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种表现,说明孩子有安全感!父母做好这3点,至关重要
孩子要陪睡,
宝宝爱吃手,
是不是没有安全感?
……
很多家长重视孩子的安全感培养,也容易担心孩子是不是没有安全感。其实,孩子要人陪睡,可能只是想跟妈妈一起多待会;宝宝爱吃手,也许只是成长过程中某个特定阶段的表现;这些都不能直接联想为孩子缺乏安全感。
图源:Unsplash
01
这7个表现说明孩子有安全感
孩子有安全感,其实指的是孩子与身边的人有健康依恋关系。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位作者分享过孩子有健康依恋关系、有安全感时的7个特征表现。虽然不是严肃的学术理论或科研论文,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分享给大家。
依恋父母
对孩子来讲,他们更喜欢与自己的父母相处,这是亲子之间健康依恋关系的表现。比如,孩子去幼儿园了,他们可以很好的与其他人相处,相处过程也不会有太多焦虑情绪。但他们更喜欢与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一起。
所以,不能把孩子喜欢“粘着”爸爸妈妈,等同于缺乏安全感。
向父母寻求帮助和安抚
当孩子信任父母,他们认定父母是最了解自己、最值得依赖的人。因此,遇到困难、感到害怕时,他们会第一时间想到父母。他们相信,只要自己有需要,爸爸妈妈就会在那里。
所以,孩子向父母寻求安抚,是他们信任父母,从父母那里能感到安全感的表现。
不因为短暂分离而
改变亲子相处
亲子之间健康的、牢固的依恋关系,不会因为短暂的分离而立刻消失。因此,只要有健康依恋关系,孩子与父母短暂别离后,重聚时依旧是愉快、轻松、而自然的。
愿意听从父母的指令
健康的依恋关系促进信任关系。当孩子信任父母,他们更愿意听从父母的指令,因为他们相信爸爸妈妈的指令是让自己更好、更安全。
当然,这不代表孩子什么都要听我们的,也不代表我们的指令永远都是对的。
平和、融洽的与他人相处
孩子能够比较平和而自然的与其他孩子相处,不会因为有其他孩子在场而感到焦虑或担心。
另外,孩子表现出符合自己年龄特点的分享、赠予、接纳等行为,也是孩子社交能力的体现。当然,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社交特点,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
能够平静地等待
当有需求的时候,孩子能够平静地等待,不会因为稍稍等待而变得焦躁,因为孩子们的内心是安全的、笃定的。比如,轮流玩玩具的时候,孩子能够平和的等待,知道别的孩子玩好了,等轮到自己,就可以玩了。
当然,等待本身,对孩子来讲并不是容易的事,其实对大人也一样。只是,当我们心中有底的时候,哪怕需要等待,但也不会因此而变得焦虑、烦躁。
自信、独立
健康的依恋关系,不仅促进孩子与父母或他人之间的信任,同时也能让孩子更自信和独立。
而自信、独立的孩子,他们更愿意探索周围的世界。比如他们愿意了解周围的人或事物,不会因为害怕而拒绝一切新的人或事物。
所以,爱探索、自信、独立的孩子,往往也是有安全感的孩子。
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年龄不同,与家人、同伴的相处特点都会不同,因此,以上作为大家的兴趣阅读,没必要生搬硬套条条框框。
图源:Unsplash
02
父母做好这3点
有助于培养孩子安全感
家长做到以下3点,有助于孩子安全感培养,尤其是对3-5岁的孩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开始对自己和对生命中重要的人(比如父母)有了基本的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感,是孩子学习、社交、情感发展等的重要基础。
1. 可靠、信守承诺
父母制定规则并信守承诺,这意味着只要孩子遵守规则,就可以得到预期的结果。这能让孩子感受到很多事情是可预测的,内心是笃定的,从而获得更好的安全感。
如果父母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不守承诺;那孩子会觉得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会得到什么结果。这种心态下,孩子可能会对父母感到害怕,因为他们无法预测父母的反应或行为。久而久之变得内向、没有自信;又或者变得挑衅、无理,因为他们觉得规则是没有意义的,就算遵守规则,也并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于是蔑视规则,作出挑衅行为。
2. 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选择,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做事;不羞辱、嘲笑,不反复纠错,吹毛求疵。
对孩子尊重,能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被重视的,是有意义的。这种体会有助于孩子的自尊心建立,对孩子将来生活、学习、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3. 积极响应孩子的需求
从宝宝刚出生时开始,我们就要积极响应孩子的需求,为孩子提供没有附加条件的爱和陪伴。小婴儿时期,家长得学会观察,读懂宝宝的需求并及时满足。等孩子大了,家长可以积极地听孩子们表达,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等。
当孩子表现出好奇心,家长要表现的很感兴趣,并分享自己的经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全凭演技”,很不容易。但所有这一切努力不会白费,因为这样做可以鼓励孩子对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也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图源:Pexels
写在最后,
养孩子的过程是辛苦的、复杂的;而好好养孩子,是十分不容易的。以上信息,不代表我们要求自己做完美父母或100分父母,这不现实。日常育儿过程,我们难免会有一些偏差或漏洞,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就不用苛责自己,也没必要追求完美。我们能做是了解理想状态应该是怎么样的,然后尽量朝着理想的方向去努力。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珊珊,关注我,一起做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父母。
- 部分参考来源 -
1.https://www.mottchildren.org/health-library/ta7012
2. https://www.helpguide.org/articles/parenting-family/what-is-secure-attachment-and-bonding.htm
3. https://www.ivyprep.org/sense-of-security/
4. Benoit D. Infant-parent attachment: Definition, types, antecedents, measurement and outcome.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04;9(8):541-545. doi:10.1093/pch/9.8.541
5.https://greatergood.berkeley.edu/article/item/how_to_cultivate_a_secure_attachment_with_your_child
-END-
如果觉得有用
分享给更多人阅读
往期回顾
设置星标,不再错过我的推送:
1. 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澳洲妇幼Dr韩”
2. 点击右上角“...”
3. 点击“设为星标”
长按关注,阅读喂养|睡眠|养育|孕产科普
一起做成长型父母
分享 点赞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