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优秀案例(85)|《美学》基于“学习通+QQ群+腾讯会议”的课程线上教学案例
【前言】目前我校在线课堂教学如火如荼,老师们在各大教学平台化身“直播高手”“网课达人”倾心打造精彩课堂,有效保证了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为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线上教学模式,培育和打造线上“金课”,发挥优秀案例引领示范作用,教务处通过此专栏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总结在线课堂教学经验,展示在线课程建设成果,供老师们参考、学习和借鉴。
【本期分享】文学与传媒学院王一方老师:基于“学习通+QQ群+腾讯会议”的《美学》课堂教学实践
一、课程说明
《美学》是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理论学科,不仅理论性强,趣味性也很强。本课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对美的内在感知力,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美学修养和人文素养。二、线上+线下教学方案
1.总体设计
本课程主要通过线上(腾讯会议直播授课)+线下(QQ群+慕课+学习通)的方式授课。主要特点是:1.线上线下任务明确,避免混乱。2.将美学理论与前沿、有趣、时尚的艺术案例相结合,打通学科界限,提升直播技巧,打造“趣味直播课”。3.线下设置开放式“新型作业”,建设丰富、活泼、自由的“学习通”平台“后花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掌握课堂要点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线下负担。
具体授课方式如下:
首先,课程开始前的线下准备。先在学习通建课,完成美学课程的线下整体搭建,布置好学生的课程“后花园”,学生的课下学习和讨论等各项活动均在学习通完成。建科内容包括:导入全体学生,导入慕课资源,在资料区导入课程相关书籍和资料,讨论区跟随直播课设置问题,作业区直接布置线上作业等。与此同时,设置学习通各个区域的成绩比例,学习通将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自动生成学情统计数据,每位学生慕课观看进度等各项学习情况在学习通一目了然。教师可通过数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图1 学习通建课:整体版面与慕课区
图2 学习通建课:资料区与学情统计区
其次,开课前建好班级QQ群,用于发布相关通知和资料,做好直播准备。将课程教学计划、学习方式、考核方式等要求提前发布,将教材电子版等课程资料放入群文件,每周课前发送课件。
第三,腾讯会议直播授课。开课前一周进行直播调试,备选多个直播平台,全方位做好直播准备。课上教学将理论紧密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新型案例,深入浅出,语言简洁,紧抓学生注意力,课上尽量不强制和突击提问,主要通过“对话”方式提问,将问题简单化趣味化,与学生弹幕互动。此外,定期设置讨论课,把直播课交给学生。
图3 QQ群公告提前试课以及与学生线上答疑
2.“教师+主播式”直播课设计
课前准备:提前在学习通讨论区发布课前讨论话题(而非强制要求完成的作业题),讨论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和思考性较强,学生对话题的参与度较高。学生带着对话题的思考上课。课前8点20打开腾讯会议,播放精选音乐等待学生进入课堂。
图4 学习通讨论区课前发布话题讨论
“教师+主播式”授课: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听课效果,提前学习网上直播技术,直播课适当加入主播元素,将知识点有趣、高效、简洁输出,紧抓学生注意力。
具体方案如下:
(1)课程导入阶段:选取新颖前卫有趣的例子,可结合音频、视频、链接、图片等将作品或理论进行创新性解读,课堂上让作品活起来,让理论变得生动。
(2)师生互动:以弹幕形式随时进行,弹幕多从简单问题入手,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回答,少提难度较大的问题,减少突击提问,边讲边互动边思考,给学生营造活泼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用课堂质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真正对课堂感兴趣。此外,直播课尽量做到内容简洁,要点突出,授课时减少使用复杂句,将要讲的几点理论通过生动的实例输出。
(3)课程每一部分结束设置直播讨论课,使直播课整体上张弛有度。讨论课将课堂交给学生,一方面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另一方面巩固知识点。讨论的话题一般会根据课程每一部分的重点来设置,提前指定学生在讨论课发言,课上发言学生开启视频语音,与大家分享观点,教师点评并详细回答学生提问。
3. 线下管理方法:学习通“学情统计数据”+设置“新型作业”
学生在直播课以外的学习,统一通过学习通平台来管理。由于学生们各门课加在一起,学习量很大,本课程主要采取“兴趣引发思考”的开放式学习方式,转变日常考察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调动课程参与积极性。课上和课下都采用开放式课堂提升本学科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并通过学习通有效监督学生学习效果。
线下统一转移到学习通后花园,布置“新型作业”。鉴于本课程人文性与思考性较强的特点,本课程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主要不是通过传统作业的方式来检验,而是通过“新型作业”的方式检验,所谓“新型作业”指充分利用学习通平台的优质资源和便利条件,打通学习通各个学习区域,将作品欣赏、直观体验、话题互动、慕课学习等各个学习区间相结合,暂时放弃传统的选择填空简答等作业形式,代之以开放自由的话题参与的“新型作业”,不强制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可有选择地参与话题讨论,教师也同学生一样作为普通留言者参与话题,以前在线下课堂表现不突出的同学在线上课堂反而能更自在地表达自己。就目前发布的话题来看,同学们普遍参与度较高,从多个话题回答的深度和广度可以看出学生对美学各方面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结合慕课和直播课的学习,为整个美学课营造自由思考,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
由于课程开始前已基本在学习通做好建课工作,设置好各个区域的得分比例,学生日常成绩会在学习通平台自动生成“学情统计数据”,教师根据数据掌握每位同学的课下学习情况。
图5 同学们在话题区的热情讨论
图6 学习通各项学情数据
三、线上教学体会
总的来说,线上教学体验愉快,效果良好,学生参与和反馈也很惊喜,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线上教学主要优势在于:资源丰富、教学便利、形式多样。教师需要更加用心去学习和利用现有技术建设网上课堂,学习网上课堂的管理技术,吸收更多优质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也为自己学科寻求更高效的统计和管理办法。在线上直播的过程中,也应该及时调整角色,适应和探索“主播”的新身份,用轻松愉悦的方式激发传统课堂上那些一直被“埋没”的同学的潜力。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直播课看不到每位同学,一学期下来都在“网恋”不见真人,很难有效监督学生课堂听课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本课程认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还是教师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程趣味性,课程有意思了,学生跑神的自然就少了。
来源 | 文学与传媒学院
文案 | 王一方
排版 | 吴雁翎
编辑 | 赵建云、李 冲
审核 | 向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