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阳咋这么多 “屯儿” ?

点击关注→ 沈阳指南 2021-05-29

                                                                      

像北京城带“坟”字地名多一样,大沈阳不少城区内,带“屯”字的地名也老鼻子啦!城区里的“屯”,大多是近百以来,城市不断扩张之后,从农业区域给愣扩进来了。沈阳四方城里,就没有听说谁叫屯儿。

       关于屯名来历,橹哥粗略分成三大类:

       一是家族姓氏演化,如杨士屯、张士屯、李官屯等;

       二是当地风物延伸,如艳粉屯、榆树屯、铁匠屯等;

       三是历史活动印证,如揽军屯、文官屯等。当然了,还有一些是由半真半假的传说故事带来的,如牛心屯等。


     

      沈阳的屯,都有个把年纪了,显得很老迈。今天,橹哥带你认识一下几个大爷级的屯——

01

 

 “天下第一屯”苏家屯

       由火车站前的水鸭屯,演化成现的苏家屯,大概有一二百多年历史了。         

     开始是苏区人民自己称“天下第一屯”,叫着叫着,全国人民都跟着信了,连河北人民都承认省会是“国际庄”了,俺大苏区差啥泥?

      目前,苏区常住人口大约47.4万,叫扎兰屯市的人口40万,叫奎屯市的人口不足20万,俺们苏区号称天下第一,咋得?!还有谁不服吗?

     

改名

一直是大苏区的一个心结

前几年微信朋友圈在疯转

主旨建议将"苏家屯区"更名为

“沈南新区”或者“苏区”



但这一诉求合情合理么?

现实可行么?

 对此 

 官方再次否了!


02

疑似攀上帝王

高枝儿的皇姑屯

       关于皇姑屯地名来历,向来众说纷云,光传说与帝王有关的故事,就有七八个版本。李凤民先生曾在《盛京八旗方位之谜》一文中,经过反复认证,给出正解——

       “皇姑屯位于沈阳旧城以西十华里。清初,这里只有少数几户守王公坟茔的坟丁人户散居于此,大约在康乾时期已形成聚落,初名“黄桂窝铺”;同治十二年(1873)刊刻的《陪都纪略》称之为“皇姑屯”;这大约是目前见到的皇姑屯的最早记载。

      此后,随着人户的增多形成大、小两处皇姑屯;宣统二年(1910)出版的《承德县志书》及附录《承德县所属舆图》将“皇姑屯”写成“大黄桂屯、小黄桂屯”,同时不见“皇姑屯”地名,宣统年出版的《承德县警学亩捐收支款目征信录》也仅有“黄桂屯”之名,内有警地4977亩,学地829亩半。民国六年(1917年)编纂的《沈阳县志》也如《承德县志书》之制。表明“黄桂屯”只是“皇姑屯”的不同传称,两者有时混用。”


       在沈阳地名传说中,“皇姑坟”的传说最为精彩,仅《皇姑文史资料》里有《罕王收女》、《皇姑坟》、《皇帝与于女儿》、《黄桂屯与亲王坟》、《乾隆与皇姑屯》等等。一说,皇姑区以皇姑坟得名,为简仪亲王坟。简仪亲王属镶蓝旗,是努尔哈赤之弟庄亲王舒尔哈齐的第八子,亦称硕简亲王。因简亲王本名芬古,故其坟也称芬古坟。时间一久,便误传为皇姑坟;又一说,皇姑区名称由来努尔哈赤之干女儿(也有说法是干妹妹)葬于寿泉地区,此地故名为皇姑坟。

      对于老罕王是否在黄桂屯里,认“干女儿”或“干妹妹”,橹哥权当故事听一听了。


03

唱进流行歌的艳粉屯

    

        早在1995年,沈阳籍歌手艾敬演唱 《艳粉街的故事》一歌,把这条街唱到全国人民耳朵里,艳粉街一度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艳粉屯,居铁西之南,虽叫“艳粉”,却与活色生香、浓艳绮丽的字眼,却跟那些八竿子打不着。清朝此地是一个村屯,种植叫胭脂的植物,故而得其名。后来,民国年间此地若干砖瓦场倒闭,工人失业,棚破人穷,街巷凌乱,一片狼籍,形成了沈阳最大的棚户区,类似香港的九龙城寨一样。

当年艳粉附近的满洲窑业株式会社


        一段时间,艳粉地区一直背负沉重的“污名。 十几年前,某论坛上,曾有“艳粉屯四大怪”的顺口溜——


光着膀子扎一根领带,

四人喝酒只点三个菜,

倒骑驴蹬能四十多迈,

打车顶多就是给五块

    如今的艳粉地区,已经变成一个漂亮的市区,过去的影子再也找不到了。


04

迈进“国家级开发区”

的张士屯

            


    据铁西政协文史资料记载,过去在张士屯一带,曾有一个叫张子辉的逃荒农民,由外地落户此地,后来人们才称其“张子辉屯”。传说在清代,有读书的后生们,认为直呼一个去世了几百年人名为村名,不方便,也不妥当,逐渐称“张仕屯”,最后简化成“张士屯”。


1988年张士立交桥

       1988年6月22日,国家同意建立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出口加工区),选址就在“张士屯”附近,遂后就有了“张士开发区”一说——注意,此时的后缀“屯”不见了。1993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它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其实,现在用张士立交桥、张士地铁口、张士小学、张士灯具城等相隔甚远的地标,还原当年的“张士屯”,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了,此区域之庞大好比一座水库,而过去的“张士屯”不过是一条漂移的小船罢了。


 [ 造化 ]      位于沈阳市于洪区东北部,原名隔镇堡,清嘉庆年间重修庙宇,以祈火神保佑,改名为“造化”。1961年设造化屯公社,1983年改乡,1999年置镇。主产蔬菜。有铸造、机械、电子、服装等厂。蒲河流贯。沈马公路经此。

 [ 牛心屯  ]

        在沈阳市铁西区重工街大二环西边,有一个离城市最近的屯子,它的名子:叫牛心屯。相传,有唐姓兄弟俩落户此地,二弟与牛为生,善待黄牛,牛死后托梦说:其肉散于乡亲,其心葬于二亩山坡地的正中间,必有泉水常年涌出。后来人们把形成的村庄取名“牛心屯”。1937年牛心屯划分于洪区,1954年11月划分铁西区。


 [ 文官屯  ]     此前比较广泛的传说是,有石碑记事:“清初有一文官居此,故名文官屯”,故得名。沈阳“官屯”的很多,比如宁官屯、路官屯、杨官屯……虽然有些屯子是因为住过官员而命名,比如宁官屯,但并不是所有的官屯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这里出现的屯田制度。


[ 揽军屯  ]

       铁西滑翔地区的揽军屯,名称始于明朝时期,相传当时沈阳在这里驻扎军队,招募兵丁,长此以往,人们便习惯性地将这一地区命名为“揽军屯”,意为“招揽兵丁”之所在。揽军屯在清代还曾被百姓称为“大墓”,原因是这里曾经安葬着努尔哈赤的五大臣之一:安费扬古。




屯考

     宋东泽在《沈阳地名研究》中,对“屯”的情况作了一番探讨,他指出——

       “屯”有聚集、驻扎的意思。屯字在地名上讲是因屯垦、屯田而形成的屯聚村落。例如“军屯”、“屯垦”之屯,就是建有一圈防御性围墙的寨子,以后演变为村落。

       屯子在东北建于汉代,是朝廷为戍边而屯垦的行为,到了明代有土著之民编为里,迁发之民编为屯之说。平时,戍守的士兵在戍守之地从事农业生产,减轻朝廷负担,战时可履行战事的职责,所以很多沈阳地区出现了很多军屯和民屯。比如有,曹总屯、马总屯。随着字义的演变,“村亦呼为屯”。尤其是顺治年间,清政府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后,山东、河北移民陆续来沈。

    沈阳地区出现了大量带屯字的地名,如皇桂屯、小含屯、大方士屯、小方士屯、安民屯等村落。这些村子的居民主要是汉族,但却都是满洲旗主的佃农。据民国六年《沈阳县志》记载很多屯字地名如:李官屯、黑牛屯、王士屯、乌民屯、弓匠屯、铁匠屯、姚千户屯、刘千户屯、英守屯、柳匠屯、陈相屯、富家屯、兴隆屯、吴家屯、宝相屯、蔡家屯、苏家屯、吉祥屯、金家屯、高力屯、乱木屯、羊安屯、秀匠屯、丁香屯、达连屯、范家屯、七家屯、杨士屯、江米屯、曹家屯、胭粉屯、烤猪屯、必官屯、后路官屯、木苏屯、郎士屯、王指挥屯、大辛屯、裴家屯、孟家屯、六王屯、雍家屯、洋连屯、黑牛屯、旺宝屯、新屯、柳岗屯、朱二屯、文官屯、牤牛屯、小心屯、郭三屯、旺官屯、旺牛屯、造化屯、道义屯、韩英屯、田伊屯、上小屯、包道屯、正良屯、西拉拉屯、李相屯、高士屯、田家屯、刘尔屯、靠山屯、三宝屯、大夫屯、肥牛屯、榆树屯、金家屯、毛君屯……

                                                                      


信息来源:沈阳指南    盛京摆渡

                                                                      

沈阳热点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