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考语文每日一练(12)

学习的路上,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更多孩子受益,是我们的最大动力!分享是最高贵的举动,感谢您的转发和分享!

每天进步一点点,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锋盛中小学在线小升初/中考/高考
关注




每日一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有删改)
(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2)“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3)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考点】小说阅读综合。【分析】本文的主要情节是:“我”用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帮助一名赌徒走出了人生的困境;一年后,“我”被困途中,这名被救的赌徒帮我到达目的地。文章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人与人之间应该热心互助。【解答】(1)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全文照先后顺序主要记叙了“我”和“他”之间的两件事:一是“我”在马山集市上帮助了他,二是“他”专程送我到马山。(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作用。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首先对主人公起衬托作用;其次,会对情节起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或者造成情节陡转。小说中“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属于次要人物,她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文章的主题。(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文中“我”既是线索人物,又是主人公,可以从小说中“我”帮助“他”的事件和坐“他”的车“我”并没有指认出“他”的细节来分析“我”的形象。(4)本题考查分析不同位置语段的作用。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五个:一是篇末点题;二是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三是首尾呼应;四是点明中心,深化主题;五是发人深思引人回味。解答本题时,可结合原文内容,找出符合的作用具体表述。【答案】(1)回的山路上,恰好拦到他的车,他没认出“我”,给“我”讲了几个月前在马山发生的事,认为那次受到的帮助改变了他。到马山后“我”才知道他是专程送“我”的。(意思对即可)(2)情节:交代“我”面临的困境,写出“我”步行返回的原因,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主题:老妇人充满善意的言行,表现了她对陌生人的友善与关爱,使主题更丰厚。(意思对即可)(3)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为潦倒的他买水买糕,并劝他回家。细心体贴,尊重他人:没有言明“我”曾帮助过他,维护他的尊严,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意思对即可)(4)点明他是雨夜专程送“我”的,更突出他的善良和爱心,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受人滴水之恩,便涌泉相报、回馈社会的主题。故事这样结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术表现力。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意思对即可)【点评】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答题技巧,如第4题分析结尾段的妙处,学生先要知道结尾段有几个作用,然后再结合原文实际具体解答。

▍标签:中考语文每日一练

编辑:Nyang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教育理念、中小学各年级学习资料和方法 

免费领书啦

从本周起,中国教育在线不定期赠送精美的电子书给大家!感谢大家的支持!本次赠书书籍名称:《正面管教》这套书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豆瓣评分8.8

请加陈老师的微信号:zgyjzx1001或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备注:电子书
读完此书,分享三点感受,同时分享给更多朋友,我们会继续赠送其他电子书给大家,目的就是帮助大家学到更多的教育知识!

特别声明:

本微信公众账号分享的资源版权属于原出版机构或影像公司,本资源为电子载体,传播分享仅限于家庭使用与交流心得、参考和辅助购买决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若喜欢此资源,建议购买实体产品。



喜欢分享o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