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优秀案例(1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线上教学经验分享
01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40(36节理论学时+4节实验学时 )
授课教师:徐兰英教授
课程人数:18机械1班+2班(92人)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差配合的术语和定义;熟悉有关公差配合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具有对机械零件设计有关公差配合选择应用的能力;熟悉技术测量基础知识,了解主要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 具有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能力。
课程特点:本课程涉及面广,综合应用性强,概念多且繁杂,是人才培养计划中联系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程学习过渡到专业课程学习的桥梁。
学情分析:18机械1班与18机械2班的同学们之前已学习过《工程制图》、《机械零部件测绘》等课程,大多数学生的识图能力得到锻炼,对常见的零部件有较正确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还不够强,且缺乏课堂面对面教学的监督,故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学生自主完成预习和课后习题,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02
在线教学方案
一、基本教学思路
以互换性中孔和轴的最大实体状态及尺寸这个知识点为例,本课程采用“腾讯会议”共享屏幕授课+“中国大学MOOC”视频+“超星学习通”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在线讲授加讨论和小测试、课后拓展及完成作业的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达到线上教学较佳的学习效果。
二、线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本课程具体教学组织包括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展3个教学阶段。
1.课前线上自学,完成知识传递
在正式上课前一周,建立《互换性与基础测量》课程QQ群,群里包含18机械1班和2班的同学,以及授课老师和一位辅导员老师,教师通过QQ发布群公告提醒学生该课程学习的注意事项,包括上课时间、签到方式、预习、学习及考核形式等,使学生对新学期新课程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图3 超星学习通发布的预习任务节点
图10 课堂上通过腾讯会议和QQ群答疑有少部分同学由于寒假没带电脑回家,学生访问统计显示有96.97%的同学使用的电脑在上课,只有3.03%的同学用手机在上课。
图13 线上作业提交情况
对于课后学生作业情况也可以在学习通平台上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同学会在课程群里及时提醒,也起到督学作用。
图16 课外扩展学习视频
03
线上教学体会
学生参与线上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能及时完成布置的任务和作业,虽然线上教学和面授相比,无法直接看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表情反馈,但可以通过线上答疑和课后作业等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再通过线下作有针对性的辅导。
来源 | 机电学院
文案 | 徐兰英
排版 | 吴雁翎
编辑 | 赵建云、李 冲
审核 | 向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