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数学交流从提好问题开始 ——对《矩形的性质》的课例点评

刘护灵 19.8.21 geogebra与数学深度融合 2022-07-17


说明:本文是和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刘永东老师合作完成,非常感谢他的指导和修改!这篇文章发表在了核心期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的第7期,今天也刚收到了《广东教育(高中)》2019年第7期我新发表的文章——《恒等变形助消参》。现在说说这个课例点评是怎么写成的。

首先,通过自己订阅的中数参,发现有这样的论文征稿活动。

第二,这样的文章对于很多一线的老师是很难写的。因为一线老师可能善于解题,可能善于搞教学设计,可能善于辅导学生,但是对于写作而言则可能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即并不善于对别人的课例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点评。对于我而言,虽然我以前做过省市的课题,查阅和下载了大量的文献,也经常进行深入的阅读,但是要自己以这个主题进行写作的时候,也是相当困难的。难点如:用什么令大家信服的理论来评价一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核心素养很热门,可以作为评课的理论并指导实践,但是相关的案例多吗?——要去查。难点还有:如何设置文章的分论点?分论点的依据是什么?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如何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并论证?这些都是需要在一定量的阅读上才可以构思的!我写这篇文章,参考了至少10篇有分量的文章,例如史宁中教授的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文章,我在知网上下载并反复的阅读多次,吃透相关的观点,同时结合实践还要批判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个就是自己的学问)

第三,写作的时间不是一天完成的。从4月份立志写这个内容,期间下载了相关的理论文献进行学习,从五一节开始,我开始写作。放假这三天,每天都投入了多少个小时(没有算过),反正就是专注的做这一件事。从阅读他人的课例点评,阅读相关的理论文献,提出自己的观点,写初稿,的确比解一份卷、出一份试卷还费时费力费脑。最后初稿大概是在5月4日下午写成。写完之后觉得没有力气再修改了。于是交给了特级教师刘永东老师,他当时很忙,但抽空帮助修改了第四部分,对其它部分也做了很多的修改。——好文章的确的是修改出来的!写好自己的初稿之后,不要丢弃,要修改多次,直到能“高大上”。


写完之后,发表之后,自己的确对核心素养的内容、观点了解得比较深刻了——说明写作和发表就是最深度的学习。今后希望继续能做下去。辛苦吗?是有点。同时也要注意休息,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做老师,上课、备课、改作业、辅导学生和开各种会议,本来已经够累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