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问小米汽车,“增程式电动”成为开启蓝海市场的“金钥匙”?

陆杨 北大青年CEO俱乐部 2024-01-12


文章转载自“未名科创”




“精打细算”的小米在造车路上毫不吝啬。

编译|陆扬

出品|未名科创


自200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元年”开启至今,新能源产业成为经济新风口已有15年之久,越来越多的老牌车企转型新能源市场,众多造车新势力全面崛起,以2008年元年为例,乘用车销量持续猛涨,全年增长率高达117%。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之所以持续快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混动技术的广泛应用。因为在油价高涨的情况下,消费者既想体验燃油车的驾驶感受和补能的便利性,又对节能和智能化有需求,得益于混动技术的突破,混动车型市场表现越来越活跃。整体来说,市场上的混动技术模式主要有油混、插混和增程式,而增程式技术模式一直存在争议。不过,进入2023年以来,一个重磅消息引爆业内,据环球网等多家媒体爆料:目前小米汽车已经确定开发增程式电动产品,在寻找产品突破点的过程中,目前旗下多代平台正在研发推进,增程式电动产品有望在2025年推出。


小米为何将增程式赛道作为造车的主战场?其未来前景如何?本文将带来详细解读。



01

小米可否支撑其造车路?

总投入已达55亿元!


无论是对老牌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而言,造车都意味着巨大的成本投入和漫长的研发周期,这对企业的资金链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乐视创始人贾跃亭追梦FF之路,9年间狂砸数百亿元迄今没有开花结果。再看知名车企,比亚迪半年报显示,其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高达142.5亿元,对于“半路出家”进入汽车产业赛道的小米来说,能否支撑起造车之路呢?


从营收层面来说,小米近两年的成绩单并不出彩。财报显示,其2022年总收入为2800亿元,同比下滑14.7%,净利润为85亿元,同比下滑61.4%。手机等消费电子业务板块自然是小米的主业,而随着行业内卷加速,小米的营收也受到一定影响。


也正是看到了问题所在,今年以来小米已经开启“规模与利润并重”的新经营战略,更为注重风险管控,将稳健经营作为核心战略。然而,更加“精打细算”的小米在造车路上却毫不吝啬。


按照小米公布的规划,在发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方面,其2024年的量产目标将保持不变。其中,2022年小米在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领域投入为31亿元。按照小米集团CFO林世伟的介绍,小米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就全面降低营销成本投入,将资源重点用在智能汽车等新业务板块。


数据显示,2022年度,小米的研发开支不降反涨,达到了160亿元,占营收的5.7%,研发增幅高达21.7%,其中汽车产业板块是投入的重点。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已经明确表示,2022年-2026年度,小米总研发投入将超千余万元,预计智能电动汽车等新业务领域,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数据显示,自2022到2023年一季度,小米造车总投入已达55亿元。因此,仅仅从资金链来看,应该说小米有决心也有一定底气。


02

小米为何盯上增程式?

避免内卷走差异化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新造车势力和老牌车企相比,在发展模式上截然不同,而小米又迥然于很多车企选择了另一条独树一帜的发展路线:电动增程式汽车,并且将其作为造车之路上的核心发力点。这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而是自新能源汽车元年就兴起的概念。简单来说,增程式电动车并不直接驱动车辆,而是依靠内燃机等增程器带动发电机,为电池提供电力,进而驱动电机运转。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起步阶段,这种工作原理曾引起很大的争议。和纯电模式相比,增程式汽车要依托油料给电机供电才能驱动汽车,这显然和新能源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因此被很多企业放弃。


然而,增程式发展模式也有优点。增程式电动汽车对电池容量的需求不大,对于大型充电设施的依赖度不高,还能在混合动力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节油率,全面提高发动机效率。而且增程式电动汽车车型结构普遍简单,研发制造和维护保养的门槛都比较低,产业投入成本也相对更低。


特别是对于小米而言,作为造车赛道新军,小米缺乏成熟的产业链布局,在发动机、电池组两个核心领域短期内都无法和行业头部企业相抗衡。当自我强化技术储备或拓展生态合作都需要一定的周期时,就需要扬长避短。


目前新能源汽车混动作为产业发展潮流,主要有油混、插混和增程式三种路线。当下混动市场,比亚迪、本田、丰田等老牌车企都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爆款口碑车型。和前两种路线相比,增程式模式技术门槛更低,无疑更适合于跨界造车的小米。


03

小米造车现状如何?

产业布局光速推进



自2021雷军官宣造车至今,短短两年多时间,小米就在造车路上一路狂奔。可以说,小米已经将造车业务作为战略转型和产业增长的新极点,其布局速度之快,投入力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从时间节点来看,2021年9月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且确立了智能汽车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在公司成立之前,小米就成立了自动驾驶部门,招募大批技术精英。期间,小米还豪掷7737万美元收购自动驾驶企业“深动科技”,组建了涵盖硬件、算法、高精地图等多个领域的技术专家团队,由“雷布斯”亲自担任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CEO。这足以看出小米造车在集团中不可取代的地位。此后,年产30万辆的整车工厂在北京开启建设,到了2022年,小米更是光速开启自动驾驶测试。


按照卢伟冰的介绍,小米造车的目标,就是未来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全球TOP5企业,并且实现全栈自研。而在确立增程式电动发展路线后,小米在人才、技术、基础建设领域的布局也在持续推进。


从其官网招聘来看,目前包括增程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燃油系统工程师在内的核心技术人员成为人才引进的重点。在技术层面,据蓝牙技术联盟SIG数据库显示,包括苹果CarPlay、高通旗舰芯片骁龙8295等都有望成为小米汽车的标配。


而在产业落地方面,此前有业界消息透露,小米汽车已经获得造车许可证,一系列路测谍照和试生产消息也不断被媒体曝光。而这一系列动作,正是小米汽车新车量产的征兆。



尤其是在产能方面,从招聘网站的信息显示来看,小米汽车位于北京亦庄的工厂已经开启大规模招聘,生产车间各条流水线的操作工都在招聘范围。另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小米旗下公司又新添了武汉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小米汽车已经开始提前布局汽车销售渠道。


按照造车企业的周期建设规律来看,综合考虑工厂产线、机器设备、工人熟练程度等因素,以产能爬坡成熟期半年至一年作为标准,目前小米汽车已经进入到了量产准备的最后冲刺阶段,2024年推出量产车并不是空穴来风。


04

增程式市场与小米造车未来前景如何?

蓝海市场值得期待


小米汽车在发力增程式赛道的路上一路狂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新市场充满好奇。事实上,从曾经的被冷遇,到如今再度成为热点,增程式汽车市场已经具备了蓝海市场的要素。


按照权威机构统计显示,仅仅是2023年上半年,增程式汽车销量就高达20.8万辆,与2021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141.86%,《中国增程式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更是作出预测:预计到2025年,市场销量有望突破50万辆,以2020年到2025年作为一个周期,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在60%以上。


事实上,除了跨界玩家小米之外,目前国内市场很多车企已经提前试水增程式市场,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单,这其中就包括了理想、零跑、吉利银河、长安深蓝等。以理想为例,目前已经是国内增程式汽车市场销量TOP3企业,以9月为例,其销量超36000辆,同比增长212.72%。


在产业合作领域,更多的重量级企业也跨界进入增程式汽车赛道。在今年9月举行的华为秋季发布会上,问界新M7一经亮相就引发各界关注。有华为鸿蒙生态系统与华为ADS 2.0智能辅助驾驶的加持,配合更新的增程式电动技术和解决方案,新问界M7发布后迅速引爆市场,其订单很快就超过5万台。


按照行业专家的分析,被很多同行抛弃的增程式模式,最大的优势很有可能就是解决当下的市场续航痛点。因为从能耗角度分析,增程式汽车牺牲了部分动力性能,强化了电转化功效,因此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得到进一步保障,可以长时期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和低能耗,这就为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力带来了新机遇。


从市场格局来看,目前已经上市的纯电车型,其最高里程依然没有突破900公里大关,而按照专家评估,增程式电动车未来完全可以突破1400公里以上的里程,这将成为未来小米汽车的一大卖点。因此,跨界造车的路虽然会坎坷波折,但选对了方向,找到了突破口,全力以赴的小米造车依然令人期待。


来源:未名科创



—往期推荐—


政策终落地,中国进入HMOs新时代

北大校友张瑞祥获2023年度拉马努金奖

雷鸟科技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

超级电池,彻底改变电动汽车性能

【投资人说】松禾资本罗飞:IPO放缓后,企业间的合并、投资并购或增多

智驾撞钟,知行科技择期上市

博瀚智能完成A+轮近亿元融资

第一届中国整形外科创新转化大赛报名开启

ChatGPT再升级!以人类的方式理解人类

世界知名科学家王融教授加盟品生医疗

国内首个“产业级”医疗大模型百度灵医智惠发布

OpenAI 会是下一个科技巨头?

北京再发AI大模型重磅政策,拟培育10家独角兽

摩尔定律的“火”要轮到硅光芯片来传?

芯森电子获数千万A轮融资




推荐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四问小米汽车,“增程式电动”成为开启蓝海市场的“金钥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