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转】
*本文内容转自中国知网,全文可在中国知网下载;更多目录请点击“阅读原文”
————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实践与理论意义
杨小柳; 史维;5-14
农业社会学
从家庭到社区:产业振兴中农民双层合作体系的建构机制——基于山东省B县电商产业的实证调研
韩庆龄;15-25
土地作为财产:旅游背景下云南Y村撒尼人的户籍身份、产权话语和村落组织更迭
史艳兰;26-36
场域关联、差序嵌入与信任结构的再生产——基于华北一所科技小院的经验研究
李琳; 桑坤;37-49
疫情影响下的农业安全与乡村振兴——第四届中国农业社会学论坛观点综述庄林政; 陈家碧; 熊春文; 50-59
乡土社会
集镇、集期与集市经济:施坚雅农村市场理论的经济人类学阐释
宋靖野;60-68
欢腾式发展:泰北乡村农家乐项目的民族志研究
姚畅; 龚浩群;69-82
文化失调、组织再造与乡村建设——从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论起
郭占锋; 黄民杰; 83-96
经济管理
要素错配对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罗慧; 赵芝俊; 钱加荣;97-110
“区块链+”小农户生产扶贫:模式与机制
贺林波; 张喻轶雯; 111-122
农业机械化与经营权流转提升了农地退出意愿吗?
刘同山; 吴刚;123-1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实践与理论意义
杨小柳 史维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摘要:基于国内学界关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的丰富积累,以发展的一体化和特殊性为基点,开展与国际发展研究的比较,对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在回应发展研究现有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解决发展问题上的强大理论优势,并提出了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经验中推演发展研究中国理论的思路和框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
从家庭到社区:产业振兴中农民双层合作体系的建构机制——基于山东省B县电商产业的实证调研
韩庆龄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从家庭到社区的双层合作是农民主体有效参与新兴经济业态,助力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新兴经济产业通过"市场社会化嵌入"的驱动扎根乡村社区,带来村庄内外系统中资源、关系的优化配置。在此基础上,市场利益与农民家庭的发展目标契合,核心家庭、扩展家庭内部实现策略性整合;立足家庭的生计发展合作,依托传统社会关联和政府引导的正式组织,社区层面的各市场主体则形成纵向一体化的弹性产业合作。这一双层合作体系以产业振兴为中心、以农民为主体,孕育出社区可持续发展、公共性成长和治理资源培育的新路径。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和多元组织能力建设,是避免合作异化和产业利益脱嵌于村庄的关键。
关键词:电商产业;农民合作;市场;社会关联;
土地作为财产:旅游背景下云南Y村撒尼人的户籍身份、产权话语和村落组织更迭
史艳兰
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
摘要:研究以云南一个少数民族村落Y村为田野点,呈现了村民与地方政府在户籍身份、土地流转、产权话语以及农村基层组织更迭等方面的纠葛。研究认为,土地产权话语是集体所有制下村民对土地使用权的宣言,也是现代性背景下财产观念进一步强化的体现和阐释。同时,面对危机,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渐形成的关于农民户籍身份、土地、农村基层组织的捆绑关系成为农民维系生存保障的"复合产权"。
关键词:土地;财产;撒尼人;产权话语;村落组织;
场域关联、差序嵌入与信任结构的再生产——基于华北一所科技小院的经验研究
李琳1桑坤2
1.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2.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摘要: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外源型农技推广组织与农村社区长达10年互动的社会过程来呈现非先赋性信任再生产的逻辑。分析发现,外源型农技推广组织实现由外而内并不是从"外人"变为"自己人"的线性嵌入,而是在"深嵌则依附"与"浅嵌则独立"之间寻找契洽共存的身份认同与行动空间的过程。虽然外源组织囿于乡土社会中内外有别、关系本位的特性,但是其反以"关系"为策略,基于"利益"与"情感"两个维度在场域关联的空间中差序性嵌入,通过高频的人情交往和利益交换在核心家族和区位格局的次级群体上建立自身的核心圈和亲近层,借助增产增量建立组织声誉来扩散村庄整体的互惠网络,将小院院所开放成半公共空间以生产着"生—熟"的信任格局,采取差序分利和模糊雇工来平衡环境依赖和组织独立,以实现从客人到帮手、从帮手到伙伴的身份转变,最终建立组织的合法性身份与行动的合情性空间,在"能否行动"的基础上推动"行动顺畅"成为可能。这种"伙伴"身份的建立过程也再生产着具有伦理性质的信任关系,此类非先赋性的多主体、多维度、层层推进的信任结构,是外源组织嵌入乡土但是不囿于乡土的切实选择。基于此,文章认为,外源组织由外而内的实现不只是一种嵌入过程,更是一种总体性信任结构的生产过程。 更多
关键词:科技小院;乡土社会;差序嵌入;信任结构;
疫情影响下的农业安全与乡村振兴——第四届中国农业社会学论坛观点综述
庄林政1陈家碧1熊春文2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2.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粮食安全及相关农业问题之于现代社会的整体性意义再一次凸显在公众视野之中。202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第四届农业社会学论坛以"疫情影响下的农业安全与乡村振兴"为主题,设置多个相关议题,旨在不断丰富农业社会学研究内容,拓宽学科视野,为理解"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新的视角和解释路径。论坛还对农业社会学学科发展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农业社会学;新冠疫情;乡村振兴;
集镇、集期与集市经济:施坚雅农村市场理论的经济人类学阐释
宋靖野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摘要:施坚雅的农村市场理论影响深远,但也因缺乏对乡民经济活动的实证分析而受到挑战。文章基于四川罗城的田野调查,以经济人类学的集市经济理论来重新诠释施坚雅的集期理论和市场社区理论,认为配合并改善集市经济中需求总量的不足,及以师徒关系和巡回贸易来降低成本的生产特征,是集期制度的主要意图;而集市经济中信息的稀缺,及以老主雇关系来限制交易风险的消费特征,则是促成基层市场社区形成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施坚雅;中心地理论;农村市场;集市经济;格尔茨;
欢腾式发展:泰北乡村农家乐项目的民族志研究
姚畅1龚浩群2
1. 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2.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泰国的政党政治发生了重要转变,原来的代理式政党被以项目为基础的纲领式政党取代,国家和社会组织在乡村地区推行了许多发展项目。文章运用集体欢腾的概念,对泰北乡村的农家乐项目进行民族志描述和分析。农家乐项目的实施过程嵌入在地方文化实践当中,表现为项目在原有的有灵空间中展开,通过多主体参与的方式来实现,以及项目实施过程所具有的集体欢腾的特点。文中将这种项目治理模式归纳为欢腾式发展。欢腾式发展的成功之处在于强化了社区的共同体意识,项目实施过程的意义超越了用单一的经济发展指标考量项目实施结果的意义,而国家权力和其他社会力量的绩效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以实现。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社区生活的丰富性、开放性以及重组的可能性应当成为国家与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泰北乡村;农家乐;项目制;欢腾式发展;
文化失调、组织再造与乡村建设——从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论起
郭占锋1黄民杰2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 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摘要:梁漱溟先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先行者和践行者,其著作《乡村建设理论》在中西方文化对比的基础上剖析中国文化所遭遇的问题,认为中国旧社会组织构造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极度的文化失调。梁漱溟先生经过深思熟虑,从乡村组织再造着手,试图通过"乡农学校"这一乡村组织,再造"新文化、新礼俗",进而在组织中重建乡村社会制度、调整乡村社会关系、以"理性"维持乡村社会秩序,最终达到乡村社会重构之目的。本文期望重新剖析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中"文化失调""组织再造"和"乡村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整体系统的视角揭示其内在的基本原理,并进一步阐释其乡村建设的主要思想内涵,最后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充分讨论。
关键词:文化失调;组织再造;乡村建设;梁漱溟;
要素错配对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罗慧 赵芝俊 钱加荣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2000—2017年中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三类粮食作物TFP进行测算,并在构建要素错配指数的基础上,对单位规模土地上投入的劳动、机械、化肥和种子等4种要素错配对粮食作物实际TFP增长率的影响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7年粮食作物的实际TFP增长率平均为2.24%,有效TFP增长率约为0.73%;狭义技术进步对TFP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减弱,要素配置效率的优化对TFP的提升作用在增强;劳动投入过度比较突出,是引发粮食生产要素配置不优的主要原因;从空间区域来看,东部地区要素错配程度相对较低,西部地区相对较高;中部地区粮食作物的实际TFP增长率对要素错配的敏感度要强于东部和西部地区。
关键词:粮食;生产要素;要素错配;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
“区块链+”小农户生产扶贫:模式与机制
贺林波 张喻轶雯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摘要:小农户生产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补充,对贫困小农户的资源和能力禀赋要求低,对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抵御疫情等自然或社会风险、稳定脱贫成效有重要意义。只有建立将小农生产消费关系嵌入社会关系的巢状市场,小农户生产扶贫才能持续。在小农户生产扶贫实践中,存在着无法建立巢状市场的现实困境。通过在线下对接贫困村庄与城市社区,在线上利用小农电商专用平台对接贫困小农户与城市消费者,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建构小农户生产扶贫新模式,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且安全可靠的巢状市场。推行"区块链+"小农户生产扶贫新模式,可以保障贫困小农户与城市消费者无障碍直接对接、有效有限筛选认同小农价值的城市消费者和扩大贫困地区小农生产规模提升流通便利性,从根本上解决小农户生产扶贫无法建立巢状市场的难题。为此,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搭建"区块链+"小农户生产扶贫的综合平台、优化运营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
关键词:区块链;小农户;产业扶贫;巢状市场;
农业机械化与经营权流转提升了农地退出意愿吗?
刘同山 1,2吴刚2
1. 南京林业大学城乡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2.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文章将农地退出分为部分退出、全部退出两类,利用黄淮海农区816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可处理内生性问题的内生Probit模型,估计了农业机械化、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户农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并考察了农业机械化对不同类型农户农地退出意愿的差别化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部分退出还是全部退出,农业机械化对农户农地退出意愿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与流出土地的农户相比,未参与流转或流入土地经营权者更愿意退出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地退出既有替代效应,又有激活效应。上述结果具有很好的稳健性,而且农业机械化对于流出土地经营权的农户的农地退出意愿提升作用最大。为了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要在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同时,探索建立土地承包权转让市场,为离农、进城农户自愿退出农村土地提供制度通道。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土地经营权流转;农地退出意愿;内生Probit模型;
——END
本文内容转自中国知网;全文可在中国知网下载
相关阅读:
更多目录请点击“阅读原文”
编辑排版:郭姜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