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精粹 | 基于类型对比的城市中心区紧凑型绿轴特征研究——开放空间尺度、构成与慢行友好型边缘分析【2020.6期优先看】

范炜 金云峰 国际城市规划 2023-03-12
考虑到手机端阅读的特点,我们特地邀请作者撰写了文章精华版,与全文一起推出,方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内容。对该主题感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阅读全文。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精华版——

考察中国大量新中心区建设,会使观察者感到一种矛盾:一方面到处是崭新的绿化、大面积广场——往往有长数百米至数公里的公园或广场,组成一条壮观的“景观轴线”——一种常见的规划“大手笔”;另一方面,却往往缺乏老城区中心活跃的人气和亲切感。尤其是作为步行者行走其中,更感到舒适感欠缺。这固然因为人气的积累需要时间,但同样也因为缺乏具有人性化尺度、亲切性和步行活力的场所。
 
在“慢行优先”“集约紧凑”发展理念下来考察这些中心区“景观轴线”,不得不让人思索:在城市形象功能、与步行场所的亲切和活力之间是否必然存在冲突?能否取得平衡?
 
这些景观轴线有时被含混地归为一类名称,即“CBD中央公园”或“中央广场”。或被城市规划方案称为“绿轴”“中央绿轴”“CBD绿轴公园”等。其名称显然与所谓“中央公园”有密切联系。
 
名称的含混和多义性,可以掩盖规模与类型的真正差别。同一类名称,可能指称不同的类型。
 
例如,作为广为引用的案例,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对中国许多新中心区规划影响深远。但曼哈顿中央公园的规模之大却可称独特:它宽达805米,长4000米以上,穿过大量不同街道和功能区,且并非作为“景观轴线”来规划。在中国城市中心区案例中,只有极少数真正与之接近。大部分与中心区其他街区和功能区的规模关系十分不同。
 
实际上,这些中心区景观轴线式开放空间,多为中小型带状公园绿地或广场,强调景观轴线式布局,本文统称为“中心区绿轴”,是一组特殊的研究对象。
 
本文对33个中心区绿轴的典型样本进行了统计和调研,发现:多数绿轴样本的宽度集中在两个区间内。两组样本存在不小的差异(图1)。参考可持续城市形态理论、人性化开放空间、TOD等理论研究成果,我们选取了多种指标特征来比较。发现的确存在一类绿轴,(相比其他样本)在8项特征上都更有利于促进中心区步行场所的亲切感与活力(表1)。

图1  部分中心区“景观轴线”式绿轴样本,同比例尺度对照

 

表1  两种尺度的典型绿轴案例特征比较

注:“部分绿轴样本尺度比较”部分,图中红色点为地铁站,浅红色圆形为600m半径步行圈。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图片为作者拍摄或谷歌地图
 
在研究结论中,这类绿轴被称为“紧凑型绿轴”。它们的宽度集中分布在40~180m——尤其集中在40~130m区间内。
 
“紧凑型”绿轴的尺度接近两个尺度阈值:(1)人性化场所尺度阈值——宽度不超过理想的中心区小型街区边长;(2)社区化单元尺度阈值——形成一个步行圈长度或两个轨交站点TOD单元之间连接的长度。相反,非紧凑型绿轴的宽度远超过中心区小型街区边长。
 
“紧凑型”绿轴穿越中心区商办功能街区的核心地段。除休闲游赏使用,还可承载广场聚会、节庆、集市和零售餐饮活动,在服务商办功能街区方面有一定优势。
 
“紧凑型”绿轴是一种步行友好的开放空间类型。其边缘多为窄密路网肌理和紧贴街道的围合型建筑界面;具有慢行友好的边缘特征:绿轴与街道边缘适度“融合”,零售功能在边缘“共享”。与之对比,由于非紧凑型绿轴边缘常被规划为更高等级的机动车道路及大型街区,阻碍步行,更适合布局在中心区外缘。“紧凑型”绿轴类型的特征,与窄密路网规划下的中心区肌理及慢行系统匹配度更高。


—全文——

【摘要】中国部分城区中心区有大量绿地,但缺乏有人性化尺度、亲切性和步行活力的场所。中轴线式“绿轴”是各地中心区规划中常见的开放空间,但其类型、尺度、特征和内涵有待梳理。本文在集约紧凑发展、慢行优先导向的中心区规划理念下,对33个绿轴样本进行尺度统计和调研,发现 并聚焦于“紧凑型绿轴”这一独特类型。通过案例调查、比较分析,本文得出“紧凑型绿轴”接近人性化场所尺度和小型街区尺度阈值的典型宽度,接近社区化步行圈单元尺度阈值的典型长度,具备慢行友好的边缘场所构成特征,包括街—景边缘适度“融合”、零售功能在边缘“共享”。紧凑型绿轴适合规划于窄密路网、慢行优先的、紧凑发展的中心区核心地段。


引言

中国部分城区中心区有大量公园广场和绿化水域,但缺乏有人性化尺度、亲切性和步行活力的场所。各地新建设的中心区内有大量宏伟的“景观轴线”形态的开放空间,通常指长宽比较大的广场或公园,或介于广场、公园类型之间的开放空间,其中一类常被规划方案称为“绿轴”“中央绿轴”“CBD绿轴公园”“中轴公园”等,有时也被含混地归为一种,即“CBD中央公园”或“中央广场”。在规划实践中,尤其是在商业性规划竞赛方案中,名称的含混掩盖了不同绿轴之间规模与类型的差别。例如:纽约曼哈顿的“中央公园”理念对中国许多新中心区规划影响深远,但纽约中央公园宽达805m、长4000m以上,穿过大量不同街道和功能区,且并非中心区“景观轴线”。在中国城市中心区案例中,只有极少数案例在规模和尺度上与之接近,而大部分中心区的“景观轴线”形态开放空间,其宽度远不及纽约中央公园宽度的一半,长度也更短——无论是开放空间的尺度,还是其与中心区其他街区和功能区的尺度、规模之间的关系,都与纽约中央公园不同。实际上,这类特殊类型的开放空间多为中小型带状公园绿地或广场,宽度最多等同数个街区的宽度,强调中心区的景观轴线。本文将这一开放空间类型称为“城市中心区绿轴”,以下简称“中心区绿轴”。
 
绿轴在中心区极为常见,其于1990年代和2000年初与我国早期新城中心区规划【绿轴规划的早期案例:在1996年的上海松江新城国际竞赛中,法国思构国际设计公司规划了穿越新城中心区的绿轴;2004年,近似的绿轴规划再次出现于上海嘉定新城国际竞赛方案中。除了上海,在1999年的广州珠江新城规划中,已出现穿过新CBD中心的绿轴方案,即现在的花城广场;2004年,EDAW公司在宁波东部新城中心区内规划了绿轴,即今日东部新城中央广场】同时出现,也出现于国外的许多城镇中心中。因此中心区绿轴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不同于城市中心区大规模的绿轴研究,本文试图在集约紧凑发展、公交与慢行优先导向规划理念下,结合城市开放空间形态学理论,对城市中心区内的“绿轴”开放空间类型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以期通过对绿轴这一中心区常见类型的深入研究,丰富开放空间形态与类型的研究成果。
 
笔者对33个绿轴样本进行尺度统计和调研,并根据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政策引导方向,在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群内选择人口规模最大的一批中心城市的中心区绿轴作为样本(图1)。尽管这些城市中心区样本数量较少,但其城市设计和绿轴景观设计方案往往通过较高水准的设计竞标产生,代表了城市群内中心区规划设计的引领性方向;且此类城市具有相对较高标准的规划建设条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标杆作用。本文选取国内城市绿轴样本的标准如下:(1)在户籍人口规模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中选择【《2015中国大都市发展指数报告》对中国12个户籍人口规模超过500万的大都市进行了研究。其中,“大都市”包括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和5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在“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大都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和增长极,在城市群中具有关键地位,因此大都市的中心区建设具有标杆意义。同时根据“有绿轴作为中心区重要开放空间”的条件,本文选择大都市天津、沈阳、郑州、南京、广州、汕头、成都的中心区作为案例。另至2019年,宁波、合肥等城市的户籍人口也超过500万,深圳户籍人口规模略小但为城市群的主要城市,因此这三个城市同样有绿轴样本选入】;(2)以城市群发展较成熟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为重点;(3)城市中必须有绿轴作为中心区重要的开放空间。国外案例样本选取标准为:(1)选择美国、欧洲和日本发展成熟水平相近的大城市群 中的城市;(2)城市中必须有绿轴作为中心区重要的或历史悠久的开放空间;(3)选择城市群内部分采用紧凑发展规划理念的城镇中心区。国外中心区绿轴样本包括美国纽约、芝加哥、华盛顿、旧金山,德国柏林,法国巴黎,瑞典斯德哥尔摩,日本横滨和札幌等城市(群)中绿轴,以及部分具有紧凑发展规划理念的新城镇中心区绿轴,如斯德哥尔摩哈默比湖城等。
 

图1  33个绿轴样本的尺度数据图

 
本研究首先对33个绿轴样本进行尺度统计,发现其中存在的显著尺度差异;其次,结合紧凑发展、TOD理论与形态学理论,提出假设与调研的指标,即提出“紧凑型绿轴”及其对照组;最后通过案例调研,验证尺度差异背后的功能特征差异,从而区分和界定绿轴类型、确定紧凑型绿轴的典型尺度与构成特征。
 
1  绿轴尺度统计:两种类型的假设
 
许多“近似绿轴”的开放空间有相似的形态:长宽比大;形成穿越中心区的景观轴线;长轴向形态。本文统计的33个形态上“近似绿轴”的开放空间样本中,宽度数据集中在300~350m和40~180m两个区间内,其中,40~130m区间最为集中(图2)。当同时考察长度与宽度数据时,只有宽度在40~130m区间且长度在350~1500m区间内的样本数据集中,形成了一个集合(图3,图4)。从宽度300~350m区间和40~180m区间中分别选取样本进行案例调查和比较,发现两种区间不仅尺度不同,而且开放空间的特征、周边街道和街区等方面的特征也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基于上文所述的宽度数值集的两个分布区间(300~350m与40~180m),本文假设绿轴式开放空间存在两种类型。其中,有一个尺度集中分布的集合(宽度40~130m,长度350~1500m)可能显示了一种特殊的绿轴类型。下文将通过理论推演和案例对照、比较分析来检验以上假设。

 

图2  统计33个绿轴样本,宽度数据集中分布在两个区间内

 

图3  绿轴样本尺度数据集中分布的集合:宽度40~130m,长度350~1500m

 

图4  部分绿轴样本尺度对照

 

2  绿轴尺度分析

 

2.1  绿轴在开放空间形态学中的渊源

 
33个样本或近似于带状公园,或近似于线性广场。其中,绿轴式公园形态可追溯至巴黎杜伊勒里公园(Jardin des Tuileries)、华盛顿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芝加哥格兰特公园(Grant Park)等城市中心的巴洛克式开放空间规划,以及旧金山的锅柄公园(The Panhandle)、巴黎拉德芳斯新城中轴绿地、札幌大通公园等先例。绿轴也可追溯至广场与街道形态学和类型学的先例。人性化尺度、步行友好场所尺度理论同样可以被应用于绿轴形态分析。中心区的核心地段集聚了高密度办公和商业功能,需要便捷的步行联系和对步行者友好的开放空间尺度。因此穿越中心区核心地段的绿轴(或绿轴局部)应形成步行友好场所,或具备广场空间。
 
在欧洲传统的紧凑形态城市设计研究中,克利夫·芒福汀注意到奥斯曼将部分林荫大道加宽为周围建筑物环绕布置的带形广场。保罗·朱克早在其广场类型学中提出了“支配型广场”(the dominated square)的分类,这种空间是动态的,指向视轴远处的终端对象,如教堂、大门、水景喷泉或某种景观,区别于静态的封闭型广场或围绕核心建筑或纪念物的广场。卡米洛·西特(Camillo Sitte)将广场分为“纵深类型”和“宽阔类型”,部分纵深类型广场可以引导视线形成纵深的城市轴线。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街道与绿地组合的类型,即街道中央设置了有林荫散步道的步行场地和可以步行使用的绿地,近似于小尺度的绿轴。这种绿地被称为“漫步长廊”(promenade)、“草坪大道”或“兰布拉大道”(rambles)等,广泛存在于欧洲城市中心,典型先例如宽55m的巴黎布雷 特伊尔草坪大道(Lawn Avenue Breteuil)、柏林的林登大道(Unter den Linden)等。
 
2.2  绿轴宽度分析
 
宽度为40~130m的绿轴样本与步行友好的开放空间理论尺度数据接近。西特发现古代城市中最大广场的平均尺寸是57m×143m。扬·盖尔调查认为100m为“社会性视域”指标:70~100m可以较有把握分辨一个人是谁,或“看清比赛”,了解人的社会活动的内容;100~120m可分辨人的动作。梅尔滕斯(Maertens)证实135m左右是身体姿势的识别距离,形成所谓“人的尺度”的上限。凯文·林奇认为140m是有围合感的开放空间的宽度上限,当绿轴宽度大于这一阈值时,人们希望对面出现更壮观的标志建筑或高耸的地形,将该区域转换为宏阔的纪念性尺度。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指出步行者的认知范围不超过274m。瓦格 纳(Wagner)则认为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超过300~400m,就不再可能成为可被人感知的开放空间边围
 
40~130m宽度的绿轴样本宽度数据,也与紧凑城市、TOD和新城市主义等理论中城市中心区合理的小型街区边长数据接近。梁江和孙晖、阿尔尼斯·西克斯纳、彼得·卡尔索普等、戴德胜和段进等的研究发现,中心区内比较稳定、合理、支持TOD规划的街区边长不宜超过150m,合理的小型街区短边长度应为75~150m(或80~110m),某些零售地块之间适合更细的50~70m间隔的步行网络。200m的交叉口间距是步行者视觉心理上可以接受的最大距离,因此200m在地中海地区被称为“一弗隆”(fur),即舒适的短途行走距离。许多研究显示,一旦超过200m这一尺度,以支路、紧凑断面的次干路为主的窄密路网体系就不再合理——更稀疏的道路网需要更宽的、更高等级的机动车道。
 
根据以上理论,当绿轴宽度近似于小型街区边长时(150m以下),能形成具有一定围合感的人性化尺度场所,绿轴附近的街道网能保持步行舒适的尺度,绿轴两侧形成支路和断面紧凑的次干道,便于慢行使用和步行过街。而当绿轴宽度大于300m即远超小型街区边长时,绿轴宽阔的内部将无法形成具有都市围合感的场所,穿越绿轴的步行连接将不再便捷舒适,窄密路网街道模式不再适用,绿轴边缘需要更高等级、更宽的道路。笔者在研究33个绿轴样本边缘的道路宽度时,的确发现这一规律,宽度大于300m的绿轴样本边缘全部为高等级、宽断面道路,且相邻街区边长往往大于300m。
 
2.3  绿轴长度分析
 
芒福汀发现,在巴洛克、奥斯曼规划这类轴向规划系统中,当连续的轴向开放空间长度不超过1.2~1.5km,能够成功创造和维持空间整体感【“很少有良好的、不间断的街景延伸长度超过1.5km(1英里)的。例如,从华盛顿方尖碑到林肯纪念堂的距离,刚好是1.2km(4000英尺)……罗马的巴洛克街景长度不超过1.5km(1英里),这也许代表了公共空间人类尺度的限定:断开这个屏障需要不同的感知、理解和设计方法。城市形式,例如中世纪城镇的城市形式,通常具有一个从1.5km(1英里)的距离可以看到整体的、最大为800m(0.5英里)的维度,因而仍然保留了一种人的尺度……感觉的界定被限制在一系列不完整的视觉印象中,从物体和场所获得这种印象的距离不超过1.5km(1英里)】,因为这一距离是看见和识别出一个人外形的距离上限。在这一距离内,绿轴的尺度还能在适合步行的同时,保持行人肉眼视觉上的空间把握感,即行人对绿轴的端点仍然可以有视觉印象。
 
1.2~1.5km的长度距离也接近TND、TOD理论中的“步行口袋”、5~10分钟舒适步行圈的直径,与新城主义对步行生活圈直径、欧洲传统城市中心的步行化空间单元尺度的研究一致。TOD理论认为,中心区应由多个TOD单元组成,每个单元中心的轨道交通站点、内部的高密度、混合功能开发和步行舒适的窄密路网,能够支撑以步行为最优出行方式(换乘轨道交通)的城市空间。理论上,假设可将中心区绿轴的长度分为1.2~1.5km长的段落,对应一段与TOD单元直径相应的步行距离,或对应两个轨交站点之间(穿越两个TOD单元)的步行连接距离。这一距离维持着心理上的空间整体感,形成与步行生活圈规模对应的场所尺度感受。
 
而调查33个绿轴样本发现,大量样本长度集中在1.2~1.5km区间内(图3),同时这些样本的宽度又都位于40~150m的区间内(表1)。如宁波东部新城、南京南部新城、南京河西新城、广州珠江新城、汕头珠港新城、成都高新区、上海徐汇万科中心、札幌中心区、柏林波茨坦广场、斯德哥尔摩等中心区的绿轴,其平均长度为1200~1500 m,邻近绿轴平均有2个地铁站,绿轴长边对应着2个5~10分钟步行圈相交的距离。这一数据也与许多近似绿轴的历史先例的长度一致【巴黎杜伊勒里公园宽300m,长1100m;华盛顿国家广场宽191m,长1400m;芝加哥格兰特公园宽258m,长1500m;旧金山锅柄公园宽88m,长1100m;纽约晨边公园(Morningside Park)宽90~180m,长1000m;拉德芳斯中轴绿地宽50~100m,长1000m;札幌大通公园宽65m,长1500m】

 

表1  宽度为40~150m区间的典型绿轴样本尺度分析

注:图中网格边长为200m×200m,圆圈为400m半径和600m半径步行圈尺度。

2.4  界定“紧凑型”绿轴类型的尺度
 
笔者分析的33个绿轴样本尺度数据分布的集合,即宽度40~180m、长度350~1500m,尤其宽度在40~130m区间最为集中,并不是一个巧合现象,其具有更多的理论意义。根据以上分析,这一集合关联着两个尺度阈值:宽度100~150m与小型街区、窄密路网、人性化开放空间的尺度阈值关联;长度1200~1500m与视觉心理距离上限和TOD单元与步行圈直径的尺度阈值关联。符合这些理想尺度阈值关联的绿轴样本,能够穿越以步行友好、集约紧凑、可持续发展为导向规划的中心区核心地段,与周边窄密路网的城市肌理融合。因此本文将宽度40~130m、长度350~1500m界定为“紧凑型”绿轴类型的典型尺度。
 

3  绿轴类型的构成特征比较分析

 

3.1  两组绿轴类型的构成特征比较

 
根据“紧凑型”绿轴类型的典型尺度,经过现场调查、比较与归纳,本文将33个绿轴样本分为两组:“紧凑型”绿轴组(宽度40~180m,以40~130m为主),即接近典型尺度的样本;另一组绿轴样本宽度和长度更大(多数宽度超过300m),以此形成对照组。两组样本除绿轴自身尺度差异外,还存在8项构成特征的规律性差异(表2)。

 

表2  两种尺度的典型绿轴案例特征比较

注:图中红色点为地铁站,浅红色圆形为600m半径步行圈。

(1)边缘街区尺度差异对照组绿轴自身宽度较大,样本中相邻街区的边长多数超过300m;而“紧凑型”绿轴组边缘街区边长均为70~150m,符合小型街区理论推荐的边长。
 
(2)边缘街区功能差异对照组绿轴长度较大,边缘存在较高比例的居住小区,以及一些大体量的标志性文化公共建筑;而“紧凑型”绿轴组边缘的办公和商业功能街区比例远高于对照组,往往连续分布且形成近800m以上的办公、商业混合酒店、公寓等混合功能街区。
 
(3)轨道交通服务差异在某些对照组样本中,距离绿轴最近的地铁站与绿轴另一侧或另一端的大型公建、商办街区的距离超过800m,导致步行不便,如上海松江新城、上海嘉定新城、宁波鄞州区绿轴等;而在“紧凑型”绿轴组中,调查验证了绿轴长度分析的假设,当绿轴长度为1.2~1.5km时,该长度与相邻两个地铁站组成的5~10分钟步行圈间距一致。由于“紧凑型”绿轴宽度小于小型街区边长,因此其可以穿越TOD单元核心地段,融入窄密路网肌理(表2)。
 
(4)边缘街道尺度差异调查验证了绿轴宽度理论分析中的假设:对照组的绿轴边缘往往为约40~60m宽、双向6车道的较高等级道路,或有宽阔附属绿地的4车道路;而“紧凑型”绿轴组的边缘街道的断面较窄,大量样本为2车道,部分样本边缘为单行道或步行支路,如南京河西新城、柏林波茨坦广场、上海徐汇万科中心、横滨21世纪未来港区的绿轴等。
 
(5)边缘街区边界形态差异对照组边缘街区边长通常超过250~300m,建筑退线距离更宽。调研发现,街区边界常见大量附属绿地、地面停车场、内部机动车环路、护栏围墙,部分案例有宽8~10m以上的步行道和附属绿化带。这些因素阻碍了建筑与街道、绿轴之间的步行联系,加剧了绿轴与边缘街区内部建筑之间的隔离。而“紧凑型”绿轴组边缘的小型街区具有较小的退线距离(常见5m或贴线),由裙楼或高贴线率的商办建筑形成沿街连续界面,少见地面停车场,步行者可方便地到达边缘街区的底商和入口,建筑和裙楼临街界面使得绿轴边缘形成了一定的围合感。
 
(6)内部软硬质景观比较对照组绿轴样本存在大量水域和开阔绿化林带。“紧凑型”绿轴组则存在更多的硬质广场或可承载积极活动的草坪、林下硬质使用场地,人行空间更开阔连续,与更多广场和街道类型(兼容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场等立体空间)有着密切关联。
 
(7)内部使用活动特点比较调研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紧凑型”绿轴组内存在更多的广场聚会、节日庆典、户外集市与商业推广、餐饮使用等活动,与周边办公和商业功能街区密切分享着步行人流。
 
(8)与周边街区步行联系对照组边缘出入口的距离较远,常见封闭的绿化带式边缘,由于宽阔道路和附属绿地阻隔,其边缘出入口难以与旁边街区产生活跃的步行联系;而“紧凑型”绿轴组边缘有更多开放式的硬质步行场地、林下活动空间,许多样本边缘配置了零售和餐饮小建筑,服务于往来于周边商办街区的步行者。
 
3.2  绿轴的慢行友好型边缘特征
 
调研发现的8项构成特征差异中,有5项与绿轴“边缘”有关,反映出绿轴“边缘”场所的重要意义。而在可持续形态的中心区内,尤其在TOD步行圈内,窄密路网形成了高渗透性、便捷舒适的步行网络。因此,绿轴等开放空间的活力应出自“街头”,来自整体上活跃的步行使用。如果说步行网络为“底”,绿轴为“图”,则“边缘”就是“图底交界”的关键场所。控制边缘场所特征,可能是塑造慢行友好型中心区开放空间的重点之一。通过对比,本文总结出“紧凑型” 绿轴的慢行友好型边缘场所特征(表3)。
 
表3  “紧凑型”绿轴慢行友好型边缘场所特征及其对比

(1)街—景边缘适度“融合”。控制特征要素为:边缘街道“窄”、边缘街区建筑界面“围”、慢行流线“连”、绿轴边缘“开放”。在绿轴边缘形成积极的慢行环境。
 
(2)零售功能在边缘“共享”。控制要素为:边缘商办街区与绿轴内配套的零售餐饮点,室外就餐、节庆、集市活动等功能场地,可在绿轴边缘共享步行人流。将零售服务点、出入口、聚集活动场地和非机动车停车点串联整合在步行流线上。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33个样本的尺度统计、调研、比较分析和理论推演,从尺度、构成特征两方面界定绿轴类型,发现宽度集中分布在40~180m,尤其集中在40~130m区间内的绿轴样本组,可被界定为一种“紧凑型”绿轴类型。
 
“紧凑型”绿轴的尺度接近两个尺度阈值:(1)人性化场所尺度阈值——宽度不超过理想的中心区小型街区边长,即不超过150m;(2)社区化单元尺度阈值——长度以1.2~1.5km为单元,形成一个步行圈长度或两个轨交站点TOD单元之间连接的长度。相反,非紧凑型绿轴的宽度远超过中心区小型街区边长。
 
“紧凑型”绿轴穿越中心区商办功能街区的核心地段。除休闲游赏使用外,还可承载广场聚会、节庆、集市与零售餐饮活动,与纵深型广场和漫步长廊、草坪大道街道类型近似,在服务商办功能街区方面有一定优势。与之相对,非紧凑型绿轴样本边缘规划了更多的居住功能街区,其绿化空间更充裕,在服务于住区使用方面有优势。但相对不适合布局在高密度、高强度开发的商办功能街区集中的核心地段内部。“紧凑型”绿轴是一种步行友好的开放空间类型。其边缘为小街区、窄密路网肌理和紧贴街道的围合型建筑界面;具备尺度适宜的硬质广场或可承载积极使用的草坪等活动场地;构成以下慢行友好型边缘特征,即街—景边缘适度“融合”,零售功能在边缘“共享”的边缘场所。与之对比,由于非紧凑型绿轴的宽度超过了小型街区边长,其边缘常被规划为更高等级的机动车道路及大型街区,阻碍步行,更适合布局在中心区外缘。比较而言,“紧凑型”绿轴类型的特征,与窄密路网规划下的中心区核心地段城市肌理及其慢行系统匹配度更高。
 
本文研究推导过程借鉴了可持续城市形态理论、人性化开放空间理论、TOD与新城市主义等理论,并在案例调查和比较中得到了验证。因此“紧凑型”绿轴类型适合于集约紧凑发展、公交和慢行优先的城市中心区规划。其中,绿轴“边缘”特征为重点控制要素,反对分隔绿轴与其边缘道路和街区的各自为政的规划方法。希望本研究能为城市设计和景观控制导则中对绿轴进行精细化引导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范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977360470@qq.com

金云峰(通信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注册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一级注册建筑师。jinyf79@163.com


延伸阅读
高密度都市区绿地系统规划的构成及特征研究:以东京都23区为例
公园绿地绩效的概念内涵及评测方法体系研究
基于GIS平台的大尺度空间形态分析方法——以特大城市中心区高度、密度和强度为例


编辑 | 张祎娴

排版 | 徐嘟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