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优秀案例(29)|《造型基础C—中国传统造像》线上教学经验分享
【本期分享】美术学院吕欣欣老师:《造型基础C——中国传统造像》线上教学经验分享
本学期19服饰2班25名学生参与该课程学习。学生之前已完成《造型基础A》和《造型基础B》等课程的学习,大多数学生的造型能力得到锻炼,对素描、色彩等造型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也熟悉常见绘画材料的使用和技法,学生思维活跃并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但由于本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实验课时比例大,这对学生线下的自学能力和自律性要求比较高。所以,本课程使用学生所熟悉的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资源和专题训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通过基于EV录屏的知识点透析、在线答疑、作业互评和主题讨论实现教学互动;结合章节理论学习、章节小测和线下实践作业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一)课前准备工作
1.课程资源的准备。本课程的课程资源分为:文字+图片、教学录播视频和教学拓展视频等三类资源。由于本课程的艺术性较强,课程内容结合了大量的图片、教学视频和相关影视资源,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和课堂趣味性。对于章节的重点难点,采用EV录屏制作录播视频以进一步剖析知识点,使学生对于含糊的知识点可以多次消化,而且可以灵活地错峰安排学习时间。
图1 课程资源的准备
图2 课程门户建设
2.班级的组织。开学前两周,利用微信平台建立班级群,对网络硬件和画材工具等情况进行摸查。向班长、学习委员以及上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了解班上的学生基本情况。开学前一周通知学生加入课程并学习超星泛雅学生使用指南,采用通知功能推送第一周的学习计划,对未读通知的学生发出提醒,保证正式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环节策划
以第二章《线造型》的教学为例,共三周时间,理论课时10课时,实验课时20课时。以教学周为单位,设计了三个阶段。表1 第二章《线造型》教学计划及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课程门户的文字及视频介绍,了解课程框架、教师团队、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效果、参考教材等。教师通过微信群和超星学习通群发布具体上课时间、签到方式、考核形式和成绩评定方法等注意事项。在超星学习通推送下周学习计划和准备工具,每次课前推送当天学习任务的通知,并提前发布讨论主题。
2.课内指导(1)课程内容+知识点剖析+专题训练相结合:每一个章节都有图文并茂的电子教材、基于知识点剖析的教学录播视频、相应的专题训练以及章节小测。首先设定学习资源发放时间,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习课程资源并完成任务点,然后根据任务点和小测的反馈信息组织随堂讨论和答疑,最后发布相应的专题训练和线下作业,一方面实现理论联系实践,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和理解,以更好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图8 学生线下实践场景
图10 教师批改和点评作业
(3)生生互评:让学生以互评方式参与到临摹练习的评分中,学生根据互评指标,对系统随机推送的五份作品进行点评和打分,加深了学生对作业要求的认识,创造了学生相互观摩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一)在线教学关键在于导学,从课前的引导、课中的指导,到课后的辅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每个环节之间要紧密关联。以本课程第二章《线造型》为例,针对当前考前训练的教条化模式化的弊端,这章节以“线性”作为桥梁,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物造型观念。由于学生此前的训练以西方素描方式为主,因此第一阶段从西方素描体系的学习入手,线下安排了临摹练习让学生体验西方素描中的线性表现,引出将西方素描引进国内教学的原因思考及讨论;第二阶段从讨论结果展开中国素描体系的学习,对中国线性素描的作品进行赏析和临摹,体会中西方素描在线性表现上的不同,引导学生对中西方造型观念的差异性思考;第三阶段则是学习“线性素描”,一种融合了中国传统写意性造型和西方科学造型观念的绘画形式,结合欧洲和中国自画像发展的专题进一步说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更好地衔接下阶段关于传统人物造型的学习。
(二)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功能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首先,通过学习通的签到、通知和平台大数据,可以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在线学习行为进行监督和教学预警。其次,除了基于原教材和PPT的课堂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学习通还有许多与课题相关的专题和题库资源可以利用,有助于学生预习或拓展知识。再次,利用学习通的群聊、讨论和问卷等,可以增加师生的互动性,同时能及时反馈每次课的教学效果。最后,通过学习通发布的任务点、测试和作业等反馈信息,教师能更加科学精准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发现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及时对后续的教与学进行预测和调整策略,而评价过程的各项数据透明化,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把握自己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来源 | 美术学院
文案 | 吕欣欣
排版 | 吴雁翎
编辑 | 赵建云、李 冲
审核 | 向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