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不想孩子内卷的我选择了移民, 结果竟是一地鸡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特特米拉在德国 Author 特特妈
本文作者特特妈记录了一段发生在身边的“移民内卷”的真实故事,让正在做教育决策的家庭,有机会在“靴子落下”之前,做一次深度思考。
作者:特特米
本文来源:公众号“特特米拉在德国”
ID:tete-mila
大家都知道内卷,内卷就是剧场效应,前排的观众站起,后排的观众也不得不站起,最后所有人都站着看,谁也不轻松。
教育的内卷就是大家都上课外班补习,整体水平都提高,但是坑位不变的情况下,谁也没有脱颖而出,付出了更多,总收益并没有变化,但,如果不补习,很可能别人都拔高了,你只能什么也看不见。
所以,卷入教育的内卷,所有的人都不得不上紧发条,只为了不掉队。
好友的朋友阿田,打算越过内卷那几年,直接到国外来。
征得她的同意,我把这段经历写下来,文中名字我就用化名了。
一、
阿田带着女儿小颜来德国已经快三年了,小颜目前在一家德国公立学校读九年级,作为移民到德国的“空降兵”,一家人在国内其实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安排。
小颜爸爸是一家公司的合伙人,经济收入不错,在这项家庭计划中的主要任务是赚钱。阿田德语刚起步,英语是大学四级的水平,他们在中介的帮助下,在德国成立公司,拿着老板签证希望长期留在这里。
他们在国内的小家庭稳定殷实,虽不在北上广一线,但也是省会城市。来之前小颜读初一,等于德国七年级,来之后怕德语跟不上,留级去了六年级专攻一年德语。
六年级已经是德国的中学二年级,特特目前五年级,我是知道功课的难度深度的。所以听到空降德国六年级时,隐隐的倒吸一口气。
二、
刚来德国的时候,“语言”是母女俩最大的障碍。
原以为孩子小,学习语言快,一年的时间应该可以赶上,毕竟是到了母语国,除了德语其他功课在国内都上过,不会浪费太多时间,而德语理应进展迅速才对。
但是没想到,单就一个德语,就涉及到方方面面。
数学考试内容虽然懂,但是看不懂应用题,德语虽然慢慢有了起色,但语言类的计算题仍然是障碍,分数不太好看。
地理和生物虽然是中学的副科,但是内容一点也不少,大量的书籍和材料,整篇整篇的德语,小颜完全懵了。
德语课就更麻烦了,因为六年级左右会有议论文和评论的学习,如果基本的德语都没有掌握,进一步的发表意见难上加难。
尤其是老师采取的讨论形式,多以分组、做PPT和演讲的形式,并不是为了一个答案和结果,而是要听到孩子们的分析和意见,挖掘个人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分组的时候经常是同学举手自愿确定几个领头人,然后把任务分配下去,自行组队,小颜就会显得格外的紧张,因为她能帮忙的地方不多。
在国内的时候,小颜并不是一个内向的女孩,但是语言的压力和国内外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她有点不知所措。
而且十四五岁的孩子也进入青春期了,国外的孩子青春期都早一些,很多女孩扎堆,化妆,交着小男朋友。
小颜不太融入得进去,班上也有开朗的女孩跟她交流,但是进展缓慢的语言水平,女孩跟她约完过几次以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小颜本来在国内弹得一手好钢琴,结果来了德国发现不少德国同学会一两个乐器,对名次也没有特别在乎,大家更热衷于参加学校的乐团,定期有一些表演。
如果说小颜这边的紧张还算是意料之中的,妈妈阿田那边的紧张就有点手足无措。
中介给他们画的大饼就是德国教育免费,升大学没有高考。夫妻俩为了孩子不要被铺天盖地的补课占满,想着一步到位的到国外上中学,没料到挑战这么大。
妈妈遇到最大的挑战是社交。
因为不太懂德语,妈妈跟孩子同学的家长沟通几乎为零,见面就是笑一笑,最重要的是不像幼儿园家长,还有可能在接送孩子时遇到,阿田仅仅是在孩子家长会上见过其他的妈妈。
而德国妈妈们彼此间很快聊到了一起,阿田听不懂,更没法插话进去。
中介安排的城市很小,顶多算个村子,中国家庭很少,平时身边相当的冷清,学校离家不远不近,为了安全起见,阿田都是开车送女儿上下学。
小颜能与德国同学上下学的机会更少了。
班主任是教英语的老师,可惜不管是阿田还是小颜,其实英语也没有那么好,这也是当时他们并没有一来就选择英德双语学校的原因。
母女俩憋着一股劲,想要把语言这关给攻克了,还要交上朋友,可惜一直到去年新冠德国停课,都还是非常勉强,孩子成绩不好,也很不自信,交友不顺利。
两年后,他们甚至考虑要不要转学去一家私立学校,换个环境。
如果不是因为新冠,很多课都只能网课来取代,小颜估计已经转学了。
四、
阿田跟我聊起来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一地鸡毛,全是特别现实的一个套一个的障碍。
家庭移民,往往起源于其中某一个人的执念。
他们家一直是妈妈做主,她不希望孩子每天学校太辛苦,回家后要上补习班,最后还要去争取为数不多的重点中学名额,在经历了小升初后看到孩子上重点中学很有可能还要进行摇号,并且那么多不错的孩子上不了重点中学时,阿田决定直接移民,跳开非要在国内上高中上大学这条路,先进入德国中学,直接在德国上大学。
除此以外,德国的水、空气、产品质量、物价水平,都着实的吸引她一定要带女儿出来闯荡一番,即使跟老公常年分居,孩子父爱缺失,也没有打退堂鼓。
但是她没有想到德国的中学并没有那么轻松,德国中学教育并不简单。
大多数德国孩子十岁左右就会经历一次分流,能进入中国家庭亲睐的文理中学,尤其是远近闻名文理中学的德国家庭,也都是卯着一股劲要送孩子去接受高等教育的。
从第一次听说内卷开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得不深陷内卷也没有其他办法,我有我的几点思考:
1、内卷的终极在哪里?2、解决的途径有哪些?3、如果父母既不在教育系统,也没有学区房,资质平平的普通孩子如何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如何在站起来的那拨人中,更为突出?4、中考收紧,如果没有被50%高中收走,没有进入心仪的学校,那提前出国是不是不错的选择?
内卷的终极,貌似是读上心仪的重点中学,因为重点中学有升入985、211大学的保障。
1,但是985、211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的下一步是哪里?2,留学是否是“下一步”中的一个解决办法?3,如果终归要走到留学这一步,是不是中学去留学一步到位,就像阿田和小颜一样?4,国外虽然需要资金做保障,同时还要抵抗语言的压力,但是国内反正也需要投钱补课内卷抽签从早学到晚还会放弃兴趣爱好?
内卷,匆匆的给孩子填满了各项知识,但是把培养一个完整的人的多样性给磨平了棱角,擅长的和不擅长的均被统一的标准取代。
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身处局中的人是很难避开教育内卷。
所以,出国的家庭就能实现教育自由吗?
在外就读的小留学生很多都未成年,正值青春期需要良师益友,需要父母双方的关爱和理解。
被过度美化的国外中学教育,虽然不需要补课不需要作业到很晚,但是对孩子的创造力、思辨能力、自我认知有更高的要求,更看重表达能力和团队性。
这是一篇没有答案的文章,我没法为哪种形式更好而定性,育儿的故事里,从来没有躺赢。
如今捆绑人们注意力的社交媒体环境,浮躁的心态,竞争的圈子,对大人和孩子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
阿田的故事带来的可能更多是思考,在没有捷径的前提下,不管哪条路都要面向未来,接受挑战,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而我们作为父母,更多的是让爱和坚定与孩子相伴,为他们托举,做他们温暖的靠山。
这篇文章来自特特妈,喜欢她的文章欢迎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她,不仅有德国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的教育分享,还有海外生活见闻与旅行笔记:
精彩回顾
长按复制ID添加好友, 加入英国、美国、海外高中等留学资讯分享群:
guanjia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