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周刊 | 学校扎实上好万名学生的一堂“大课”


3.28

学校扎实上好万名学生的一堂“大课”

新学期前两周,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思想政治教师座谈会三周年到来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万名学生最大型的一堂“开学第一课”开课——4门分别面向本科生的《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面向研究生的《自然辩证法概论》,疫情影响下,转到网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依然精彩。

“思政课要突出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必须紧扣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几位老师这样表示。开学第一课就要先声夺人,既要将讲透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又要紧贴学生思想实际、关注热点。马克思主义学院4个课程组在开学前一周集体备课。4门课程任课教师刘贵占、李世辉、王林楠、田朝辉制作课件、撰写讲义,从不同选题角度立足龙江大地与学校特色,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润物无声地贯穿其中,50余位教师对内容、思路、方法进行研讨。

哈工程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背后展示着学校“两分两专” (分课论治,专题教学;分段主攻,专家授课)教学综合改革的成效及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融会贯通的功夫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烈使命感。

3.31

《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来华留学生培养

新模式

3月31日,《中国教育报》第9版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巧用联合培养解来华留学难题》为题,报道我校探索来华留学生培养的创新路径。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既阻挡了国内学生赴海外学习的脚步,也给来华学习的学生造成一定困难。如何在难以返校的情况下继续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线上教育教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哈工程”)寻找新思路,谋求新变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做好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提升教学质量,创新“在地学习”方案,探索了一条后疫情时代的留学新路子,受到来华留学生的欢迎和肯定。

据介绍,依托于双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了“在地学习”方案,让巴基斯坦留学生以访问的形式前往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通信卫星大学,接受两校的联合培养。“方案重点面向水声工程及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生,秉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由巴方提供教学、实验、网络通信、食宿、安全保障等硬件环境,我校则以线上方式进行授课、实验和论文撰写的指导。”水声工程学院院长乔钢说。“‘在地学习’方案不仅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解决学习条件问题,也通过对留学生的联合培养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校长助理赵玉新说。

3.31

哈工程,今此一别,我们顶峰再见

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哈工程2236名(包含13名留学生)2022届研究生毕业了。由于疫情,全校毕业典礼无奈按下了终止键。隔离病毒不隔离情谊,为了让毕业生们不留遗憾,部分学院、课题组举行了“云毕业典礼”。

3月29日,船舶学院舰船总体性能跨尺度测试分析团队在线上召开了2019级研究生毕业欢送会,团队共有12名硕士研究生即将告别母校,开始新的旅程。12位毕业生依依惜别母校,逐一进行毕业感言,每位老师为毕业送上毕业祝福,祝福毕业生心怀星辰大的征途,前程锦绣如画!

信通学院举办“感师恩,报国行”系列毕业活动,导师线下为学生行拨穗礼,并对学生寄语。窦峥教授在实验室逐一给毕业生进行拨穗礼、授予学位、颁发学位证书,集体合影留念。学院为研究生期间热心奉献的学生160余人,颁发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者标兵证书,勉励毕业生奉献担当、追求卓越,传承志愿者精神,带着母校的期许为通信领域的科技发展而努力奋斗,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月30日上午,数学学院2022届硕士研究生云端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全体2022届硕士毕业生、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导师以及毕业生家长云端参会。

3月,核学院共有66名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毕业。3月29日至3月31日,核学院以基层学术组织为单位,以小规模、不聚集为原则,为毕业生举办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毕业仪式。

4.1

省委副书记、省长胡昌升一行

来校调研

4月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胡昌升一行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等工作来校调研,并与学校相关人员座谈交流。副省长孙东生陪同调研。校党委书记高岩,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姚郁,校党委副书记夏桂华,党委常委、副校长高晚欣,党委常委、副校长韩端锋,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林志,党委常委、副校长殷敬伟出席座谈会。

在高岩、姚郁的陪同下,胡昌升一行参观了学校纤维集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听取了学校实验室建设和科研项目进展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学校改革发展情况介绍。座谈会上,胡昌升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加强与高校沟通联系,在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为高校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加快把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助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往期精选:
新闻周刊 | 学校召开2022年学生工作部署会
新闻周刊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
新闻周刊 | 哈工程师生热议两会召开
新闻周刊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
新闻周刊 | 开局2022:抓住重点要点 推进“四个回归”
新闻周刊 | 哈工程师生热议两会召
新闻周刊 | 我校四个项目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新闻周刊 | 哈工程水下智能研究院成立

新闻周刊 | 党委常委会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新闻周刊 | 摘金夺银!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再创佳绩

新闻周刊 | 我校两人获“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

新闻周刊 | 我校4项课题获工信部党的政治建设研究中心立项

新闻周刊 | 未来技术学院开学典礼举行 喜迎首批新生


策划:学生工作部(处)文案:工学网排版:知行微思工作室

责编:田鹏越

审核:张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