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冰冰:还在只要求家长配合工作?班主任不妨重新定位家校关系
来自湖北省的网友克丽桑丝美美私信告诉了我一个有意义的命题:“接手新班,如何更好地发挥家长特长为班级服务,更好地协助老师分担工作呢?”
这是一个有共性的问题。时代在发展,家校关系也在逐步地改善和优化。站立在开学的起点,班主任该如何去重新定位家校关系呢?
比起希望家长“服务班级+分担工作”的需求,我们完全可以有另一种样态的尝试。那就是更充分地发挥老师的辐射作用,带着家长共同学习,带着家长共同做事,带着家长共同研究,以此带动每一个家庭的共同进步。要知道,激活你的每一个家长搭档,就意味着班主任如虎添翼了。
每所学校都可以有一所家长学校,每个班级也可以借助网络的便利,成立在线家长学堂。带着家长共同学习,让家长和老师成为学习伙伴。
孩子学习的年段在不断变化,对于孩子每一步的成长而言,家长都是一定意义上的新手。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可以参考,且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这使得不少家长望娃兴叹,早早地在许多教育环节束手无策了。自由成长,不代表任其成长,少了专业化陪伴的能力,实际上是在无意识中错过了很多学生发展的良机。
于是,从这个意义而言,如何把一班“新手上路”的家长朋友团结起来,一起学习,慢慢共同成长,便也成了一个有意义的命题。班主任可以尝试分出一些精力,成为这个学习共同体的推动者。
心中有标:即使是幼儿园和小学,都有着一定的专业性,这点常常是被家长所忽视的。“b的第二笔笔画名称是什么?马的第二笔笔画名称是什么?……”也许从入学开始第一周内,这样的问题已经让家长很头痛了。所以,呼吁并明确家庭要有陪伴学生共同学习的意识,不仅是学习家庭教育的方式,就连各学段的必备基础知识和内容,也都面临着重新的学习。抱持平和的心态,和孩子一起从入学第一周开始共同学习。提高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熟稔程度,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能学的当然不只是课本知识。
带着家长学习相应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相匹配的家庭教育方式,方能未雨绸缪,接近学生内心;
带着家长了解不同年段有共性的问题,能帮助家长在自我对照中挖掘家庭教育的改善点;
带着家长务虚地去学习着眼未来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能让家庭教育的心态更加淡定,方式更温和。
脚下有路:心中有标,更需要脚下有路。在接手新班之后,选择每月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确定为“家长学堂”的共同学习时间,规划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策略、学生特点分析以及基础知识的讲述等内容若干,邀约不同的家长或科任老师轮流主持担任主讲,明确人人参与的参与规则,规矩在先,逐步卷入更多家长参与其间。
新班接手,常常是家长对班主任最为信服和支持的时候,不妨发上一则《共同学习倡议书》吧。
六(6)班家长学堂自觉约定
1、交流目标:那些对家庭教育有追求的人,自然会找书读,找有着同样品质追求的团队共行。我们就是这样一个自发形成的草根民间学习团队。欢迎你的加入!
2、交流时间:每月第一个周六晚上19:30—20:30是我们的固定学习交流时间,在这里聆听讲座、论坛争锋、困惑答疑、阅读链接,每周共享群中讨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3、交流原则:大胆分享是美德。敞开现实,提供共性问题,也是一种智慧奉献。
4、交流警示:只听不记,是最大的家庭时间成本的浪费。比主动思考,更重要的是积极转化落实,让学生受益。
5、思路决定出路。坚持赢来品质。凡事贵在一个坚持。零打碎敲的积累,也会有质变的那一天。
心中有标,脚下有路,规划有课,行动有序。从最开始茫茫然,再到逐步思考行动的价值和定位,逐步落到实处。
带着家长共同学习,慢慢地带动每一个人的过程中,我们便也很容易找到坚持带动家长学习的理由,那就是,教师持续的发挥影响力,去影响着每一个家长,带动他们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教育自身减负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
当我们在开学这个重要节点,抓住前两次家长会契机,合理吸纳家长资源,带动每一位家长参与班级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带着家长共同做事,让教师和家长成为班级经营中的搭档。
用人所长是班主任吸纳家长资源的不二法则,只有这样才能用得动,用得好,才能保证家长资源最大效能的发挥。同样,充分尊重家长的专业能力,避免因班级服务,对家长工作带来不必要的烦扰。
带动家长做事,要有一个明确分类用家长的意识,例如,把有职业特点、有表达能力的家长用到课程共建当中来;把有热情有时间的家长用到课程保障中来;把有特殊经验的家长用到项目学习中……
我曾经在《还在孤军奋战??你OUT了!班主任不妨这样用家长(1):课程建设》一文中讲述了行业故事课、职业实习课、互动交流课、网络视频课、年级竞标课五种家长课堂的形态,也是借力不同的家长资源进行的课程探索。
每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家长资源都是一个不平凡的存在,关键在于班主任如何去识人而定,合理摆位。那么,如何带动每一位家长参与班级经营呢?
“滚雪球式”是带动家长资源的常用方式。带动家长,做好第一个家长的动员工作,做好接纳第一位家长参与活动却不慎搞砸了的思想准备,做好第一个家长课程成功之后的品牌推广,让更多的家长能够参与其中,共同发展。
“主动申请式”是遴选家长的又一平台,开学伊始,给家长一张名目繁多的家长义工岗位职责表, 既包含多种义工岗位,同时还有各种可以选择的时间和空间。呼吁每一位家长,参与其中。
“人人参与式”有效解决了班主任以一带多的负累。由班主任在入学阶段去观察遴选那些“与学校同方向、组织能力好,文化素质好”的家长代表,作为不同义工小组的组长。在家长会上,由班主任老师告知所有家长,请几位家长来介绍小组分工,随后人人自主报名,参与不同的小组,自主轮流开展活动。
此外还有“临时招募式”,以备平时班级经营的不时之需。
如上四种方式,是卷入每一位家长参与班级建设的基本方式。班主任要强化管理意识,把家长们在第一时间盛情邀请到家长义工的队伍中来,丰富着我们的合作伙伴群体。开局布局有效,后期成效多多。
带着家长义工做事似乎难度不大,但,带着家长共同研究,让家长成为班级经营的智囊支持,就很不容易了。这需要班主任和老师们首先要敢于放低身段,学会集纳家长智慧,倾听异口异声。这显然是在突破传统班主任角色的“禁区”,似有打破班主任的权威的担心。有这种顾虑,也是正常。班主任不妨以小步子尝试在少数家长中先行先试。
遴选家长当中文化素质高、有一定教育见解或策略能力、容易沟通的家长,作为初期研究搭档,组成班级“智囊团”。逢重要活动之前,网上邀约,对话重要活动(项目)的思考,在彼此思维碰撞中,寻求更加精彩的思路设计。
不仅如此,如果说这个少数群体,是支持班级经营的核心力量的话,我们还可以通过项目式研究的方式,带动更多家长的智慧参与。
比如,在班级微信公众号上,建立“我有一个好经验”栏目,由家长义工代表定期发布具有共性的育儿问题,邀请家长来用一两百字的小段落,阐述育儿优秀经验,每期通过4—6位教师、家长的经验,以拼盘式组合的方式,组合呈现给大家共享。慢慢地将更多有益的家长教育经验筛选出来,启发大家的思考和转变。用彼此的智慧,来互相为家庭教育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如果是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可以进行更为大胆的开发尝试。
每次的班级重要活动的文案思路新鲜出炉后,发给核心智囊团家长提出修改意见,用红字修改文稿,便于集纳智慧,共商班务。
围绕班本课程的系统思路,邀请家长,持续共同商榷,逐步在同一个方向的重点上竭泽而渔,持续携手创新。
围绕“班级传统保留项目”的连续开展,从家校两个视角,共同进行二度反思 ,寻找过往精彩活动中值得改进、坚持的地方,在反思中商量完善。
当我们不断慨叹,时代在发展,家长的水平不容小觑的时候,这并非需要我们不断拉高防范的围墙,而是以一种开门办班的姿态,逐步改善家校沟通的航道,从集纳资源,到引入智慧,靠的是班主任内心的胸怀和格局来引航。
结语
带着家长共同学习,是我们容易出现的盲区,
带着家长共同做事,是我们矢志不渝的重点,
带着家长持续研究,是我们值得探索的未来,
改善学校和家庭的关系,不断尝试在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你的一小步,有可能成为家校沟通史上有意义的一大步。
文章来源:本文部分内容来自《轻轻松松当好班主任》。
作者:田冰冰 中学高级教师,全国十佳小学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