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精粹 | 高品质生态实践:核心特征解析及达成路径探讨【2019.3期优先看】
考虑到手机端阅读的特点,我们特地邀请作者撰写了文章精华版,与全文一起推出,方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内容。对该主题感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阅读全文。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精华版——
为什么要研究这一议题?
国内外学术界均将“品质”作为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国外比较重视对“良品”(好的品质,good character)与“劣品”(差的品质,vice character)的研究。国内近年来较为热衷的“品质生活”“品质环境”“品质城市”“品质规划”,实际上都漏了“高”,是将“品质生活”“品质环境”“品质城市”“品质规划”与“高品质生活”“高品质环境”“高品质城市”“高品质规划”加以等同。
“生态实践”尽管给人褒义的感觉,但实际上是一个中性词。生态实践主体具有“寻求”各类实践活动的良好结果的主观意愿,但是,主观目标与意愿的生态性不能保证过程与客观的生态性,更不能保证结果的生态性。生态实践既可以具有高品质,也完全可能呈现低品质。目前,存在着较多的以“生态”为目标而实际生态绩效、生态品质远未臻完善甚至产生负面生态绩效的例子,说明对“高品质生态实践”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研究思路是怎样的?
文献梳理—学理分析—核心概念界定及关系分析—案例分析—“高品质生态实践”核心特征归纳提炼—达成“高品质生态实践”目标的逻辑路径、研究路径、方法路径。
“生态实践品质”与“高品质生态实践”有何差异?
两者有很明显的差异。“生态实践品质”是指由价值、理念、方法、逻辑、行为等综合因素决定的生态实践所实现的物质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精神功能等方面的各类综合作用和表现,以及所产生的各种内、外部效应的总和。“生态实践品质”是中性词,而“高品质生态实践”是指生态实践具有多方面的较高的质量和品位,发挥了积极的综合功能和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高品质生态实践”是褒义词。
“高品质生态实践”有哪些核心特征?
通过对将近50个国内外生态实践案例的梳理、分析、归纳、解析,笔者提出了“高品质生态实践”的十个特征,或称之为积极性属性。具体包括:生态性、智慧性、多效能性、转化(优)性、人文性、历史传承性、公众参与、韧性、生态+艺术、高水平人力资本。
“高品质生态实践”有哪些达成路径?
包括逻辑路径、研究路径、方法路径。在逻辑路径上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笔者将达成高品质生态实践的逻辑路径表达为PDCA四个阶段:P指Plan(计划),D指Do(执行),C指Check(检查),A指Act(处理)。在研究路径上,笔者提出了基于生态—智慧—人文的高品质生态实践技术路线,认为高品质生态实践的核心要素包括生态、智慧与人文三个方面,其中生态(性)表明生态实践应在遵循生态环境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展开,智慧性描述了高品质生态实践的创新—科学性,人文(性)则指代了生态实践的出发点与归宿。在方法路径上,笔者提出了从目标、措施、技术、环境、文化与社会参与等六个方面达成高品质生态实践的一般性原则方法。
——全文——
【摘要】“品质”与“生态实践”为当今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目前尚缺乏“高品质生态实践”的系统性研究。在对“生态实践”概念进行文献梳理及学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实践”及“生态实践品质”的概念界定。在对国内外近50个优秀生态实践案例进行多方面梳理解析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高品质生态实践的10个核心特征,并从逻辑路径、研究路径、方法路径三个角度对达成高品质生态实践的步骤展开了初步探讨。
1990年代以来,对品质的追求乃至“品质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品质成为各学科及各行业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在理论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有“服务品质理论”“价值品质理论”“社会品质理论”等研究主题。更多的实证研究则与社会生活交集,如公交服务品质、生活品质、城市生活品质评价;社会卫生条件对生活品质的影响,住房规模、社会互动、设施条件与居住条件感知品质的关系等。值得指出的是,对“良品”(好的品质,good character) 与“劣品”(vice character)的研究,也已成为西方品质研究的议题之一。
然而,已经成为学术热点的“生态实践”(图1)尚未与“品质”关联思考与研究【笔者近期检索尚未见相关数据库中以“生态实践品质”为研究主题及研究对象的文献】。同时,存在着较多的以“生态”为目标而实际生态绩效、生态品质远未臻完善甚至产生负面生态绩效的例子,说明对生态实践品质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简言之,对生态实践品质展开深入研究,可进一步提升生态实践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既是实质性推动生态实践智慧水平的具体举措之一,也是提升生态实践生命力的关键议题之一。
图1 生态实践研究热点时序图谱
1 对生态实践及生态实践品质的认知
对“生态实践”及“生态实践品质”的认知是分析高品质生态实践核心特征的前提和基础。
1.1 对“生态实践”的认知
1.1.1 “生态实践”的词性解析与界定
从语义学角度看,“生态实践”有两种意义。其一,生态实践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的人类实践活动”的简称。此语境下“生态实践”是中性词,因为生态实践的结果或绩效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可能是相反;其二,生态实践是“达到了改善生态环境目标的人类实践活动”的简称。此语境下“生态实践”是褒义词,指代生态实践的结果 “改善了生态环境并取得了其他的积极效应”。本文认为,对生态实践的界定必须将以上两种含义都加以考虑。经相关文献梳理后发现,有关生态实践的界定主要从价值向度、改造与维护、人地协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意识下的活动、保护与改造、良好生态环境等角度进行【笔者整理分析了13种较具代表性的国内外“生态实践”界定,因篇幅所限予以省略】,绝大部分从褒义、少部分从中性角度界定。
由于“实践”具有明显的中性词性质,故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生态实践”也具有中性词性。实际上,相关学者的论述——“提升生态实践的有效性”“降低规划设计师主观上积极却造成(生态实践)客观上消极的可能性”明显具有“生态实践”并非是褒义的(以及并非必定取得积极结果)的意蕴。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生态实践”的定义如下:生态实践是实践主体以达到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文化—社会效益、美学—艺术效益为目标,对生态实践客体(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等)所做的寻求改造与维护、改善与提升、优化与再生结果的各类主动性活动与过程。此定义中,尽管生态实践目标具有明显的生态属性与特征,且生态实践主体具有“寻求”各类活动的良好结果的主观意愿,但目的与意愿的生态化不能保证过程的生态化,更不能保证结果的生态化。这里,“良好的愿望往往不等于良好的结果”是对这一现象的恰当佐证,也说明将生态实践视作中性词比将之认定为褒义词更具合理性。
1.1.2 生态实践的一般特征
对生态实践一般意义特征的认知,既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也是探求高品质生态实践的必需,笔者提出从9个方面表征其特征及其类型(表1)。
表1 生态实践的一般特征、描述及类型
1.2 “生态实践品质”界定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品质”有两层含义。其一为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如道德品质;其二为“物品的质量”。可以发现,“品质”与“质量”一样,是中性状态词而并非褒义词。即,可以说“景德镇瓷器品质优良”或“高品质的景德镇瓷器”来赞赏景德镇的瓷器,但不能说“景德镇瓷器品质”或“品质景德镇瓷器”来赞赏景德镇瓷器。
因此,目前学界较为热衷的“品质生活”“品质环境”“品质城市”“品质规划”实际上都漏了“高”,是将“品质生活”“品质环境”“品质城市”“品质规划”与“高品质生活”“高品质环境”“高品质城市”“高品质规划”加以等同,但实际上不可等同。同样,“生态实践”尽管给人褒义的感觉,但实际上是一个中性词;“生态实践品质”与“高品质的生态实践”截然不同。生态实践既可以具有高水平,也完全可能具有低水平。
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对“生态实践品质”作出如下界定:生态实践品质是指由价值、理念、方法、逻辑、行为等综合因素决定的生态实践所实现的物质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精神功能等方面的各类综合作用和表现,以及所产生的各种内、外部效应的总和【与前文对“生态实践”的界定相同,“城市生态实践品质”的界定亦从中性词角度进行】。
2 高品质生态实践的核心特征解析——基于案例
前文对“生态实践”的界定及特征的阐释,说明生态实践并非天然地必定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效果。这提示人们,必须在生态实践的全过程将“品质”作为关键问题加以考量。笔者认为,具有高品质特征的生态实践是其正常地发挥积极作用的核心。这就带来如何识别、归纳、提炼、表达高品质生态实践的核心特征这一问题。笔者收集整理了将近50个国内外的优秀生态实践案例【以已建成的物质建设型项目为主,适当兼顾其他类型,并与笔者的实地考察相结合】,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多角度解析,将高品质生态实践的核心特征归纳为10个方面的积极性属性。本文认为,当生态实践项目具有若干或大部分的高品质特征,则其将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品位,也能够发挥积极的综合作用。从这一角度而言,高品质生态实践核心特征的解析具有学术意义与实际价值。
2.1 生态性
生态实践的基本目标具有生态属性,因而高品质的生态实践首先应具有“生态性”,包括发挥生态工程或生物工程的积极作用、使生态实践具有生物友好性、提升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通过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等等(表2)。
表2 高品质生态实践之生态性解析
图2 美国圣安东尼奥河改造
图3 纽约高线公园植被
图4 西雅图中央海堤项目
图5 柏林滕珀尔霍夫机场公园
2.2 智慧性
生态实践智慧是人类在对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关系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成功从事生态实践的能力,是一种选择“正确的”生态知识成功进行生态实践的能力。笔者认为,生态实践智慧体现了“柏林智慧模式”的若干特点:简单及低投入下的高效益和长期效益;基于机巧性巧妙缓解困境等。在规划设计及营建方面智慧性体现在:结合自然而非抵抗自然;智慧地适应变化,等等。高品质生态实践的智慧性体现了精准、机巧性,与科学性密切相关(表3)。
表3 高品质生态实践之智慧性解析
2.3 多效能性
指高水平生态实践在具有生态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多种被人们所需的其他各类积极功能与作用。这些功能与生态实践项目的生态功能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互相支撑,是形成良好的综合效益的基础(表4)。
表4 高品质生态实践之多效能性解析
图6 丹麦诺德哈文港停车场公园停车楼屋顶游乐场
2.4 转化性(转优性)
转化性(转优性)反映了高品质生态实践的一个显著特点——化腐朽为神奇,即通过成功的生态实践,将原来处于困境中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劣的对象转化成具有优良生态环境和积极作用的空间区域及场所(表5)。
表5 高品质生态实践之转化性解析
图7 纽约高线公园建设前后
图8 美国伯利恒市钢烟囱艺术文化园区实景
图9 西雅图煤气厂改造前后
图10 墨西哥市的桥下积极空间
2.5 人文性
高品质生态实践的人文性是指生态实践所具有的人文观念和价值,以及在此基础上赋予生态实践项目的人文功能和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对人的关怀和教化、用文化艺术陶冶人、促进社会和谐、在生态实践过程中赋予空间和景观具有多方面的幽默与趣味属性等(表6)。
表6 高品质生态实践之人文性解析
图11 荷兰鹿特丹水广场
图12 美国北卡夏洛特市街头的教化招贴
图13 纽约地铁站台上呼吁乘客们互相帮助的招贴
图14 纽约高线公园的艺术品
图15 美国辛辛那提市河边世界上最大的足钢琴编钟
图16 美国加州通瓦公园
图17 用毛线将交通栏杆装饰成可爱的公仔
2.6 历史传承性
一些生态实践项目是在历史悠久地区展开的。保留历史遗迹和历史元素、保持场地特征,可以使得生态实践地区的历史文化得到持续性延续,是其高品质的重要表征(表7)。
表7 高品质生态实践之历史传承性解析
图18 “上海船厂1862”内景
2.7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反映了生态实践的一种自下而上的运作方式,使生态实践项目成为公众自己的事情,因而使得生态实践的生命周期得到有效的延长,并因此使得生态实践项目具有较高的品质(表8)。
表8 高品质生态实践之公众参与解析
图19 柏林滕珀尔霍夫机场公园中小花园一角
2.8 韧性
韧性体现在,在深度认知自然界运行规律的基础上,顺应、利用其规律,选择对自然界干预较小、付出代价较小的路径作为生态实践的切入角度,因而使得生态实践项目在正常和突变情况下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并因而提升了生态实践的品质(表9)。
表9 高品质生态实践之韧性解析
图20 汉堡港口城临河建筑平时状况(左)与被洪水淹没时状况(右)
图21 新首钢生态湖公园不同降雨情境下水面变化情况(左:日常情形;中:小雨情形;右:暴雨情形)
2.9 生态+艺术
艺术属于感性文明的范畴。一方面,艺术与生态一起构成了“诗意栖居”的必要基础;另一方面,艺术与生态都是高品质设计的表征因素。生态融汇艺术性,与艺术蕴含生态性都是符合人类发展大趋势的要义。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品质生态实践是以艺术为重要手段来达成生态目标;当生态实践项目在成功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也赋予了客体较好的艺术水准,则可认为生态+艺术的完美结合是生态实践项目高品质的重要表征(表10)。
表10 高品质生态实践之“生态+艺术”解析
图22 洛杉矶生态村用旧自行车零件制作铁门
图23 巴塞罗那奎尔公园
图24 哥本哈根超级吉琳三色公园平面图
图25 改造后的上海钢琴厂呼应了钢琴元素(左图为1号楼屋顶绿化,右图为山墙垂直绿化)
图26 公交“流动花园”
图27 韩国釜山海云台废旧塑料美人鱼雕塑
2.10 高水平人力资本
任何类型的生态实践必须有一定数量、质量、种类的资本投入及运作,生态实践资本由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构成。生态实践品质的最关键因素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作用贯穿于生态实践过程的全部环节之中;人力资本的生态意识决定了生态实践项目的生态水平,人力资本的智慧程度决定了生态实践智慧的水平(表11)。
表11 高品质生态实践之高水平人力资本解析
注:“善境”在本文专指中微观空间温暖、温馨的氛围。
图28 纽约某定时对公众开放的空间
图29 纽约轨道交通入口处商店空调的冷凝水桶
3 达成高品质生态实践的路径初探
达成高品质生态实践的路径与实践者的思维逻辑、研究视角和研究过程,以及所采取的方法步骤紧密相关,分别指代了逻辑路径、研究路径和方法路径三个方面。
3.1 逻辑路径:达成高品质生态实践的PDCA循环
逻辑路径是与达成某目标相关的相对正确的思维活动所表达的合规律性进径。高品质生态实践的本质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具有关联性。借鉴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推广的PDCA循环,笔者将达成高品质生态实践的逻辑路径表达为PDCA四个阶段,P指Plan(计划),D指Do(执行),C指Check(检查),A指Act(处理)。这四个阶段的全循环或部分循环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高品质生态实践提供思维与逻辑方面的支撑(图30)。
图30 达成高品质生态实践的PDCA逻辑框架
3.2 研究路径:基于生态、智慧、人文的技术路线
本文认为,高品质生态实践的核心要素从研究及实施过程角度而言,包括生态、智慧与人文三个方面。生态(性)表明生态实践应在遵循生态环境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展开,智慧性描述了高品质生态实践的创新—科学性,人文(性)则指代了生态实践的出发点与归宿。基于以上三者的技术路线将使生态实践研究建立在一个相对协调有效的架构之上 (图31)。
图31 基于生态—智慧—人文的高品质生态实践技术路线
3.3 方法路径:高品质生态实践的达成步骤
本文从目标、措施、技术、环境、文化与社会参与等6个方面提出达成高品质生态实践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图32)。
图32 高品质生态实践方法
4 结语
高品质的生态实践才是有意义的。研究高品质生态实践的核心特征对于生态实践项目产生积极的综合功能和综合效应具有促进作用,也是实现生态实践价值及智慧性的重要过程,具有较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基于对生态实践及生态实践品质的分析以及对国内外生态实践案例的解析,本文提出了生态性、智慧性、多效能性、转化性(转优性)、人文性、历史传承性、公众参与、韧性、生态+艺术、高水平人力资本等10条高品质生态实践的核心特征,并对达成高品质生态实践的逻辑路径、研究路径和方法路径展开了初步探讨。有必要指出,高品质生态实践的含义和内容非常丰富,对其认知、识别、分析,乃至达成途径的研究是一个多学科和多专业的问题,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复杂性。本文仅为引玉之砖,期待今后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
作者:沈清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sqjj5688@126.com
慈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ch19930302@qq.com
孟海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mhxdss@163.com
延伸阅读
编辑:张祎娴
排版:徐嘟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