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刷国产神作《天道》:世间安有救世主,天道分明人自昧

素说 禅者Changer 2020-08-23

贤宗法师:禅宗临济正脉第四十五世传人,浙江省桐乡香海禅寺主持。出版书籍有《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在当下:我是谁》、《慈悲》系列(共五本)等。

禅说电影:致力于“不一样角度看电影”的公众号。(ID:chanshuodianying)

贤宗法师

香海禅寺主持

禅宗临济正脉第四十五世传人

素说

禅说电影创始人

禅说电影

豆瓣高达9分以上的国产电视剧实在不多,但其中有一部很特别,它不像《红楼梦》、《大宅门》、《琅琊榜》、《潜伏》等这些高分电视剧全台(网)热播人尽皆知,可以说看过它的人并不多,但凡是看过它的人,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有很多人是一刷、二刷、五刷、六刷,甚至十刷在看它,因它写出的影评和论文至今仍旧层出不穷,其剧中的经典台词更是被引用在人文、社会、经济、市场等各个领域。

这部剧名叫——《天道》,法师您看过吗? 

贤宗法师

嗯,《天道》我看过六遍。

禅说电影

看来您是六刷了。

贤宗法师

其实不仅是这部剧,它的原著《遥远的救世主》我也看过,作者名叫豆豆,因为这部剧,豆豆的所有小说我都看了,比如《天幕红尘》啊,我个人认为,这部《遥远的救世主》写得最好。

禅说电影

好在哪里呢?

贤宗法师

简单一句话:一个一天到晚说“修行修行”、“参悟参悟”,反而处处受干扰,时时惹障碍;另一个不参禅不论道,却活出了纯朴、天然和自在的状态。两个人差在哪里,又合在哪里?这部剧算是讲明白了。

禅说电影

您说的一定是男主丁元英和女主芮小丹了。

其实说到丁元英,那可是现代男人都想活成的样子,他是商界的“鬼才”,是经济界翻云覆雨的高手,他一招“杀富济贫”将整个市场玩弄于股掌之中,同时他又对人性通透了解,可谓实实在在的一个明白人。

据说,这个丁元英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原型的,很多影评还对此原型人物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

贤宗法师

“是谁”不重要,“为什么是”才重要。

丁元英再高明,一开始便是他退出江湖,宁愿放弃几个亿的即得利益,从德国回到一个中国小镇,去隐居循世,去参悟人生。这时的他,可以说对“术”很通透,但是对“道”,他还不能算是个明白人。

禅说电影

您的话,让我想到了原著中非常重要的一段:五台山论道。这段可谓原著中的“眼”,从这次“论道”,已然可以了知整个“杀富济贫”市场手段的真正用意,也可以窥见丁元英复杂且不轻言的“内心”,可惜偏偏是这一段,在电视剧中被大幅度删减了。

在原著中,丁元英带着一首自己写的偈去向五台山的智玄大师问道,这首偈非常出名,由它引起的评论也非常多: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因这首偈,智玄大师亲自接见了他,而智玄大师的评论却是:“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为什么智玄大师会做出这样的评价,丁元英这一步到底“差”在哪里呢?

贤宗法师

很多人参悟到“空”时,会执着于“空”,丁元英便是如此,他执着于自己所悟到的“空”,结果把自己障碍住,如果他能把内心奉为真理的认知也清除掉,那才得入无上正道。

禅说电影

在我个人看来,他的这首偈有质疑佛教的深味于其中,所谓“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一个“梦”字,反映出他对传统文化,包括佛教文化的质疑。

正如他后来对智玄法师所说:“传统观念的死结在于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就是不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

佛教也以自己的方式给出了一个“靠”,比如求子靠观音,救病靠药师,求财靠善财童子,求度靠念咒等等。

这样的“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佛教能够得到大众认可(香火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正是这一点在丁元英看来,就造就出了一代又一代弱势群体。

就像那句经典台词:“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佛教也给出了“救主”,让跪拜的人依靠它,让烧香的人指望它,成为一个个“等待被救的巨婴”,永远长不大。那么,佛教在您看来,其属性是否也是弱势文化呢?

贤宗法师

求子、求财的人算弱者,那东渡的鉴真、取经的玄奘,还有65岁去印度的法显呢?都是佛教徒,可以一并用“弱者”或者“强者”来定义吗?

弱者产生弱势文化,强者产生强势文化,与自己内心有关。弱跟强与佛教并没有关系,但与信它的人有关系。

每个人都有他宿世的因缘,即使得遇同样的佛经,得遇同样的老师,最后所吸收到的知识与智慧也不一样。

这个老师讲的刚好跟你想要的一样,所以你觉得这个老师讲得有道理,如果说老师讲的跟你想象的不一样,你就会觉得他讲得没道理,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最终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

很多时候别人左右不了我们,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造就了今天的你。

或许偶尔你会有所改变,这种改变的基础是大量外在的刺激和内在的萌发,最后两者相应形成了某一个可能的你,这与你自我内在的吸收和改变有关。

佛教确实会产生两个极端,弱者会在里面找到推脱,找到依赖,但是强者呢?他会在里面找到超越。

因为佛教的“空”性本来就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境界,如果一个人“悟了空”会产生一种力量,这是一种超越任何一种强势力量的真实力量。

找到什么,最终看的,是你自己。

禅说电影

“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您的这番话,似乎与原著中智玄大师的这段话不谋而合。

贤宗法师

当年五祖弘忍禅师亲自送六袓慧能离开黄梅,上船之后,弘忍禅师要渡他过江,慧能说了一句:“迷时师渡,悟了自渡。”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靠别人渡,什么时候又开始自己渡?靠别人渡,必定要为别人所左右,但若是自己渡,命运和一切事物便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便是强者。

禅说电影

然而要“自渡”何其难啊,就像剧中的弱势文化代表者:叶晓明、冯世杰和刘冰,他们是王庙村的贫苦农民,在丁元英的帮助下,他们本可以脱贫致富。

但他们终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要“靠别人”,还是摆脱不了其弱势文化属性,成为“扒上井沿看一眼天”的青蛙,最终还是掉下去。

贤宗法师

这就是“遥远的救世主”,本没有一个救世主可以拯救你。

丁元英的本意就不是“杀富济贫”,而是通过一个“格律诗”事件看到文化中那个“靠”字的“不可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省这一点,我想这也是《遥远的救世主》这部小说能够引起这么多人内在共鸣的重要原因之一。

你做事,你要知道:真正的靠山是独立的精神,是自己独立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你学佛,你要知道:佛教所讲的皈依,并不是皈依一个有无上威力的神,佛陀代表觉悟,皈依佛是皈依觉悟,最终我们自己要觉悟,这才是皈依的真正意义。

禅说电影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看似简单易懂,要做到太难,我们宁愿花一生去寻找那救世主,也不愿花一生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强者。

贤宗法师

对,“宿世因缘,唯有自渡”,师父给你的,你没有“觉”,统统拿不住。

禅说电影

剧中芮小丹也说过这么一段话:“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叶晓明他们就是个例子。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我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贤宗法师

芮小丹是真正的明白人。

禅说电影

说到芮小丹,我们知道,《天道》这部剧又名《天国的女儿》,而丁元英费这么大周折,甚至害了几条人命,自己宁愿成为万夫所指的对象,也要用“杀富济贫”来救一个王庙村,而这一切的起因不过是他想送芮小丹一个“礼物”,一个“神话”。

那么,这个芮小丹到底明白在哪里?何谓“天国的女儿”?

贤宗法师

如果我们用“天与地”、“富与贫”、“美与丑”去定义“天国的女儿”,那就一定不是了。

天国符合于“道”的“无粘(nian)着”的境界,就好像说,一个人快乐到并不知道自己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天国的女儿,她不知道自己在天国,她才是天国的。

如果有一个人非要说“我是天国的女儿”,那她一定不是。

禅说电影

您前面说过:丁元英整天参禅悟道访大师,而芮小丹不参禅不悟道,就活出了纯朴、自然、自在的状态。是因为她不用参,不用悟,不用问道,她自性如此,本来如此。

贤宗法师

对,就像你写的那篇电影《色戒》的文章,那篇文写得很透,那篇文里的女主人公琶玛,也是活在了自在、本来的状态。与男主相比,她也没去修,没去穿上僧衣再脱了僧衣,她只是做她想做的事。

芮小丹也一样,丁元英又是隐居循世,又是出来混世,又是到处问世,但后来却发现自己不如芮小丹。

其实豆豆写丁元英这个角色,是衬托芮小丹的,芮小丹这个境界太高,我们很容易理解成她只是一个普通人,需要丁元英这个看似高人的人去衬托她,你才能发现这个“自然”的“真高明”。

禅说电影

其实回头看看作者笔下的这两个人,确实值得回味:

两个人都有德国居留权(芮小丹还是永久居留权),两个人却都选择从德国回到古城,而芮小丹是回来当一个刑警(不被人看好的冒险行当),只因为喜欢这个职业。

丁元英呢,是被金钱折磨得太痛苦了,需要反省人生。

再来看两个人相爱时,芮小丹是想爱就爱,一句“如果你真的值得我爱,那就放手去爱;如果不值得爱,那交往的过程只是鉴别的过程,转身离去也没什么可怕的。”

让许多人奉为金句,可丁元英呢,想爱又怕,怕女人,并且用一句“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来以偏概全,在定义中打转。

还有最后芮小丹的死,她已经拥有了丁元英,而且已经拿到了德国大学的OFFER打算辞职了,却在路上偶遇四个歹徒时,牢记自己仍旧是一名刑警,以一敌四,最终被炸残、被毁容,自杀而死(电视剧中是不治而亡)。

丁元英为她之死吐出了鲜血,并用一句:“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你太不简单啊。”总结了芮小丹的一生。

贤宗法师

什么叫“无挂碍”,芮小丹做到了,什么叫“无贪嗔痴”,芮小丹做到了。

在爱情中,我们很容易“求缘”,在事业中,我们很容易去“攀缘”,可芮小丹她“随缘、惜缘,了缘”。

了缘的心境就是般若空性的境界,心理不产生执着,缘聚而生,缘散而灭;所有过程都是一段缘分而已,当我们每一个人认识到这样一个境界之后,自然而然地就超越世间有相之上的高度。

当你的镜子很透亮的时候,镜子里面空无所有,要我们修行的就是这样一个境界。

这个境界芮小丹本就如此,而丁元英还要参,一个“参”字,已然差了一截。

禅说电影

这就又回到了智玄大师评价丁元英的“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五台山论道的最后,是智玄法师也送了一首诗给丁元英,而这首诗恰恰是改了丁元英那首诗的九个字,我们可以对比一下: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丁元英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智玄大师

这九个字,妙在何处?

贤宗法师

丁元英是用否定的方法在阐述万物,智玄是用肯定的方法在阐述万物。丁元英执着于一个“空”字,智玄是在破他一个“空”字。

就好像丁元英说的那些话:“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磐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磐。”

这些话都说明丁元英是有“悟”的,但他也有“执”。

其实,“悟”和“修”是不可分割的,“修”就好像我们读书,我们学习,我们做事,我们经历,都是从量变到质变,没有所有的苦难、挣扎和困惑,就没有最后刹那的彻悟。“悟”和“修”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

禅说电影

丁元英说“悟”,其实他一直在“修”在“求”,芮小丹无“修”无“求”,却早已“了悟”。

想来很有意思,这部剧就是通过两个人的爱情,以及一桩“杀富济贫”的扶贫神话,来说“悟”的不可“求”与“修”的不可“靠”。

让我想起宋太宗一首诗:“天道不移改,佛心化有情。”

贤宗法师

天地万物虽无常,但都有“因”,都有“道”,都有“规律”,了解命理,不昧因果,便是“天道”。

一个人活在天地之中,做事也好,学佛也罢,要符合“天道”,行天道,便是成人、成佛。

Changer邀请您每晚21:00,

我们一起共修15分钟,

让我们一起震撼共修!

共沐佛光,同沾法喜,

共同回向,福慧安康!


编辑|建君
审稿|妙灵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自禅说电影(ID:chanshuodianying),不一样的角度看电影。

他10岁信佛,20岁红遍全国,婚后每年都去朝拜观世音菩萨,竟拍到云中祥瑞,太吉祥了!

原创 | 寂静法师:到底是念阿(a)弥陀佛好,阿(o)弥陀佛好?

原创 | 寂静法师:和尚能超脱国家吗?没有国家,你能普渡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好运、健康、平安、财富的最简修持方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