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阳曾经的 “硬核” 建筑,还记得吗?

点击关注→ 沈阳指南 2021-05-29

                                                                      

      南湖公园少年宫,在八九十年代,经常出现在许多明信片、硬皮笔记本插页里,算做那时代青春的记忆。


   当然,还有许多建筑记忆,永远地印在人们脑海里。下面这组资料来自“老琴博客”的图文,记录了上世纪90年代的沈阳的经典建筑——

长客总站

      沈阳长客总站建于1985年5月,现在早已改变早年的用途,它的主要功能转移到了如今的沈阳龙之梦交通枢纽。但是沈阳长客总站在沈阳人的记忆中是无法抹去的。

这就是当年位于沈阳市于洪区崇山东路15号的沈阳长客总站。沈阳长途汽车客运总公司也在这幢楼里办公。

      当年的沈阳长客总站距离沈阳北站1.5公里,当时是属于沈阳北站的配套服务项目。职工2300多人,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6平方米。建筑的主楼14层,楼高58米。内设旅馆、会议厅、商场、餐厅、停车场。仅候车大厅面积就达6800平方米,可容纳5千人同时候车。日发车能力650个班次,日载客能力5万人次,当年这里已经有发往辽宁各市、吉林、内蒙、河北、北京等地72条长途线路。

北方贸易大厦

     这是九十年代初,位于沈阳中街商业区东端北方贸易大厦的照片。照片上看,这段路尚未成为步行街,门前均有机动车辆与自行车通行。这家商业企业当时隶属于沈阳市供销社。有当年资料记载,它的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000万,职工人数1570人,不包括西侧的高层宾馆玫瑰大酒店,下设服装、鞋帽、针织、纺织、家电、车辆、食品、百货、文运、家具10个专业商场。经营商品2万种,日均客流10万人次,年销售额2.2亿元,别小看这2.2亿元的销售额,在那时消费水平不高,物价指数很低的年代已经是不低了。

     照片左上端,还可以看到位于朝阳街路口的中街冷饮店、光陆电影院、针织品批发站旧楼等建筑物。

大西农贸市场

      这张照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位于沈河区南一经街中段、青年大街西侧的大西农贸市场。实事求是地说,这就是个马路市场。大东农贸市场有着历史发展的渊源,这地方最早叫大西菜行,始建于1934年,文革期间由于“割资本主义尾巴”,大西菜行被批判为资本主义道路的产物,这里的菜行一度中断了经营。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的1979年才又恢复。但由于原来的大西菜行都是简陋的露天经营,在1986年政府出面,建成了这个长280米,宽9米,建筑面积2520平方米的全封闭马路市场。改善了菜贩们的经营环境。

     从这张照片条幅上的内容可以判断出,这应该是九十年代初的元月,那时人们穿着还都是显得十分朴素。市场大门上面是沈阳著名书法家沈延毅的题字,题字时间是丙寅年,那就应该是这个大厅刚开业的1986年。

      有资料记载,当时这个农贸大厅经营着粮食、食油、水产、肉蛋禽、蔬菜、水果、熟食、调料等1200多个品种,日成交额25万元,日客流量8000人次。

长途客运西站

     这是一张拍摄于1991年位于重工南街134号的沈阳长途客运西站的照片。相信很多曾经住在铁西的五零、六零、七零后们对这个地方都比较熟悉。

     有资料记载它始建于1989年,很早以前这里曾经是于洪区杨士屯人民公社双喜生产大队的菜地。长途客运西站是沈阳重要的客运枢纽站之一,当时的客运班线约有60条。承担着沈阳西部地区旅客集散的任务,服务半径辐射沈阳市西部及山海关方向的广大区域。

北市百货大楼

     这是拍摄于1990年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北市一街7号的沈阳北市百货商店的照片。北市百货商店创建于1952年,原来是一个平层卖场。1984年重新在原地建成这座总体五层的建筑。当年的沈阳联营公司(后来的欧亚联营)还没有建成,所以这座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营业面积6600平方米的零售企业,一度也曾经算是沈阳最大的百货商店了。

      大约是在1988年之后,在一位冉姓经理的建议下将它改成了沈阳北市百货大楼的名字。当时的员工820人,分设16个商品部,经营商品1.5万种,日客流量2万人次,年销售额8900万元,利税总额490万元。别小看这些数字指标,在那个年代也应该算是不错的。

北行市场

      这是一张1991年年初拍摄的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商业中心的北行农贸市场正门照片。照片上的可以看到当时来这里购物的人很多,门前停放的自行车是有人收存车费的。北行市场的形成距离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有50年的历史。那时这个市场是呈“十”字形布局西邻长江街,北接宁山路,南抵黄河大街,东邻沈阳新北客站,占地1万平方米。

     1990年落成的五层商场大楼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设有7000个货位档口,经营服装、鞋帽、布匹、儿童玩具、农副、粮油1万多个品种,当时的日客流量10万人次,年成交额9000万元。

      再看看1981年北行市场的大厅门前,那时农村经济改革已经开始,农副产品允许进城出售,北行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也都显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这样的市场尽管盖起了大棚,但终究也还是属于马路市场。

中街朝阳金店

     这张照片拍摄时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照片上的景物是位于沈阳中街52号的朝阳金店。这家金店是1987年9月,由正阳街道办事处的企业公司创建,属于集体性质的商业机构。营业面积850平方米,员工56人,主要经营黄金项链、戒子、手链、手镯、耳环及珠宝玉器,一楼是营业室,二、三楼是加工厂。当时的年收入近2000万元,利润200万元。在当时的街道办企业也算是佼佼者了。

东北饭店

      这是一张拍摄于1990年的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天津北街100号的东北饭店照片。有资料显示,这座饭店始建于1931年,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共七层。在那个年代属于沈阳市涉外定点饭店。它的六、七层在九十年代曾经是与澳门合作经营的区域,称为东宁宾馆。五层以下仍然属于东北饭店。共有客房352套,其中标准间119套。套间22套,大套间6套。

      东北饭店内设有大中小型会议室、酒吧、美发按摩室、商场、洗衣房,还有中、日、美、法不同风格的餐厅。还有商务、邮电、交通客票预定、外币兑换等经营业务。

电业体育馆

      这是一张拍摄于1990年的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五经街59号的沈阳电业体育馆的照片。这座体育馆于1989年9月竣工。原国家体委主任荣高棠为体育馆题字。这是计划经济后期国有电力部门一种实力的体现。这座体育馆占地1万平方米,馆内设3500个座位,比赛器材都是按照国家和亚运会标准设置。体育馆上方是锰钢网架结构,墙壁都安装了铝合金吸音板,同时设有两套灯光系统,还有当年已经十分超前的长13米,宽305米,拥有4万像素的发光矩阵显示屏。馆内设有贵宾室、会议室、裁判员运动员休息室、淋浴间、放映厅、电视转播设施等。这些都是那个年代里的先进的体育运动竞赛设施。

东北金城电子大厦

      这是一张拍摄于1991年位于沈阳市沈河区风雨坛街70号,当年隶属于东北金城电子工贸公司的东北金城电子大厦,主楼18层,高度79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东北金城电子工贸公司总部设在此。建筑中包括金城商场、金城大酒店、金城旅游公司。

      当年的东北金城电子工贸公司隶属于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相当有实力,在广州、青岛设有分公司,主营电子元件、电子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各种通讯器材、五金化工、建筑材料、汽车配件、钟表眼镜、服装家具、日用百货、金银首饰真是无所不包。兼营房地产开发和汽车维修业务,同时还有经营外经外贸业务。年营业额3亿元,利税总额2000万元。这座大厦建在风雨坛街与热闹路的西北角,与沈阳五爱市场隔道相望。大厦门前风雨坛街还可以看到交通岗亭,对面是一些老式低矮建筑。

东北轻工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一张拍摄于1990年,位于沈阳中山路61号,与天津北街交口上的沈阳东北轻工股份有限公司一楼营业厅的照片。照片上的景物是该公司的一楼化妆品商场,那时的卖场还都是传统式的柜台,从货架上的当年沈阳油脂化学厂生产的葵花牌肥皂、三威牌洗衣粉灯箱广告可以看出,作为东北轻工商贸企业还是以经营本地产品为主的,可惜的是生产这些当年还算得上沈阳名牌的商品的工厂,同后来的东北轻工股份有限公司一样,都已经破产倒闭。

     东北轻工股份有限公司是轻工部联合东北地区53家大众性轻工企业投资兴建的东北地区最大的轻工业品贸易中心。1986年10月26日破土兴建,1988年12月26日竣工试营业,投资总额2279万元。公司营业大楼11层,其中地下2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营业面积9300平方米,职工490人,设业务部、商场经理部27个部门。经营项目家电、百货、针纺织品、服装、鞋帽、金银首饰等。公司大楼还配有客房部、餐厅、北斗歌舞厅。1991年销售额1.06亿元,利税185万元。

万泉公园(原动物园)


      这是一张拍摄于1990年当时沈阳动物园(现在称为万泉公园)的大门照片。大门上面“沈阳动物园”那几个字据说是已故沈阳老书法家沈延毅的笔迹。

      有资料记载,早年的沈阳动物园始建于1906年,是由一个姓沈的绅士修建。原名“万泉公园”,俗称“小河沿”。占地62万平方米,其中水面7.6万平方米。1973年改建成动物园,当时是将中山公园、劳动公园的大型珍贵动物都迁移过来,建有熊猫馆、长颈鹿馆、水禽湖、狮虎山、猴山等。展出动物130多种,珍稀动物如东北虎、熊猫、美洲狮、智利火鸡、金钱豹、海豹、金丝猴等。当时是这么形容沈阳动物园的:园内草坪、花坛密布、道旁路边盆花点缀,各种动物笼舍浓阴遮挡、曲径相连。水上舞厅倒映在湖水之中,悠扬的舞曲伴随着小船飘荡。公园东部开辟了儿童乐园和动物标本馆,内有百种以上珍稀贵重动物标本常年展出。优雅怡人的动物园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最高每年游人达160多万人次。

第二百货商店

      这是拍摄于1990年位于沈阳中街商业街的第二百货商店的照片。照片上的建筑创建于1925年,当时被称作“吉顺丝房”,以后经过社会变革几次更名。1949年初,沈阳市百货公司正式接管;1951年定名为沈阳市第二百货商店;1956年,第二百货商店又接管了它斜对面的利民商场,被人们称为“地下室二百”。此前它曾经是沈阳市百货公司的直属商店,于1987年沈阳市百货公司解体后,改为沈阳市第二百货商店。有职工1006人,照片上的建筑只是第二百货商店路北的营业卖场。第二百货商店在当时属于经济效益不错的国营商业企业,日客流量7万人次,年销售额1亿元,利税总额590万元。

      这是1985年时登在《辽宁物价》内部杂志封面上的第二百货商店(路北建筑)的照片。

     这是1988年中街地下管网改造挖沟时第二百货商店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第二百货商店经过体制改革之后,2011年时的照片,照片上的楼体的店头标志除了那个当做“幌子”的“沈阳市第二百货商店”刀匾还能找到当年的感觉之外,它早已被民营医疗机构的“何氏眼科”给取代了。

      这张原来沈阳市第二百货商店的门前照片,是2016年10月拍摄的。它虽然还挂着第二百货商店的刀匾,可里面已经是另有洞天,不再是百货商店了。它的对面“地下室二百”也被民营企业的沈阳春天百货给接管了。这张沈阳市第二百货商店门前照片上右侧“泰和银店”的位置,就是在近百年前建吉顺丝房时,因被另一个商家占用,吉顺丝房要以银洋铺地作为地价买下来,而这个商家没有卖,后来使得吉顺丝房门前形成的一个刀把子形状一直延续至今日的结果。

东北电影院

这是拍摄于1990年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天津北街18号东北电影院的照片。


    很多老沈阳人还记得,在东北电影院看电影,每当电影开演前,都会随着三声悦耳的钟声响起,灯光渐渐变暗,幕布徐徐打开的设计非常独特,这种场景令人难忘。

    东北电影院在当年算得上是沈阳市最大的一家影院。有资料记载,这座影院是1938年由日本人所建,原来名称叫做“大陆剧场”,拥有1865个座席,当时也是东北第一大电影院,据说它是仿造日本东京的“银座”电影院设计,共有三层。建筑外墙为瓷砖罩面,里面则铺有马赛克。影院内的设施也很奢华,设有休息室、食堂、锅炉房、变电室等,可以在冬夏两季输送暖气和冷风。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它被转交给沈阳有关部门接管,并于1949年,有关部门正式命名为“东北电影院”。

     2003年11月28日 因太原街地区,东北电影院拆除。后在中兴七楼建有新东北电影城。但是原来老的东北电影院的内涵早已不存在了。

    这是东北电影院原来在墙上的一幅老壁画。影院拆除后在沈阳“新乐遗址”暂存四年。2008年7月15日迁入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博物馆。

东电医院(辽宁电力中心医院)

      辽宁电力中心医院成立于1986年12月5日,是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负责电网职工及家属的医疗、预防保健、培训等任务。

    东北电力中心医院位于和平区文化路68号,负责东北电业系统三十万职工及家属的医疗、预防和保健工作。同时也承担着社会医疗及地段预防保健任务。医院建立于1986年12月。占地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职工545人,其中高职称29人,中级职称113人,有大型医疗设备90余件,设有12个科室,25个专业。

     由此可见,当年大型国企的福利与特殊化是个不争的事实了。

东北有色金属材料公司

这张照片是1990年拍摄于沈阳市和平区南四经街96号,东北有色金属材料公司的照片。应该说在那个年代这家公司应该是一家经营不错的企业,因为那时中国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物资分配模式。有色金属通常指除去铁以外的所有金属,如铜、铅、锌、铝、镁、金、银、铂等。它在当年一定属于国家计划调拨的物资。官方是这样介绍这家企业的,该公司办公楼建设于1960年,占地1240平方米,营业面积3218平方米,固定资产880万元,流动资金2.5亿元,职工50人。主营有色金属材料及制成品、矿产品、钢材、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轻工产品、建筑材料、非金属再生产品。公司年销售额5亿元,利润500万元。可以想象得出一个50人的企业,在当时有这样的经营成果相当不错。

东北黑色金属材料公司

     这张照片是拍摄于1990年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北大街97号,当时的中国黑色金属总公司东北公司大楼的照片。这栋楼建设于1960年,这家企业无疑也一定是国家直属的国有公司。该楼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这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比较宏大的建筑。这个公司固定资产1200万,自有流动资金2.1亿元,年购销额14亿元。利税1000万元。绝对强大的国有企业。黑色金属主要指铁及其合金,如钢、生铁、铁合金、铸铁等。黑色金属以外的金属称为有色金属。这些物资当时都属于国家计划调拨,所以这样的公司就是“铁饭碗”。

第五粮库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沈阳市大东区草仓路154号的第五粮库门前。那个时候中国,作为第一商品的粮食,刚刚摆脱“统购统销”的计划供应的模式,农民可以售卖自己种植生产的粮食,城里人也能够随意购买到粮食,作为国家管控的粮食收购、储备、生产、加工销售的粮库,在经营上也受到新的粮食购销模式影响,原来的经济效益开始下滑。

     沈阳市第五粮库建于1949年,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有2000员工。并有面粉、玉米、挂面、制酒、饲料5个加工厂。主要产品有精粉、上白粉、标准粉、还有方便面、白酒、饲料。有数座粮食储存仓,和烘干车间。粮油年经营量31万吨,还设有盐业批发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粮食购销政策的放开,第五粮库经营困境越来越大,曾经一度改为东大粮油公司,最后也不得不走上了改制的道路。粮库的用地在本世纪初就开始转让给了房地产商。

鼓楼服装商店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1990年位于沈阳中街与正阳街路口东北角的鼓楼服装商店。具体位置中街路94号。这家商店的建筑风格一看就是七十年代的,它最早是一家沈阳市百货公司沈河分公司下属的中型百货商店,1987年改为服装专营店。属于集体所有制企业。当时正处在人们刚刚解决温饱,开始追求服饰美的年代。这家店在当时还算是比较有名气。

     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营业面积1400平方米,职工207人,年销售额1284万元,在那个年代的经营成果也算不错。它的东侧也就是照片的右侧是运动乐器专业商店。

方形广场立交桥

     这张照片是1990年拍摄的位于和平区方形广场上的立交桥。这座桥处在南五马路与南八马路、光荣街、文艺路的交叉口处。1988年建成。桥体形式为双层单环人字形定向立交桥。

     这里还有一幅那个年代拍摄的彩色照片。该桥上层桥体为单柱1米跨樑,桥东西长525米,东南长266米,总长790米。桥上坡道宽13米,三车道。下坡道宽9米,二车道,下层是平面环岛。内径60米,外径106米。桥区设有两座27米高的高杆组合灯照片。

     照片上可以看到早期的东北电管局,现在辽电公司的老楼,新楼还没有建呢。                                                                      


信息来源:沈阳指南   老琴博客   铁西新联会

                                                                      

沈阳热点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