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到底怎么建?|HND实践考察报告(五)
点击蓝字关注我 ↑↑
9月底,跟随HND考察团一行前往乡建导师孙君老师做的一部分美丽乡村进行实地探访,虽然整个考察过程一路伴随着风雨,但仍然不虚此行。在考察中看精品,使我受益非浅,拓宽了视野。无论是他们的创新理念,还是对特色乡村文明的挖掘和提升,尤其是他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那种责任和激情,都深深的触动了我。
游客的角度—体验
▼
七星村
村民户数较多,民居组团化分布,连片的田垅景观。
景观装置量多,部分景观装置设计得很新颖,贴近自然。
对于瓷砖贴面的房子有些成熟的处理方式。
▼
小朱湾
户数较少且分布集中,梁子湖边地形平坦,植物葱郁。
有尺度宜人,空间丰富的宅间院落,建筑表面装饰浓。
景观与建筑搭配营造出许多村落感空间,完成度高。
▼
桃源村
山关名地,自然环境优渥,天然的古村落感浓厚。
树高,景透,山巍,水澈,搭配民居很有画面感。
越往里面环境处理得越好,入口部分相对简单。
▼
金岭村
古村底子优越,民居聚落感强,院落空间丰富紧密。
建筑材料颜色优美温暖,花草成团,整体精致优美。
入口处理仪式感足,但是村落整体像展览馆,目前无村民居住。
▼
郝堂村
早期的村落改造,带院子的民居非常古朴,大多是本地村民在居住。
建筑材料丰富,保留很多当地的旧民居的痕迹,景观搭配适中。
乡建的角度—落地
在产权分散,可利用的建设用地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孙老师的乡建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成熟的手法,因地制宜处理一个村甚至几个村面积的建筑景观一体化外观。
通过考察后,我想如何利用当地的资源营造出奇妙的体验?如何设计人的行为让乡村体验更为丰富?如何做出具有层次感和村落感的场所?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的问题。同时对于材料的熟知程度也决定了乡建工作的深度,比如价格,安装方式,防腐耐久等方面。
对建筑师而言,城市和乡村是设计场地的不同。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为了实现最初对空间的一种理想,一种为了追寻本土文化下的建筑道路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