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实录 | 克劳兹·昆斯曼:日益数字化的世界带给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挑战——规划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上)
6月30日,克劳兹·昆斯曼教授应邀来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大家分享了他面对数字时代的想法——《日益数字化的世界带给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挑战——规划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编辑部整理了讲座内容,分两次在订阅号推送。文稿已经昆斯曼教授审阅和授权。
非常感谢邀请我来到中规院,其实到中国来讲今天的题目有一点难,在我看来中国在规划的数字化方面已经走在德国前面10年甚至20年。下面这张图片是思想者的雕塑,原作在巴黎,这是长春的复制品。这张图在我看来,对规划师是一个很大的隐喻,背景中有很多重要的公司,像谷歌、IBM、华为和三星等等,是这些公司真正有能力和驱动发展的力量,而不是规划师。
今天的报告分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当今时代的背景;第二部分是面对这样的数字化时代,我们的城市规划行业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第三部分是德国的经验,当然各位不要期望过高,前面我提到了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德国的前面。
一、背景
1 背景一:全球化
当前最重要的时代背景是全球化,主要表现为:
一是全球的社会分工;
二是霸权主义,就是美国的霸权主导,很快中国也会加入这个行列;
三是全球金融系统成为由几个城市主导的局面,包括纽约、伦敦和中国的上海;
四是全球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比如说消费主义的盛行,我们对奢侈品等等的追求;
五是商品和人员在全球的流动变得更加自由开放(比如说上周中国政府刚刚宣布向全球进一步开放投资市场,只有两个领域除外,金融和电信;还有世界上各个城市对于投资和举办大型活动的机会以及对于高质量劳动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欧洲城市已经认识到办奥运会没有什么好处,不太愿意竞争奥运会了,但对于其他大型的项目,包括对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还比较激烈);
六是全球有几所有限的英美系的大学在主导着全球的知识界(比如说《国际城市规划》杂志不久以前发了一篇文章,说到城市规划界全球最好的几所大学,其中只有一所是欧洲的,其他都是美国的,我想这个排名是不太准确的);
七是全球恐怖主义的猖獗。
下图把全球各大城市最知名的建筑放在一起,展示出一个典型的世界大都市的样貌。
中国现在发起了“一带一路”倡议,得益于此,我想,到我90岁的时候可能有机会从欧洲乘坐高铁来中国。回想1974年,我的学生坐火车来北京要花两周的时间,来学习毛泽东思想,再把毛泽东思想应用到德国革命的实践当中。
图4 “一带一路”
2 背景二:气候变化
第二个大的时代背景是气候变化(图5)。特朗普政府声称,不会在气候变化方面再做出重要努力了,这其实给了中国一个在气候变化方面起到更重要的全球领导作用的机会;但在欧洲,领导人仍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继续努力前行。随着中国的进步,以及世界格局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变暖和自然资源的利用,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因素将越来越主导政策制定。气候变化甚至能帮助“一带一路”的更好实现——全球变暖,北冰洋的不冻期将延长,中国可以利用北方海域进行运输(图6)。
图5 全球变暖
图6 如果全球变暖4℃
3 背景三:数字化
第三个大的背景是全球的数字化,现在我们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德国我们也有个说法叫工业4.0。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知识产业、智慧型经济,包括具体的技术,比如说互联网和大数据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在城市公共领域中的行为方式等,可以说社会知识经济的革命会改变所有人的生活(图7)。比如说人们都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一些新出现的局面给我们带来了知识分享、交流、学习、治理等等方面的新课题,也有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移动性等方面的新话题。可以说在21世纪,新的科技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拯救我们这个星球,让地球越变越好,同时能创造很多商业机会。
图7 全方位数字化的生活图景
俄罗斯著名学者康德拉季耶夫(Kondratieff)研究了创新周期性的循环(图8),在第四次创新周期人们发明了汽车,汽车现在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现在是属于第五次创新周期,我们也期待第六次甚至以后的创新周期会发生什么。
图8 德拉季耶夫关于创新周期性循环的研究
二、规划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规划师往往是有远大抱负的,他们总是觉得自己能够改变世界。全球化发展对建成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区域和城市,相对地就有三个治理层次,即国家政策、区域管治和城市治理,在规划界的对应内容就是区域战略规划、城市战略规划和城市设计这三个层次。在英语中,城市规划(city planning)和城市设计(urban design)这两个词是完全不同的:规划包括一些政治和政策因素,是由规划师来做的;而城市设计是由建筑师来做。但在中国这两个概念还没有分得很开。
如何将知识经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实践当中去呢?我从过去40年的经验中得知,很多规划师会写专著,进行理论论述,但并不会把这些知识落实到实践当中,他们认为,我做出一个很好的规划方案就够了,落实是别人的事。但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规划师应该面对现实。
以下是规划师当前面临的九个挑战,应对这些挑战规划界应该做哪些事,以及德国目前正在做哪些事。
1 超城市化(hyper-urbanization)
超城市化的特点就是太多、太快,目标定得太高,准备太不充分。在中国,城市化是由中央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过程,规划师能够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并且开发建设是由市场和开发商主导的,由开发商来引领,环境的影响往往被忽视,因此很难控制环境效应,人的利益并没有被重视,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图9)。
图9 中国的超高密度居住区
而规划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和行动呢?第一,建议尽量减缓城市化的过程;第二,游说各个利益相关方采取更加有效的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空间规划;第三,密切关注和监控空间的发展,及时将负面影响和案例通报给政治界以及媒体,告诉他们现在发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哪些情况是不可以的;第四,提出一些战略和方案来减缓城市化进程;第五,通过发展中小型城市来平衡空间规划和空间发展。
中国经常提到跨越式的城市化,我觉得“跨越式”这个词并不是特别合理,比较合理的是从村庄—小城镇—再上一级的城镇,一代一代人逐渐实现迁徙,欧洲过去2000年一直发生的城市化是这种模式的(图10)。减缓城市化的进程可能对于大城市没有很大的驱动和帮助,但对于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发展将有很大的推动。
图10 阶梯式城市化 vs. “跨越式”城市化
在德国并没有明显的超城市化的现象,过去的发展一直都是循序渐进的,快速的城市化主要发生在德国的11个大都市区(图11);另外,德国的人口增长并不是很显著,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人口的负增长。德国的宪法和政策保证人民不管住在什么地方,都享有同等的居住条件和均衡的空间发展条件。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地方(城市)的规划是由地方政府主导,并由地方政府确定和实施的;规划的程序要遵循联邦法律的规定。国家每3—4年会发布一个全国性的报告,告诉全国的公民、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全国近几年的发展情况。
图11 德国州域图(左);德国大都市区分布图(中);中心地和机场分布图(右)
2 农村人口的涌出(rural exodus)
一边是超城市化,另一边是农村人口的涌出,这两个方向的变化带来了以下结果:
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政府将大量资本集中投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及超大城市),对农村的投入相对滞后,尤其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而随着农村人口减少,投资意愿进一步下降,导致现有设施也被削弱、侵蚀(Eroding social infrastructure);
由于农业的产业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自己耕种的土地,耕地越来越多地由大型农业公司耕种、经营;
环境多样化和多样性的流失;
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因为大部分年轻人都到城市去了;
很多年轻人到城市后忘记了自己的文化背景,造成文化认同和传统认同的消失;
治理能力下降——在很多偏远的小地方,连市长竞选都没有人愿意积极参加;
一些景观的消失;
慢生活特征的消失。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
一是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主要是提供更多更好的现代公共服务,比如教育和医疗;
二是保存、保护农村文化;
三是把农村的成功经验和故事发扬光大,而并不仅仅是追求一些排名。我注意到在中国大家对排名非常热衷,经常会说我们是第一,是最大……这种趋势其实并不是很好;
四是在农村地区探索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和现代化;
五是允许和鼓励地方社区实现自我的现代化,让他们自己筹措资金。比如政府可以赋予农村地区更多权利,让他们在自己的规划发展上有更多的决策权,而不仅仅是听命于北京和中央政府;
六是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如生态农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农村旅游观光业;
七是做规划的时候要与农村居民一起做规划,而不仅仅是为他们做规划(planning WITH villagers, NOT FOR them)。经常有人说农村人没有什么能力作出判断,不能参与规划;而我反而认为,来自大城市的规划师到了农村的具体实践中可能才是不够格的,规划师可能会跟农村人争论农村规划中的各种问题,但只有本乡本土的人才最了解应该做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德国主要有以下一些应对:
在农村发展中使用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方法;
规划建设国家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退耕还林和植树等方式改善生态环境;
鼓励发展可持续的旅游观光业;
建设区域化的自行车道系统。在欧洲,从巴黎到柏林,或从柏林到哥本哈根骑自行车旅行已经成为现实,因为我们有全欧洲的自行车道系统(图12)。
支持分散式的可持续能源的利用;
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的循环经济。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循环经济是指经济所创造的产值就在农村地区不断地循环,而不是利润一旦创造出来就进入大城市的银行——像瑞士银行和新加坡银行——这是一种价值的留存。
探索实施一些智慧的数字化技术,提供更好的公共和私人领域的服务,比如说现在我们叫车和预约医生都有了相应的科技,这些科技都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图12 骑自行车在欧洲旅行
3 可持续发展
关于可持续发展,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已经有足够多的论述和研究,这里不过多讨论,但就我从中国的媒体报道得出的感受,是可持续性或者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主要是一种修辞或一种表述,当然它背后还有一些商业机会或产业等,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修辞表述的阶段,规划师真正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比如青岛的中德生态园,从介绍材料来看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可持续项目,然而到实地去看,仅仅是一个工业园区而已(图13)。可持续性的很多概念和成果就好像圣诞礼物一样,外包装很好,绿色的,但打开一看,里面的瓤还是去年的东西。
图13 青岛中德生态园
4 城市的数字化(Digitalizing the city)
现在出现的智慧城市热(smart city fever)——我这里所说的“热”有一个不太好的含义就是发烧——是被很多与智慧相关的概念所驱动的,如智慧企业、智慧政府、智慧工程师、智慧规划师、智慧建筑师等等。现在看来这些智慧的信息和知识给人们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在城市的移动性或者说城市交通的领域。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是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购物可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长此以往会改变整个城市的功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会慢慢地数字化起来,正像欧洲在100年前建设上下水的基础设施一样,10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要建的基础设施就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它的规模也是空前的,并且复杂性要比过去建筑实体基础设施的复杂性要高(图14)。很多大公司,如东芝、通用电气、IBM、西门子正在雇佣城市规划师来打造智慧城市、未来城市等理念,用于影响政府官员和客户,告诉他们自己能把城市打造的多么智能和智慧。
为什么我们要建智慧城市呢,其实大家心中有数。
知识经济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企业和工程师都被科技创新所驱动。比如说十年之前我来到中国,大家吃饭的时候都是两根棍儿,就是两根筷子吃饭;现在是三根棍儿了,两根筷子吃饭,还有一根手指头(用手机)在那儿互相联系;
各城市和区域都需要提供更好的交通、更廉价的公共服务,以及更高效地利用资源;
各个城市都希望具有或保持全球竞争力;
大家坚信信息通信技术能让城市变得更加可持续和更加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节约能源和水资源);
各城市都在探索新的方法,比如大数据和物联网,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大城市;
各区域需要在周边农村不断衰落的情况下提出更好的生存策略;
在新的城市经济中,时间是极其重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得到实时信息的更新——还是时间的因素;
最后别忘了,新的信息通信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五年前我们认为主要是年轻人在利用这些新技术,但现在德国的研究发现,这些新技术不仅在年轻人中受到热捧,年纪比较大的一代也愿意用新技术交流,(用手机)发布照片等等。新技术带来的便利不仅仅是对年轻一代,对于整个社会都是如此。
新技术可以运用于各个领域,比如说智慧通信和参与、智慧生产(也就是工业4.0)、智慧交通和物流、智慧的能源和水务管理、智慧的安全管理、智慧住房,还有一系列E开头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医疗、电子医保和电子学习等等。当然还有其他的各个方面,比如说智慧旅游、智慧出版,甚至智慧约会!有很多向好的方面,也有很多的潜力,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新技术可以说没有限度,无限可能。现在有的人会在皮下植入一个芯片,用这个芯片给车和自己家的房子解锁开门,25年之后可能所有的新出生婴儿会直接在身体里植入芯片!
智慧科技可以服务于人民、机构、企业和商铺,让人们随时随地获得本地和全球的最新信息;使人在城市和区域中的交通更便捷;让消费者不受商店营业时间和商店位置的影响,自由地消费;不论在家还是在外,提升人的人身安全性;提高生产率(工业4.0);利用能耗控制系统,节约能源和水;改善公共服务,促进公共设施管理;让旅游者更好地感受城市的文化和生活;帮助老年人或残障人士得到个人化的医疗救助;帮助单身人士找个喝咖啡或约会的伴儿,甚至是终身的伴侣。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要以牺牲隐私为代价!
在一个城市规划师看来,智慧城市发展有其黑暗的一面,我主要关注以下三点:一是权力和依赖性——若干大公司掌控着智慧城市的技术,因此在这方面非常强势,城市会依赖这些公司进行智慧城市的管理,这个过程当中城市规划师可以参与的很少;二是隐私——新的技术知道我们在哪里、做什么事情、买什么东西、吃什么东西、读什么书……所有的数据都为大公司所利用,以便更好地向你推销产品,这种情况其实也是要避免的;三是风险——整个智慧系统的可靠性存在风险,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网络攻击,出现整个系统的瘫痪等等,由于我们现在高度依赖它,一旦出现这种风险,应对起来就会比较困难。
因此,城市规划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未来城市的面貌跟今天相比是否会发生变化,发生哪些变化;
市民是否应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城市发展;
各个城市的社区,包括城市的中心是否应采取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法;
城市规划的管理方式是否应做出调整;
随着新技术的兴起,比如说远程电子学习和网上学习,市区内的大学是否会消失;
城市规划的相关法规、标准是否应随之变化。
在城市数字化的时代,规划师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包括:
与大型智慧科技公司合作,共同设计智慧城市,在其中要让公司注意以人为本;
反思智慧科技对于城市居民以及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会带来哪些空间方面的影响,其深义何在;
进行一些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研究;
展开智慧城市的总体规划,不要完全依赖大公司,要把规划师的诉求体现在智慧城市的规划当中。
德国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什么些呢:
若干德国城市已经开始了全面综合的智慧发展策略和建设,如科隆、汉堡和柏林;
各个城市都开始采用电子政务系统;
整个德国的汽车制造业都非常重视发展无人驾驶汽车,这个我认为在未来可能是主导的技术;
德国的规划界已经开始反思所谓的智慧城市热或者智慧城市发烧所带来的意义和影响;
开始对智慧科技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一些基础研究。
我个人相信中国在这方面会起到表率引领的作用,之后德国可能有更多的机会从中国学习。
感谢王纺老师在文稿整理中的核对、翻译工作
报告人: 克劳兹· 昆斯曼,多特蒙德工业大学欧洲空间规划学院莫内教授;伦敦大学学院巴特雷特规划学院名誉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访问教授
现场翻译:蒋林
文字整理:张祎娴
订阅号排版:祝美琪
——to be continued——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