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导览·读书读城 | 百年远见,成其久远——感悟《芝加哥规划》
一百多年前,由丹尼尔•伯纳姆和爱德华•贝内特著作、芝加哥商业俱乐部出版的《芝加哥规划》(Plan of Chicago)[1],为整个大芝加哥区域的未来发展制定了一张崭新宏伟的蓝图,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总体规划,是物质规划和精英规划的经典代表。百年之后,芝加哥仍然按照当年的规划格局发展着,真可谓规划史上的一个经典巨作。
1 从规划背景看《芝加哥规划》
《芝加哥规划》的核心作者伯纳姆最奉行的一句名言即“不做小的规划”(make no little plans),因为小的规划难以让人振奋,甚至有可能不被实施;要做就做大的规划,为之高瞻远瞩,因为一个宏伟而合理的蓝图一旦被记载便永不会消亡。伯纳姆年少时便信奉应当充分发挥个人自由意志力来为社会造福。在《芝加哥规划》中,伯纳姆更是充分融入了这种思想[2]。
事实上,芝加哥在19世纪初期还是一片小村庄,随着铁路时代的来临,芝加哥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逐渐发展为大城市,至20世纪初居民人数已达200多万,位居世界第五。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环保、社会等问题也在不断累积;另一方面,欧洲的一些城市规划活动,如豪斯曼的巴黎大改造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都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激励了芝加哥规划,1893年在芝加哥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更是一个直接的触媒。终于,在1906年,芝加哥商业俱乐部鼓励伯纳姆为芝加哥制定一个宏伟的规划。
2 从规划内容的视角看《芝加哥规划》
总的说来,芝加哥规划聚焦于六个方面,一是改善滨湖地区(lakefront),二是发展快速交通系统,三是改善铁路客货运,四是改善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五是重新组织城市道路系统,六是打造芝加哥之心及其动脉系统[3]。
关于滨湖地区的改造,除了增加文教育机构以聚集人气外,规划还建议利用垃圾围湖造地,这些填地将成为一系列防护堤,与城市岸线共同围成众多狭长的泻湖,保护船只、游艇和内陆地区免受风浪冲击;受巴黎塞纳河和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启发,伯纳姆计划在这些泻湖岸旁建造美丽宜人的餐厅、休闲娱乐设施等,成为芝加哥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图1)。
图1 滨湖地区改造规划(Lakefront Transforming Plan)
关于快速交通系统,伯纳姆提出沿密歇根湖的道路应改造为快速路内环,并向外建设多层次环形快速路网;另一方面,还要为芝加哥周边的重要镇村建设快速路直达芝加哥市中心,即形成所谓的放射性路网(图2)。
图2 都市区高速路系统规划(Metropolitan Highway System Plan)
铁路客货运方面,伯纳姆认为新建铁路轨道和码头将有助于城市内外的货物运输,并提议建设环状的铁路网以连接重新规划的站场和港口,即所谓的水陆联运;此外,伯纳姆鼓励工业用地沿外环线发展并且靠近市区东南边的一个巨型仓库。另一方面,伯纳姆提议将客运站搬离市中心以减少噪声、异味和拥挤,腾空的土地正好可用作商业用地,扩展第十二街(Twelfth Street),将其作为其中一个客运站的选址基地;此外,在以步行、马车等为主要交通方式且出入口交通问题不大的20世纪初,为方便乘客的出行,伯纳姆提议将车站大门正对大马路,体现了芝加哥规划以人为本的理念。
注:红色斑块表示现状工业用地,黄色斑块表示未来工业用地扩张后可能覆盖的区域
图3 芝加哥铁路系统规划(Railroads Circuits Plan of Chicago)
园林绿地系统方面,伯纳姆借鉴了众多欧洲著名城市的园林绿地保护案例。建议依托东部密歇根湖建设大型连续的滨湖绿地,并构建自芝加哥中心外缘起,穿越城市建成区,直至城市边缘防护区的三大绿化圈层;三个圈层之间通过湖滨绿地、园林大道和林荫大道相连,且绿化尺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图4 芝加哥绿地公园和保护区规划(Green Parks and Preserves Plan of Chicago)
道路系统方面,伯纳姆提议拓宽或改造现有大道,增加新的对角线道路以使周边城镇的交通可以更方便快速地直达城市中心,增加环状林荫大道以连接绿化圈层(图5)。其中需要拓宽的大道包括芝加哥内环大道;延长作为城市中轴线的国会大道;改造滨河大道为双层道路,上层抬高行使正常的交通功能,下层建设仓库,进行货物装卸。
注:图例自上而下所示依次为:红—规划道路(包括新增干道和计划拓宽的道路)及公共空间;绿—现状公园用地;黄绿—规划公园用地;浅蓝—现状铁路用地;深蓝及深蓝斜线—现状铁路站场;带白色边框的深蓝方块—规划铁路站场
图5 芝加哥道路规划(Street Plan of Chicago)
城市核心地带被伯纳姆命名为“芝加哥之心”(The Heart of Chicago),基地北起芝加哥河(Chicago river),南至第十二街,西起哈斯特德大街(Halsted Street),东至密歇根大道(Michigan Avenue),面积约4k㎡,规划将其扩展为南北约3英里、东西约4英里的城市中心商务区,遍布商店、银行、办公、旅馆、剧院等公共设施,是城市的商业、文化和公民活动中心。为保证交通顺畅,伯纳姆提议扩建密歇根大道,横断面上考虑步行、观光和过境三类不同的交通流并分别规划通道。国会大道以西与哈斯特德大街交接的地方计划建造一个纪念中心,从国会大道以东则放射出六条轴线道路,其中东向轴线一直延伸至湖滨的格兰特公园,并在此公园布置一系列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等等(图6)。
图6 芝加哥之心
3 从规划实施的视角看《芝加哥规划》
芝加哥规划虽未完全实施,但确有显著的贡献,比如规划提议的园林绿地方案,三大绿化圈层基本形成,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又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此外,道路规划方面,密歇根大街改造方案尤为成功,其北向延伸段兰道夫大街(Randolf Street)以北道路抬高为双层并在两侧嵌入临街建筑,随着密歇根桥和威格利大厦、芝加哥论坛报大厦等大型建筑的落成,北密歇根大街成了世界闻名的商业大街。芝加哥规划为芝加哥未来几十乃至上百年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直至今天芝加哥的发展仍遵循着当年的足迹[2]。
关于芝加哥规划巴洛克式的大手笔城市设计与规划已受到太多的批评指责,比如典型的精英规划、对社会问题考虑较少、经济成本太高等等。然而笔者认为好的规划的确需要掌握最全面最先进知识的精英进行组织,而后可通过公众参与进行修改与完善;然而公众参与有利有弊,即使在公众参与制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常常因为公众的反对导致一些有前瞻性和能为城市带来发展契机的规划被否决,耽误了城市的整体发展。关于芝加哥规划对社会问题考虑较少的评论,笔者认为,不是伯纳姆更迎合社会上层阶级而较少考虑普通市民,而是想通过物质条件的改善来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从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理论来讲,普通人的首要需求是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衣食与社会生产相关,住与经济水平相关,行与交通相关,这些不正是伯纳姆规划的主要内容么?当城市有效运行、经济繁荣的同时,市民生活也能自然而然地得到改善,也是一种方法与策略。最后,关于改造成本问题,笔者认为城市的发展水平与决策者的战略投资是紧密相关的,比如密歇根大街改造工程虽然耗资巨大,但经过百年发展,早已获取了远高于当年投资的收益。
此外,不得不赞叹的是伯纳姆撰写此书的高超技巧。作为规划师,伯纳姆只有让政府、商业巨头甚至广大市民接受此项规划,他为芝加哥铺设的宏伟蓝图才能得以实施。整本书都是以一种劝说、说服的口吻来撰写的:开头用了整整一章论述芝加哥的辉煌与发展潜力,试图以芝加哥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树立一种芝加哥精神,并希望这种浸入血液般的激情支撑着芝加哥人共同努力,完成芝加哥城市改造大业,在以后的每一章节,伯纳姆也直接或间接地呼吁着这种精神;其次,在方案论述中,伯纳姆列举了大量欧洲城市的案例,试图通过成功的案例来说服读者;再有,伯纳姆在各个章节都列举了很多较为精确的数字,有的是采集的统计数据,有的是经过周密计算的经济数据,背后隐藏的是作者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对规划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追求,不仅告诉读者芝加哥规划该怎么做,还告诉读者这样做的具体收益,如此,更显得言辞有力。
4 小结
一百年前,伯纳姆等人高瞻远瞩,为芝加哥的崛起献上一部宏伟蓝图。尽管后人就芝加哥规划的实际影响一直争论不休,但都臣服于规划本身强大的想象力和说服力,不拘一格而又逻辑缜密。事实上,芝加哥规划的灵感正是源自于规划师对城市发展脉络的准确把握,所谓“鉴往知来”;另一方面,伯纳姆等人心系大众,具有崇高的价值观,立志改善包括居住在贫民窟内的弱势居民的生活品质。可见,芝加哥规划的传奇与规划师个人品质的优秀也是密不可分的。作为身处中国城市化大潮中的当代规划师,我们在规划时能否真正科学系统地研究城市的发展,能否真正为弱势群体考虑,都决定了我们笔下的蓝图到底只是个“小的规划”,还是宏伟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 Daniel Burnham, Edward Bennett. Plan of Chicago[M]. New York: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09.
[2] 吴之凌, 吕维娟. 解读1909年《芝加哥规划》[J]. 国际城市规划, 2008, 23(5): 107-114.
[3] The Burnham Plan Centennial[DB/OL]. http://burnhamplan100.lib.uchicago.edu/.
南京大学区域规划研究中心 邹佳雯 供稿
作者:邹佳雯,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1021737146@qq.com
订阅号编辑:张祎娴
订阅号排版:赵大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