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段没有感情的婚姻,应该怎么面对?

黄贝尔 怡禾健康 2023-10-13

所有的婚姻都是以甜蜜开始,但最甜蜜的东西也可能发生变质,当一段婚姻已经没有了感情,我们该如何面对?这是很多夫妻遇到的问题。


怡禾最近新上线了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心理治疗师,黄贝尔。贝尔上线后接受的第一个咨询就是关于婚姻的问题,征得这位咨询用户的同意,我们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XX妈妈的提问

与丈夫已无感情,结婚9年,女儿7岁,很早以前就想离婚,女儿刚出生1岁以内就想,主要原因丈夫没有担当是妈宝,这几年当中也有沟通,有所好转,在做家务活和养育女儿的事情里,比以前更多参与。但是我对他早就没有夫妻应有的亲密感,不想与他多说话或者交流,没有离婚仅仅希望孩子能有个正常的童年,但是,每天我都在想,怎么能够处理好离婚的事,阻止我行动的原因有这样几点:1.不知道离婚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对她成长有什么影响。2.我自己的心理没有准备好,害怕改变,可以说生活将发生的巨变。3 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我父母和公婆,他们都是传统父母,不能接受我离婚,我妈会觉得我的人生都毁了,她的反应会给我很大精神压力。


贝尔

X小姐,感谢你这么晚还能敞开胸怀与我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故事。抱歉由于中国和澳洲的时差,收到问题时已是午夜,只有今天早上尽快对你进行解答。

任何一段婚姻,我相信都是以甜蜜为开始,而孩子的出生则应该是甜蜜的升华。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

你的问题里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丈夫是没有担当的妈宝”。“妈宝(Mama's boy)”算是一个中西方社会都存在的现象。通常来说“妈宝”的母子关系有以下部分特质:

1、情感、生活或决策上对母亲有所依赖。

2、母亲在儿子日常生活(如夫妻关系或亲子)有过多的干预。

3、母亲非常在意儿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言行,并试图维护自己的“权威感”。

“妈宝”的形成原因并不神秘。其中一种解读来自于佛洛依德的理论。在童年,若孩子生长的家庭的父母关系有异样,或者母亲比较强势,或者与父亲的关系出现问题,孩子在“恋母情结”这个问题上没有很好的过渡,则容易成为“妈宝”。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则甚至会出现一种叫“被动攻击型”的人格障碍(Passive-Aggressive Personality)。具体可能表现为:

1、不喜欢表达出他们真实的想法和欲望。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又往往能够透露出他们的心声。

2、倾向于躲避责任感,不同的借口不停地拖延,其实是把这种行为视作另一种反抗。

3、虽然他们不喜欢被控制,但同时他们的个性又很具有依赖性,常常犹豫不决且不相信自己。

4、他们会避免一切真诚讨论问题的机会,或者又开始扮演受害者,说着「你永远都是对的」,然后就这样终止谈话。

5、当他们总算去做你反复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之后,有极大的可能性你还得亲自上马重新去做一遍。

我很高兴看到你能够积极与丈夫沟通,并得到了一些进展。但是可以看到你现在的困扰,似乎在于在“离婚”这个坎面前所面对的不确定性,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你提出的三个问题。

【第一】可以肯定地说,你是一位关心家庭,在意子女成长环境的负责任的母亲。“离婚”这个词其实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从有离婚的念头到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终止。在这期间,若处理不好,比如经常争吵,会扭曲孩子的人生观以及影响到性格发展(如社交能力、对异性关系的认知等等)。而目睹父母的冲突,孩子心跳速度,往往由一般的每分钟100上下,跳到每分钟170多,对孩子的伤害可想而知。因此在商讨离婚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回避孩子。 

在正式离婚之后,父母的责任履行是至关重要的。即使维持不到婚姻关系,也希望子女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才能就子女问题作出重大决定时取得共识。切勿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孩子依然能够和非养育一方保持足够的联系,能够保证对父母的良好认同,而不是被撕裂。

【第二】你提到“自己的心理没准备好”。很欣慰能看到,你对自己的感受有着很明确的认知。明显,你没有100%确定要踏上离婚这条路。人们面对未知的生活,或生活的剧变,只有一种感受:恐惧。这时,我们可以用列举法处理这个问题。你可以试着列举出离婚之后,你将要独立面对的一系列改变或问题。比如:经济压力问题、孩子的日常生活照料(学习、接送等)、自身的工作状况(是否会失业?)、孩子的变化(性格、社交圈)、自己的情绪压力…… 列举出问题后,再试着回答一下,看是否都能解决,还是多数都无法解决。之后,不妨再看看你心理的变化。

另外,虽然你对自己的感受有着明确的认知,但对于表达自己的意愿,似乎还没有具备强大的勇气。很多情况下,人们都在考虑或猜测“别人”的反应,“别人”的感受,而忽视了自己的承受能力,甚至偏移了自己本来要走的道路。不知你个人家庭的成长环境如何?你的父母是否也会在你的生活中给予很多的意见和干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在恰当的时候向每一个身边的人,明确而坚定地表达出你的观点,你会看到不一样的回馈。

【第三】有人曾说过:“中国人的婚姻不是两个人的婚姻,而是两个家庭的婚姻”。中国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总是无法回避父母的意见和感受。而这一点,是“事实”,但并非是“美德”。父母在你俩婚姻问题上,严格来说是“局外人”的角色。你的困扰,我想是在于生活中与双方父母千丝万缕的纽带关系。比如:与父母频繁的往来、父母时常吹吹耳边风、孩子与祖辈的关系、甚至是同住一个屋檐下等等。很遗憾地说,如果不脱离这些关系,你也很难100%摆脱父母意见的影响。如果你已在婚姻问题上下了决心,那么最好的方法是先脱离共同的生活空间。这样你心里的自主意识才会更加明确和强烈。

不知你们目前的状态是否处于“同一屋檐下分居”?如果条件有限,比如暂时无法达到完全分居的状态,“同一屋檐下分居”其实是一个可以尝试的过渡性模式。男女双方可以试着:起居独立、生活独立、关键是财务独立,但男女双方共同负责照顾孩子。这样的模式其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测试出离婚后的生活状态,观察彼此要适应和面对的问题,并且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孩子的感情。还有很关键的:找到一条适合你的自我独立的道路。

最后,回到你的丈夫。由于是线上交流,我比较难判断你丈夫的“妈宝”行为严重到什么程度。若是已经产生了人格障碍(以上列举了5点),在短期内修正的难度比较高。尽管我们都期待完美的婚姻,但是父亲的不完美人格其实也会对孩子的人格造成伤害。你提出的问题,相信是经过挣扎和深思熟虑的。请相信,婚姻可以不完美,但生活可以很幸福。祝福你!

 
{参考资料}

https://www.wevorce.com/blog/beware-the-mamas-boy/
https://wehavekids.com/family-relationships/The-Child-Victim-of-a-Narcissistic-Personality-Disordered-Parent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passive-aggressive-personality-disorder#overview1


XX妈妈的第一次追问

非常感谢细致的答复。关于我丈夫,你所列的5条中2、3、5符合,1和4没有,你说父亲不完美人格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但我已经无法改变丈夫性格,那怎么办?

我不了解单亲家庭孩子是不是很难承受这个变故或者因此自卑觉得缺失什么,可能你所接触这样的人多一些,请多和我分享我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比较正常的成长。

我和丈夫已经谈过,他也同意会持续对孩子付出感情,我们都同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或者说对方不好。

在生活中模式基本上是一个屋檐下分居,但是非常尴尬和不正常我觉得,这种状态只是为了保护孩子我本人觉得有些奇怪,明明心里对他没有感情却要生活在一起,只是我没有凝聚分开的勇气,这是我目前的困扰。


贝尔

早上好,谢谢你对问题的补充。


我们首先来看看父亲在家庭里的角色以及对孩子的影响。美国的一名心理学家Brett Copeland总结了父亲和母亲在对孩子成长发展上的分工:父亲起到鼓励孩子“竞争”、“独立”和“目标达成”的作用;母亲则起到教导孩子“公正”、“安全”和“协作”的作用。除此之外,父亲还会鼓励孩子去承担风险,监护女孩子与异性交往,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等一系列工作。


你提到孩子父亲满足条件2,3,5。可以看出在“躲避责任”和“依赖性”方面是主要问题。因此回到孩子身上,对你女儿的“独立人格”培养就显得很重要了。孩子的人格独立与她从父母双方得到的爱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当孩子从双方获得的爱是“高质量”的,产生的依恋关系是正常的,孩子的人格独立性才会越强。不知道你丈夫与孩子独处时关系如何?可以试着多一些机会让他们共处,并强调父亲在其中的责任和位置,适当让他们去参与户外的、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或者共同商讨与处理某个家庭问题。同时,在你和孩子共处时,也可以适度鼓励孩子承担风险,并给予最大的保护,让她的人格在安全的氛围中发展。


很高兴看到你丈夫承诺能为孩子继续付出感情。单亲家庭在中西方都很普遍,对很多人来说,只是换了一种生活状态。也许西方人看来,婚姻关系是有“寿命”的一段关系,分居或离婚,只不过是一段关系的“寿终正寝”。单亲妈妈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像重生,也许像大学毕业,也许像找了份新工作,并不意味着跌入深渊万劫不复…… 澳大利亚的网站对单亲妈妈的生活有以下几点建议(参考:Pincus, 2017):


【1】请尽量发展你新的社交圈,并利用社交圈的资源帮助你。比如单亲妈妈团体,线下活动,微信小组等。


【2】请与你的前任保持成熟、良性的交往关系。这点尤其对于保护孩子的情感很重要。除了定期见面,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的活动与惊喜,比如要求前任偶然给孩子从网上订个礼物,或者设计好一场偶遇等等。


【3】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由于生活的改变,你所要面对的,所要负担的都不一样。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给予自己,给予孩子高度的肯定。


【4】尊重孩子的变化。单亲妈妈和孩子是相互依偎的关系,因此在角色上要出现调整。让孩子知道生活的变化,开始学会承担风险,承担责任。可以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对她倾诉自己的感受。


【5】带领孩子参加定时定量的运动,形成习惯。如定期的健身课,舞蹈课等,妈妈最好能一起参与。培养孩子的规律感、参与感和良好生活态度。


“同一屋檐下分居”,回到10年前,可能还比较少见。但近些年在中国已经屡见不鲜。这种做法,其实有很积极的一面,首先是给孩子一个过渡期,另外是给夫妻彼此一个缓冲空间。你提到“勇气”,这里可以给你一个策略,就是在时间上给自己设限。


请你列出你一个时间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两周,你期望生活达到一个什么状态,两周后达到了吗? 一个月,你期望丈夫履行一些什么责任,一个月他做到了吗? 两个月,你觉得你们的关系有什么变化,是有好转,还是恶化,两个月了你能至少向一个方面(父母、丈夫或公婆)正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吗? 这只是个例子,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编排。


希望这些补充对你有帮助。希望你今天过得愉悦美好。


{参考资料}

Pincus, D. (2017). 5 Tips for Single Parent Success - Doing the Single Parent Juggling Act. [online] Empowering Parents. 

https://www.empoweringparents.com/article/the-single-parent-juggling-act-5-tips-to-help-you-manage/ [Accessed 30 Nov. 2017].


XX妈妈的第二次追问

黄医生,你好,我觉得自己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我想的很清楚可是执行力不行,比如我知道首先要和丈夫分割房子,再去租或者买一个我和女儿生活的房子。这些事情都只能我一个人去想。其实这里面就有很多决定,我为什么拖延去做这些事,可能是我对自我的怀疑,我害怕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应付工作,照顾孩子起居,我家人的担忧不理解,我自己情绪的波动这些,对于未知和巨大改变的恐惧,还有对自我的打击,毕竟说到底,这是我选择的错误。婚姻的失败不等于人生的失败,道理我都懂,还是不能免俗的责怪我自己,面对这个我应该怎么调整。


贝尔

谢谢你的补充。

确实,你提到了一个关键点:执行力。其实执行力也归属于个人应对问题的能力当中。面对不同种类的问题,不同数量的问题,每个人凸显的力量都不一样。

这里采取的模式,还是用分割法。在你的补充里,你列举了很多可能要面临的问题,这很好。说明你已经能判断出,或意识到可能发生的一些改变。我想问个问题:如果要你选其中一件事情去面对,你会先选择哪一件?

在和“妈宝”老公共同生活的岁月里,其实你已经逐渐变得强大。很多事情我想你已经开始一个人做出决策。而面临两人关系的变化,你显得有些彷徨。还是回到我之前的建议。从婚姻,到分居,到离婚,不是一个一刀切的过程,是存在着变数的。这个变数可能是原地踏步、可能是结束婚约,可能是重修就好,也可能要面临一些争执。

所以,你也许可以选择“一件事”去面对,但也必须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未必是你主观意愿去决定的。而在长期的“妈宝”生活中,其实你已经面对并解决了无数的事情。 如果单独拿其中一件事出来摆在台面上分析,你也许会感觉:呀!原来我解决过这么棘手的问题…… 

因此,不如再次“测试”一下你的能力!你要设计出一些生活中的变化,然后测试自己的承受能力。例如:带着孩子去父母家生活一段时间;去询问一下租房信息以及衡量自己的经济条件…… 不要几件事一起做,一件件来。完成事情以后,与家人交流,询问她们的感受。如:父母觉得你独立带孩子有问题;或者你发现租房这些事情完全可以应对…… 根据生活现实的反馈,调整你的应对模式。

你的犹豫和拖延,来自于对未知的恐惧。应对这些其实未必存在的恐惧,有以下几个方法:

【1】列举出自己的家庭曾经出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找到自己擅长的处理问题方式。如和丈夫沟通、独断专行、与父母一起解决、先斩后奏等等。找到自己强势的一方面。

【2】选出一件亟待解决的小事,快速把它完成,然后向自己信任的人传达这个信息:我今天完成了这样一件事,目的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3】离开“泥潭区”。所谓“泥潭区”就是让你感到痛苦、无法自拔,却越陷越深的空间。如:独立带孩子生活几周,甚至离开孩子,与父母生活几周。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自己思考和行动的空间。

【4】行动,只有行动能让你摆脱恐惧。积极行动不会让你变得更糟,反而可以使你与恐惧发生碰撞。 犹豫和延误,有可能会把恐惧扩大。

谢谢你对问题的补充。其实从你补充的信息本身,可以看出你准备采取对自己负责任的行动,愿你的决心和态度,为生活谱写新的华章。




温馨提示:怡禾所有咨询可能会被质控人员调阅以作咨询质量控制,但我们会严格保护咨询者隐私,未经允许不会公开任何内容。贝尔也将参与怡禾信箱的部分回信工作,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另外一个公众号怡禾母婴并给我们写信。


黄贝尔

澳大利亚女性心理治疗中心心理治疗师,从业11年。有婚约关系、家庭关系、产后抑郁、童年创伤等相关问题,都可以点击头像向贝尔咨询。


点问医生,可向更多医生咨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