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乱纪元
01 乱纪元的混战
进入2023年,A股仿佛从文明发展的恒纪元,进入横冲直撞的乱纪元。
每一次指数新高,就会成就并埋葬一个主线,每一次指数新高,都会拉一些杂毛站岗。
第一次冲击3400点的时候,chatGPT指数的年内涨幅达到92%,随后,整个板块进入内部轮动。
第二次冲击3400点的时候,中特估指数的年内涨幅达到37%,随后,整个板块进入快速调整。
当双主线的杠铃组合成为拥挤度最高的头寸,当上半年的故事、主线和流动性都消耗得差不多了,无论是出清旧的筹码,还是孕育新的主题,都需要时间。
浸淫市场的老炮们意识到:今年最容易赚钱的时间可能已经过去了。
进入2023年,基金经理终于不再集体道歉了。
站在年初,挥去了“俄乌”“通胀”“加息”“疫情”的重重阴霾,所有人都觉得,今年不会比去年更差吧。
结果发现,地产秘不发丧,基建靠前发力,出口基数韧性,消费修复有限,全球股市纷创新高。今年未必比去年更差,但行情似乎比去年更难做了。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已经月线4连阴,前期的AI+中特估双主线接连熄火,市场赚钱效应逐渐凋零。
类似的外资流出、成交缩量、人民币贬值和月线四连阴的组合在去年十月底也出现过,但不同的是,那时候我们还可以指望房地产的保交楼政策、还可以指望防控放开的隧道曙光。
而在当下,我们可期待的,几乎和我们所拥有的一样少。
面对越来越看不懂的市场,更令人沮丧的是,基金经理无法再将业绩的溃败甩锅给一系列不可抗的外部因素了。
老牌成长股基金经理涛哥在最近一次路演里说,“AI等主题炒作扰乱了今年正常的估值体系,有基本面的机构持仓股票持续下跌,失去了良好的流动性,A股的高博弈性,一定程度推高了本轮主题投资。”
被称为景气度投资教父的基金经理鹏哥,在3月底决定dlsbxny,全面拥抱AI,据悉当时调仓也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因为“不动还可以算坚守,动了再错了挨骂会更厉害”,但深思熟虑之后还是调整了,想找两年内具有贝塔的行业。
另一位引领未来成长的基金经理峰哥,在路演时被问及“对于景气投资策略,既要求业绩增速又要求估值边际,应当如何面对AI和中特估的主线行情”,他说“我知道风不在我这边,但现在这个时刻,我不愿意投降。”
你去中特估,就拉AI开始杀中特估;你去AI,就开始拉赛道拉杀AI;你去赛道,就真敢一直下跌不怎么反弹。
AI骂电子蹭主线,中特估骂券商拔唢呐,新能源骂AI和中特估攫取流动性,所有人骂新能源“狗都不买”,地产连骂的人都没有。
02 长期投资的伪命题
2020年发的96支三年期基金,仅22支三年回报率为正,其中11支净值跌幅超过30%,长期投资的坚守并没有带来对等的回报。
2023年以来的基金整体收益率已经回到负值区间,且净值低于2022年12月份低点的基金数量大幅上行,接近了50%。
买在2020,埋在2023,抄在3000点,套在3300点,不能说毫无可能,只能说比比皆是。
对于第一波权益转型的客户,当年买这些大牌基金经理的产品份额都要靠抢的,听路演见到本人觉得基金经理自带光环,对上市公司有深度研究,对行业有洞察力,对市场有深刻见解。听完路演还要签名合影,买到就是身份的象征。如今,已经不想听路演的客户老张说:
“我看着净值,只想把签名的书扔了。”
对于这些明星基金,眼前的困难是,除了极少数三年翻倍的YYDS之外,净值还在水下的,客户已经坐了三年牢了,越反弹,赎回越凶。长远的困难是,当初发三年封闭,在负债端是给客户讲一个长期投资的好故事,在资产端是期待“三年中总得有一年,beta能站在我这边”,结果三年过去,beta的风没有等来,长期投资的故事讲不下去,再想募新产品客户用脚投票不买单了。
客户骂基金经理菜,基金经理骂量化追涨杀跌,量化说“愿主观有锅不甩量化”;短线柚子骂市场流动性“断子绝孙”,市场说“你们随便卷,反正我总共就这么多钱”。
三年到头,高位套牢的客户,腰部开始定投补仓,时间换空间终于解套,然后赎回抽身。长期看多和分批定投像一句嘲讽,冷冷的嘲笑“追高买套-套着难受-解套赎回-求保本出”的轮回。
投资圣杯的风水轮流转,深度价值被深度证伪,行业轮动被轮动打脸,景气度投资被筹码拖累,逆向投资等不到风来,价值投资的拥趸被灵魂拷问:
能不能,暂时忘了基本面,先看看图。
03 主观甩锅量化
今年的市场极致演绎了传统估值方法的失效。极端到只认可“完全无法估值”和“真的极低估值”两种可能性,再把筹码因素叠加上去就更加了然,无论是高在天上的,还是低在地上的,筹码干净盘子轻,是第一优先。
一阶导是“相信相信的力量”,AKA“老子的alpha独步天下”;二阶导是“相信别人相信的力量”,AKA“筹码干净一起干”,三阶导是“相信让别人相信的力量”,AKA“波动率底部积极制造波动”。
快速切换的市场里,买太快提前站岗,卖太慢A字腰斩,买太慢高位接盘,卖太快精准卖飞。
某大佬在路演中抱怨“现在这个市场,一天发生的事情是过去一周发生的事情,一年发生的事情是过去五年发生的事情,你说什么是主线,你能说出过去五年什么是主线吗?”
存量博弈下,主观和量化的对立被升级为一种喜闻乐见的矛盾。
错过春季躁动的主观管理人,把锅甩给了量化,但量化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小市值从2020年开始走强,一度最有效的量化模型也非常简单,高波动-小市值-正动量,可以提供跑赢500指数的稳定超额来源。
2021年9月周期股见顶后,很多管理人调整了模型思路来对抗回撤,有的约束了风格暴露,有的转向了负动量,有的强化了反转因子,有的提高了低波动的权重,有的对大小市值进行再平衡。集体变乖之后,大家持仓都更均衡了,也迎来了集体的超额修复。
但是,如果我们简单粗暴的,以“全A等权比500”来描绘头部大型量化机构的超额表现,会发现这个甜蜜的暴露又快走到头了。与此同时,卷人才、卷算力、卷模型精细化、卷另类数据源的行业内卷,让本不富裕的超额更加雪上加霜。
看似更容易走向抱团的主观资金,在底层逻辑一致性更高的量化模型面前,很难拼“团结”。
但对于量化而言,迭代的道路没有尽头,一切alpha因子的归途都是风险因子。
相比于那些底部剁掉仓位、轮动左右打脸的主观多头,量化多头仅存的尊严是:
超额还在、能跑赢贝塔,仓位没输、方法论还有效。
归根到底,在存量博弈的市场中,量化的存在,只是加速了市场本来就在演绎的题材炒作、资金进化和筹码出清,博弈的结果是,一代版本一代神,终究会有一些人,会黯然离开市场。
恒纪元的装备在乱纪元的混战中被打得稀烂,我们在乱纪元的废墟中等待,新的政策驱动、新的复苏证据、新的增量资金,或是,跌出新的机会。
猜你想看
视频号
扫码关注视频号,快乐听歌不走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