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为什么要买保险?
引人注意的是,中国保险消费者中,已婚有子女的消费者占比最高,高达78%;其次为单身,占比为13%。此外,已婚有子女的家庭通常风险意识更强,尤其是年龄在30岁至40岁的消费者,保险意识更强,更愿意花钱购置保单。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体人均保费支出也随之上升,尤其是教育险保费增加迅速,反映了父母对子女更愿意进行经济投入。
《中国保险消费者白皮书(2018)》,普华永道
这些都对。
这些都是源于我们对家庭的爱。
讲到底,
保险是且只是一种财务保障。
财务保障,
财务保障。
买了保险,
就是我们对家庭的爱的升华吗?
想得美;
不买保险,
就让我们对家庭的爱有所折损吗?
想太多。
对家庭的爱是可以计算的吗?
显然不能。
但是由爱而生的责任,是可以计算的。
因为我们所有人
都需要
用有价的,可以计算的劳动
去保障
这份无价的,不可计算的爱。
听起来有点狼狈,事实就是如此。
保障家庭的责任,是我们为自己家庭配置保险的核心目的。
那么,家庭责任该怎么计算呢?
这里给出2条计算家庭责任的逻辑,供大家参考。
大家可以拿出纸笔,顺便算一算:
1/计算未来的必须支出
贷款保障
房贷、车贷、信用贷等等全部加上,总共要还多少?
夫妻双方的偿还比例可以按目前的收入比做区分。
子女教育保障
到子女大学毕业,未来总计的教育支出是多少?
自己养老保障
假设60岁开始退休,30年的银色年华里,
老俩口总共需要多少生活费?
日常必须开支
时间截至到孩子18岁或者22岁,这期间的日常必须开支是多少?
以上4项加起来,就是我们的家庭责任总价值。
注意,这里并没有包括享受型消费的开销。
每个家庭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以及远期目标自然不同,
这份总价没有多或者少、对或者错的说法。
它就是一个客观现实,是我们希望并为之努力的生活目标。
而这个总价,就是我们需要配置的保险保额总价。
有些朋友会问,算这个有意义吗?
我现在也没这么多钱啊,甚至差的远呢。
我们还每天每月都在赚钱,以后还会赚更多的钱。
没错,这就是人身保险的真正意义:
当意外不幸降临的时候,
我们依然可以用保单,延续我们的家庭责任。
上帝收了我们的人,保单就是他签下的支票。
2/合理配置不同的险种
大多数情况下,让我们无法正常履行家庭责任的意外并非身故这些极端的风险。
而是疾病、失业、投资失利、意外支出(借钱不还)等等十分常见的、会对家庭财务健康产生巨大影响的财务风险。
显然,一种保险是完全不能解决问题的。
哪怕买的是保额完全足够的终身寿险。
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思路呢?
首先,做好全家的医疗保障
一家3口配置可以多次赔付的终身重疾,以及百万医疗险。如果对就医条件有需求,可以考虑中端医疗或者高端医疗。
这里再说一下重疾险和医疗险的区别:
医疗险是就医后报销,管治病的费用,不限社保目录;
重疾险是确诊即给付,管养病的费用,以及我们因病损失的工作收入。
其次,隔离高风险投资
哪怕我们创业失败投资失败,孩子的基础教育费用是有保障的,我们自己的基础养老是有保障的。如何通过保险隔离?把孩子的教育保障买成教育金,把自己的养老保障买成养老金。这类保单,保的就是财务保障,让我们实现强制储蓄。
第三,配置一份定期寿险
完成以上2大块保障之后,再酌情考虑配置一份定期寿险。看看自己的责任额度减去疾病保障、教育保障、养老保障之后还有多少额度?买那个额度的定期寿险就可以。
当然,定期寿险中还有一类特殊的减额定寿,这是对冲贷款风险的绝佳工具。性价比高,功能性明确。
最后,关于其中提到的各个险种的选择和特点,篇幅所限,恕难一一展开。总而言之我们要明确的是:买保险不是一时冲动,不是别人买啥我买啥,保险是一项重要的家庭财务配置,需要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需要,做好计算,再经过充分的产品对比后,慎重决策。
结语
爱是无价的,责任是有价的。
仔细算清楚,给到全家最踏实的保障。
©文中妙妙照片均为本人拍摄,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延展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