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言实录 | 梁鹤年先生课堂拾锦 ·高剑锋记录(一)【连载】
笔者高剑峰,1966年生人,已过50。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经济、区域经济等。2017年7月25日—10月24日在加拿大女王大学城市规划学院作访问学者,有幸在梁先生门下短暂逗留,以政策评估为主要学习内容。跟随梁先生学习的状态,有点像孔子在学到《易经》时的那种感觉,一是喜欢——由经验主义而理性主义,感受到了理性主义的那种智慧,也体会到由此而来的那种喜悦,可谓“晚而喜易,韦编三绝”;二是遗憾——要是在10多年前遇到现在这个年岁的梁先生就更好了。“假我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梁先生讲的内容广博而丰富,我的主要精力在政策评估上,所以整理出来的不多。在梁先生讲授的基础上,我做了一定的加工整理,也包含一点自己的感悟。供大家参考、思考。
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高剑峰
人类自由的最大敌人
人类自由最大的敌人是什么?不是独裁,而是necessity,即必要性。是指那些我们自己造出来的、看上去无法避开的东西。
梁先生用理性主义体系中比较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尽量抗拒这些所谓的necessity,才是人类葆有生命和灵魂自由的真正门道。
为了生活的便利,我们发明了很多仪器、设备、硬件和软件。这些硬件和软件只不过是我们器官或肢体功能的延伸或增强而已。人不应对此有更多的仰视感、依赖感。从这个角度看,阿尔法狗打败围棋的李世石,深蓝打败国际象棋等,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电脑对是人脑计算能力的模拟,在计算速度上人不可能超过机器。在围棋、象棋等有规矩、有规则的游戏中,人和电脑比的只是运算速度而已。在这种有规则的游戏中,电脑在模仿人的规矩办事情,如果电脑打不过人脑,还要发明电脑做什么?人的优点在于创新,而不在计算速度。
现在的世道,以舞弄模拟之物为能事。比如各种五花八门的软件,好像成为一种成功的标准,一种人才的标准。其实过犹不及,我们本来是发明了一个帮手而已,但是生活却被这种人类制造出来的、虚构的东西深刻地改变了,甚至被它反客为主地支配了。比如,讲课时用的ppt、写东西时用的电脑,现在很多人离开它无法讲课,甚至无法写出一张便条。事实上,你从这些外造之物得到某些方面的便利的同时,在很多方面失去了很多天性中潜藏着的能力和优势,甚至是生命中的真实体验。
讲课时,如果是用粉笔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往下写,可以清楚地展示出在面对各种变量时,推演、选择、思维的整个过程,但是如果用ppt则过程全无,一览无余,给教学和研究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尽管后来ppt做了很多改进,但是在展现人的思维过程上,仍然比不上粉笔。
写作时,人从电脑上得到的最大好处是剪切、复制、粘贴,但是,人的思维被屏幕所牵引、锁定,失去了在更大空间、更多页码之间调度材料的能力,失去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那种整体视角。
沿着这个思路再往深里去,你会发现,实际上,包括电影、电视、文艺作品等等,皆在此列。好莱坞电影本来是人情感、理念等等的模拟物,但是,现在,很多人的思维、价值观、生活方式等等都反而在模仿它。用英语来讲,本来是fiction is imitating life(虚构作品模仿生命),现在反过来,life is imitating fiction imitated life(生命在模仿模仿自生命的虚构作品)。再沿着这条路子想下去,生命的模拟化正在越演越烈,游戏机、VR、性爱机器等等,仿真设备正在取代真正的生活。近年有一部纪录片,真实记录了日本青年不愿意性爱、结婚以及生孩子的趋势,其中,生命的模拟化正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回望,真正的大师、超逸的思想和美妙的火花,用一支粉笔,甚至一张餐巾纸足够了。
更科幻地展望,今后,当简单、易行、易满足的模拟化生存席卷了人类之际,那些敢于拖带着自己的肉身,敢于以真实世界的时空为标尺,敢于生活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庸俗之士,会不会成为这个星球上一个异类般的存在呢?
当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生命在模仿那些模仿自生命的虚构作品”的悖论之时,当我们习以为常、久而不察之时,真的需要一些勇气去抗拒所谓的necessity。
记录者:高剑峰,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经济、区域经济;加拿大女王大学访问学者(2017年7—10月)
相关阅读
编辑:张祎娴
排版:赵大伟
——to be continued——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