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我想要走在老路上
八个月前,G主席说,“押注房价永远不跌的人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八个月后,G主席说,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不希望“房地产市场调整太剧烈“。
三天后,皮带哥全程缺席了两会,请假事由上写:“公司在全力化解经营危机。”
过去的八个月,押注“走老路”模式的皮带哥,和八千亿负债绑在一条船上的金融机构,放言抄底中资美元地产债结果被斩到脚踝的境内外投资人,心存幻想还没有剁完民营地产债的持有人,都付出了那个“沉重的代价”。
有好事者,写了《敦促地产债投资者投降书》。
已经打算转行做fof的地产债研究员小黄问我:
“这是要我们从棺材里爬出来投降吗?”
庙堂“稳经济”的预期管理下,各地的“因城施策”都在暗暗松动。
需求端三宝,首付,利率,限购限售,都在放开。
具有象征意义的菏泽,下降首套房首付比例至20%,旗帜鲜明的打响了第一枪。
坐拥1260万人口的郑州,取消了认房又认贷,放松了限价和限购,把当年的大杀器棚改货币化安置都祭出来了。
“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2022]4号文,对那些因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而来到城市的“新市民”合理确定符合购房条件新市民首套房按揭贷款的标准,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
这可能是视野范围内,限购框架外,最后一批还有刚需、还有支付能力的新韭菜。
供给端有起色,银行间,并购贷,三道红线都在松动。
碧桂园与招行签署150亿并购融资协议,成为这一轮,第一个成功上岸的民营房企。
曾经深陷泥淖的华夏幸福全国33个区域近80个项目同时复工。
银行间市场对房企发债审核提速不少,协会和交易所对地产发行人都略有松动。
人行上海分行要求支持房贷开发贷的占比和增速,开发贷增速不能为负,按月监测,不达标的,一周内约谈银行一把手。
对于还持有大量房地产相关资产/负债的金融机构来说,2008年的四万亿,2015年的棚改货币化,2021年的三道红线,第一轮推高资产价格,完成初步城镇化,第二轮从政府部门到居民部门的债务转移,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实际见顶,第三轮重构行业的所有制结构,扭转高杠杆高周转的增长模式。
一轮又一轮,造了三重顶,够意思了。
西西的好朋友郭所长说: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泡沫的优雅表达。
看了新一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所有人,可能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5.5%的GDP增速,是一个预期之内,或比预期略好的数字。
2.8%的赤字率,相比去年的3.2%仿佛不甚理想,但通过跨年度调节,中央本级调入一般预算的资金,就相当于赤字率提升1%,实际有3.8%。
原来宽信用的主要代理人是地方城投和房地产企业,这一次,宽信用的代理人要更为国有化,财政化。
卖方连夜开工,把报告拆成表,画成图,汇总成各个领域的投资机会,正算算不出来5.5%,倒推总能推出来的,出口消费基建地产分板块凑不出来5.5%,把出口消费基建拆解后,剩下的总能完成。
从神灯到夜壶,这一条路走了太久,太远,太难回头。
持仓稳增长的,欣喜于“稳增长稳了”,持仓高景气的,期盼着宽信用传导,风险偏好修复,持股老周期的,鼓舞于中央转移支付的力度,持有军工股的,说军费预算增幅首次突破7%了,抄底房地产的,得意于“最后还得提夜壶”。
这个市场,已经没有不带观点的仓位,和不带仓位的观点了。
房地产和大基建,谁是老路?
茅指数和宁组合,谁是老路?
老景气和稳增长,谁是老路?
投资拉动和负债拉动,谁是老路?
所有的老路,都曾经被视作未来。
最后,G主席还说,二十多年前通过银行申请公积金贷款,花了整整半年。
那大概是2004年,关于地方财力,关于土地招拍挂,关于房地产,关于老板们的富豪榜,一切碎金的幻梦,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