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胜根、陈志钢 等 | 食物系统韧性与新冠大流行系列三篇
论文一
简介
新冠肺炎大流行暴露出了食物系统供应链的脆弱性,尽管在全球和亚洲供应链中断的程度各不相同。然而,事实证明,亚洲的食物系统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较强的韧性。
文章研究了COVID-19大流行对食物系统(特别是在亚洲)的直接影响,以及各国政府和全球机构为应对危机所作的初步反应,探讨了后疫情时代食物系统的韧性以及新冠肺炎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研究当前大流行的应对措施,可为以后发生类似的冲击事件提供经验。
总体而言,当受到COVID-19冲击时,亚洲食物系统仍保持了显著的弹性。食物供应没有严重中断,贸易未受到严重影响,市场上没有出现食物短缺或饥饿、营养不良增加的迹象。保持显著弹性的原因可能包括:该地区的道路基础设施服务相对较好、通信技术相对发达(互联网和移动电话)以及良好的供应链,政策干预措施(如:政府贷款或贷款担保、减税和补贴、就业补贴等)和为社会利益采取集体行动的传统也很可能是重要因素。
未来哪些行动可帮助食物系统保持韧性,确保供应链能够承受未来的冲击?COVID-19的经验表明,必须为食物和农民工打开绿色通道,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和安全网,继续投资于研发和基础设施,加强对生鲜市场和野生动物的监管,引导消费者使其消费更加可持续、更营养健康的食物。
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gfs.2021.100501
*以上简介转自公众号“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
https://mp.weixin.qq.com/s/5zUIlPuazDt89J1uG0NZLA
论文二
摘要(简单翻译,请以英文为准)
COVID-19大流行继续在全球蔓延,并加剧了人们对全球粮食安全风险的担忧。作为第一个被COVID-19袭击的国家,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缓解政策,以遏制病毒的传播。由于劳动力的限制以及运输、加工、零售和投入物分配的中断,这导致了对食物系统的破坏。
本文目的是报告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中国食品系统的初步影响和韧性的证据,并讨论政府的应对措施以及促进韧性的长期努力。
我们回顾了一系列出版物、政府发布的报告以及官方信息、博客和媒体文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用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定量数据补充了定性信息,最后通过模拟研究获得了经验数据。
我们确定了中国在每个关键食物系统活动中的早期反应,包括确保农产品和投入品的有效物流,支持生产和加工,供需匹配以及减轻消费者的收入损失。特别强调了食物系统中创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应用。加上中国在农业投资,建立应急系统和采用省长负责制方面的长期努力,粮食系统几乎没有恐慌,供应充足且价格稳定。2020年第二季度,在第一季度出现负增长之后,初级农业增长了3.4%,畜牧生产的负增长显着缩小了8.7个百分点。粮食价格小幅上涨0.6%,并在2020年2月激增后恢复正常。
我们希望中国在建立有韧性的食物系统方面的经验可以从回顾的角度增进对COVID-19挑战的理解,并为世界范围内食物系统遭受破坏的其他国家提供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于在更长的时间内加强食物系统的韧性也很重要。
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agsy.2021.103102
评论:Nature Food 2021年2月期有关食物系统与新冠大流行的评论
全文链接:
http://doi.org/10.1038/s43016-021-00233-9
——END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