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智商的人,更容易变态吗?

永乐老师 李永乐老师 2020-11-08


最近有一部热播的网剧《隐秘的角落》,描述了一个高智商变态杀人犯的故事。我在上一回中还给这部剧找了个BUG——心形曲线画的有点问题,没看过的小伙伴可以点击《隐秘的角落》里笛卡儿心形曲线的故事是真的吗?


在现实生活中,优秀大学生犯罪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为了文章不被封禁,我就不举例了。于是,许多小伙伴问我:是不是高智商的人特别容易变态、犯罪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本文部分内容参见视频《幸存者偏差——你所见的未必是真相》

             

1幸存的轰炸机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惨烈进行中,盟军的轰炸机受到德军防空力量的攻击损失相当惨重。于是,美国海军找到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教授亚伯拉罕.沃德,希望沃德给出建议:飞机应该如何加强防护,才能降低被炮火击落的几率。


亚伯拉罕.沃德

                           

沃德对遭受攻击的轰炸机进行了统计研究,他发现返航的轰炸机身上弹孔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机翼、尾翼部分的弹孔比较密集,而螺旋桨、驾驶舱弹孔比较少。根据这个规律,沃德教授和军方商议应该在轰炸机的哪些部位加强护甲,却出人意料的得出了两个完全相反的结论。


轰炸机的弹孔分布


军方认为:应该在机翼和尾翼部位加强护甲,因为这些部位更容易被击中。而沃德教授却认为,应该在螺旋桨、驾驶舱这些弹孔少的地方加强护甲。


沃德的理论是: 统计的样本都是从战场上飞回来的幸存者轰炸机,它们身上弹孔多的部位受损严重,但并不致命,依然可以成功返航。假设弹孔均匀分布在机身各处,就说明那些发动机、驾驶舱中弹的轰炸机,都没有成功返航。弹孔少的部位并不是不会中弹,而是一旦中弹,安全返航的概率就变得很小,所以研究样本中很少能见到。要想尽可能多地拯救轰炸机飞行员的性命,减少伤亡,更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去研究那些没有成功返航的飞机,驾驶舱、螺旋桨这些弹孔少的部位,更应该重点保护。


后来,美国军方接受了沃德教授的建议,在后续的战争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淹死的拜神者


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古罗马时代,有一个叫西塞罗的政治家,他是无神论者。


西塞罗雕塑


曾有人拿一幅画给西塞罗看,画上有一群正在祈祷拜神的人。别人告诉西塞罗:拜神是有用的,这些拜神者都在随后的沉船事故中都活了下来。西塞罗反驳他说:“你能把那些淹死的拜神者画出来吗?”


幸存者都是拜神的人,但是那些淹死的人不会说话,他们是否也是拜神者呢? 西塞罗一针见血的戳破了这个逻辑谬误。

              

3幸存者偏差


从上面的两个故事中,大家是否理解了幸存者偏差的含义?只考察某些幸存者所满足的特征,并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我们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个问题,我们想研究一类人成功的要素是什么,于是统计了一批人的特征。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叫X,而失败者没有特征X,于是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X是成功者的要素。这个逻辑是比较合理的。


合理结论:特征X是成功要素


但是,假如我我们只把目光集中在成功者身上,只看到成功者都具有特征X,就得出X是成功要素的结论,这就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因为,很有可能失败者同样具有特征X。


幸存者偏差:不能判断特征X是否是成功要素


事实上,我们经常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我们总是很关注成功者的特征,却没有看到那些具有同样特征的失败者。因为成功者的光芒实在太过于耀眼,而失败者却往往躲在角落里不为人知。

                 

4生活中的幸存者偏差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幸存者偏差而得到不正确的结论。例如:


有人说“老物件总是很实用”,比如家里的挂钟是20年前买的,现在走得还非常准确。这是一典型的幸存者偏差:能够留到现在的老物件,都是实用的,那些不实用的老物件早就被我们丢掉了。


猜猜这是什么?


再比如:有一个病人吃了一种药物,病就好了。我们是否能得出药物是有效的呢?实际上,即使不吃药,病人也有自愈的可能。也可能有一些病人,吃了这种药也没好。在大家对某种疾病束手无策时,一个个例就极有可能引发人们的强烈兴趣,因为幸存者偏差,把这种药物奉为神药。现代循证医学为了避免幸存者偏差,要求所有药物上市之前必须通过双盲实验。把病人分成两组(甚至更多组),用两组医生对他们进行照顾。其中一组服用试验药物,另外一组只吃外形一样的安慰剂,无论病人还是照顾他们的医生,都不知道自己组服用的是药物还是安慰剂。然后根据两组人的康复情况来评估药物效果:新药组的病人康复情况在统计意义上优于对照组,才能确认药物有效。


双盲实验


很多人去研究名人的成功史,写出一本本成功学的传记。写书的人可能不成功,但是却靠着成功学的书赚了很多钱。我们也不妨来讨论几个耳熟能详的成功者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还有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埃里森,他们都是成功者、超级富豪, 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没有读完大学。于是有人说,从大学退学是成功的要素。这就是很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因为忽略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找不到工作的退学者。


看了《巴菲特传》就能成为巴菲特了吗?


许多人羡慕足球运动员、演员,因为他们动辄数千万上亿的工资片酬着实让人眼红。可是,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聚光灯下那些最顶尖的明星们,成千上万默默无闻的运动员和演员,其实生活的并不那么光鲜。

                       

5高智商的人更容易变态吗?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最初的问题了:高智商的人更容易变态吗?


变态作为一种心理疾病,有时候很难统计,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咨询心理医生,也不是所有变态心理的人都会有变态行为。那么,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修改为:高智商的人更容易犯罪吗?


国外已经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例如:有学者统计了一些国家的平均犯罪率与平均智商的关系,结果是:几种严重的犯罪行为都与智商负相关。平均智商越高的国家,犯罪率越低。


Richard Lynn,TatuVanhanen,National IQs: A review of their educational, cognitive,economic,political,demographic,sociological,epidemiological, geographic and climaticcorrelates


还有学者统计了美国243个地区的犯罪率与平均智商的关系,结论是:无论是暴力犯罪还是非暴力犯罪,都明显呈现出与智商的负相关性。


Kevin M.Beaver,John Paul Wright,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unty-level IQ andcounty-level crime rates

 

还有学者研究了60000多名男性的犯罪情况和智商数据,使用语言、数学、空间认知三个能力来评判一个人的智商,最终依然显示出强烈的负相关性。

Joseph A.Schwartz,Itelligence and criminalbehavior in a total birth cohort: An examination of functional form, dimensionsof intelligence, and the nature of offending, 2015


综上所述,高智商人非但不容易犯罪,反而更可能是一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其实这很好理解,高智商的人更容易具有高学历、好工作,生活相对更加安逸,犯罪的代价更大。


那么,我们为什么经常会听说高智商犯罪行为呢?这也是幸存者偏差。一个普通人犯罪,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度不会很高,普通的刑事案件每天都在发生,我们听到了只会说一句:哦,真可怕,就过去了。


但是,如果这个人兼具变态和高学历、高智商的两重特征,对媒体来讲就是很好的话题,因为许多人的眼球会被它吸引,他们就是幸存者。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著名高校学子泼熊、投毒、杀人等案件都是如此。因为有更多的人关注到他们的犯罪行为,所以造成了一种感觉:高智商的人都是变态。


《沉默的羔羊》中的高智商变态罪犯


再有,许多未破获的连环杀人案,如开膛手杰克、黄道十二宫杀手等,由于一直悬而未决,凶手被许多人想象成能够逃脱警察追捕的超级天才。可是根据破获的连环杀人案来看,罪犯却往往是一些智商平平的人。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6如何认清真相?


了解了幸存者偏差,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避免逻辑谬误,做出正确的选择。


例如,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大家不要因为某个专业出现了一个超级富豪或者顶尖科学家,就一窝蜂的涌入这个专业,而是更应该考虑这个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就业情况。产品经理不仅要研究活跃用户的行为,更要研究那些不再发声的卸载用户,了解他们的卸载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改进产品——有时候一个产品的成败甚至就取决于这些不显著的信息。有些人说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纪律严明,从并没有虐待俘虏和平民的行为,但是还要考虑到一部分士兵和平民可能并没有机会诉说那些暴行;马航370发生意外事故的时候,很多人对坐飞机这件事变得小心翼翼,却不愿看到到数据研究的结果——飞机依然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每年的汽车的意外事故率要远远高于飞机……


世界的焦点永远都在那些偶然的成功者身上,却忽略了上万倍没有被关注的失败者。当我们的数据研究只能看见幸存者而看不到消失者,结论很容易有所偏差。现在许多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流推荐机制,更容易让我们的视野局限在经过兴趣或者大数据筛选过的幸存信息,而无法探究到被掩盖的信息,这样就很容易把偏见当做正确。


你所看到的,未必是真相。依据不公正的统计或者逻辑谬误,人们会得出完全对立的结论,所以在互联网上党同伐异的现象此起彼伏,就不足为奇了。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这就是中国古人对幸存者偏差的诠释。



1、科举制度的创立与繁荣

2、科举如何从繁荣走向灭亡?

3、《隐秘的角落》里心形线故事是真的吗?

4、我们为什么总遇到倒霉事?

5、图文版:光的波粒战争

6、图文版:农历就是阴历吗?

7、图文版:费米悖论—外星人存在吗?


美提课堂

美提课堂致力于打造中学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精品课程,致力于让优秀的课程服务更多的学生,所有老师均毕业于北大、清华、北师大等著名学府,并拥有国内一流中学十年以上教学经验。目前,网校已经累计开设直播课、专题课、公开课、讲座等数千小时。只需一次点击,让你和名师0距离。2020年暑假课程开始报名啦!快戳这个链接:美提课堂到底是什么?



客服小姐姐微信: mtketang0007

客服电话:400 155 2135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美提课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