点的吸附转移。SiO2对磷酸的吸附和固定能够在催化层中构建高效的质子传输网络,增强催化剂抗磷酸毒化能力和稳定性,其在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s)具有水热管理系统简单和燃料杂质(CO, H2S)耐受性强等优点,有望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HT-PEMFCs一般采用Pt基材料作为阴极催化剂,磷酸作为质子导体。然而,磷酸在催化层中的随意分布以及在Pt位点上的强吸附导致氧还原活性位点无法暴露,因此HT-PEMFCs性能通常只有低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一半。

前期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调节Pt基催化剂的合金成分、形貌、尺寸、表面和界面以暴露更多活性位点来缓解磷酸对Pt的毒化作用。然而,这些研究仍处于溶液电化学阶段,在HT-PEMFCs实际工作条件下催化剂的有效性尚未得到证实。HT-PEMFCs中,如果能将磷酸固定在Pt活性位点的临近区域,就能减少催化层中磷酸的流失和磷酸对Pt的毒化并能高效提供局域质子,而快速的质子耦合电子过程将促进氧还原反应,从而提高HT-PEMFCs的性能。研究表明,二氧化硅(SiO2)与酸具有很强的氢键结合能力,因此,将二氧化硅引入HT-PEMFCs的催化剂设计中将有利于抑制磷酸流失并提高稳定性。

最近,湖南大学王双印教授、中南大学程义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卢善富教授等人合作,用SiO2修饰碳纳米管并进一步负载Pt纳米颗粒制备了CNT@SiO2-Pt阴极催化剂。溶液电化学测试、HT-PEMFCs器件性能研究和物理表征以及理论计算研究表明CNT@SiO2-Pt催化剂中的SiO2比临近的Pt具有更强的磷酸根离子吸附能力,这大大抑制了磷酸对氧还原催化剂活性位点Pt的毒化作用。同时SiO2对磷酸的固定促进了磷酸在催化层中的均匀分布,构建了高效、快速的质子传输网络,同时快速的质子耦合电子过程促进了氧还原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了HT-PEMFCs的性能。以CNT@SiO2-Pt为阴极催化剂的HT-PEMFCs在160℃下表现出 765 mW cm-2 (H2/O2)、486 mW cm-2 (H2/Air)的性能,在220℃下表现出1061 mW cm-2的超高功率密度(干燥H2/O2,无背压)。SiO2的引入为质子耦合电子的氧还原过程提供了高速途径,从而实现了超高的HT-PEMFCs功率密度(图1)。

图1 (a)HT-PEMFCs与阴极CNT@SiO2-Pt催化剂示意图;(b)CNT@SiO2-Pt催化剂和对比样在160℃下HT-PEMFCs中的极化功率密度曲线;(c)CNT@SiO2-Pt在不同温度下HT-PEMFCs中的极化功率密度曲线;(d)CNT@SiO2-Pt催化剂在HT-PEMFCs中长时间的稳定性曲线。

论文第一作者为湖南大学博士生黄根,共同通讯作者为湖南大学王双印教授、陶李助理教授、中南大学程义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卢善富教授。详见:Gen Huang, Yingying Li, Shiqian Du, Yujie Wu, Ru Chen, Jin Zhang, Yi Cheng, Shanfu Lu, Li Tao, Shuangyin Wang. Silica-facilitated proton transfer for high-temperature proton-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Sci. China Chem., 2021, doi: 10.1007/s11426-021-1142-x.

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全文





通讯作者简介



王双印 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在Nat. Chem.、Nat. Catal.等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他引21000余次,H指数86,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化学、材料),以第一完成人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奖、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支持项目等。团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前沿,聚焦资源、能源的问题,系统开展电催化剂缺陷化学基础研究、燃料电池与有机电合成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催化剂缺陷化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有机分子电催化转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光电催化等。

课题组主页:http://cmeel.hnu.edu.cn/index.htm.






【扩展阅读】

Sci. China Chem. 2020-2021二次电池合集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徐杨课题组综述:具有氧缺陷的金属氧化物在可充放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庞全全课题组综述:可充电铝电池正极材料的电荷存储机理

钠离子电池无定型碳基负极—你将去往何方?

南师大周小四课题组:CoS2纳米颗粒嵌入结构良好的碳纳米立方体中用于高性能钾离子半/全电池

南师大周小四课题组综述:COF在碱金属离子电池领域中的机遇与挑战

清华大学王海辉教授课题组综述:高安全性锂电池隔膜

Sci. China Chem. 2018-2020年电化学储能领域文章选集

万立骏院士&文锐研究员:类球状金属锂颗粒表面SEI壳层的原位演化过程

厦门大学杨勇教授课题组综述: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的界面相容性问题

郭新教授课题组:新颖集成界面设计策略实现超长循环寿命的固态锂金属电池

同济大学车用新能源研究院罗巍团队:可书写的金属锂墨水

张强教授、郭玉国研究员、万立骏院士|[综述]金属锂负极固态界面层设计

中科大季恒星课题组:基于高尔顿板模型的离子再分布促使金属锂均匀沉积

南京大学胡征/吴强综述:介观结构碳基纳米笼——先进的能源化学平台材料

Sci. China Chem. 【综述】| 南开大学陈军院士: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最新研究进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