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UPI“最具影响力学术文献”40篇 |【07】城市设计

陈占祥 译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8-20


《国际城市规划》创刊40周年“最具影响力学术文献”评选结果

【编者按】去年是本刊创刊40周年,我们评选出了《国际城市规划》“最具影响力学术文献”共40篇。3月13日,本公众号发布了评选结果,并在之后将这些“老”文章整理出来,从3月26日开始分八次推送。在整理这些优秀文献的时候,小编发现,尽管时间已过去了40年,尽管在今天似乎出现了越来越多炫酷的新技术、新方法,但这些“老”文章里提出的“老”问题,直至今天似乎也没有很好的答案。这提示我们,“城市规划”关注的核心,始终应该是“人”。整理这些文献的过程,是一个回归初心的过程,希望您在阅读这些经典文献的时候,也有同感。


设计是在型体方面所作的构思,用以达到人类某些目标——社会的、经济的、审美的或技术的。人们可以设计庭园、书籍版面、烟火晚会、排水渠道等等。城市设计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型体。城市设计师有三种不同的工作对像:(1)工程项目设计,是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型体创造,这一地段有确定的委托单位,具体的设计任务,预定的竣工日期,以及这一型体的某些重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例如公建住房、商业服务中心和公园等。(2)系统设计,是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的型体。这些项目分布范围很广,都是由一个统一的机构负责建设或管理的。但它们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例如公路网、照明系统、标准化的路标系统等等。(3)城市或区域设计,却有很多委托单位,设计任务要求并不明确,对各方面的控制不是很有效而且经常有所变动。例如区域土地使用政策,新城组建,旧市区修复加以新的使用等等,就是这一类的设计,必须指出,在强调环境对人的直接影响时,并不是说,设计仅仅涉及型体的某种单一作用。

 
城市设计的失败
 
华丽的建筑、庭园或桥梁的例子不胜枚举,可是美好的环境却不易找到,尤其是近代例子。规模不大、舒适、功能良好而又美观的住宅区倒有少数。也还有少量的设计优美的城市中心。型体特别出色的有规划的大型居民点是很少的,如:芬兰的泰扁奥拉和瑞典的范伦培。可是有规划的、但却是丑陋而不适于居住的小区,不像样的市郊区,灰溜溜的市区和荒凉的工业区到处都是。未曾规划,型体特别优美的历史古迹倒较为容易见到,打开大多数有关庭园建筑或城市设计的教课书,可以看到历史名城、古老的耕作区或者原始而富有野趣的地区等等图片。显然没有规划的棚户区或者古老的旧市区与最新设计的市郊区或者公寓住宅工程相比,倒反而显得温暖和有趣。
 
解说设计失败的原因可能很多。其中一条是,优美的景观需要在时间中成熟,随着时间的转移,历史痕迹累积起来,于是型体与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果这样说是对的,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在今天创造技术上合理的环境的同时,要把过去保护好,使新的环境在以后年代里也会发展其个性。这样的说法如果是确切的,那么对大搞环境建设而且远远超过前人的这一代人来说,是大煞风景的。
 
困难或许是一个尺度和控制的问题:良好的环境是环境使用者的直接产物,或者说是对使用者的需要和价值有准确认识的专业人员的产物。私人住宅可以设计得非常优美,可是为人民集体设计的住宅群总不能设计得非常优美。或者可以说,真正的理由比此更为深刻——环境反映的是社会的形态,产业革命把空间与人都当作可以利用的资源来看待,因此随之而开始了环境质量危机。只有通过社会内的根本改革,这一危机才能克服,技术革新能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一个可能的办法是下决心对环境质量下更大的力量去解决,但这往往因经费不够难以实施,有些项目费用很大实际上是非人力所能实现的。而世界上许多地区经济困难,不能特别为了优美环境耗费大量资源。
 
失败的最后一个原因是个技术性问题:就是说,大型环境设计是项非常新的课题,城市设计师今天还没有完全掌握它,良好环境在过去是一点一点建设起来的,因为在当时这是唯一的做法。良好环境不是今天能创造的,因为今天还没有人能真正掌握设计的新尺度。环境规划确有某些成就,技术的提高也可能有某些希望。但是,除非同价值和社会的变化联结起来,这些成就和希望是不会在实用的尺度上起太大作用的。
 
城市设计受各种各样专业人员和决策人的影响,有时是有意识的,但往往是偶然的影响,那些自称为城市设计师的人很可能都是些受建筑或庭园建筑教育的人,他们只是在一个大队伍中担负一部分工作,最多他们承担工程项目设计:如商业服务中心、公房建设、公园、博览会、大学,医疗或政府中心,市区更新工程和大型近郊住宅区,等等。他们受聘于大投资商和大地产商或者政府开发部门。
 
城市设计师一般在三种机构之一中工作。第一是在规模较大的建筑规划与顾问事务所工作;事务所为委托人制定全面的工程设计,从市场研究、工程计划、投资与法律事务规划、建筑设计和工程设计,到编制施工图纸和现场监工。他们也受聘于负责一个环境施工和管理的公、私机构。最后,城市设计师也受聘于一个地方政府,特别是市级政府,从事于公、私建筑工程设计的管理工作。
 
专业城市设计师与直接使用者之间是有距离的,而且在决策过程中同其它人员也往往发生矛盾。设计师可能只是执行已经做出的决定。也可能由于本人的威望以及他善于左右方案讨论的能力,从而掌握相当大的权力。但是他所关心的似乎只是在基本计划肯定以后采用何种设计技巧,因此很少在决策中发挥作用。许多其他专业人员和决策人一起对环境的形成起很大作用,但他们对环境质量却往往缺乏清醒的考虑。工程师设计道路、桥梁及其它大工程;地产商修建起大批住宅区,经济计划师规划了资源分配,律师和行政官员规定税收制度和市级章程规范或者规定批准拨款标准,建筑师和营造商修建个别建筑物,工艺设计师设计店铺门面、商标、灯具和街道小品,政府部门建设和维修公共道路并修建公共建筑,测量工程师负责街坊基地区划,公用事业公司设计和安装公用管线;像灯柱或墙板一类标准构件的制造商也会对环境起普遍的影响。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建设和管理城市环境的责任也是很分散的,真正受环境好坏影响的使用人的呼声却很难被听取。
 
城市设计的元素与素材
 
城市设计师用来创造环境效果的原料是很丰富的,但其中较为突出的可归纳如下。
 
空间
 
景观中的空间是第一位重要因素,因为人是走动的,城市设计师要处理的是群众能出入的室内外空间;室内空间像门厅、廊道、隧道、站台大厅,等等;室外的像街道、绿地、广场,等等;要处理好它们的位置、尺度和型体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巨大的空间,特别是室外的,往往型体松散,而且由于距离、遮挡、高差和几何形状等原因造成视差。空间可以由实墙或断续的墙包围起来,甚至也可以由柱廊、护柱、图案变化、高差突变和意境延伸等传意手法来构成。建筑物是包围空间的传统元素,但室外空间并不总是全部包围起来的,近代空间处理则更加开敞和复杂多变。
 
空间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或尺寸,以及空间与其周围物体和人的尺度关系等都会影响空间的个性。空间因步移而境迁。空间的形象因观察者的活动,墙面和地面的颜色和质感,以及小品布置等等而有所变化。一个无人问津的广场同一个熙熙攘攘的广场很不一样。阳光可以很好地利用起来突出某一部分的质感,掩蔽或显露某一特征,加强尺寸对比。
 
除视觉外,其它感官也可感觉空间。最显著的是听觉,回声位置是空间大小的一个精确表达。一个地方的气味是它特性的一部分,小气候也是如此,人们总会记得某一地方凉爽、潮湿或者炎热,明亮或风大。而这一切又可以通过设计加以变化。空间型体还带有象征性意义。巨大空间给人以一种生畏的感觉,小尺度引人入胜,窑洞给人安全感,草原使人觉得自由。
 
表达空间类型的词汇是丰富的:对景,四合院,狭谷,盘陀路,隧道,大路,华盖,林荫小径,曲径,绿地,盆地,山顶,谷地,等等。较为具体地说,有各种城市空间类型:英国住宅区广场,意大利前庭广场,法国的对称广场,园林公路,大路,柱廊甬道,河边步道。新的社会要求和设计师的创造性劳动又发展了新的类型:快速公路,地下铁车站,商业步行道,大型综合建筑内部空间和工业地段。
 
看热闹
 
设计师习惯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可见的空间上,而对一般群众来说,这却没有像人们熙熙攘攘那样,更具有吸引力。瞧着人们,自己也被人们瞧着——瞧瞧有谁在那里,在干些什么,想干什么,那是具有永恒魅力的。设计人可以做到让人们瞧见这些活动:为人们相聚、散步和欢庆留出地方,又可以做到使人们能更好地活动,丰富活动方式。光线和距离决定人们能不能看清彼此的脸堂;噪音高低决定谈话是否方便。运行的轮船和火车,工作着的巨大机器像火和水一样能吸引人。
 
序列
 
景观也是沿着街道、步道和交通线路所看到的景点的序列。单一的景点比不上景点序列所产生的累积效果那样重要。从一个峡谷出来突然进入一个开朗地段,必然会取得效果。走向问题很重要:有明确目标的走向,一段段路程有明显的段落标志,出入口位置清楚等等。每一景点应当引人到另一景点。著名大城市由于那里有良好步行环境而美名远扬——这种步行环境今天往往被忽视了。城市设计的一个基本步骤是对所见环境的效果加以分析,不宜平淡无味、一目了然,而应是一个作为人们行动于其间的型体环境。
 
传达
 
景观可以通过直接符号或者人对可见的形状和行动会意的理解把意义传达给人。这些意义往往寄寓于人工的符号之中:文字、偶像或某些惯用标记,如理发店的转筒或门罩。这些标记是必需的也是有趣的。凭此一系列信息得以澄清并加强。标志并不仅仅是为了广告或招揽,而且还能说明历史、生态、人的存在、交通来往、气候情况和时间,预告将发生的事情,以及基本价值标准。
 
表面
 
墙面、屋面和地面的质感是街景中极能引人注目的特征。城市路面最为重要:人接触它也看见它。路面清洁是个带情感的标志;高差变化迫使人注意。质感的格式引导并表达了人的行动格式:如道牙子,路旁浅水沟,步道,树皮贴面,砂子。质感可以使型体不显眼或者突出。虽然,沥清是城市化的隐喻,可是城市表面却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耕地和整理过的土地,矮灌木和地被植物,高草和草坪,灌木丛,树皮,碎石,砾石,划格混凝土或露石混凝土,木块和木板,水磨石,马赛克,石块,砖块,面砖,卵石,方石和石板。造价与维护的考虑促使混凝土或草坪的广泛使用;然而,用途不同,材料也随之而异。
 
岩石,土和水
 
在地表铺装之下,环境的基础是岩石和土层。沟渠和填土,坑穴和露头,峭壁,山洞和山丘等使人感到自己生存在地球之上。地下岩层是看不见的,赤裸裸的地面又使人看了难堪,可是这些都是有表现力而且往往受人欢迎的素材。水也是一种基本元素——它的特性很简单,可是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效果。与水有关的日常用词繁多。足以说明水的潜在作用之大——海洋、水池、水帘、水柱、激流、溪流、水滴、喷泉、瀑布、水膜——与液体运动有关的名词也很多——淌、拨、泡沫迸溅、泛滥、倾注、喷射、汹涌、涟漪、流。各种各样的形态和运动形式,和谐而又是千变万化,光和声的交织,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一切使水成为室外环境最优美的素材,流动的水给人一种生命感。静止的水,一种宁静感,水与光相嬉,反映出瞬息万变的云天或附近沐浴在阳光中的物体。水在技术上不易处理可是它的魅力无穷。
 
植物
 
许多景观中是没有树木的;许多美丽的广场上没有一棵树。可是树木是造园的基本材料之一,而且是最受人欢迎的。不幸,植物总是开发项目中一项“额外”开支,预算一旦紧张,首先就被砍掉。
 
在小气候、土壤条件、交通量和维护条件等制约下,要选适应性强的树种,树种的质感和一般生长习惯比之个别树形较易预见,而且也较为重要。新植树木外形如何,成熟后或者衰老了又将成怎么样,在选择时都应考虑到,因为它们是有生命的景观。风景管理要做到使风景能迅速成为一个稳定而自动更新的体系。
 
细部处理
 
经过开发的地段里有许多人工小品,像篱笆,椅凳,路标,立杆,停车计时器,垃圾箱,消防栓,人孔,电线,路灯,邮箱,步阶,道牙子和公用电话等等。奇怪的是提起这一系列小品使人感到格格不入。它们在城市文明环境中到今天还没有被很好地融会一体,而它们又是必不可少的设备——报警设备必须醒目,垃圾一定要有处可倒,疲乏的行人需要歇一下,私人的地方总要有篱笆隔一下。对于这些小品,设计人往往关心的是它们的具体位置,而且往往要把它们隐藏一下,或者把它们“组织”在总的设计里或者设法使它们显得漂亮些。至于它们的实际用途以及适于使用的形状却关心不够。
 
评价标准
 
环境负荷
 
一个地方或许太热,太闹,太亮,信息太多,味道太浓,风太大,太脏或污染太严重,甚至那地方太清洁,太空旷或者太静了。城市生活中常听到的怨言来自体型环境给人带来的生理上和感觉上的压力。常提到的气候、噪音、污染和视觉等因素。一般的说,这些因素总有一个可接受的限度;限度的两个极端总有一个临界值。两极端之间的幅度是有生物学基础的,但又受人的文化背景、性格以及人的活动等影响有所不同。对某一组工作和生活行为相似的人们来说,他们对什么是不舒适的,什么是难以忍受的,可能反应是一致的。因此,卧室里可忍受的噪音度在西方世界有一个普遍接受的标准,可是对于什么是室内日常生活中的舒适温度标准就不是这样,欧洲各国间标准出入可达到10度之广。
 
比舒适感更较客观的标准是环境对健康与工作效率的影响,譬如说,有资料证实空气污染对胸腔有影响,噪音影响工作效率和孕妇健康。可是人体机能的适应性是很大的,有时候可以轻易地在高度噪音和污染的情况下幸存下来。真正的问题在于怎样的适应性才能不付出严重的隐蔽的代价。无论如何对城市噪音、污染和城市气候的埋怨是相当普遍的。改善城市环境现在已经有各种方法,所以设计时应考虑到城市小气候,城市的空气或水将能达到什么样的清洁度,噪音应如何防止等等。
 
活动方便
 
看起来不言而喻,一个地方应当有便于人们在这里的活动,可是这往往没被人意识到。门不易打开,背着沉重东西爬陡梯,步道滑溜,或者不是走向人们想去的地方,没有地方坐一下或者能舒适地说说话,没有公共厕所,没有地方冲洗汽车,也没有地方好种些花草,没有地方把婴孩托放一下。室外空间总是当作艺术处理而不是作为人们在其中活动的空间来对待。如果考虑活动,也总跳不出老一套:打打篮球,欣赏某一景观或者就是为了停放汽车。把各种活动单一化并完全按一种用途来设计用地。或者设计了一个环境硬要使用人按照自己设想进行某种活动——幸亏这总是行不通的。对于人的活动实际上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却一点不考虑,也没想到不同的人群和他们的行动有一些是彼此共同的。这些问题有的是可以通过编写特定的大纲来加以解决的;就是说,对人们某些可能遇见的和希望遇见的行动做出详细的调查,并提出为此应当设计什么样的环境,以及除这些活动外,这一环境还可以做哪些其他活动。这种做法与目前的一般做法不一样,目前的做法只是简单地列出所需的用地而已。计划人们的行动必须考虑时间因素和空间位置,这样有便于解决使用上的矛盾和综合使用问题。还要分析各地方是否能进行人们经常要参加的活动,他们能不能在那里行动自如,不致混乱并且安全;是否能满足人的感觉要求;是否便于人们社交;是否有个人的安宁并不受干扰。每一地方应当使人能增长他的才能去从事他想做的工作,甚至使他有可能进行创新的活动。所以设计人除要考虑环境的最初体型外,还必须考虑环境管理问题。
 
环境特性
 
每一地方应当有明显的感性特征,便于识别,易于记忆,生动而引人注意,与其它地方不一样。这些是感性认识所必需的客观基础。对某一地方的人来说,这有助于加强他们的乡土情感,而且这也是反映各地风俗习惯的标志。
 
测定地段特性不在于地段的地理特性,而在于人们对这地段的生动记忆和识别的程度。因此为体现地方特性,必须理解使用人是如何看待这里的一切事物的。由于地方特性会随人们的思维形象而变化,所以通过对人的教育可以加深对地方特性的认识,还可以通过训练,使人能看到以前从未注意过的重大区别。如果人们能够做到使环境适应他们的目标与要求,并且允许这种适应性随着时间逐步积累,那么地方特性就更加明显。
 
多样性
 
大城市公认的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城市居民和地段的多样性。对小镇、市郊或市区内贫民窟的一条相应的批评,是这些地方不能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多样性是选择的明显前提,它关系到人们从千变万化中所取得的无穷乐趣。为了鼓励人们相互交往,环境中应多设置些引人入胜的东西,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条件,一也是发展人的感觉系统所必需,有许多试验已证明这一点。
 
很难确定什么东西应当多样化,两个不同方案的相对多样化程度也难以衡量,所有事物在某种程度上彼此总是有区别的,大多数的差异是轻微的。要测定“适宜的”多样性同样是困难的。对某些人是兴奋的事对另一些人却引起惊吓。有人要买衣服,希望有较多铺子好进行挑选,而另外有人却愿意到一个能眺望景色的地方。
 
所以一位城市设计师要摸清人们认为重要的多样性。环境中有不少看来五花八门的东西——譬如说,那些商业设施——实际上没什么意思而且是乱糟糟的。有些美感环境的多样性变化是受人欢迎的,可以选择安静或兴奋、清寂或热闹、人为或自然的地方,又有各种活动地点可供选择。譬如说,人们往往幻想能住在靠近热闹街道的一个安静的庭园之中。
 
能感到的多样性是实际存在的多样性环境的反映,但是也受多样性环境可以接近的程度以及居民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的影响。因此说,感觉得到的多样性变化是由于多样性客观环境的增多,由于出入途径的改善,或者由于教育培养了人们对它的兴趣。所以根据目前选择的方案进行建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为创造新的环境开辟途径。
 
布局清晰
 
一个普遍的而值得争辩的论点说,一个环境内的元素应当这样来布置,使人们能理解环境在空间与时间中所形成的格式。在这条思想指导下,如果一座城市的布局能使人一目了然,或者城市历史都展现在人们面前,那末这座城市就要比布局混乱或古迹毁坏无遗的城市优美得多。
 
城市结构格局清楚有个很明显而有实在价值的优点,那就是人们在城里很容易找到和识别要去的地方。这样,就改进了人们来住的条件,并增加了交往的机会。这种布局会成为感情上的安全感的根源,并成为人与社会关系上的自我感的思想基础。它可促进市民的团结并且有助于扩大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可以给人由于认识了复杂事物中的相互关系而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因此,人们从某一制高点俯视全城总会普遍感到一种愉快的心情。相反地,大都市圈的结构混乱总使人厌恶。
 
格局清晰对心情焦急的旅游者,对从事于日常工作的有心的当地居民以及有目的的散步者,是大有帮助的。不同的人寻找不同的线索,但多数人关心的总是某些基本点,像城市主干道系统,基本功能分区,主要中心区,自然风景区,大片绿地或许还有某些著名的历史遗迹。
 
布局在时间上的清晰性同空间上的清晰性有同样的重要性。景观可以启发居民回顾过去,了解今天的周期性节奏,甚至预示将来的希望与灾难。
 
含义
 
环境是一卷巨大的著作。人们不断地在研读它——由此得到某些实际知识,大家对此总是抱着新奇的心情,他们看到许多事物并为此而感动。
 
景观所起的象征作用是耐人寻味的,不幸的是,今天对此理解不多。不同阶层对含义的认识各有不同。大企业、保险公司的巨大建筑物或者诱人去买某些商品的各种各样的广告,它们要表达的主要价值是再也清楚不过的。但是这些象征符号并不反映下层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新出现的价值观念。暂不提此离题之言。各地方的特性和清晰性确实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体型基础,而所有的人对此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解释。一组摩天大楼有人可以看作为令人兴奋的巨大力量,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是残酷压抑,但两种反应却来自同一事物。体型结构应当同功能和社会结构相一致。譬如说,体型单元应当与社会单元,如家庭相呼应。市内要点应当与活动焦点或社会风尚聚集点相一致。地区界限与市民行为界限相一致又是体型环境与社会环境一致性的第一表现。
 
城市广告往往被人在美学立场上所否定,但广告有着重要作用。对广告提供的大量信息应当加以管理,使某些重要信息,像对城市秩序控制信息应保证不被其它广告所淹没。同时人们必须能够关掉凡是干扰安宁的设备,像广播喇叭、耀眼的灯光或者在视野的关键部位上干扰人们的其它设施。广告可以用来使人增加对本城市的认识。公共问询中心可以成为吸引人的地方。
 
增加城市景观的“透明度”或许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今天城市内的经济与社会过程越来越隐蔽起来。施工场地总是很吸引人,因为这是人们还能看见的。少数工业过程之一或许可以作为一项政策来鼓励用遥感技术,或者直接让群众观看生产过程。这样,城市或许能在不妨碍生产过程的前提下,恢复前工业社会那种活力和人与社会的直接接触的感觉,当时的作坊和市集都是敞开的。另一方面来说,这样做也有干扰别人安宁的危险。视觉上有“透明性”的政策是很诱人的,但也是很敏感的。
 
对这个问题进一步深入下去,会碰到无数困难:价值准则的不同,有特殊利益的各个集团会设法垄断并滥用通讯系统,甚至还有,真实地暴露社会某些情况会带来难堪。可是建筑和地段总在人们心中激起强烈感情,这类感情应当是设计人需要关心的:像市政厅大厦给人孤傲和与世隔绝的那种感觉,办公楼门厅令人生畏的那种冷冰冰气氛或者公共公园的默默迎客风度。
 
开发
 
环境对每个人智力、情感和体力发展是起一定作用的,特别在青少年时代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晚年亦有影响。恶劣的环境对人会起消极影响,这是早被证实了的。在人的成熟过程中,丰富的感觉知识所起的作用在实验上是有所根据的,然而大部分研究虽然很可能成立,但目前还只是属于推理。
 
一个有教育意义的环境要充满有用的信息,历历在目引人注意和探索,特别在人们一时无事在身的时刻—如正在闲散溜步,旅行或者在等候。在一个学习环境里,高度兴奋或者清静自在,是交替发生的,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有直接驾驭周围世界的机会,把城市作为一项教育设施是令人向往的课题。把这个课题与城市设计准则联系起来,只是一种设想,而且很没把握。
 
感知的保证
 
除上面一切之外,感知周围世界本身就是一种享受:阳光闪耀,对风、触摸、声响、颜色、型体的感受等等。把这些施加于人是很困难的,但设计人应当设法避免破坏这种感觉(如噪音干扰或者平淡无味的立面)。他可以使空间开旷,而又能吸引熙熙攘攘的人群。动态总是最吸引人的:流动着的水,人群,飘云,光和火,开动着的机械或迎风飘扬的锦旗。
 
设计制约
 
委托人和使用人的权力和意图,往往是城市设计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然而还有无数其它条件也会影响设计成果。其中之一是基地本身:它的地形地貌,植被,气候,生态,海岸和河岸,平原山区,沼泽和沙漠,都对设计提出制约,而制约又意味着某种设计的可能性。基地上局部特征和它的一般特征也是有影响的:地面上一部分高地可能确定一个景点,也可能确定建筑物朝向,或者一条街的走向。小气候的变化是特别重要的。
 
现在,基地的自然条件或许不像过去那样起很大的决定作用,因为现代技术可以改造它们:可以填海,劈山或者空调巨大的室内空间。但是使用现代技术威力时,往往会碰到难以想象的副作用:河道因堵塞而泛滥,城市上空形成热岛,潮汐停滞,土崩和侵蚀。
 
改变基地自然特征的能力还有另一后果。全世界城市现在看起来都开始变成一模一样。其中一个极端例子是航空港,几乎全世界都是一个模样,许多市中心区、市郊区或住宅区几乎也是如此。谨慎的选址或许能改变这一情况,但是强调并表现文化上的差别可能比什么都会更好改变这一情况。
 
城市设计师不仅要研究自然条件,而且要注意过去的人造环境。如现有的构筑物和交通系统,公用事业网和公共服务系统,只有在罕见的情况下一个社会才会把过去的环境资源完全抛掉,即使是这样,难以预见的社会和心理代价也会是很大的。
 
城市设计一般总是对现状进行复杂的安排,一系列的改建,但又保留了不少过去的开发格局。因此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分析什么必须保存,什么可以抛弃。
 
城市道路格局变化很难,因为它们还受土地所有制与公共事业管线系统等其他格局的制约。道路格式可以若干世纪不变而建筑物可以拆而又建,甚至街面可以几次翻建。看不见的红线地下管线是极难变动的。此外还有法律的或者社会的权利,包括某些特殊社会团体彼此承认的势力范围,有些是社会习惯承认的地段:如人们从事某些活动的习惯场所,这些场所是不易改变的。还有宗教圣地,旧市场和人们经常聚会的地方。任何规划对这些地方提出改变势必遭到反对。所以,必须注意环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他们对地段界线是怎么划分、联系的,对他们有些什么意义,他们在这里进行什么传统活动,像生态系统或者像历史古镇一样,现有的社会形象必须首先弄清楚才能对它进行改变。如果不这样,后果难以预测,譬如,故意破坏,抱怨,新商业点营业不振,方向不明或者引出政治上的反对派。
 
从规划来说,环境,像空间经济学所主张的一样,是作为一整系列的活动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来考虑的。每一活动总有它的特殊活动地点和与其它点的联系。规划就是在权衡各项活动的相对重要性之后要找出点以及点与点之间的最佳的格局——活动的相对重要性是指社会价值,政治力量或者支付能力而言。这样一个规划格局包括运输系统在内,就是城市设计的骨架。如何对各项活动进行分类、联系和权衡是设计格局的关键一步。所以这些设想不可能没有异议地被接受。特别是交通要求,这是城市设计中的主要的技术制约。在极大多数规划设计中,车辆交通与停车场要求总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如车辆出入、线路布局以及交通用地都是根本性问题。但人们却往往忘了,这些要求并不是不可变更的法则,它们无非是社会决定要采用的交通方式和交通时速的反映而已。可是,不管采用哪种交通方式,城市交通运输量总是很高的,始终是新城市开发中的一个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因此,公路、车库、快速大量客运线,航空港、水路、铁路和人行步道系统等,始终是最常用的城市设计技巧。公用事业和通讯系统是城市基础结构的主要项目,但它们的技术要求对城市的空间格局布置的影响倒不是主要的。
 
在其它技术要求中,安全往往占重要地位,即,火灾、地震的预防,交通安全或社会治安。交通伤亡数字极大,偷盗和行凶层出不穷。因此必须更多注意道路交叉口的安全设计,为防火要多注意房屋间距,小区设计要多考虑如何便于警察和居民监视区内安全。有些地方主要考虑有组织的袭击:空袭、地面进攻或者地下组织的破坏活动。历史上,城市规划师的主要技术之一就在于他所掌握的城防工程知识。
 
公共卫生要求又是另一套技术制约。19世纪城市规划的最大成功就是改善了当地公共卫生,那时制定的一些原则都被吸收到今天的规划中。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大规模的地面、空气和水的污染,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的长远影响。防止污染是环境设计的特别制约因素,而规划师现在刚刚开始注意到污染问题。然而,环境型体对人的心理卫生起什么样的作用,至今还是知之不多。
 
像任何投资一样,费用是项强力的制约,城市规划设计师必须知道如何估算造价和维护费用。这些估算不仅比土木和建筑工程估算缺乏精确性,而且在其它方面还很不全面。改建而产生的社会的和心理的代价往往没被注意,可借这都是经济决策时常见的情况。即使规划的直接投资支出也是分析不全面的,这是因为投资单位多,施工时间长,以及决策方式造成的。政治上的权衡可能对结果起主导作用。也许只有开发单位的费用是可以计算的。而其它有关方面——如交通当局或者商业迁移户——的最终费用都没有考虑。在长期施工过程中的通货膨胀的影响,或者维护费用往往被忽视。因此,城市开发造价总是大大超过预算。由于受益效果的计算更是马马虎虎,有时真正的受益效果也像造价一样地飞速提高。在城市设计中,科学的支出与受益的平衡现在刚刚开始,必然很不完整,因为许多支出与受益是不能用货币来表示的。事实上,更多的对支出与受益的科学研究反而会把许多不易计量的因素掩盖起来。
 
城市设计的社会背景
 
城市的体型反映了城市赖之以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和经济背景。在一般设计过程中,这显得很明确。当设计人一旦进入了这一过程,规划方案也早就在形成了。问题已经认识,投资人已有着落,按任务分配的经济资源己经明确,政治的和行政的规章也定了下来。甚至选聘某一位城市规划设计师也就意味着大致确定了某种新的空间布置格局。全部城市空间要求的细目多半已经有了头绪。
 
即使有上述限制。规划设计师还是有很多用武之地。他可以对设计任务书内的各项目提出问题。他可以同规划影响所及的有关方面联系,甚至动员他们进行投资。他可以提出上面所说的其它价值和标准,并提出解决老的矛盾的几种可能的方案,或者如何提出创造新价值的途径。他可以利用个人的威望去左右决策或者同时制定多种方案以供选择,而对非设计人来说,这类方案是很难制定和区别的。最后,他可以在委托人不很关心的型体方面作出决定,因为委托人所关心的是利润,有利的政治反应,不误工期和预算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人愿意发挥设计人的特长,因为这无损于主要目标。
 
做出任何一项决定总会牵涉许多集团的人,设计人往往想多拉一些人来共同决定,因此最后使用者也可以参加做决定的工作。这意味着复杂而又繁琐的联系工作,造成多次设计返工。为了使设计过程顺利进行,往往需要对参与决策的各委托人加以一些控制。有关主要委托人——即与设计成果利害关系最密切的委托人或者实施规划权力最大的委托人——的决定以及在这些委托人之间取得平衡是较困难的。要好好的执行就需要相当大的政治能量。设计人往往不做出这类决定,但他在决定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而且在道义上他是有责任的。
 
有权做出决定的人很多,因此矛盾是必然的。工作进展靠协商,而那些思想中只要有一个功能目标或者注意力只集中在一个小小领域里,对其它方面会采取灵活态度的协商人可能是好对付的。私人开发者会接受任何公共约束,只要不妨碍他的利润率就行、公共交通机构如能解决公共交通线路和起终点车站,就很高兴了。然而规划质量往往决定于整个系统所起的效果。在某些不易协商的问题上,决定迟迟难作结论,规划质量就会受一些可以用数量表示的、具有约束性的功能目标的压力或者地区的狭窄利益的压力而被迫让步。
 
有时候,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变。有时,设计人是属于开发机构的,而这机构是有决定权和实施权——譬如说,新镇开发公司。设计人不做决定,但他与能做决定的人有直接联系,所以他能处于有利地位提出问题并参与问题的实现和管理。另一方面,决策人和实施人也就深入到设计人的设计过程中去了。
 
有的时候,设计人与某个委托人集团直接发生雇佣关系,他帮助那个集团组织起来去明确某一问题。但他不提出某种明确的方案,只收集技术资料并草拟各种可能性,以便他的委托人去影响更大范围内的决定过程。他是经办人,只对委托人集团献忠诚。他的地位可能是很舒适的,但如果委托人地位软弱,财力不足,他也许要做出一些牺牲。
 
设计人也可以不必当经办人而成为创议人;他提出方案,努力去组织一批委托人并弄到权力使方案讨论实施。这是件吃力的工作,很难成功的,但是只要新的设计方法的可能性慢慢地体现在决策人所能理解的方案之中,往往会产生一种后期效果多因此,新城园林公路、儿童创新活动游戏场(adventure playground)、城区更新、城市公园或商业广场等,曾成功地得到其它集团的支持和采纳并付诸实施。然而在某些情况中,投资的集团的动机可能与创议人不同,因而方案的本质会被歪曲。
 
环境的体型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加以变化的。对于有建筑设计训练的设计人来说,最明显的办法是,用一套图纸简单地把环境体型表示出来。其实这是很难办到的。然而,可以把某些关键部位(如主要广场、道路),或者某些特别系统(像自行车、路灯、标准住宅、快速公路等)设计得细致些。可以重复使用的系统的设计是个好机会,但在规划设计中却往往无人注意。应当选择设计某些示范性项目,从而促进其他设计人员的工作。
 
城市设计的许多方面是用图表表示的。这些图表表达的并不是事物的精确体型,而是设想中的环境特征或空间效果,在设计空间中准备为那些活动创造条件,环境的形象结构,基本交通格局和土地使用,控制管理的类型。对某些细部可以详作说明,如路灯、广告、立面质感、声响效果。展出示意性模型,控制管理的说明文件,一系列幻灯片或电影所得效果或许比平、立、剖面图要好得多。能说明一个地点如何随着时间转移而发展到什么模样要比画张最后建成的透视图,效果要好多了。为了说明根据设计原则提出的某一个可能方案而作的草图往往能代替常用的正规总平面图。目前,描绘工整的工程和建筑图用得太多,其内容都是不肯定的、不具体的和不是最后定案的。
 
无需进行具体设计,就可以对别人的设计过程进行控制。可以运用规章或者规定设计过程的方式(如要求公开征图或征求使用人意见),也可以通过审查设计,或者间接的经济控制手段(如辅助投资或征税)来控制。在大规模复杂的开发中,必须采用这种间接的经济控制手段。审查设计尤其是在设计过程的最初阶段就抓紧的情况下,总是一种有成效的做法。在依靠私人企业的经济体制中,经济控制是强有力的手段设计控制,诸如规定立面特征、建筑物形状等,有时成功有时很不成功并且执行起来相当吃力。往往在这类工作中看到规划设计师把设计城市当作设计一座个体建筑来看待。
 
比较有效并较灵活的控制手段也许是制定环境质量的执行标准,然而,目前还没被广泛采用。这些标准可以以满足人们感觉要求的设计任务书为基础,如能见度、空间特征、热闹景色、景观质感、运动速度、广告内容、灯光、噪声或气候。这样一个设计任务书可能提出在某一地点建立一个制高建筑物,一英里以外日夜可见建筑物内的活动情况,建筑物的体形从各个方向都可一目了然。这样一个设计可以因建议人的不同意图用各种形状来实现。另外的例子,如需要什么样的小气候、噪音程度、广告内容、沿街设置板凳和风雨廊,等等,都可以作为所要求的特征提出来,正如有人习惯于对小巷提出通道宽度或者为建筑材料规定易燃度一样。
 
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改进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它并不直接解决社会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像贫穷、战争、不平等或隔阂,要想做也是无法做好的。但是既然城市设计涉及社会生活背景,它必然要受这些根本性问题的影响,反过来也要影响这些根本性问题。战争会破坏美丽的名胜,贫穷使环境难以容忍,隔阂使环境失去意义。看一个地方不能不看到那里的社会情况,也不能只从社会情况来判断生活质量而不看到那里的空间背景。环境会起着本身特有的作用,环境的地域划分可能会加强社会隔离;它也可能为人们提供新的机会,环境还会影响儿童性格的成长。环境建设的过程可能会奖励自力更生精神并在生活不幸的人们中促进新的关系。在任何改革社会的总战略中,往往都会包括改善环境。大多数革命的社团都把一部分力量重新组织他们的生存空间,即使他们对纯感官的效果或许并没予以最优先的注意。
 
城市设计中的典型问题
 
要想更好的理解城市设计,就要研究某些典型例子是如何反映城市设计问题的。
 
地区政策
 
把环境质量放在整个城市或区域规模上来考虑是不常见的,在那一级规模上传统考虑的问题是土地使用和绿地布局,住宅建设,公共设施以及交通和公用事业系统。可见,区域环境质量是地方环境质量的支柱。近来,对区域或城市的体型的分析已取得成就:如在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旧金山,洛杉矶。对大型风景区也做过调查,如英国泰晤士河下游及其两岸地区以及意大利的提契诺(Ticino)山谷的部分地区。把视觉标准与生态学因素结合考虑的区域规划有巴尔的摩(Baltimore)附近的格林斯伯灵(Green Spring)和沃辛顿谷地的区域规划。围绕哈瓦那的新农业绿带,即所谓“绶带”,是有意识的要创造一个新的风景线,同时也是为了改组城市的经济和改造人们的意识。对性格特别显著的现有地区已经制定了规划来保护它们,如佛罗伦萨周围地区。有些小地区,具有吸引新的开发事业而不致破坏环境的条件,正在被利用起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中的一个生长点,最显著的例子是赫尔辛基附近地区。但是在这种规模下控制风景质量和人文环境所需的技术和政治措施还有待解决。
 
新居民点
 
有计划地建设新居民点的地方,现在都较能承认优美体型环境的必要性了,虽然成就还不很显著。最佳的作品是些中等规模的往往小康之家建设的近郊住宅区,在美国如罗兰公园(Roland Park),里弗赛德(Riverside),查塔姆村(Chatham Village),和雷德盘恩(Radburn),在英国早期,贝德福公园(Bedford Park)和汉普斯德特花园郊区住宅。今夫还在继续建设一些优美的近郊住宅区,最新的风气是建设设计良好的假期住宅村如美国科德角(Cape Cod)的新西盘雷(New Seabury)。这些都是优美地方,主要取胜与地形地貌密切结合,用地宽畅,植物茂盛,街景空间设计优美,广告、路灯、围墙、街道小品以及其它细部管理严密。
 
设计新镇的劲头越来越大,总的说来,早期的例子像英国的维尔温(Welwyn)看来是其中较为成功的。弗吉尼亚的雷斯顿的中心区和湖是优美的,但稍嫌不现实,芬兰的塔披奥拉(Tapiola)在风景设计方面有显著成就;总平面中细部处理丰富多彩,技巧很高。可是多数新镇并不比一般市郊住宅区好,至少从视觉效果来说是这样的,而有些新镇则相当单调或者修饰不够。伦敦泰晤士河畔的泰晤士米德(Thamesmead)巧妙地使用了工业化构件并且独到地利用了河边佳地,可是住宅建筑造价太高,有些装饰用得可能过火,苏格兰的坎伯诺德(Cumbernaule),印度的昌迪加尔(Chandigarh)和巴西的巴西利亚,不少人批评这些设计是把一种陌生的体型强加在有生命的社会之上。
 
处理新镇体型的困难与推行地区政策的困难相似:规模大,错综复杂,设计人与使用人之间有距离,无力控制快速的大规模建设并使之多样化。所以,英国最新的、技术上最先进的新镇密尔顿·凯恩斯(Milton Keynes)的规划对体型问题轻描淡写而过,只强调了自然特征的保护政策。除上述困难外新镇还有一个特质—发展迅速,缺乏过去的历史,新镇未来的居民不能同新镇规划设计有所联系。从旧址遗风或从不同的适当地环境的不同方法中提炼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特性,在这些新镇中是当然找不到的。任何成就总是靠局部总平面的巧妙处理而取得的。今天全世界大量新城市化过程的结果是到处单调无味,毫无内容。这不只是没有钱的问题,因为有一些最引人入胜的好例子恰好是不发达国家里那些自助建设起来的定居点。
 
高密度住宅建设的收获也不大,尽管这些工程与一般个体建筑设计相差不大,而且采用的技术都是比较成熟的。提出若干设计质量良好的中等密度和高密度住宅建设例子是可能的,但是它们却被淹没在大片像兵营似的毫无人情味的板式公寓楼之中。然而在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可以经常看到较适用的优美住宅区。
 
翻建,改建,保存
 
在美国由于联邦政府发起的城市更新计划使城市设计得到官方最有力的推动,这项计划要求在市中心区倩理中等大小的基地,用于建设综合性住宅和商业建筑群。因为这是一项在政治压力下众目所瞩的计划,并得到热衷于外观质量的人们的积极支持,所以十分强调要做出好的城市设计。现在设计这类综合性建筑群的机会是很多的,而在过去却很难遇到,以设计大型综合建筑群为专业的学校、设计事务所相继出现,但成绩却参差不齐。出现了一些优美的作品,主要在市中心的商务区内;但是大多数设计由于设计人妄自尊大和不善于管理使设计质量不高。关键性决定由执行机构和大开发公司来做而将来的使用人(更不必说目前的使用人)很少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即使这些工程都与市中心区建设有关,但往往被作为孤立的个体建筑来处理。所以达不到真正城市更新的目的(即修复现有建筑物供现在住户使用)。城市设计没有多大办法像提高自然风景那样去提高现有社会和建成环境的价值。在一些能吸引高薪阶层的旧区里,环境有了一定改进,可是这种改进往往掩盖了社会支付的代价,只有极少数地方的政府机关成功地帮助了当地居民改进了他们地区的环境,像纽黑文(New Haven)的伍斯特广场。政府部门采取的主要行动是为居民提供设计服务而不是代替他们设计。在城市设计中,翻新和更新依旧是主要社会工作中尚需深入的工作。
 
当问题不在翻新而在于保障已经取得的环境质量时,技术任务就较为简单而且是熟悉的:分析当地现在的景观质量,为改建或新建提出设计准则。这些设计准则或许要求外立面更替一下,或者按原先立面翻建,或者只要求注意体积组合、尺度、间距、门窗处理和材料,这类成功例子很多,随便可举波士顿的灯塔山(Beacon Hill)、新奥尔良(New Orleans)的维厄卡埃(Vieux Carre),南卡罗来纳的查理斯顿市中心。有时,像这类环境保护工作会予以很高的政治优先地位,即使在经济较困难的国家里也会拨以巨额资金,如华沙的Stare Miasto。保存现有价值比创造新价值更为容易,然而在城市设计的总任务中,保存只能起较小的作用。
 
交通线路
 
人在走路或驱车经过城市时,认识城市。道路、步道和公共交通线路一般是由政府部门修建和维护的。因此,这些通道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交通线路设计准则的重点在于运输线路的有效工作,在线路上行动时能使人感到舒畅并能收到信息以及线路外面的人对线路的印象。最后一点要达到的目标是与前两点有点矛盾的。过去,主干道设计主要是考虑路的剖面,有时把它当作一个慢速的纪念性通道。从连续的动态的角度来设计也是较新而较少的设计原则。美国有不少经过田野的快速公路是今天世界上大规模环境设计的最佳实例。密切结合地形,绿化设计的利用,空间与动态的变化都处理得极其精彩。另一方面,虽然有些城区快速道路由于外部环境的原因使路形独具特色(如费城的许依格尔河园林公路),但是专门设计的成功例子,除了作为说明设计意图的草图外,至今还没出现过。
 
对快速公路景观设计是有所研究的,可是对大量客运设计几乎没有什么考虑。搭公共汽车或乘坐火车和驾驶汽车时看到景观的机会是有区别的;公共车辆的乘客往往想不到欣赏景观。现在的设计人都不重视公共汽车乘客的视觉要求。公园或名胜中的步行道设计通常是更受到重视的,可是普通城市街道上的行人的要求却总被忽视。欧洲各国对自行车专用道设计很下功夫,美国现在也开始注意了,可是对自行车道的动态景观却注意不够。在英国一些旧时代留下来的工业运输运河被保存下来并加以整理作为旅游用。从飞机上下望风景,看来是无稽之谈,可是在未来或许也应引起注意。道路往往是整个线型环境中唯一元素。快速公路旁的条形商业地带是极其丑劣和混乱的,可是却有很高的功能作用使之得以存在。为了创造优美的景色也许可以把快速公路与线形分布的设施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结构。这种设想不时有人提出,但从未付诸实施,只有少数办公楼或公寓楼稍微利用一下“制空权”。
 
商业中心和市中心区
 
城市设计中某些最出色的设计是在商业中心。这并不奇怪,因为在那些中心里,总是有最大的商业资本,有可能有效地控制型体,而且,令人注目的形式在增加利润方面起重要作用,城市更新中那些最受人欣赏的作品几乎都是在市中心商务区内。这些工程往往都是店铺、办公室、公共建筑和高级公寓的混合体。它们的形式相当复杂,往往有许多分层,各种用途在建筑中按专业划分并且对高密度的车辆交通也加以综合处理,一般做法总设有公共活动场地(广场),廊式铺面,自动楼梯,屋顶散步场地和步行道以及地下停车场地。造价很高,细部漂亮但往往较为冷酷无情,因为设计着重于表现纯形体,以及过分往意经济利益片面追求营利高的项目。室内公共空间处理中的复杂联系给设计带来了新问题。人工照明和空气调节代替了自然采光和通风。公共通道都是走廊和地道。
 
区域性商业中心现在是颇为成功、值得仿效的模式,他比其他类型的环境设计更注意行为学的根据。现在变得过分人工化、专门化并且孤单,然而它们还是可以与其它社会功能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真正的社会中心。
 
特别领域
 
在规划大型公共建筑方面,城市设计曾取得某些成就,在这种情况下,对体型环境进行统一控制是可能的。大型城市医院就是利用率很高的复杂技术的综合体。大学校园规划往往提供了整体设计风景的好机会,现在非但现有学校在发展,新的校园也在筹建,许多这类项目往往是在空地上修建的,很有可能建成优美的环境。一些较为成功的例子具有完整的生活环境。那里往往有足够的空地进行风景建设。为高速发展的地区作规划确是个难题,就像在有大量汽车交通的风景地区想保护风景一样困难。高等教育的传统组织形式往往造成千篇一律的建筑形式和科系组织方式。教育环境的实质性问题到目前还没有深刻地探讨过。可是大学校园由于学校生活和校园的庭园风光,往往是城市中很能吸引人的地方。但校园却始终是文化的孤岛,好像购物中心是消费者的孤岛一样。
 
另一个受到设计注意的特别领域是工业区或工业公园。那是在单一控制下作为工业用地的大片土地,往往设有银行、餐厅,或维保与分配行业等服务设施。工厂区规划往往是按铁路公路运输条件而决定的,工厂内部布置要求也会对规划有影响。最近,这种工厂区的外观方面受到了重视。制定条例要求工厂体型设计简单,采用好材料。退离红线并进行绿化。最好的结果是一片平淡的绿化地面上出现了低层厂房。对于使这块地面上的生产活动能进行得更愉快舒适以及如何使其它生活设施与工厂结合起来则很少考虑。另一方面,工业的潜在魅力并未予以利用,厂内发生些什么,外面一丝也看不见。
 
博览会是发挥设计创造性的良好机会,早期有不少博览会都是出类拔萃的,如1893年芝加哥世界哥伦比亚博览会,1889年巴黎博览会。1851年伦敦博览会。最近博览会在一片视觉混乱之中并无太多新的贡献。建筑结构方面有所创新如蒙特利尔博览会中的展览住宅,“人的栖息点”(Habitat),但在总的环境组织方面并无新的贡献。现代博览会竞争性极强,而投资人都是分散的,在时间压力下,要把他们统一协调起来是困难的。
 
大型自然和人工胜地
 
大型州立和国立公园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与风景建设和造林关系紧密的专业,要处理大量游客,防止生态破坏,保持自然风景,满足各种文体需要而不使其相互干扰,这些都是中心问题,而且往往都能处理恰当。细部简洁,重视维护。用风景使游客领悟大自然的结构。
 
较小的城市公园是风景设计的发源地。有些老的城市公园是环境设计的优美范例。近来的城市公园设计都不大成功,毛病在于某种程度的标准化以及内容与形式的空洞。儿童游戏场的一些新设计倒较为成功:景观富于变化吸引人,建设用材简单,符合儿童行为与心理。在“创新活动游戏”场里,儿童们可以利用空间和原始材料建设自己的环境和设备,这种游戏场特别有趣。可以希望,这种游戏场会导致设计真正的“教育环境”。
 
美化自然特征是早期的市容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海滨、湖边、小溪、池塘加以改建成为散步道或供划船、游泳、野餐等的游憩场所。在不少欧洲城市,滨河地带曾有过宏伟的建设。美国在这方面被忽视了,但也有少数不错的例子,像芝加哥的湖滨地带,波士顿查尔斯河盆地、旧金山金门公园以及圣安东尼奥滨河步道。但是由于城市滨水地带的港口与工业地区的经济衰退,美国许多城市现在开始逐步开发这些滨水地带,像波士顿、纽约、费城、圣路易等等。
 
高山丛岭在城市区域内是不多见的,它们的风景美难得被利用上,虽然在山巅可能有个小公园或者登高一望景色迷人。有不少大城市有高山相映成趣,如加拉加斯(Caracas)、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洛杉矶(Los Angels)。大桥是城市中具有戏剧性效果的元素,可是很少作为景观来设计,以供人漫步、攀登、通船和欣赏。大坝和水库是风景中强有力的元素。巨大的工业废料堆丑恶不堪,必须隐蔽起来,不让看见。
 
特殊系统
 
在一些特殊环境系统方面,已经做了一定工作:成套的设施分布在广大地区,但它们本身并不能成为完整的风景。有一个时候当城市化范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展,在设计系统中采用工业化构件或许是普遍提高环境质量的一个优越的杠杆。种植规划是环境系统设计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例子。干道、小街、步行道、小径和住宅门前绿化都有规定的布置方式和植树品种。这个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最低限度的环境质量,使树的类型能与各点上的要求和尺度相配合,也可以用来使某些地区和干道具有自己的显明特征,或者衬托出区域的主要结构。固然,树木往往不被当作工业产品来看待,但事实上,它们是以工业生产方式大批量生产以满足需求的。许多优美的市区远近闻名,主要是由于那里绿化搞得好。
 
广告现在已被重视。重点多半是在于直接视觉效果,很少注意其内容,而内容是广告存在的依据。对公共照明现在也有所讨论了,因许多设计人现在已认识到人工照明的巨大潜力。可是照明研究往往只停留在灯杆上,这恰好是最不重要的方面。其它产品的设计很少考虑到对人的直接影响。譬如说各种街道小品,还有千篇一律的铺面材料:如沥青、混凝土和混凝土道牙子,都很少按对人的影响来考虑。
 
系统设计也可以应用在大片环境上。一个有可能的前途是设计活动房屋和它们的总体布置。房屋本身是精心设计的工业产品,可是,挂斗房屋的定居点的环境质量往往是停放下来后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活动房屋的系统设计和它们布置成住宅邻里单元对于提供大量中等造价住宅并保证及环境质量来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田纳西流域建设局(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曾经采用过这种临时定居点,并且创造了成功的经验,这是不应忘记的。
 
表现方式
 
多数城市设计师素以想象丰富而闻名,但在创造新形象上却没下功夫。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欧洲古老广场或者雷蒙德.欧文爵士(Sir Raymond Unwin)和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塔德(Frederick Law Olmstead)的浪漫主义规划手法,或者勒.科尔比西埃的高密度与高技术相结合的规划设计。
 
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的展览住宅(Habitat),可能是最能说明新的环境设计可能性的最新例子,在这里,公寓单元一个个堆积起来成为一座不规则的小山丘似的建筑物。下面单元的屋顶是上面单元的平台绿地;在每一层上各部分之间都有步行道相互联系,整个大楼犹如一座三度空间的大村庄。造价很高,可是参观过的人都对此赞美不已。
 
最新的富有表现力的大型环境工程都以三度空间的复杂组合为主题,并结合非常先进的传送技术和空调,而且有灵活变化、高密度和形象惊人的特点,既是机械化产品又具有有机的体形。这些思想的出现恰好发生在全世界都在提倡低密度并对高度技术和集中控制表示反感的时候。这种表现方式似乎是想把人引导到无人愿去的地方,并且忽视了人类已知的关于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另一种强烈的空想倾向还没有对城市设计发生直接作用,虽然这种倾向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而且多数规划设计师对此较为同情。那就是生态平衡思想,它与旧时的“回到自然去”的思想有联系,并在某种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者的城乡结合的思想也有联系。浪漫主义、低密度近郊住宅区以及美国广泛盛行的“乡下别墅”是同一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但是,在近郊住宅区和假期别墅使许多人享受到较为优美而富于人情味的环境的同时,乡间城市化工作也向前迈进了一步。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要过农村生活。
 
在美国,新“公社”的出现是追求回到农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犹如在“不景气”年代里人们试图务农为生一样。公社是社会的根本性改革与回到农村简朴生活的旧梦相结合的产物,提倡手工生产和自己创造环境。目前,这种倾向对城市设计实践并无太大直接影响,只是促进了应用生态调查去确定未开发地区的今后用途。值得注意的是没出现与新的社会发展可能性有关的形象,也没看到与人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问题有关的形象(40年代高德曼[Goodman]的《公社》[Communitas]一文中。“示范”曾探讨过,那是唯一例外)。
 
城市设计领域正处于激变和矛盾的阶段。在全世界,建筑师正在失去那种无庸争辩的领导地位而变成一个复杂的设计队伍中的普通成员。现在正在设法训练那样一种设计人员,他能分析并解决区域性的空间体型问题,或者具有统一管理与设计环境的能力,而不仅仅是附带懂得一点城市问题的建筑师。正在开展环境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得到的成果是传统的城市体型概念的挑战。大范围设计的新方法正在发展,主要是采用计算机,城市设计由于只关心可见型体,脱离基本的社会争端而受到指责。设计人对在决定大范围设计时所面临的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不知所措、委托人现在也不再甘愿受人摆布,而是要在设计过程中起部分作用。
 
城市设计作为一项独立专业而兴起,是为了填补一些旧环境专业之间的空隙。譬如,为很多业主设计一座共同的综合性大型建筑时就出现了分配使用问题。此项新职业在设计整座城市时,出于一种误解,渴望像设计建筑物那样为单一的委托人迅速把城市建起来。他们偏重于体型的心理学与知觉的方面,因为从社区、区域或大项工程设施一级看,这些因素往往没被人注意。随着城市规划的展开,规划设计开始把重点从纯体型环境设计转向经济社会政策方面,目前或许正在进入其它各项专业的次领域。列举成功的环境领域是会有益的。譬如繁荣的市郊住宅区,商业中心,历史名胜,农村地区的快速公路,大学校园,大型野外公园。然而,看一些地区的失败教训或者至少有哪些做得不够或许受益更大:如大地区的环境质量,新镇和广大的住宅区,需要复兴和更新的地区,城市道路,工农业地段绿化,活动房屋的定居点等等。
 
目前这场混乱会把我们带到哪里,这很难说。但愿它会使这项职业变得有能力从社会、政治、经济和心理学各方面来处理城市空间体型。这意味着这一专业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能使人最充分地发挥潜力的环境质量方面。这就是说把环境看成为变化着的生命系统,而人是这一系统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必须如饥似渴地从生态学、环境心理学和社会学里吸收并把设计过程发展成为预见,创新、试验和管理这样一往复循环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最后使用人能密切过问,从而使规划和建筑以及管理成为兴奋人心的社会艺术。这个过程应把注意力放到过去被忽视的领域:如区域、需复兴的地区、新居民点、环境系统,以及人们生活和工作渡过一生的那些普通日常接触的各种小地方。当然,这个过程必然要与社会组织的变化平行发展并得到加强。 
 
译自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1977年版第18卷,1053-1065页——《Urban Design》

译者:陈占祥(1916—2001),城市规划专家。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新中国成立前曾任上海市建设局都市计划委员、总图组组长。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企划处处长、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1950年与梁思成合写《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一文。撰有《中国建筑理论》《古代中国城市规划》等论文。
 
本文首发于《城市规划研究》(《国际城市规划》曾用名)1983年1期,p4-19
 
延伸阅读
UPI“最具影响力学术文献”40篇 | 【01】马丘比丘宪章
UPI“最具影响力学术文献”40篇 | 【02】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述评
UPI“最具影响力学术文献”40篇 | 【03】东京都新宿副都心规划简介
UPI“最具影响力学术文献”40篇 | 【04】试论历史古迹旅游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以曲阜规划为例
UPI“最具影响力学术文献”40篇 | 【05】“门槛”理论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的应用问题

排版:张祎娴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