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菊散热 ,白菊明目……4类菊花功效不同,别喝错了

传统医学 2021-06-05

欢迎关注【传统医学】

《传统医学》是您关注的中医药界的精品微信号

我们传播:中医药文化 | 医道 | 药道 | 人文 | 视




10~12月为菊花盛产期,除了采摘后制成菊花茶、入药,不少地方还将其入馔做出各种菊花美食,甚至推出菊花宴。


根据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主要分为杭菊、贡菊、滁菊、亳菊、怀菊等几个品种。虽说菊花都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等功效,但也有一些细微差异。


品种不同,功效略有差异


从颜色上看,菊花主要有黄、白两种: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风热感冒初期,发烧、头痛、咳嗽,有黄色黏稠痰液的时候,可泡些黄菊花来喝。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对于肝火上攻和肝肾阴虚导致的眼睛发红肿痛,怕光流眼泪,看东西模糊不清,以及头痛眩晕,可用白菊花。


从种类上看,功效也略有不同。


1, 降火用滁菊



滁菊又名甘菊,是菊花中花瓣最紧密的一种。滁菊疏散风热的效果最强。如果出现嗓子发干、头昏等热伤风症状,喝一些滁菊即可缓解。


2,明目用贡菊



贡菊也称黄山贡菊,因在古代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而得名。贡菊花朵雪白,蒂呈绿色。


贡菊的寒性缓和,其清肝明目、养肝养眼的作用更突出。贡菊泡茶再加一些枸杞,是电脑族的护眼良方。


3,清咽用杭菊




杭菊花朵较大,分为杭白菊和杭黄菊两种,杭白菊味道更甘美。杭菊清热利咽的效果最强,咽喉肿痛时,喝杭菊效果最好。


相关资料表明,杭菊对体外的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菌以及绿脓杆菌和霍乱弧菌等细菌具有完全的抑制作用,对人体的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效果。


4,消炎用野菊花




与以上几种家菊相比,野菊花的花朵更小,颜色更黄,苦寒更重一些。


野菊花解毒清热消肿的作用最强,对缓解生疮、牙痛、口臭、咽喉肿痛、风疹等有一定功效。


一般情况下不宜饮用野菊花茶,以免损伤脾胃阳气,造成胃部不适、肠鸣、大便溏稀等不良反应。


冲饮野菊花茶,一次取3~5克就够了,也就是20~40朵野菊花。


合理配伍效果更好


★ 菊花 + 枸杞  



补肝肾:菊花味甘,对肝肾有滋养作用,配上滋补肝肾的枸杞,作用可得到加强。


★ 菊花 + 桑叶



治感冒 桑叶与菊花皆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同时可缓解风热感冒初期的发热、头痛等症状。


此外,菊花加山楂,可消脂降压。菊花搭配金银花,可预防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贴心提醒


◎随泡随饮,变绿勿喝


菊花茶中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
但黄酮类物质十分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使茶水失去本来的黄色色泽,变成绿色,其保健作用也会有所下降。因此菊花茶要现泡现饮,不宜久放。


◎菊花性寒,阳虚慎喝


无论哪种菊花,性质都偏寒,一般阳虚体质(平时怕冷)和脾胃虚寒(一吃凉东西就胃痛、胃不舒服)的人不宜多饮。


◎体热之人,别加冰糖


菊花茶中加些冰糖,能稍微减弱寒性,更加适合体寒体虚者。而对于体热体壮的人,加冰糖会减弱菊花茶清热的功效。

精彩回顾


➤ 中药减肥经典方

➤ 中药功效七言记忆歌

➤ 睡前玩手机?小心手机肩!

➤ 中医临床最常用到的十大名方

➤ 520,中医人有自己的告白方式

➤  中医常说的「发物」,到底是什么?

➤ 口腔溃疡最好的办法,就是引火下行

➤ 人民日报:中药“毒”性不等于有毒

➤ 人参与西洋参的区别,看这张对比表!

➤ 六步颈椎操,有效预防、缓解颈椎病!

➤ 藿香正气水妙用16招,今天总算知道了!

➤ 舌头出现这18种症状,就要警惕心生病了

➤ 饭后一个神奇小动作,吃再多也不怕胖了!

➤ 手上出现这6个变化,说明你的肝在“求救”

➤ 史上最全的舌诊图谱,附治疗方案,人手一份

➤ 头痛、背痛、肩痛…身体8个止痛开关,哪痛按哪!

体内上火了,别轻易服药,不管哪的火,吃它就可以!

➤ 5个健康小动作,胜过运动2小时!懒人必学的健康秘籍

起床后口干、口苦、有异味?是身体的这3个地方需要“灭火”

“胖不起来”和“瘦不下去”之间,你只差这份中医调理清单

颈椎最怕吹、肠胃最怕凉:入夏身体最怕的5件事,不看太亏了

➤ 注意!头痛是身体在示警!头顶痛、偏头疼、前额痛怎么解决?

➤ 常听中医讲的“阴虚火旺”到底有什么症状?该吃什么调理呢?

晨起一件事,伤害身体!很多人每天都在做!现在停下还来得及!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不同的疾病应该采用怎样的煎服法?

为什么你的身上会无缘无故出现淤青?这4种情况最要命,一定注意

➤ 男性为何比女性寿命短?这些男女差异养生法,才是寿数过百的诀窍所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原作者供稿或专业医生推荐,一切解释归原着者所有,禁止抄袭和侵权。

⊙投稿信箱:980151516@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传统医学(QQ、微信号:980151516)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服务中医,期待支持!

《HAOYISHENG》为旗下超 100万读者诚邀广大医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980151516@qq.com,另如有版权争议或频道建议与需要均可在频道后台留言或直接加小编QQ(980151516)或者微信沟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