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鉴书堂 |《英国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典例与借鉴》

杨震 国际城市规划 2023-11-08

【编者按】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本号陆续连载了杨震老师及其学生周怡薇、于丹阳供稿的“英国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系列案例共9篇。由于文章质量较高,读者反响较好,在2019年7月—2020年2月又推送了第二轮。几位作者精益求精,对系列文章进行拓展和深加工,集结出版了专著《英国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典例与借鉴》。今天推送的,便是本书的序言,其中记录了系列文章和专著的由来。在此衷心感谢几位作者对本刊和本号的信赖,也期待本公众号成为更多好作者施展才华的平台。


2005—2009年,笔者在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School of City and Regional Planning, Cardiff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院的整体研究能力在英国首屈一指,连续多年在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的科研评估检查(RAE: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评比中占据第一。关于城市复兴的议题,是学院很多学者钻研的对象。笔者的博士导师约翰·庞特(John Punter),在城市设计领域的研究造诣很深。在他的指导和影响下,笔者对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的关联产生了较大兴趣,系统地阅读了该领域内的英文文献,并利用求学之便,游览了许多英国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的典型城市: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伯明翰、布里斯托、爱丁堡……其中最熟悉的,除了卡迪夫,就是伦敦——前后去探寻、考察当地的城市场所,不下十几次吧。在此过程中,搜集了很多有意思的资料,做了一些文字记录。基于当时的研究认知,笔者写了一篇文章《城市设计在城市复兴中的实践策略》,发表在2007年第4期《国际城市规划》上。

 


毕业回国后,笔者陆续参与、主持了许多城市设计实践及研究项目。在近几年时间里,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中国城市发展的主导范式正在快速地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转换,而如何运用城市设计的策略与方法来有效促进城市更新乃至复兴,正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议题。这表现在实践层面,是越来越多更新类型的城市设计项目的涌现;在研究层面,则是大量剖析先发国家复兴历史的参照性研究和基于本土更新实践的建构性研究的并重。笔者延续着对英国的观察,又写成一些论文,尝试对英国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的历史脉络及总体框架进行分析,陆续发表在《建筑师》《城市规划学刊》《规划师》等期刊上。

2016年夏季,笔者短暂访问英国,在重游故地及拜访师友之外,更有意识地参观了一些新涌现的城市复兴的热点区域,如本书中述及的利物浦滨水区及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由此对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的互动影响有了更新的认识。此后,笔者产生了一个想法:何不对英国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的典型案例进行系统性的总结与阐述,形成一些对当前中国城市更新工作有价值的借鉴?


 
2016年11月,笔者在一次学术会议中,遇到《国际城市规划》的孙志涛主任。她谈到正在策划公众号专栏,希望笔者能提供一个关于英国主题的系列。这正好与笔者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接下来的工作就顺理成章了:笔者与周怡薇、于丹阳合作,在《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张祎娴博士的支持和配合下,以大约一个月一篇的速度,在公众号上完成了共计九篇的连载,这便是本书第2-10章的雏形。文章连载后,在业界内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每篇的网络阅读量都较为可观,并被一些自媒体转载,一些机构还邀请笔者去进行该主题的学术宣讲等。这些,都是在写作之前未能预料到的。笔者因此感到欣慰:一方面,对多年的英国研究有机会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另一方面,为国内当前的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一些经验与参照。
 
但是,当全部连载完成之后,笔者也感到有一些不足:由于自媒体文章篇幅的限制(每篇约3000~4000字),许多内容难以进行更详细的阐述,一些观点难以得到更透彻的分析。于是,笔者萌发了重新修改并集结出版的想法。在征得《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同意之后,笔者团队对每篇文章进行了大幅度的润色、扩展与优化(主体内容扩充了近一倍,体例方面更接近期刊论文的要求);同时又承蒙《建筑师》编辑部许可,将笔者另一篇发表于该刊的总论性论文修改后一体纳入(本书第1章),从而形成了本书。
 
本书的主题聚焦于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关于城市设计(urban design),学界较多将其视为一种以塑造城市三维形态和公共空间体系为核心的技术或者政策工具;而城市复兴(urban renaissance),则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城市面貌全面提升的过程。相对于较为负面的“城市改造”(urban renewal)和较为狭义的“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城市复兴”的价值导向更为正面,内涵更加丰富。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城市化之后,中国城市在生态、形态、社会等许多方面所积累的问题,已不仅是简单的改造或者更新所能解决的,更需要一种系统的重构及全面的复兴。当然,城市设计只是复兴大战略下的一个抓手,但它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而且随着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城市设计或许将超越长期以来从属于规划的“二级”定位,逐渐成为与后者等量齐观的、更加独立的学科及实践门类(在英国,城市设计与规划的分野就已经十分明显)。
 
本书的实践色彩较强,但同时也揭示了许多在英国的城市设计实践与城市复兴进程中常见的理论辨析和社会矛盾。本书希望借由英国典例的分析,提炼出具有足够借鉴意义的经验、教训、原则乃至一些规律,以供中国城市参考。
 
本书的写作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过程,笔者借此重温了在英国读书时的美好时光,并不时怀念在英国时结识的朋友们。笔者和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保持着联系,而且大家都仍然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内持续地努力和进步。最后,笔者衷心地感谢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张婷、杨敬等几位编辑,她们在编审与校核中体现出的尽职尽责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震)

《英国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典例与借鉴》

杨震 周怡薇 于丹阳 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1

本书目录

第1章

英国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的概要式回顾

第2章

当雾霭远去——泰晤士河滨水空间的复兴

第3章

双塔记——圣保罗大教堂与泰特现代美术馆

第4章
去河的南边——碎片大厦兴建始末与争论
第5章
冲突与共识——伦敦国王十字区更新计划
第6章
“公民空间”与“国家广场”——特拉法加广场的活力重塑
第7章
保护与新生——考文特花园更新记
第8章
历程与争论——利物浦滨水区更新回顾
第9章
从“煤炭大都市”到“首府卡迪夫”之一——卡迪夫中心区城市更新
第10章
从“煤炭大都市”到“首府卡迪夫”之二——卡迪夫海湾区城市更新


作者简介

杨震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卡迪夫大学城市设计博士,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理事,英国皇家规划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本、中文专著2本、译著1本,主持城市设计类研究与实践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


周怡薇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硕士、建筑学学士,从事城市更新、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城市设计管理工具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已在《规划师》《国际城市规划》等期刊发表论文若干篇,获得北京公共空间城市设计大赛等高等级竞赛、实践项目奖数项。


于丹阳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硕士、建筑学学士,从事精细化城市设计、滨水区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在《建筑师》《规划师》等期刊发表论文若干篇,获得北京公共空间城市设计大赛、“中联杯”等设计竞赛奖数项,是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延伸阅读
英国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连载】
中外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
新加坡城市设计审查制度

编辑、排版 | 张祎娴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