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UPI的故事 | 吕斌:不忘初心,与改革开放同行——祝贺《国际城市规划》杂志创刊40周年

吕斌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4-25

为庆祝《国际城市规划》创刊40周年,编辑部特别策划了增刊“我与《国际城市规划》的故事”,通过征文和邀稿等方式,我们最终收集并甄选出了54个故事。从今天开始,公众号推出“我与UPI的故事”连载,希望与读者们分享这40年来的珍贵点滴。



197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元年,次年《国际城市规划》的前身《城市规划研究》创刊,1986年更名为《国外城市规划》,1988年在国内公开发行,2007年正式更名为《国际城市规划》。我是1985年进入日本东京大学攻读城市规划博士学位的,自1987年开始,受当时《国外城市规划》主编夏宗玕先生及编辑部的关照,我尚在国外就成了《国际城市规划》的忠实读者。1996年,我又有幸成为《国际城市规划》的首届编委会成员至今,一路笃行见证了《国际城市规划》遵照其办刊宗旨,以全方位、多元化的视角,见微知著的睿智,紧密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尤其是大规模快速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提供了审视国际城市规划领域理论和实践发展轨迹的窗口,并及时捕捉前沿课题的宝贵信息,为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工作者架设了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国际城市规划》是伴随我们工作成长的良师益友,尤其使我受益匪浅。


《国际城市规划》还是一份定位明确、特色非常鲜明的中文学术性期刊,尤其是它采取“特稿+主题+常设栏目”的文章组织方式,既有敏感、睿智的聚焦性,也不乏包容、多样化的灵活性(表1)。


表1  1992—2019年《国际城市规划》主题分类统计表


其中,城镇化宏观发展战略包括城乡关系、乡村问题,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等研究议题;规划管理与研究议题包括城乡规划管理机制,规划问题研究,以及规划教育;人本与宜居建设议题包括以人为本的规划研究议题;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议题包括生态环境保护、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与实践研究议题;纲领性城市与区域规划体系包括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社会经济与政策议题包括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管理政策、法律法规等研究议题;规划历史与经验研究包括外国城市发展历程主题,以及国际先进经验专题;空间形态与城市设计议题包括城市设计、城市景观、空间形态等研究议题;工程建设专项规划体系包括市政、交通、防灾等专项规划;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议题包括城市文化传承、遗产保护、旅游发展规划等研究议题;规划新技术运用议题包括智慧城市、新技术等理论与实践研究;乡村规划与发展议题包括乡村规划与问题研究;其他包括会议文选、书评、专家文集等内容,以及主题空缺的内容。


图1呈现了1992—2005年间《国际城市规划》各期杂志主题类别频率分布。在此阶段的前期,1991年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颁布了《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4年颁布了分税制,这些事件牵动了行业的关注焦点。在这一阶段,期刊主题聚焦在城市规划技术体系,包括中宏观纲领性的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以及具有实施性的专项规划,还涉及国际先进规划技术经验,为我国城市规划的体系完善提供了国际前沿经验。在此阶段后期,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土地与城市、住房与房地产受到了更多关注,都市区以及区域发展的研究逐渐增加。


图1  1992—2005年《国际城市规划》主题类别频率分布图


图2呈现了2006—2012年间《国际城市规划》各期杂志主题类别频率分布。这一阶段正是我国健全城乡规划法制体系,调整城乡关系的中国特色城镇化时期,期刊主题在反应技术体系和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出现了较多涉及规划管理与研究、人本与宜居建设以及城镇化宏观发展战略的相关议题。在关注人本与宜居建设的背景下,有关于为市民而规划的国际经验,也有社区、住房以及慢行交通等相关主题;在推进高铁建设的背景下,有高铁与城市发展关系的主题;2008年后,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为背景,出现了较多以国际城市灾害管理为主题的文章。


图2  2006—2012年《国际城市规划》主题类别频率分布图


图3呈现了2013年后《国际城市规划》各期杂志主题类别频率分布。近年来,《国际城市规划》专辑主题更加多元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可持续发展等相关议题逐渐增多;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新技术的应用,涉及大数据、智慧城市、数字化城市设计等国际理念和经验的主题明显增多。近年,随着我国进入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关注城市转型、收缩型城市、全球城市、空间品质,以及空间规划体系体制改革等方面国际经验的主题也显露头角。


图3  2013—2019年《国际城市规划》主题类别频率分布图


纵观1992年以来每一期《国际城市规划》专辑主题及其演化的趋势,可以解读出《国际城市规划》追踪国内外城市规划前沿课题的轨迹以及对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导向性,难能可贵,可谓不忘初心,与改革开放同行。


作者:吕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相关阅读

秦凤霞:心里话

张庭伟:开窗看风景——祝贺《国际城市规划》创刊40周年

崔功豪:我为《国际城市规划》点赞

排版:徐嘟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