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精粹 | 便利店与生活物资应急配送——基于日本经验的借鉴【抢先版】

姜凯凯 高浥尘 等 国际城市规划 2023-11-08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依托便利店构建生活物资应急配送终端体系——以日本便利店的灾后救援经验为例》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写在前面】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回想那段时光,冷冷清清的街道、面露惶恐的路人、为购买口罩排起的长队,这些场景还历历在目(图1)。本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但我们没有心情欢喜,我们不知道疫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归正常的生活。我们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商业、物流的停摆对生活的巨大影响,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莫名的生存危机。 

 

图1  2020年1月国内某地排队购买口罩的场景

 

2021年伊始,疫情又出现局部反弹,个别地区再次暴露出生活物资配送问题。我们不禁思考:怎样构建一个更具韧性的生活物质配送体系?能否实现保障生活物资供给和减少人员流动的双赢?如何兼顾日常使用和紧急需求?
 
写作本文,正是始于危机中的本能思考。

1  日本便利店的灾后救援经验
 
日本是一个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形成了完善的综合性灾害应对机制。日本将便利店纳入“指定公共机关”,充分发挥便利店服务半径小、网点密度高、营业时间长、管理规范等优势,在基本生活物资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图2)。 


2  日本各地区便利店数量(左)及每店服务人口数(右)
 
(1)日本的便利店,尤其是被列入“指定公共机关”的7-11、全家、罗森这三家品牌便利店,大部分都是24小时营业,对于应对灾害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很有必要(图3)。 
  

图3  日本三大便利店品牌
 
(2)在灾害初期,食物等生活物资供应主要依靠自助方式。便利店已经成为日本居民灾后获取生活物资的主要渠道,便利店也有计划地增加食物等生活物资储备量,以应对紧急情况。
 
(3)日本便利店在社区范围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同时凭借自身与政府机构的数据端口发挥救助中心的作用。 


4  7-11便利店开辟的“防灾据点”
 
(4)大规模灾害发生后,食物等库存物资将很快耗尽。便利店作为指定公共机关,可以实现与政府的信息互通,快速调拨周边货源,保障应急物资快速运输和精准供应(图5)。 


5  7-11公司灾害对策系统7VIEW架构图
 
(5)便利店即使自身受到破坏,能源、物资等依靠自身储备或补充,可以很快重新营业,体现出较高的韧性(图6)。 


图6  熊本地震主震后震中区域便利店店铺关闭率变化
 
2  我国便利店的分布特征
 
我国便利店起步于1990年代初期,已经发展到12.2万家,全国便利店营业总额约2264亿元(2019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从品牌来看,全国超过1000家门店的品牌共20个,品牌集中度不高(图7)。
 

7  全国TOP20便利店各品牌门店数量
 
为了真实反映我国便利店的发展情况,本文选取10个样本城市获取POI数据做进一步分析。 


8  样本城市全市/市辖区便利店店铺数 


9  样本城市全市/市辖区便利店每店服务人口数
 
(1)样本城市每店服务人口数平均值为6733人,约为日本全国平均值的2.8倍,覆盖率和服务水平明显偏低。
 
(2)中心城区都实现了每平方公里1个以上的密度分布,上海市最大密度为18.2个/k㎡、武汉市为10.0个/k㎡、绍兴市为3.8个/k㎡。各城市郊区差异明显,上海郊区表现出小范围组团式分布特征,武汉、绍兴等其他城市郊区则明显分布不足。

图10  上海市、武汉市、绍兴市便利店分布核密度图
 
(3)上海市中心区每店服务人口数为2898人,接近日本全国平均水平,约为东京都的1.4倍;每店服务空间范围42h㎡,约为东京都水平的1.3倍。
 
(4)与日本TOP3品牌占比超过九成不同,我国城市便利店品牌集中度明显偏低。
 
3  依托便利店构建生活物资应急配送体系的举措
 
(1)平战结合。基于战时思维,将部分便利店纳入应急服务设施进行管理。政府要在店铺内部设计、物资数据统计、服务功能设定、救灾信息联通、应急救援预案等方面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通过一定奖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入,明确便利店承担的灾后救援义务。
 
(2)规划布局。满足灾后救援功能的便利店面积应大于100㎡,按每店服务3000~5000人(相当于5分钟生活圈和居住街坊)进行规划布局,可以较好兼顾日常服务和紧急使用。
 
表1  便利店每店面积和每店服务人口数梳理


(3)空间保障。制定扶持政策,引导便利店均衡分布。大城市中心区便利店密度满足建立生活物资配送终端的要求,需要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便利店;大城市郊区和中小城市、小城镇的便利店则明显不足,需要制定扶持政策,引导便利店覆盖主要的人口集聚点。


 
(4)品牌集中。从灾后救援角度看,纳入应急服务设施管理的便利店品牌不宜过多,否则会大大提高灾后救援的组织成本。通过引导区域性便利店品牌发展,适度提高城市级或区域级便利店品牌集中度,可以兼顾市场规律和灾后救援需要。
 
4  结语
 
当前,我国便利店正快速发展,具备条件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我们看到,福州市已经出台举措,将品牌便利店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鼓励增加餐饮、快递存取、公厕、WIFI、便民药柜等服务,并提出将便民服务自助受理终端合理布设至有条件的连锁便利店。福州的做法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希望便利店能够承担更多公共服务和应急救援功能,实现市场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和频共振。 
 

作者:姜凯凯,硕士,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吴中分局,编研中心副主任,国家注册规划师。jkkscholar@163.com

高浥尘,硕士,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三角分院,主创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孙洁,博士,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大学中产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延伸阅读
美国国家备灾框架研究及相关思考
从防灾生活圈到安全生活圈——日本经验与中国思考

日本城市史漫谈(九)《都市计划法》与关东大震灾后的东京改造


编辑、排版 | 张祎娴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