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纳米晶的成核与生长控制为什么这么难?

2017-02-27 CCL 研之成理

今天,小编与各位分享一篇来自Chem. Mater. (Chem. Mater. 2016, 28, 7181−7189)的小综述, DOI:10.1021/acs.chemmater.6b03408.

    这篇综述的作者,Cossairt教授,在III – V族量子点(主要为InP)的合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该综述以II – VI族量子点作为对比,从多方面分析了InP 量子点难以控制合成的原因。而这一具体的对比、分析过程揭示了纳米晶成核与生长过程中的诸多重点与难点。具体分享内容如下:

    纳米晶成核与生长的最经典理论是LaMer理论,如下图1:

图1.  LaMer理论示意图

对于无机量子点的合成,最为常用的是热注射法。热注射法的关键在于:高温注射导致瞬间反应和成核,然后单体浓度快速下降,同时体系温度降低导致成核终止,生长继续。生长过程中单体保持在一定浓度。总而言之:热注射导致成核与生长完美分离、同时生长过程中单体供应充足。但问题来了,同样的机理,II – VI量子点(CdSe、CdS)纳米晶的质量(均一性)非常高,而III – V量子点(InP、InAs)纳米晶的质量(均一性)却不怎么样。从光学表征数据来看:CdSe 纳米晶的UV吸收峰的半半峰宽可以在15 nm 以下,而InP 纳米晶的UV吸收峰的半半峰宽却很难小于30 nm。难点一:同一合成方法和理论却不适用于同一体系下的不同材料。

通过仔细比较和分析合成细节,大牛们发现问题可能出在P前驱体上。常用P前体P(SiMe3)3的反应活性太高,高温下反应时间只有几秒钟。这导致生长阶段没有足够的单体供应,所以InP纳米晶的生长过早的进入Ostwald熟化阶段,从而导致尺寸的多分散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合成出了各种反应活性弱的P前体,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均一性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变得更差,见图2。难点二:纳米晶体的成核与生长并不仅仅是反应动力学说了算。

图2. 混合P前体体系下InP量子点的UV-Vis图

    反应动力学不给力,那原因究竟在哪呢?Cossairt教授将目光聚焦到非经典成核和Magic Size Cluster上。在研究纳米晶成核与生长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时会出现一种奇怪的极小颗粒。其常常在成核过程中出现,却又捉摸不透,所以起名叫Magic Size Cluster了。并因此产生了一种非经典成核理论,如下图3所示。难点三:MSC让原本就不清楚的纳米晶成核、生长过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图3. 经典(A)与非经典(B)成核过程示意图

在InP量子点成核的过程中也会出现MSC,而且表现出的性质有些与众不同。通过调控合成方法,Cossairt教授课题组合成并分离出InP MSC。通过各种表征、模拟,他们发现InP有几大特点:1.表面配体密度高;2.MSC内核的对称性不高;3.InP MSC中InP键的共价性更高。表面配体多导致InP MSC更加稳定。MSC内核对称性不到导致UV吸收峰的不对称。InP的模拟图如下图4所示:

图4. CdSe(A)和InP MSC(B)的空间模拟图

  至于MSC的这些特征和最终的InP纳米晶的尺寸均一性和光学均一性有什么关联还不得而知。


点评:纳米晶成核与生长的问题一直是纳米界的热点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理论。量子点纳米晶作为纳米晶家族成员之一,其中III – V族(InP)量子点的成核与生长过程最为复杂。虽然工业界对于InP量子点的呼声越来越大,但InP却犹抱琵琶半遮面,迟迟不肯出山。近十年来,InP的可控合成方面一直没能有实质性进展。或许InP这一材料的小问题将是纳米晶成核与生长的大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关内容链接:

1. 纳米晶成核生长的那些事——成核篇

2. 纳米晶成核生长的那些事——生长篇

3. Nature Chemistry: 纳米晶多步成核的原位观测


研之成理稿件征集

研之成理面向所有对科研感兴趣的研友们征集稿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献解读;科研作图,数据可视化教程;论文写作分享; 课题总结,名师介绍;仪器表征等基础知识;科研感悟心得方法和实验室安全相关内容等。

投稿请联系:rationalscience@163.com, QQ:337472528或708274


随手点点下方广告,无需下载即可帮研之成理创收哦。感谢!

为方便研友们进行学术讨论,研之成理也开创了自己的QQ群,1号群:已满;2号群:已满;3号群:已满,四号群:563853581。欢迎大家加入进行激烈的学术讨论!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或者搜索微信号rationalscience,轻松关注我们,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