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录音+文字稿】夏滨:走近心理咨询的世界

夏滨 安肯全民心理 2023-07-02


公众号后台回复“
001”获取课程录音

录音和文字稿版权归「的的心理」所有

《夏滨:走近心理咨询的世界》





写在前面

9月24日,「的的心理」特邀夏滨老师在微课堂上为大家分享了一期关于心理咨询的专题课《走近心理咨询的世界》,我们特将此课程内容整理成录音+文字稿,以飨读者。(文末有下期课程预告哦)



嘿,大家晚上好,我是夏滨。

 

不知道这样一种接触,从声音开始从电波开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接触。不过,很高兴今天晚上能在这里和大家做一个分享,来交流一下我认为是一些常识性的问题。

 

我是一个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从事专职的心理咨询有五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之前是另外一个职业,那么换行之后主要在做心理咨询的个案,也会有一些和心理学或心理咨询相关的讲座的工作,在工作当中,我经常会遇到有人有这样的疑问,问到我心理咨询是什么,心理咨询要干些什么,在这个当中,包括我在做咨询的过程中也经常会进行心理咨询方面的科普。尤其是来访者,所谓来访者呢,就是来到咨询室向心理咨询师咨询的那些咨询者。

 

心理咨询在我们国家兴起的时间并不算太长,最近几年呢越来越得到广大受众的需要和认可,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心理咨询室,也走近了心理咨询,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现象,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对心理咨询不了解甚至是误解,所以我会用一些时间和我的来访者来做这样的科普工作,去交流心理咨询是什么,心理咨询会做哪些事情,心理咨询会怎样开展,怎么样进行,又如何结束,这是我对来访者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那么这也是社会当中很多的疑问来源,这给到我一个思考,做一些心理咨询的科普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另外一个方面,这次受到的的心理的邀请,那我也是的的心理的一个入驻的心理咨询师,同时我在其他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平台也有合作。接到邀请呢,希望为那些想去做心理咨询的人做一个分享。想了一下,我还是决定从心理咨询基本的常识性问题入手,有利于我们去了解这样一个新的事物,同时也知道这个事物出现在我们面前会有哪些让我们误解的地方。

(图:弗洛伊德躺椅)

       (图:来源电影《无间道》)  


首先,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朋友,就是你们心目当中或想象当中心理咨询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刚刚发了两张图片,你们心目中的心理咨询会是第一张图吗,或者是第二张图。那么大家看到第一张图是什么呢,他其实是一个弗洛伊德躺椅,是在精神分析会用到的躺椅,来访者是半躺在躺椅上,咨询师呢是站在躺椅头部后面,在这整个过程当中,来访者是看不到心理咨询师的。这是一个很传统的心理咨询方式,大部分情况下是用不到这种方式的。

 

那么,第二张图片呢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影视作品里面经常会出现的一个咨询的形象,这张图片选自于我们香港的一部电影《无间道》,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躺椅、美女然后被理解包容。真实的心理咨询是这样的吗?心理咨询就是催眠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其中我们会看到有一些误解是很常见的,那么主要会有哪些误解呢?


第一个常见的误解就是做心理咨询的人都不是正常人,他们都是病人吗?


第二个误解是心理咨询是那些心理素质不好的人才去做的,心理素质好的人不需要心理咨询。


也有的人会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坐下来聊聊天而已,有什么用呢?


还有一种,谁都可以去做心理咨询师嘛,像街道大妈,好朋友是不是都可以做心理咨询师呢。




误解一::有病的人才去心理咨询


我记得我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前一个个案还没有结束,大概还有五分钟的样子,第二个咨询者就提前到了,通常我会在两个咨询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时间,但第二个咨询者是第一次做咨询,他直接敲门进来了,我跟他说了一下里面还在做咨询,他听完二话不说扭头就走出了咨询室。我当时很好奇,他怎么来了又走了,后来我等到上个个案结束之后,他又重新敲门进入了咨询室,我就问他:“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呀,怎么来了就走了”,他是这样回答的,他不想遇到上一个咨询者,觉得不好意思,也怕自己的咨询过程被别人看见。你们可以看到,这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心理咨询现象,尽管前面一个人也是和他一样是咨询者的身份。然后我就和他做了一些关于心理咨询的交流。

 

其实呢,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大多数都是正常人,他们是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学习问题、恋爱交往问题、婚姻问题、家庭关系问题,甚至包括就业择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正常人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除了自己去想办法解决之外,还想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这也是他们来心理咨询的主要动机。从我个人的个案经验中,发现其中85%的人都是正常人,不过我们知道即使是正常人也会遇到生活的困境。困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并不仅仅是社会技能和实际选择的问题,它很多情况下是和我们的心理状况相关联。比方说一些情感的情绪问题,我们心理认知模式和认识角度,甚至更多的情况是我们小的时候形成的一些互动的方式,我们对世界了解和认知的方式,这些东西会局限我们去解决现实问题。这些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当事人的内在可能是混沌不清的,他们可能表面上怀着其他的痛苦而来,但是很多情况下他们内在的心理控制认知限制了他们外在现实的整合和改进,而身边的人又无法中立抱持的去帮助他们识别内在的问题。

 

说句实话,在咨询当中,我会发现很多来访者在生活中很难找到能真正在内心中听他讲话的人,更不要谈站在一个中立抱持的地位。所谓抱持,就是以包容鼓励的方式看待他内在的问题,所以他们得不到很好的自我救助或别人的帮助。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很难看清自己,因为如果想要看清,就必须要加上互动双方的内在感受。它是需要另外一方必须要用自我察觉和体验互动当中发生,并且能恰当的展现给当事人,同时呢温和的坚持到对方产生温和的体验,慢慢的稳定化,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极为专业的过程,它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聊天或者对话就能完成的。

 

而这样一个专业的过程并不仅仅是靠对话来完成的,真正做过心理咨询的人就会发现,其实对话并不是很多。我印象很深,一节咨询下来说的话占到咨询(我的一次咨询一般是五十分钟)的五到十分钟,大部分时间都是来访者在陈述,而我在倾听,同时会给予一定的反馈。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呢就会引出另一个方面的误解,有些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灵丹妙药能包治百病的,或者认为心理咨询是精神的拐杖,让人可以重新迈步变形,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心理咨询就是情绪的垃圾桶,心理咨询会接受无穷无尽的负面情绪。其实,这些都是不准确的。

 

我曾经在我的微信平台上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老师,我需要做心理咨询吗》,就提到过,事实上我的来访者85%都是正常人,来访者包括很多类型,比如学生、白领、公务员甚至是企业主,有个人也有家庭。有的来访者他们在生活当中是很有能力的,甚至超过了咨询师们,他们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疾病,并不需要就医。他们也选择了心理咨询这种方式。

 

他们选择心理咨询在于对他们的生活成长更为关注。我们可以从欧美国家的影视片里可以看到,其实一些老外在发生了生活上的一些困难的时候,比方说夫妻双方产生了一些争吵,或者是谈恋爱失恋了,他们都会首先去寻求心理咨询的一些帮助。心理咨询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

 

除去这85%左右的人,还有10%左右的人是会有一些轻微的心理状况的,这些心理状况有的还没有达到所谓医学诊断的标准,比如焦虑,抑郁等。当我们出现一些心理状况的时候,首先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其实是有利于我们去防范甚至解决危机的。除此之外,还有5%以内的来访者,因为我在咨询之外呢,还和同德心理医院、的的心理这样的专业做合作,他们会有一些转介的病人过来接受心理咨询。这些人通常处于疾病的康复期,比如抑郁症、焦虑症,也有一些是服药之后处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咨询并不是去做心理治疗,我们只是对精神科医生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误解二:心理素质不好的人才去做心理咨询


另外一个常见的误解,我心理素质很好,不需要去做心理咨询。心理素质不好的人才去做心理咨询,其实呢,我会这样理解,就像我的身体素质很好不需要健身锻炼一样,身体素质不好的人才需要锻炼是一样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心理咨询就和我们的减肥健身有点相似,有些人发现自己胖了,他需要去塑身让自己变得健康,他就会去买两个哑铃吭哧吭哧锻炼,或者是猛做俯卧撑,这是一种人。那么第二种人呢,他可能去到附近的健身房去健身。除此之外,还有的人会去请一个私人教练,让自己更科学有规划的去锻炼。那么心理咨询呢,其实就是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的选择。当我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也就是马斯洛需求理论所提到的底层需求包括安全、生存,我们越来越会提升到一个自我提升的部分,或者免除发展过程中痛苦感受,这些可能和我们的成长环境,过往的经历相关。那么,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内在蓬勃而出的一种需求,而心理咨询则会提供专业而抱持的环境。

 

咨询师会和来访者一起建立这样一种类似于闭关修炼的场,这个场既要和外界保持一定的隔离,又要通过咨询师和外界产生实时有效的联接和验证。事实上呢,我们在心理咨询室里听到的故事无外乎以下几种,第一个是来访者抱怨他们无法建立和维持某种人际关系;另外一种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或者来访者内心是混乱的甚至烦躁不安,而这个内在感受他们既无法理解,也没法掌控。还有一种是在大众眼光中看起来很成功的人,但是来访者自己感到很不快乐,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满意。那么这些,很多因素上是和我们内在的心理相关的,而不不仅仅是外在的条件制约了。

 

处理他们所遇到的困惑,进行心理咨询是一个较为恰当的选择,当然,处理这样的困惑一两次访谈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咨询的过程往往并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有时候会充斥着一些痛苦。打个比方,就有点像破茧成蝶的这样一个过程。

 

这个时候,良好的咨询关系就是一个根本了,我刚刚讲到了,心理咨询是一个蛮特殊的过程,其中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第一个是良好的咨询关系,另一个是咨询师和来访者良好的互动,这就是为什么选择咨询而不是自己读书的原因,有些时候自我对话远远没有互动来的效果要强烈。

 

可以这样说,心理咨询其实是提供了一个给当事人解决问题的环境,这在很多方面就类似于父母抚养孩子,所以精神分析就有这样的说法,咨询就像是妈妈抚养孩子的过程,开始让他慢慢长大,最后到分离。所以这对咨询师来说也是一个考验,这是一个分离的过程。咨询结束后,来访者会远离咨询师的生活,远离这个圈子,从此以后成为一个路人。我们知道,如果比喻成一个好父母抚养好的孩子的过程,其实在精神分析中经常会说到,咨询师经常被来访者移情为一个好爸爸或好妈妈的角色,而这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在重新成长的过程中,这种移情是必须的,因为每个重新生长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的父母,好到甚至什么程度?可以让他成功的离开。那么不论是心理咨询还是抚养孩子,良好的互动总是会让人学的更快,不是吗?



误解三:心理咨询就是聊聊天吗?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心理咨询就是聊聊天吗?其实吧,谈话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这一点没错,不过这种谈话,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心理咨询呢是来访者内心有需要涌现的东西,而心理咨询恰恰是提供了这样一个信赖抱持的环境,给了他们改善的机会,这是一个创造容器的过程。

 

心理咨询师本人的欲望和言语,他是需要在心理咨询专业的设置下被节制的。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在心理咨询当中,心理咨询师其实是把自己的需求给控制住的,比方说诉说的需求,有些时候你跟朋友聊天,你还没说两句话,朋友就说了一个小时,他把他自己心里很想说的那些话给说完了,这个环境其实是没有节制的,你分不清到底谁在满足谁,甚至有些时候,别人在给你建议的过程,看似是在帮助你,事实上也在满足了对方提建议或者是抒发自己郁结内心的状况。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就喜欢给别人提建议,满足了他成为别人导师的一种欲望,所以有些时候,老师和咨询师是有很多区别的。有些人还蛮愿意好为人师的,他会给别人很多的建议,但事实上,我们在向别人诉说内在感受的时候,并不愿意听到这么多建议,而且在听到那些建议的过程中,很可能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更加卑微,更加不如别人。这种心理的受挫在心理咨询上又被称之为第二次创伤过程。

 

所以刚才讲了,心理咨询的过程始终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所有的需求,所有说的话,都是看待它对咨询有没有效果,有没有帮助,或者是推动来访者的认知,或者是推动来访者更好的看待自我和世界。而不仅仅是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跟谈话有很大差别的地方,那么另外一个方面呢,心理咨询其实有着很多的形式,包括很多的方法,包括心理测量、音乐干预、绘画干预、催眠治疗、角色扮演,当然也包括家庭治疗里各式各样的方法。它不仅仅是谈话,但谈话确实是主要形式。

 

大家看到这张图片就是乔哈里窗口,在我们认知自我的时候,其实是有四个维度的,有着不同的呈现,第一个方面包括了别人知道和我知道这两个部分,有些部分是公共区域我和别人都知道的,比如我长得怎么样啊,我叫什么名字啊,这些是公开的。第二个方面,包括我知道但别人不知道的部分,是比较私密的区域。第三个部分,可能就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去涉及的,就是别人知道你本人不知道。这个别人通常是指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可以及时的去觉察这一部分,同时进行探讨。当然,大家可以看到还有一个维度,那就是别人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这一部分还挺多的,被称之为冰山下的那一部分。冰山上的一角总是很小的,这一部分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很多人会在咨询的过程当中,寻求自我的了解,通过和咨询师互动来发现这一部分的内容。

 

不过有一点,心理咨询师永远不会去教育你,它始终是一种合作的态度。即使他有了建议,也会把选择和决定权交还给来访者,让他自己去决定。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任何人的干预都不如自己去执行来的有效,所以心理咨询的目标并不是给来访者提建议。甚至有些流派,包括我自己在学习的精神分析流派,在给建议这一条上其实是很节制的,甚至要求咨询师不给建议,为什么呢?他的基本假设是,来访者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一个真正的所有者,真正的专家,其实他懂得自己生活当中怎样去解决,而且他选择了某种结果,其实是有利于某种平衡,他在那种平衡下感觉到了痛苦,那么我们要做的是达到另外一种平衡,是让他更加舒适,绽放自我的一种平衡,这是个比较微妙的过程。



误解四:是不是谁都可以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呢?


那么讲到这里就会有另外一种问题出来,是不是谁都可以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呢,首先第一点,心理咨询它是有一个很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保密原则,保密原则是个很重要的原则而且是一个基准。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理发师他知道了国王没有头发的这样一个秘密,国王定期会去他那里理发,国王其实根本没有头发,他是个秃子,但是呢,理发师知道了不敢说出去,只能憋在心里,非常非常难受,后来他实在忍不住了,他就找了一个秘密的地方,对着一个树洞说了这个秘密,最后感觉浑身舒畅了,整个人都好了。所以呢,你可以看到理发师宁愿去找一个没有生命的树洞去诉说,也不愿意跟任何人去说,他自然是为了安全而考虑。

 

那么,在现实当中,也许我们也需要这样去做的,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自言自语啊,或者,对着自己的宠物喃喃细语,这不失为一种减压的方法,但实际上永远自己对自己说永远也得不到回应的。我们都有一种渴望被爱,渴望被理解,渴望被接纳的念头,它会时不时地浮起来,这种浮起来得不到回应得不到结果的状态下,会带来惆怅。那么,我们还能去找谁呢,家人?朋友?同事?或者路上碰到的陌生人,是的,都可以,然而在我们去找他们之前,先讨论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安全性问题。

 

到底什么是安全性问题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定义,它其实是指我们不必担忧我们倾诉出来的东西会被泄漏出去,同时也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而影响到现有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这是很重要的,前面一部分,大家可能会想我们的关系很好,他不会说出去的,后一部分还真的有可能会影响一些人际关系,或者朋友对你的认知。

 

我们心里都有一个小魔鬼,小魔鬼呢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实是蛮正常的,可以你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每个人的世界观,以及我们每个人的很多方面,我们称之为家庭观,都不太一样。他有可能重新认识你这个人,但你这个人,其实他是在自我的价值观下来认识你的,有些时候,你把心中的小魔鬼告诉了朋友之后,有可能,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专业的临床学习是基础,心理咨询师其实不同于心理学家,或者心理学学习者,心理咨询其实是一个临床技术,它是面对被治疗者和咨询者的一个临床技术,或者是临床技能。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和学习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基础的,它包括了一些的心理学课程、心理咨询的临床课程、还有包括了心理咨询的实操练习,这三方面是一个基本的入门过程,我印象里,我曾经在学习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临床课程就整整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而这三个只是基础哦。在心理咨询师接受的专业训练当中还包括了心理专科医院的实习,我曾经就到心理专科医院进修了半年的时间,专门去跟精神科医生打交道,跟医院的病人打交道。

 

这样还不够,心理咨询师还要进行更多的专业学习,包括了那些长程的流派,比方精神分析流派、家庭治疗流派、以及催眠治疗、行为治疗的流派等等,这大概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是一直都在学习的。

 

另外一方面是心理咨询师有别于其他行业很重要的标识部分,那么这个学习包括什么呢,这个包括咨询师会参加专业督导老师的专业督导,它会把很多在咨询当中遇到的问题、体会到的东西交给更专业的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督导或者团体的督导。这个学习是很多其他行业所没有的。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咨询师的个人体验,所谓个人体验,其实是通俗意义上的说法,指的是心理咨询师被咨询。咨询师还会作为被咨询者即来访者被另一个心理咨询师咨询或者被分析。我就曾经接受过100小时的分析。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心理咨询师是用自我做咨询的,如果对自我了解的越透彻,那么对来访者越有帮助。

  

总结一下,良好的互动总是让人学的更快的,那么这是一个心理咨询很特别的地方,跟心理咨询师在一起工作其实是让来访者产生一种心理体验。那么这种体验会产生什么呢?

 

1、就是检查当事人头脑中的成见,

2、是对增强对自我的觉知,

3、是增加对现实的检验,

4、是当事人面对焦虑的经验,

5、纠正那些消极的自我对话,更新对人生的理解,以提高当事人的适应能力。

 

最后有一点小小的提醒,心理咨询其实真是不是一次就能达到疗效的,而是来访者心理敞开的过程,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是有一个阶段的。

 

第二个要说的,心理咨询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吗,其实并不是,甚至有些时候我会对我的来访者说,你在这个过程中会感觉到情感的波动,甚至回去之后会感觉到心情不愉快这种不快乐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坏的现象,它有可能是通向就想破茧而出的蝶一样,破茧而出之前是最黑暗的过程。



互动环节



提问: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刚取得执业证书的新手咨询师,目前想通过系统的培训熟练掌握某一咨询技术,但只有业余有时间,只能参加短期培训。请问哪里可以提供这种正规又系统的培训?

好了,现在我对之前讨论区的一些问题答复,那么第一个问题刚才我讲过了,其实是关于咨询师的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实我们跟普通的训练有很大的差异,那么很多时候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是有一个结合的,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新手的培训师,他应该参加一个更多的长期的培训,尤其是在你拿到一个职业证书之后,参加一些长程的培训,对于我们帮助会更大,尤其是到一些实践机构,比方说到一些咨询机构的实践,以及到一些心理医院的实习是非常重要的。


提问:夏老师,催眠这个方法适用于哪种情形?可以语音咨询的时候,对咨客进行催眠吗?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催眠的,现代的埃里克森式催眠其实是一个,他更愿意把催眠当成一种治疗或者咨询的技术,它可以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基本的咨询当中他都可以嵌入同时进行治疗进行咨询,那么其实催眠主要是通过语音,但是最好的催眠其实是面对面的,因为我觉得通过语音的形式催眠的效果不会太好,因为催眠的基础仍然是相互信任,在我们没有见到催眠师本人的时候,这种信任是相对难以建立的,第二个,催眠师并不仅仅通过语言内容来催眠,他其实通过更多的是观察和来访者同步进行,那么这个过程其实当面进行才有效果,而且效果更佳。

提问:总是骗自己父母,很爱花钱,还撒谎,从外面,网上借钱,父母把从外面借的钱还了之后,又在网上借钱,父母问外面还有钱吗,我心里总是害怕,说没有,花钱大手大脚。我是心理上有病吗?

 

这位朋友你好,你说的这个现象我不建议你直接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自认为自己心理上有毛病,其实有些时候可能会有一些现实的困境,当然我觉得很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与你父母的互动模式是有一些状况的,或者你家庭里面的模式,当你去欺骗自己的父母,然后大手大脚的花钱的过程,我知道你心里产生一些痛苦和不愉快的感觉,其实你心里也有很多的纠结,在这个过程当中似乎你又不能很好地跟父母进行交流和互动,那么在这里我其实更看到是你们家庭系统内的一些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部分就是你们家庭对于金钱这一个概念,家庭内部对于金钱的往来以及相互之间对于交流互动的这一部分,能不能就金钱进行交流,以及金钱在你们家庭的当中代表了什么,在你这个系统当中又代表了什么,他似乎承载了一些很多内容,可能不仅仅是钱本身的东西,更可能关乎到你们之间系统之间家庭之间的亲情感情以及交流模式的东西,所以这方面我觉得如果你能从这一方面去看待问题的话,也许会有不同的视角,而不仅仅就认为自己是一个心里有问题的人。

 

提问:我总是多虑多疑,会害怕和恐惧这要怎么办。长期下去会不会郁郁。

 

其实我们人通常都是多疑多虑的,这位朋友提出的这个话题、我们人都是思虑性的,思虑从我们的进化角度来讲对我们人其实是有一定的帮助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可能我们的这种多疑多虑会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那么这些人际关系反过来的伤害就会让我们产生一些不愉快的感受,那么在这种状态下面,如果长期郁结下去,不去寻求帮助或者解决的话,有可能让我们更加的难受,这个难受过程当中有可能让我们的心情变得不好,当然也有可能让我们性格或者人格发生一些变化,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会让我们产生一些多种多样的心理或者生理的一些疾病,那么其实这种状态思虑过多对自己的身心都不是特别理想的。

 

提问:其实我内心即渴望向心理咨询师敝开,但还是担心敞开后会让我失望。

 

朋友你好,内心渴望向心理咨询师敞开这是一个良好的现象,你是希望去相信对方,但是敞开之后会让你自己失望,我不知道你这种失望的来源是什么,如果说你真正在咨询过程当中的话,你可以跟你的咨询师去探讨这部分失望,其实跟咨询师敞开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逐步的过程,他并不是一下子撕开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可以去感受和试探,同时最重要的是跟咨询师去讨论你自己这种内在的感受,这种内在感受跟可能是你的生活当中的平移,我们很可能把生活当中的感受和关系平移到咨询当中,这恰恰是咨询的特点以及优势,他会让我们通过咨询去理解我们的生活,理解我们的模式,而他恰恰是对我们最有帮助的方面。

 

提问:夏老师,咨询成功率一般达到多少算合格?

 

刚刚,你好,其实心理咨询没有成功率这一个概念,为什么呢,因为心理咨询最终是以来访者为取向的,他最终的目标和我们达成的方向其实是跟来访者共同探讨的,甚至有可能在咨询当中来访者一开始带来的问题和目标都不成为他最后的目标,他会改变的,这是一个,第二个,心理咨询其实某种意义上讲他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或者自我了解和整合的过程,他很难像一些病理上的衡量标准,比如腿不疼了,胳膊不疼了来衡量,另外心理咨询也有一种说法叫,国外的一个大咖说的,心理咨询我们永远在陪伴,偶尔会被治愈,然后总是在安慰。

 

提问:夏老师,我总对老公有一种象女儿怕爸爸那样的感觉,我该怎么办。

 

你好,你提到了自己总是对老公有一种女儿怕爸爸的感觉,所以这一点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就是在你的想象当中,在你的心目当中你的老公是一种什么形象,看起来跟你的权威形象,也就是你的父亲会有重叠的部分,所以你才会产生这种心理感受,那么假设说我放在咨询当中去理解的话,你也可能对具有权威形象的咨询师产生类似的感觉,而这种时候恰恰是产生工作的时候,心理咨询师有时候会把你对他的这种感受进行工作,进行讨论,然后去分析,双方去探讨,这当中到底对你意味着什么,甚至也有可能回归到你的原生家庭当中去理解你跟你父亲的关系,在这个过程的当中,让你更好的去体会这一部分,同时去整合这个感受和内容,让你从中得到很多的视角。

 

提问:两次咨询之间,脑子里会思考很多,还会有很多冲突、困惑,似乎更痛苦了。这样,是成长的一种迹象吗?

 

你好,两次咨询之间脑子里会思考很多,还会有很多冲突和困惑,我觉得这是一个更常见的现象,因为心理咨询很多时候是在向内在自我进行发掘的过程,那这些东西以往很可能被我们埋在冰山下面那个大部分我们看不到的部分,那这一部分被挖掘出来的时候,有可能会激发我们潜在的或者潜意识的一些情感和感受,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当我们看清楚他们之前,确实会产生一些不同的感觉,那我也会经常跟我的咨询者说,有可能在我们做完咨询咨询的时候你挺好的,做完咨询的时候你也挺好的,可能隔两天你就慢慢的抑郁起来了,感觉不高兴起来了,这都是蛮正常的,但是我会鼓励他回到咨询当中来,把当时产生这些抑郁,不愉快,难受的这些感觉放到咨询当中来讨论,这会对你更加有意义,所以我鼓励你这样做。

 

提问:我是一名新的心理咨询师。有看到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咨询公司。我可不可以挂上去。 安全吗?

 

好了,今天作为一个收尾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关于一个新疗的,提到了一个新的心理咨询师看到网络上各种各样的心理咨询工作特别怪,怎么说呢,看你自己的意愿,这是最主要的,其实,我个人会喜欢先去考察和去看待这个各种各样的咨询公司他到底诚信是什么样的,他的发展是怎么样的,我会选择有目标的去选择一些心理咨询的一些机构去服务,原因很简单,第一个我们的精力有限,即使咨客太多,我们服务不过来,打理不过来,其实效果是没有的,有些地方仍然得不到很好的咨询和工作,第二个,一个良好的平台展现了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形象,我们要爱惜自己的专业形象,以及爱惜自己的羽毛,其实我们跟平台或者心理咨询公司共同发展的,你说对吗?





下期课程预告: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十八般”应对方法》


嘉宾:潘景瑞


报名及咨询长按二维码加小助手

输入暗号“多动症”




    更多精选文章,点击一下:


多动症男孩的一天,懂你的我是幸运的……|《Falling Letters》

你隐藏自己的程度有多深?七张图测出你的内心世界|每周一测

“我们说她没有抑郁症,她不相信”|心事说

心事说|不是我的话伤到你,而是我勾起你心底的伤痛

得了抑郁症的人,到底有一个怎样的灵魂?



公众号ID:didixinli有心事你就“Di”一下欢迎转载联系授权投稿:xiaoliqiang@didix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