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大夜读丨一米之香当思袁爷爷——“光盘行动”

武警工程大学 武警工程大学 2022-05-17

缅怀!国之脊梁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一粒米,晶莹剔透,仔细品尝却也尝不出什么味道来。小时候,吃饭时要是有米粒掉在桌子上,哪怕只有一粒,都会被长辈教育,要捡起来吃掉。从老人们的讲述中,我们只能隐约感受到那个年代的不易,但是对于新时代的孩子来说,饥饿的滋味早已远在天边。在我们的认知里,米就是从超市买来的,钱就是从爸妈钱包里拿出来的,生活哪里有如此困难。  在中学学习时,一位看着十分普通的老爷爷却出现在生物书最显眼的位置,老师宣扬他非常伟大。书上的图片里,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家,看着在他手中的水稻,目光中充满了温柔和慈爱,就像对待他的孩子一样。他是谁?他做了什么?杂交水稻是什么?我们只知道要记住他的名字: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


  当历史课的课本摊开在每个人的面前,血淋淋的事实展露出来:那段落后挨打的近代史,那个军阀割据战争不断的年代,饿殍千里,易子而食,这八个字概括了最惨烈的人间悲剧。安稳这两个字,在乱世之中是如此的渺小。到如今,看似遥远的饥饿历史却还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上演,只不过我们不再是悲剧的主角。

  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与这位慈祥的老人不断地拉近距离。课本上的袁爷爷竟然这么可爱,视频中的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引爆了热搜,征服了所有人。在共和国勋章授勋仪式上,这位“90后”的老爷爷和曾经图片上的他差别很大,愈发的苍老、步履蹒跚,但睿智的眼神依旧透露出90后的活力。仿佛他就是我们中的一员,是和蔼可亲的邻居爷爷。几十年间,袁隆平和他的团队积极推动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世界几十个国家,帮助提高水稻单产,缓解粮食短缺问题,为人类战胜饥饿作出了中国贡献。




  原来,生活不是安稳的,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遮风挡雨;原来饿殍千里不是吓人的谎话,是真正发生过的历史;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因为这样一群人,无声地用实际行动保护着我们。今后吃的每一顿饭还是会和往常一样,碗中的米依旧晶莹剔透、飘着香气,生活依然平静、安定。在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陪伴我们无数人长大的袁爷爷离开了我们。我猜想在最后时刻他也不愿因为他打扰我们吃饭,选择了在午后离开,因为他知道饿肚子的滋味,因为他想要每一个中国人都远离饥饿。他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默默地陪伴着我们长大,为我们每一个人操心,总担心我们没有吃饱饭。袁爷爷说,中国的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他用一生所学为我们实现了他的承诺。



  当我们再看到碗中亮晶晶的米饭时,你是否会想起这位慈爱的老人,他用慈祥的目光看着你吃饭。其实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你开开心心每天能够吃饱饭,过着祥和宁静的生活。可你碗中和倒掉的剩饭是否辜负了袁爷爷的希望?其实那位老人很想亲口和你说:“孩子,吃饭可不要浪费粮食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可是他却不能了。他是否会因你的浪费感而到伤心和无奈?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人民远离了饥饿,军队的伙食越来越好,可是浪费现象却从未远离我们,泔水桶中的米饭,是来自无数农业人辛苦研究的成果,不能被这样白白的浪费。袁隆平爷爷曾说:“当看到我们提高产量的粮食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比用刀扎我的心都要痛。”请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辜负袁爷爷毕生心血,吃净碗中的饭,宁可少盛也绝不浪费,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缅怀,就是对粮食的尊重。  光盘行动,从我们开始。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推荐阅读

官宣!“奋斗百年路”建党100周年文创设计大赛等你来战!

围观|教育者先受教育,基础部掀起党史学习热潮!

521工大|爱 就 大 声 说 出 来!




  编:蒋学军

主  编:许志天 梁伦猛

值班编辑:王 玥 李 智 

执行编辑:胡点点 郑煦怀

撰  稿:王延飞

播  音:  陈花苗 李森灏

本期编辑:胡点点

本期校对:刘 亮 徐欣雨

投稿邮箱:wjgcdxwx@163.com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