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实录 |『汇智沙龙No.1』王凯:发展动力、空间创新与规划响应——关于新区新城的一点思考

王凯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4-24


相关阅读

《国际城市规划》汇智沙龙开张了!

汇智沙龙No.1——新城新区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编者按】今年4月和6月,本刊分别结合当期杂志的专辑组织了“汇智沙龙”,这两次线下学术交流获得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沙龙之后,编辑部对沙龙上的嘉宾发言进行了精心整理,在此后的2周里将陆续呈现给大家,希望您喜欢(喜欢请转发哦)。


新城新区的话题之所以有意义,是因其涉及城市发展的动力问题。形式上是新区新城,但本质上是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响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在空间上都会有所反映,空间上发生的任何变化也都是社会经济的映射。


1  前30年中国城市发展的动力基础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城镇化源于工业化的推动已形成基本共识,近代中国的发展基本遵循这一规律。建国以来,特别是1949—1978年这30年,城镇化发展主要是受工业化的推动。“一五”时期,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156项工程在充分考虑国防安全、接近原料地和交通干线等基础上,以“联合选厂”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设施,成就了一批中西部重点城市,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和城市建设的基础,初步形成新中国城镇空间结构,这是第一次推动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图1)。


图1  156项重点项目空间分布

 

到“三五”和“四五”也就是“三线时期”,工业项目宏观上以“大分散、小集中”,微观上以“靠山、分散、进洞”为原则布局(图2)。“一厂一点”或是“一厂几点”,长期形不成城市,与城镇发展的一般规律相违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不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效益不高。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还是起到了相当的作用,这也是第一次“西部大开发”。建国后的头30年,工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工业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经济单元。1980年代初做城市规划的人经常有句话“城市规划是计划的延续和具体化”,而我们看到的计划绝大部分是工业的计划或者工厂发展的计划。


图2  三线建设主要项目空间分布

 

2  近40年城乡空间变异的基本动因


2.1  1978—2017年开发区主导的空间变异

 

1980年代沿海开放战略、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若干开发区,大大促进了沿海地区城市发展,新城市不断出现(深圳、珠海等),中小城市蓬勃发展(昆山、顺德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逐步成为城市密集地区。1978年至今,是改革开放的40年,在这40年里,2008年可能是个转折点。前30年基本上是沿海开放,全面开发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4个经济特区,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图3)。


图3  1995年以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空间分布

 

2.2  1992年“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了全国范围内的以开发区为核心的一系列城市开发活动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背景下,全国各地的开发区“喷发式”、“火山爆发式”发展。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1992—1993年一年里,全国设立的县级以上开发区占地1.5万k㎡,比当时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还多0.16万k㎡。

 

八十年代土地市场建立后,房地产成为城市新城新区发展的推动力。1993年起,商业性用地使用权实行公开招拍挂制度。此举在规范土地市场的同时,也为城市地方政府以地生财、获得巨额土地批租收益奠定了制度基础。很多地方出现了以房地产开发主导的新城,规划也是如此(图4)。


图4  开发区为核心的一系列城市开发活动

 

2.3  2000年起,以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主要中心城市开展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加快城市周边地区的发展,新城新区将空间蔓延至区域

 

以2000年《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为起点(图5),南京、宁波、杭州、北京等全国主要城市积极开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的编制,提高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力(图6)。很多规划师花了大量精力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空间发展战略多以中心城区为主,把开发区的发展拓展到区域,在区域层面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规划上的手段是扩大中心城区的用地范围,加剧了城市周边地区的空间扩展。最近有一个全国层面的统计,到2016年我国新区空间位置覆盖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共3170个新区(图7);各类新区批复面积50580k㎡,实测面积46483k㎡,规划面积41156k㎡(图8)。


图5  2000年《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图6  南京、宁波、杭州、北京等全国主要城市积极开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的编制


图7  至2016年,各级各类国家级开发区达3000多个


图8  各级各类的开发区和新城规划层出不穷

 

对于城市实际建设用地的比较成熟的统计大概是5万多k㎡,开发区也是5万多k㎡,1:1(图9)。


图9  开发区个数和开发规模的分省统计图

 

以深圳为例,也是本院做的规划(图10)。八十年代的规划基本上还集中在中心城区,到了九十年代就是全域开发,县、区、镇,大规模的开发。回过头看很多开发区,形形色色,从国家到省到市到县到镇到乡全面开放。开发区过去这近40年,是以开发区为起始,新区新城为特征的空间拓展,这是过去30多年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我们城市规划工作的重心和主线就是空间供给。


图10  1985、1996年深圳总规对比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空间认识

 

城市规划的核心是以发展为主线的空间供给。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前五年我们还是在做拓展,做新一轮的扩大规模,四万亿的投资刺激经济的发展。以“国家新区”为代表的新一轮开发区进一步增多,诸多问题激化,京津冀是典型代表。但后五年情况不同了,特别是2011年,2012年以后,经济增速下来了,因为出口的形势不好,所以经济增速是年年递减。2016年均增长6.5%,中央在很多政策上有了新的认识,包括经济的三期叠加,新常态和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城市的各类空间也出现了很多新的趋势和新的变化。

 

比如上海崇明岛是全面保护和系统开发,过去搞工业,现在讲旅游讲文化(图11,图12)。


图11  上海崇明岛规划


图12  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

 

住建部前两年做的三亚的双修(图13),花了很大精力,在既有的生态系统里进行山、河、海的修复,包括湿地保护(图14),通过交通体系梳理,建筑立面改造,广告牌标识梳理,形成了三亚最有魅力的一条街,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到那里拍婚纱(图15)。


图13  三亚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图14  三亚双修:山、河、海的修复作为重点


图15  三亚解放路:建筑外立面改造、道路功能提升和业态优化调整

 

在武汉2049发展战略中(图16),强调中心城历史街道改造回归人文、实现繁荣。始建于1906年,距今110年历史的老汉口历史最丰富的地段和最重要的商业性交通干道,改造后实现了历史、文化、商业、旅游的四大功能(图17)。2000年我们做战略的时候就强调经济发展,现在更多的讲创新讲文化,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道的改造,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图18)。洋务运动时期,这里是张之洞成立的汉阳兵工厂,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国营824工厂、武汉国棉一厂等,后改造为武汉汉阳文化创意产业园,体现了文化创意、展览展示的功能,包括武汉设计双年展、艺术家工作室、动漫设计工作室、影音工作室等(图19)。工业遗产利用在北京也很早就有了798,上海也有很多案例,在景德镇和南昌等二三线城市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

 

图16  武汉2049规划


图17  老汉口交通干道改造前后


图18  改造后的汉润里与长生堂


图19  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

 

还有一点,空间的创新也蔓延到了乡村,这是著名建筑师崔恺院士在苏州昆山做的乡建案例(图20),基本是维持原来的格局,做了很多公共性的文化建筑,镶嵌在村庄里面,没有大拆大建。昆山是昆曲的发源地,把昆曲文化做了新的整理,小孩也学唱昆剧(图21)。

 

图20  苏州昆山乡村建设

 

图21  昆曲文化传承

 

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做出调整。从过去70年的世界经济历史来看,二战以后英、美、法等国家也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之后第二阶段七、八十年代石油危机以后,经济发展出现滞胀,也进行了经济发展内容和空间形式的转换。近些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的能源革命爆发,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也经历了再工业化,等等,这些都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未来的5~15年,我们国家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十三五”我们进入了一个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消费结构会出现很大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过去的投资和工业,逐步转向消费、服务业和技术进步,这些可能是下一步新的三驾马车。

 

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和新经济的出现,新城新区的方式和内涵可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过去这个“新”可能是全面的“新”——“新”的选址,“新”的地区,“新”的地段;现在的“新”可能出现在“旧”里,既有的存量里。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可能会面临很多新的更大的挑战。


报告人:王凯,《国际城市规划》主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发言文字稿经报告人审阅并授权发布


文字稿整理:赵大伟

订阅号排版:祝美琪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