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在幼儿园不愿意和同学玩正常吗?家长如何做好引导?

李 娴 怡禾健康 2023-10-13


孩子不爱社交、不和其他小朋友互动是让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孩子入园后问题相对更突出,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就只能无能为力吗?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呢?


今天分享一个相关咨询供大家参考,感谢这位妈妈的授权分享。




XX妈妈的提问

2岁8个月男宝,上了近4个月的幼儿园,孩子已经适应托班的生活,上学不再抗拒,甚至可以在幼儿园门外跟我们再见然后自己走进去。


老师多次跟我们反映,孩子在幼儿园不愿意说话,不愿意和小朋友们玩,小朋友们主动找他玩,他也最多只是笑笑,不愿意加入其中,但在幼儿园学儿歌学跳舞唱歌很快。


孩子一回到家会变得非常非常活泼,唱跳跑蹦,嘴巴能说的一时不停,也愿意将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学校教的内容主动表演给我们看。


请问这种情况在他的年龄段是否正常?需要干预吗?




儿童心理学家李娴的回复

(点击姓名可咨询)

宝妈您好,感谢您再次想起我,非常高兴听到宝宝现在已经顺利适应幼儿园托班的生活。目前您以及幼儿园老师最大的担心是孩子和同龄小伙伴的社交问题,孩子在幼儿园似乎不太愿意和其他小朋友说话,或者他只是很小声地说话,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来具体分析。


1. 近三岁的孩子喜欢自己一个人玩,正常吗?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孩子除了不太愿意主动和同龄小伙伴说话之外,他和老师的互动怎么样?孩子和其他人的眼神对视,肢体语言交流如何?他能否听懂老师的指令,参与托班的日常生活?他是否会模仿其他小朋友的动作和行为?当他自己一个人玩的时候,他的情绪状态是否落寞不安或者焦躁失望?孩子回家之后的精神状态如何?他和家人的情感沟通交流如何?会不会把幼儿园当中发生的事情和父母家人分享?如果这些都有,那么就不需要过于担心。


我们从孩子社交的年龄发育特点一个个来看,孩子的社交和游戏会经历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这几个阶段。


①独自游戏

就是孩子自己玩,宝贝独享玩具,也会观察别的小朋友怎么玩,但不互动。


②平行游戏

指两个孩子坐在一起玩类似的玩具,享受共处同一空间的气氛,但是各玩各的,偶尔瞄一瞄对方的玩具,展示一下自己手里的东西,看看对方在干什么,根据孩子各自的气质个性,有的小朋友也许还会把其他人的玩具抢过来,这个阶段会在2岁前后开始出现。


③联合玩耍

在各自玩耍的基础上,能够和对方交换玩具和评论来做出社交互动,这个阶段开始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孩子接近三岁前后才会出现。


④合作玩耍

更高一级的社交互动阶段,是指有带有共同目标的分工合作型游戏,例如“ 我们一起搭建一个大沙堡,你做高楼,我来堆城墙;一起玩过家家游戏,我当煮饭的妈妈,你是吃饭的宝贝。” 在3-6岁的孩子身上会比较普遍观察得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个新阶段出现,前面的游戏阶段就会完全消失,他们会相互共存,交替出现很长一段时间。在孩子3岁之前,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的非社交状态占了大部分时间。


所以,现在孩子还不太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是非常正常的行为。在3-6岁的宝宝身上,非社交游戏和交互游戏的时间就差不多一样了。


具体游戏阶段出现的早晚有个体差异,取决于孩子本身的性格气质,外向内向敏感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其他的小朋友是否感兴趣等等。


2. 孩子不爱社交,有哪些可能的原因?

宝贝们在自己家庭和父母的依恋关系、性格差异、社交能力发展水平以及早期的生活经历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会让孩子在社交互动发展方面呈现出各种可能性。


①孩子的发育阶段

如上面所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建立友谊的能力不尽相同,但是这种能力会随着成长而改变。如果孩子年龄还在3岁以内,也许他还没到有强烈社交需求、渴望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阶段,那么父母可以稍稍静待花开。


②早期的生活经历

如果孩子以前的生活经历当中都是以大人为主,缺乏和周围的小朋友的社交互动的机会,例如小区环境里年龄相仿的孩子很少,或者家人很少带孩子出门见人,那么孩子就会觉得社交是个很陌生、很有挑战的事情。


有些孩子很享受独处的快乐,拥有好朋友并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但是和同龄人的积极互动确实很重要。如果父母可以创造机会,经常让孩子和同龄人一起接触,那么宝宝就有可能多一些朋友和社交技能。


③孩子之间的社交冲突

如果孩子之前与其他强势的孩子发生过不太愉快的社交经历,孩子记忆犹新(如曾经被推撞到、被抢玩具),孩子下次面对其他小朋友的时候就会有所退缩和防范。


孩子之间的社交,和孩子与成人相处的社交模式不同,孩子和大人之间存在客观上的体型力量和主观上权力感受的不对等,要么就是大人听从孩子,要么就是孩子听从大人(例如孩子遇到危险,大人会处理控制局面;孩子哭闹时,大人会安抚回应,甚至做出让步);但小朋友之间的社交是一种平行关系,没有谁绝对要听从谁的安排,这中间会有冲突和矛盾,会有相互妥协和谈判,还有协作友好相处,这个和孩子的自我中心思维、共情能力、同理心的逐渐发展有关。


④孩子本身的个性气质

每个孩子都拥有他自身独特的个性,有一些孩子面对陌生事物和环境的时候,会相对慢热敏感,在他确定自己百分百能够做对、做好之前,他会花很多的时间去观察别人怎么做怎么说,不会很快地融入和付诸行动。


从妈妈您的描述来看,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不怎么和小朋友说话或者很小声说话,但是回家之后又能够把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兴高采烈地和家里人表演展示出来,那么说明孩子在幼儿园当中其实是很投入情感的,他并没有因为独处而闷闷不乐,他只是个性没有那么外向开放而已。


与此相关的是,孩子和家人的依恋关系。孩子最早的社交活动和技能是在家里和他的抚养者相处当中获的,所以,那些经常能得到父母敏感回应和温暖支持,能够和父母形成安全依恋的孩子,更容易在小学和幼儿园阶段,得到更多积极的同伴交往,收获更稳定和谐的社会支持和同伴友谊。良好的亲子关系、高质量的陪伴,就是为孩子的社交能力打下稳定强健的根基。


目前孩子已经可以非常清楚地表达自己了,如果他还没有准备好与其他的小朋友玩,而个性稍微内敛就是孩子的气质,那么家长要确保我们不要强迫孩子成为一个他不愿意成为的人。


3. 孩子不爱社交,家长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引导?


①给孩子创造社交的机会

先从小范围的社交开始,让孩子和1-2个固定的玩伴,在熟悉固定的环境一起玩,形成一个稳定持续的社交圈,让他在安全的环境中练习尚且稚嫩的社交能力,享受友谊的快乐。例如,邀请小朋友到自己家里玩、小区楼下的小公园玩。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速地融入群体,并且享受集体活动的乐趣,但很多内向的孩子在成人密切关注下需要更长时间的准备,才能参与进去。有一些小朋友并不是因为害怕社交,而是集体的热闹(吵杂)的氛围,让他感官负荷过重,孩子很快就感到疲惫和恐慌。


②提前预告

如果要去参加某个人多气氛热烈的活动,提前一天告知孩子,尽可能和孩子细致地描述,介绍这个活动当中可能会出现的游戏和人物,让他们知道在哪里、有哪些人、会发生什么、什么时候结束。


到了参加活动的时候,让孩子先在一旁观望一会儿。父母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参加活动,或者到人群中去。当孩子逐渐进入状态,能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后,家长可以待在不远的地方,慢慢退出或者和其他爸爸妈妈聊天。


事先和孩子一起约定一个暗号,例如 “小蝴蝶” ,如果孩子感到自己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那么就说出这个暗号,让爸爸妈妈离开。


③在家的演练

和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练习如何融入群体。爸妈可以和宝宝一起在家里上演一场社交情景剧,社交绘本和毛绒玩具也可以来充当剧本和演员。


④教给孩子得体的社交语言

当别的小朋友邀请我们一起游戏,与其直接了当地拒绝说“不,不要,我不想和你玩”,使用“谢谢,我还没有准备好。”会让其他小朋友感觉舒服一点,如果到时孩子“准备好了”,

下次还可能会邀请我们的孩子加入游戏。


大部分孩子不太懂得怎么和人寒暄和聊天,作为家长,很多时候我们要克制住自己的冲动,不要强行把他拉到社交性的交谈当中。父母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发起社交寒暄。例如“你好呀,你今天过得好吗?”,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今天我学到了很有趣的东西”、“我有个红色新飞机”来回应。




XX妈妈的第一次追问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之前每天晚上跟我们去体育场跑步大概跑800米,前段时间由于天气原因没有去,这周再去的时候他就不想跑了想去看台玩,作为家长我们自然想让他跑步运动,就劝他去跑步,他就会立马装作气喘吁吁的样子说我好累呀,然后拒绝跑步。


还有,玩游戏时玩到比较难的关卡时他就会故意说这好像有点难,你来玩吧。


请问,类似这种“故意”的行为,我想了解这是他正常发育的阶段,还是故意耍小聪明?




儿童心理学家李娴的回复

(点击姓名可咨询)

孩子不想跑步,或者在他碰到一些比较艰难的游戏关卡的时候,他会有一些放弃或者不愿意坚持的心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这里面有几点我们是可以考虑的。在体育场跑800米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枯燥和无聊的,跑步也是非常辛苦的,小朋友做事 “一分钟”热度太正常不过了,所以,孩子要求去看台玩。


我们大人知道跑步能够锻炼身体,多活动有益身体健康、促进睡眠,所以即使辛苦,我们也有动力去做。


但是,孩子是不会有那么多理性的利益思考,追求快乐才是孩子本能,这个事情好不好玩(不是很无聊)?这个事情累不累?有没有人陪我一起做?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我们只是想让孩子多活动身体,不妨换一种别的更有趣的方式,例如让孩子骑脚踏车、溜溜车、三轮车、滑板车、追着爸爸妈妈跑。


善用“游戏力”,我们和孩子假扮动物角色,在爸爸或者妈妈背后用丝巾绳子扎一条尾巴,看看爸爸和孩子谁能抓住那条尾巴;或者妈妈和孩子玩接力赛跑等等。


再比如说,我们在前面的50米学小兔子蹦蹦跳跳跳,接下来的50米学小鸭子一摇一摆地走,在接下来的50~100米里学机器人走月亮舞步,还可以一边走一边唱小苹果,用双手跳海藻舞。


爸爸妈妈扮演充好电或者已经没有电的机器人、木头人,让孩子指挥我们往前跑,往后跑。


尽可能把体力锻炼的这个过程变得有趣生动、有新鲜感、能够吸引人,这样的亲子互动是不是非常有趣呢?


最后一个问题,当孩子玩游戏的时候,遇到比较难的关卡,就会畏难放弃。其实这里面说明什么呢?


第1个,孩子在追求成就感,他想要赢,这是好事。


第2点,目前游戏的难度超过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有挫败感了,他评估过后觉得自己做不到,也就是说,爸爸妈妈需要把这个难度稍微降低一点,给予一点辅助和示范,把游戏的难度放在孩子的“最近能力发展区”之内。


最近能力发展区是什么呢?打个比方说就是“伸手跳一跳就能够摘得到的桃子”, 它不至于太简单,让孩子觉得无聊、没有新鲜感;但是也不至于太难让孩子满满都是挫败感或者陷入恐慌区。


具体应该怎么做怎么说,你和孩子爸爸两位都是非常聪明、非常积极的父母,我相信你们一定懂得怎么做,并且会做得很好的。


希望以上这些建议能够抛砖引玉,给您一点思路,孩子的各方面情况都很好,不用担心,尽可能地享受和他在一起成长的时光吧!


孩子入园(尤其是新生入园)是他们迈出人生、真正离开家的第一步。除了社交问题,不愿意上幼儿园、脾气变得暴躁、不愿意与家人诉说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事等等可能困扰父母。


此前,怡禾曾邀请儿童心理徐桂凤医生讲解入园问题的系列课,如有需要可点击下方海报了解,怡禾会员还能5折购买听课。



点击问医生,可向医生咨询



相关阅读

《你知道你家宝宝属于那一类型吗?》

《这么小的宝宝真的适合送托儿所吗?》

《宝宝去幼儿园就哭,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怎么办?》

《孩子被人咬了、打了,叫他打回去合适吗?》




以上就是整个咨询的内容,为方便阅读有所删改,希望对大家有用。需要提醒的是,医生的回复是针对单个个体化建议,不一定适用于自己。医生给出意见仅代表医生个人观点,不代表怡禾观点。怡禾所有咨询可能会被质控人员调阅以作咨询质量控制,但我们会严格保护咨询者隐私,未经允许不会公开任何内容。


医学校对:儿童心理科顾莉萍医生

责任编辑:苏荣艳

排 版:黄曾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