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第二篇:命由自己作,相从心头生!
▲点击上方蓝字“寂静法师”直接关注
【命由自己作,相从心头生】
✤
补贡以后,我进了北京国子监(大学),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也懒得读书。
1569年南归,转入南京国子监。进校之前,我先去柏霞山拜访了云谷禅师。我俩对坐在一间房里,三天三夜没有说话也没有睡觉。
于是云谷祥师就问我说:“凡夫之所以不能成圣贤,都因为被杂念及欲望所缠。你静坐三天三夜,心无杂念,不胡思乱想,必有缘故?”
我说:“我早已被孔先生算定了,荣辱生死,皆有定数,要想也没有用!”
云谷禅师笑着说:“我还以为你是圣人贤士呢,原来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
我不明白云古禅师说的意思,忙问他为什么这样说?
云谷禅师说:“人若不能达到无心、明心之境界,终将被阴阳气运所控制。若被阴阳气运所控制,当然就有定数,但也只有凡夫俗子才有定数。极善之人,命运约束不了他;极恶之人,命运也约束不了他。二十年来,你被命运所控制,动弹不得,不是凡夫是什么?”
我问他说:“一个人的命运,能改变得了吗?”
禅师说:“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佛教经典里也说过,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这都不是凭空乱讲的。说谎是佛门的大戒,圣贤岂会骗人?”
我又问道:“孟子说过,求则得。求与不求,主动权在自己手里。我相信道德和仁义是可以通过自我努力去得到的。功名富贵这些身外之物,怎么能够求得来呢?”
禅师说:“孟子的话没有错,是你自己理解错了。你不知道,六祖慧能大师曾说:‘一切福因,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意思是说‘一切幸福,都植根于自己的内心,都是从自己心田里生长出来的。能从自己的心田去寻求,没有得不到感应的!’要知道,求不求在于自己,如果专诚去求,不但能得到道德和仁义,还可以得到功名和富贵。内外双得,那才算是有益的求。若是不认真遵循正道去求,也就是说,不从心地上去求,不从积善去恶上求,而徒然耗费精力向外追逐名利,看似求之有道,也不违犯法律道德,但所得的还是你命中本该有的。若是不顾一切,过分贪求,不合理的事也去做了,那就把心里本有的德性也失掉了,岂不是内外双失吗?所以说是徒劳无益的。”
✤
[原文]
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
己巳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问其故?
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
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了凡四训》是我国自明代以来流传广泛、影响极深的一本善书,书中贯穿儒家“正心修身、自强不息”的君子之道和佛家“慈悲济世、觉悟群生”的菩萨精神,实为修身改命的宝典,令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钦服的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在读了此书后,自悔二十年光阴虚掷,于是奋然振作,精勤砥砺,终成擎天伟器,功盖当朝,德范后世。
【连载中……】
转载请注明来源: “寂静法师”微信公众平台 (ID:masterjijing)
关于《了凡四训》,您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