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文学霸分享:从锦江到未名湖(含语文学习干货哦)

2017-09-13 鱼儿 好妈妈and好老师

 鱼儿:从七中曦园到未名湖我经历了什么?



未名水底月,曾映锦江边。

我曾热切而崇敬地翻阅学长学姐的经验之谈;此刻,我揣着热切而又惶恐的心撰写这篇文章。离开高中已有一段时日,踏入大学不过一年有余。我想对你们说点什么?我能对学弟学妹们说点什么?

套用那句俗话吧:一切皆有可能!


这是我经历高考这段人生经历最大的体会。你只需要朝着梦想的方向,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回顾高中三年,追梦路上跋涉,走一步有一步的成长,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凡心向往的是未名湖畔的风光,素履行过的是一步步的跨越与喜悦。变化的,是春笋拔节般成长的心智与素养;恒久的,是纵览宇内的宏愿与细嗅蔷薇的初心。


七中人都知道这句入门洗脑的话:选择了七中就选择了一条艰苦奋斗的成功之路。

七中名言“你有多大能耐,就给你多大舞台”,鼓励大家选择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犹记高一夏令营短短一周,大神学长轮番上阵,让我热血沸腾,竟然想参加三课竞赛。

后来只能三选一选择了计算机,因为不是主科,觉得更有挑战性。

高一高二狂热沉醉信息学竞赛,想去上交,拿了个奥赛一等奖但却与省队失之交臂;

其中又仅凭爱好陪同学参加生物化学竞赛,顺便拿了两个奥赛二等奖。然而好像没什么用----

于是又回来专心准备参加高考,从跌到百余名的名次一路赶超,呈螺旋上升趋势,在成都市高三“一诊”考试中名列成都市第13名;

被学校推荐参加清华大学组织的2015年暑期学校,一心想去清华材料系;

高考分数考了班上第一,跻身全省前百之列,清北却依然梦悬一线;

填报志愿反复纠结,高人建议选择北大提前批;

峰回路转结果早早拿到录取通知,和一众同学汇聚燕园。


算不算奇葩至极?


(图为成都七中曦园)

当然,早早确定目标,笔直地走下去,固然是最好的。但,曲线蜿蜒的战斗历程也自有其精彩。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加喜欢丰富多变的生活,享受生活赐予的变化与惊喜。谁能想到,我初一和高一浅尝辄止的西班牙语成为了我本科的学习方向?我读过的闲书和轻小说竟能用作高考作文的素材?谁又能想到,大一结束我又从美女如云如鱼得水的外国语学院成功转系,如愿以偿地回归自己高中喜欢的信息科学?


牛顿曾说:“我只是像一个在沙滩上玩耍的小孩,真理的汪洋大海在我眼前还未被认识,未被发现。”

也许我只是在漫无目的拾取沙滩上的贝壳,但我相信冥冥中它们将引导我的一生,散发出晶莹夺目的光彩。



现在的我,任然在规划着自己的时间,投放着不同的精力,选择着自己喜欢的道路,探索着我所好奇的一切未知

多门课程学习之余,加入了《北大青年》杂志社,积极撰稿,一进大学就创作了自己兴趣深厚的 “爆文”《编程语言的江湖》;加入了羽毛球协会还进了院队;加入院合唱团,在元旦汇演拿了第一名,和高中同学一起编辑“燕园梦长七里还香”的公众号分享学习经验;开展情系母校系列活动,寒假在母校主持了宣讲会等等


我的大学老师曾这样夸我说:你不像内地的孩子,综合素养很高。我想这得益于我有一个当语文老师的妈妈吧。从小到大,看了很多书,让我拥有了更开阔的眼界,更厚实的人文积淀。

我一直认为:文科决定人生的方向和宽度,理科决定人生的深度。我“改造”了很多身边的理科学霸,让他们喜欢文科,喜欢上阅读文史哲学。

 

以上是卖情怀的,没办法,七中人就是喜欢这样相信情怀,并传承情怀。

期待看到语文应考宝典的请关注看下文了,毕竟我在高中阶段一直是理科实验班的语文学霸,高考发挥正常128分,在七中是高考单科第一名,在全省听说也是前列吧。所以,我尽我所能塞点关于语文学习的干货给学弟学妹吧!

(本文发表于《新作文》高中刊2017第5期金榜题名,部分内容载于华西都市报《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学长分享:那些关于语文学习的“干货“




在我很多同学看来,语文是一门“玄学”学科,分数似乎并不取决于个人的能力,而取决于出题人的脑洞,或是阅卷人的心情。


但我要告诉你:只要付出合理且适量的努力,语文的分数是完全可以掌控的。(当然,如果你从不读书,也不能百分百相信这句话哦)


我以为,语文学习的核心在于阅读和写作,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是通过看一两本教材就能够提高的,因此语文学习贯穿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技巧建立在基础之上,大量的阅读非常重要。我阅读的面很广,文史理工都会看,轻小说和古典小说都看。文字是无所谓高低的,不需要专门去看名家小说,即使是同学微信空间里面简短的文字,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平时看到同学的习作,或者杂志上的佳作,我会有意识的勾画,学习其遣词造句,以及积累丰写作的素材。


关于阅读:

阅读是语文考试的主要环节,很多同学依靠的方法是听老师讲课,背答题模板。实际上,阅读做得好不好,取决于理解能力,背诵模板会打乱自己的思路,这一招是不可取的。

比如说古诗鉴赏,题型归类+套用格式是一直用的套路,但这个套路的弱点也很明显:对诗词的理解不足,答题言之无物,不结合内容。

格式固然不可或缺,但是对手法的判断,对内容的阐释,对情感的理解分析才是干活,才是问题核心。艺术手法当然靠记忆,但对内容的理解要回到积累上。

我推荐的方法大同小异:把高考原题的诗歌口译一遍,并多读标答,再去翻翻诗词鉴赏辞典,能学习到很多有趣的术语。


关于作文:

考试作文从来都不是一个能自由发挥个性的平台,现在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尤胜。大可以收起华丽的辞藻,老老实实地行文,把逻辑理得更清晰,把观点表达得更鲜明,把思想捋得更深入,然后才是追求材料的新颖和深刻、语言的陌生化与修辞。

很可惜,我身边的很多同学一直在追求后者,而对前者嗤之以鼻。文笔优美是学不了的,但文气通畅是能学到的。

如果现在觉得自己的作文已经到了明白晓畅的一步,下一步才是材料选取和打磨语言。

选材如果能做到既切题又新颖当然最好;打磨语言我常用的一招是精写开头,用四字句,半文半白,气质侧漏-----(常常吸引到老师的眼球)

以上是一家之言,不可全信。关键是找到你自己适合的方法。



三年磨一剑,霜刃一朝看。再唠叨一句,一定要相信你自己!相信你全面的发展,扎实的学业,丰厚的积淀,足以迎接六月高考的考验。

最后,如果你胸怀未名水,我会在燕园静候你的到来。





爱学习的亲不要错过:

伴儿高考的日子  

送儿上大学:愿你越飞越高,又盼你早早归来!

2018高考划重点啦(教育部权威发布哦)

给十八岁儿子高考后的深情寄语(感人至深)

17高考作文佳作及评析(全国卷3)

高考提分:满分作文长这样!

高分作文气质何在?——以《养浩然之气》为例

关注好妈妈and好老师

你和孩子都会收获很多很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