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年第42卷第4期目录【转】

三农学术 2022-12-31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全文可知网下载

————

乡村振兴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GRICULTURAL BASED ON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01
作者:刘涛,杜思梦
摘要:目的 农业高质量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实现乡村振兴以及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方法 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为基础,构建了包含5项维度、12个分项指标、32个基础指标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结果 5项维度指标中农业创新发展权重高达0.502,其次是农业共享发展(权重0.242)、农业绿色发展(权重0.141),再次是农业协调发展(权重0.083)和农业开放发展(权重0.032)。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绿色发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较高,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次之。结论 该研究认为应从新发展理念的5个维度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深入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共享机制,深入贯彻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理念,进一步增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水平,全面提升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水平。
文献信息:刘涛,杜思梦.2021.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1-9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基于GWR对中国乡村居民生活富裕影响因素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GWR ON THE LIFE WEALTH OF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02
作者:张俊,边振兴,林琳,杨祎博
摘要:目的 实现乡村“生活富裕”,是以乡村居民为中心,让乡村居民过上稳定美好的日子。也是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文章通过对模型的模拟分析,找出不同地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对精准施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该文依托2017年中国农村统计数据,选取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生活富裕的指示因子,在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空间分布的基础上,从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选取8个影响因子。运用GWR(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因子要素数据进行驱动力分析,运用ArcGIS对模型分析结果可视化,得到更加直观的影响效果图。结果 研究模型结果拟合度较高,指示因子与各变量间存在相关性,符合客观规律,研究结果具有一定价值。结论 (1)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自然保护区个数,水利设施(水库数),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改水改厕,各地区农村卫生室,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呈负相关。(2)各要素对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不同。且各影响要素对不同行政区驱动力的影响大小不同,东南地区驱动力大于西北地区。(3)对农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使农村达到人民富裕的目标要根据地域不同,制定不同有特色的战略决策。该研究创新点在于将各要素进行局部空间性加权分析,避免空间非均质导致变量产生的不稳定性,能更加科学地反应各地区因子影响的空间形态。
文献信息:张俊,边振兴,林琳,杨祎博.2021.基于GWR对中国乡村居民生活富裕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10-17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省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研究

RESEARCH ON THE RURAL DEVELOPMENT TYPES AND RURALITY EVALUATION IN HEBEI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03
作者:史云扬,张益宾,郝晋珉
摘要:目的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随着“三农”问题的发展变化而做出的有针对的战略考量,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内部社会经济体系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因此,科学客观地评价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综合特征及其差异性,并划分乡村发展类型对于新时代乡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文章选取河北省为典型实证进行研究,通过构建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性指数进行测度,运用ESDA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究空间分异格局,并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乡村发展类型进行划分。结果 河北省县域乡村性指数差异明显,并呈现出“低值集聚,高值分散”的分布态势;河北省乡村性指数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并在总体趋势和局部相关性分析中呈现“U”型曲线和“两核一带”的空间格局,邻域单元相互作用显著;根据乡村性指标体系的评价层特征,可以将河北省乡村发展划分为产业主导型、生态友好型、内化提升型、资本推动型和均衡发展型5种类型,不同类型乡村的发展策略和发展道路存在着差异。结论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目标发生改变,通过对乡村性这一综合指标测算可以揭示区域乡村发展的空间格局和类型差异,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文献信息:史云扬,张益宾,郝晋珉.2021.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省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18-2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电子商务进农村政策促进农户链接市场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RESEARCH ON THE POLICY OF E-COMMERCE INTO RURAL AREA PROMOTE LINKING FARMER HOUSEHOLDS TO MARKETTAKING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04
作者:王立杰,吕建军
摘要:目的 为检验电子商务进农村政策的实施效果,利用重庆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据,分析其促进农户链接市场的作用机制及效果。方法 文章在理论构建电子商务进农村政策影响农户市场行为模型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法对其促进农户链接市场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并使用替换变量和反事实检验法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 电子商务进农村政策对农户链接市场的影响系数在1%的显著水平下具有显著性影响,影响程度在4.4%~5.5%,波动小于1.1%;且替换变量和反事实检验法的稳健性结果表明其对农户链接市场影响的显著性和系数数值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结果具有稳健性。结论 电子商务进农村政策通过提高农户参与市场比例和出售农产品数量促进农户链接市场,减少农村地区及贫困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约束,提高农业商品化率,增加农户收入,利于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减困脱贫。
文献信息:王立杰,吕建军.2021.电子商务进农村政策促进农户链接市场研究以重庆市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29-39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我国乡村发展驱动因素与区域差异分析

ANALYSIS OF DRIVING FACTOR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05
作者:韩楠,刘玉红,刘艳娟
摘要:目的 通过构建乡村发展驱动因素指标体系,从生产、生活、生态、人才和社会5个层面,分析我国乡村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与各地区间发展差异分析。方法 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乡村发展驱动指标进行权重测度,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主要驱动因素进行解释,最后通过综合指数法对不同地区乡村发展差异展开分析。结果 乡村发展驱动因素排名为:生产>生活>生态>人才>社会.。结合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农业院校、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土流失治理率、财政涉农贷款余额5个因素,对农业GDP增量的解释度为89.82%。并且由弹性值可知,以上5个因素每增加1%,会分别为农业GDP产值带来23.576%、10.352%、5.675%、-0.964%、2.393%的增量。除了水土流失治理率外,其他4个因素均可独立地显著影响农业GDP值。区域差异分析得:北京、天津、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浙江、青海乡村发展水平略高,辽宁、吉林、江苏、福建、山东、湖北、海南、西藏、新疆次之,其他地区偏低。结论 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是影响我国乡村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农业企业规模和农业人才培养是农业GDP增长的重要发力点。区域发展差异大,各因素对区域乡村发展水平贡献不同;区域优势引领产业发展与合理分配资金和人才资源,是缩短区域差异的有效途径。
文献信息:韩楠,刘玉红,刘艳娟.2021.我国乡村发展驱动因素与区域差异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40-4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理论探讨

环境规制对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影响研究基于“减排”和“增效”双重视角的考察

THE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PIG BREEDING OF DIFFERENT SCALESBASED ON THE DUAL PERSPECTIVES ANALYSIS OF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06
作者:王善高,徐章星,刘吉双
摘要:目的 为检验环境规制在生猪养殖产业中是否实现了“减排”和“增效”的双赢。方法 文章通过计量实证方法对2004—2017年中国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分别考察了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 在样本考察期内,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值依次为0.938、0.965和0.952,且3个规模生猪养殖环境效率在时间上均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在此期间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速度依次为1.6%、1.1%和1.7%,均实现了较快速度增长。在小规模和大规模生猪养殖中,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中规模生猪养殖中,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没有产生影响。结论 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说明对生猪养殖而言,环境规制能够实现“降污”和“增效”的双赢,但这种现象更多的存在于小规模和大规模生猪养殖中。对于环境效率一直处在较高水平的中规模生猪养殖而言,环境规制对环境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没有影响。
文献信息:王善高,徐章星,刘吉双.2021.环境规制对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影响研究基于“减排”和“增效”双重视角的考察.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49-59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收入分布、户籍地差异与城镇居民牛肉消费基于广义双栏模型的实证研究

INCOME DISTRIBUTIO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DIFFERENCE AND BEEF CONSUMPTION IN URBAN CHINA*——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DOUBLE-HURDLE MODEL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07
作者:朱文博,李国景,陈永福
摘要:目的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追求高质量增长模式的新时代,以牛肉为代表的优质畜产品逐渐成为城镇居民餐桌上的新宠,文章重点研究了中国城镇居民牛肉消费的收入阶层异质性和户籍地差异特征,并模拟分析了收入分布变化对不同户籍类型家庭牛肉消费的影响。方法 运用广义双栏模型,基于国家统计局的6省区城镇住户微观调查数据,识别了牛肉消费的影响因素并估计了不同收入阶层的牛肉需求的收入弹性,最后基于收入弹性和收入增长率模拟分析收入分布变化的影响效果。结果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畜产品消费结构的升级,未来牛肉需求将会不断扩大;户籍地差异会对居民牛肉消费产生显著影响,户籍制度限制了居民的牛肉消费需求,但收入的增长可弥补部分户籍制度带来的福利差异;缩小收入差距,提升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的增长模式能够显著增加居民牛肉需求,尤其是提升农民工群体的收入。结论 未来需要继续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应对牛肉需求的激增,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并重视农民工群体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
文献信息:朱文博,李国景,陈永福.2021.收入分布、户籍地差异与城镇居民牛肉消费基于广义双栏模型的实证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60-73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及区域差异研究

DYNAMIC EVOLUTION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LARGE-SCALE PIG BREEDIN IN CHIN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08
作者:章睿馨,银西阳,贾小娟,李建强
摘要:目的 随着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专业户和商品猪场数量比例逐年增加,对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找出其提高方法,有利于推动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现代化进程。方法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Kernel核密度估计以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除去西藏、宁夏)为研究对象,对2008—2017年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进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从整体层面分析,2008—2017年以来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平均TFP指数为0.995,年均下降0.5%,主要制约因素是技术进步缓慢,但两极分化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从区域层面分析,仅有重点发展区TFP上升,其余3个区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除适度发展区其余两极分化情况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从整体层面要提升生猪产业整体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大规模生猪养殖高新技术的应用效率以及管理效率;从区域层面要针对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实施差异化政策。
文献信息:章睿馨,银西阳,贾小娟,李建强.2021.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及区域差异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74-83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绿色发展

利用废弃资源规划新兴产业以安徽埇桥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园区规划为例

PLANNING FOR EMERGING INDUSTRY WITH ABANDONED RESOURCES*——A CASE STUDY OF YONGQIAO STRAW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DEMONSTRATION PARK IN ANHUI AS AN EXAMPL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09
作者:王艳,李雪莹,吴炜,任菲儿,卢碧芸,施六林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和问题,对废弃资源发展新兴产业进行示范园区规划,以推进废弃秸秆综合高效利用,调节能源结构,从根本上缓解农村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等资源紧张状况,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 文章利用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充分解读国家产业规划相关政策法规与措施,结合多年规划研究相关经验,寻找案例,深入分析、充分调研、科学选址,并采取现场考察、问卷调查、会议答辩的方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提出符合埇桥区秸秆综合利用整体发展方向、与上位规划符合度高、能够引导园区发展的规划方案,编制安徽埇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示范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结论 通过规划引领园区的创建,投入使用的未来园区可提供清洁的替代能源,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城乡面貌,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文献信息:王艳,李雪莹,吴炜,任菲儿,卢碧芸,施六林.2021.利用废弃资源规划新兴产业以安徽埇桥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园区规划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84-89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农地流转背景下新疆农户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采纳分析

STUDY ON FARMERS′ TECHNOLOGY ADOPTION OF MECHANICAL RESIDUAL FILM RECYCLING UNDER FARMLAND CIRCULATION IN XINJIANG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10
作者:谢文宝,刘国勇
摘要:目的 新疆是我国农膜施用和农膜残留最严重的地区。基于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残膜回收方式和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采纳,重点研究农地流转对农户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采纳的影响,以期为新疆及全国农膜残膜污染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方法 文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农户残膜回收方式和处置行为,运用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采纳的影响。结果 新疆农膜残膜回收方式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捡膜,而农地流转促进了农户采用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户主个体特征和政策因素是影响农户残膜回收的主要因素,而人均农业收入、耕地特征、残膜回收技术培训和订单农业生产对农户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采纳产生重要影响。结论 随着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耕地规模经营,人工残膜回收方式不具有可持续性,而农地流转后耕地规模经营有助于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耕地残膜回收率。因此,有序推进农地流转规模经营,促进农户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采纳是未来残膜污染治理的必然选择。
文献信息:谢文宝,刘国勇.2021.农地流转背景下新疆农户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采纳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90-9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价值感知、环境责任意识与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基于拓展技术接受模型的多群组分析

VALUE PERCEPTION,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FARMERS′ BEHAVIOR OF STRAW RESOURCE UTILIZATIONMULTI-GROUP ANALYSIS BASED ON EXTEND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11
作者:张嘉琪,颜廷武,江鑫
摘要:目的 秸秆资源化利用对我国乡村环境整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利用湖北省612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通过拓展的技术接受模型,探讨价值感知和环境责任意识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1)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及环境责任意识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影响;(2)社会影响和结果展示等外部变量通过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但社会影响对感知有用性的作用并不显著;(3)多群组分析发现,高禀赋农户的环境责任意识对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作用更强烈,而低禀赋农户的感知易用对行为的作用更为明显,且低禀赋农户对技术的价值感知受外部变量影响更大。结论 建议对不同类型的农户群体开展针对性的秸秆资源化利用宣传工作,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专门培训,增强农户的环境责任意识和对技术的价值认知,从而推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文献信息:张嘉琪,颜廷武,江鑫.2021.价值感知、环境责任意识与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基于拓展技术接受模型的多群组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99-107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牧民参与草原社区治理决策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内蒙古406户牧民的两阶段实证

THE HERDSMEN’S WILLINGNESS OF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GRASSLAND GOVERNANCE AND ITS IMPACT FACTORS* ——A TWO-STAGE 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406 HERDSMEN IN INNER MONGOLI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12
作者:谢先雄,史雨星,熊悦伶,赵敏娟
摘要:目的 文章通过构建牧民参与草原社区治理的“改变—参与”两阶段决策分析框架,基于内蒙古406户牧民的调研数据,实证探究两阶段决策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牧区试点和实践草原社区治理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牧民参与草原社区治理的决策意愿总体较高,78.32%的牧民在第一阶段愿意改变现有草原治理模式,91.16%的牧民在第二阶段愿意参与草原社区治理;牧民改变现有草原治理模式意愿受年龄、经营草场面积的负向影响,受减畜意愿、草原植被认知、草场生态压力认知、社会网络和协作治理认同的正向影响;牧民参与草原社区治理意愿与年龄、经营草场面积和养殖规模的负相关,与减畜意愿、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规范、草场生态压力认知和协作治理认同的正相关。结论 开展草原社区治理试点或实践牧区已具备较好的群众基础,牧民参与草原社区治理两阶段决策意愿均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两者间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文献信息:谢先雄,史雨星,熊悦伶,赵敏娟.2021.牧民参与草原社区治理决策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内蒙古406户牧民的两阶段实证.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108-117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粮食安全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IZED SERVIC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ON CORN PRODUCTION TECHNOLOGY EFFICIENCY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13
作者:杨思雨,蔡海龙
摘要:目的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研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从而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粮食生产的共同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2019年对12省区农户调查数据,通过随机前沿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果。结果 目前整体上我国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较高,不同农户间技术效率差异较大;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正向影响效应,Rosenbaum边界估计结果与敏感性分析说明变量的选择性偏差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即使无法完全避免遗漏变量,其研究结果依然稳健可信。结论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玉米种植技术效率的影响净效应为11.2%~11.6%。因此在玉米种植中进一步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确实将有助于我国玉米种植的技术效率、提升要素配置水平,有效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助力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与保障粮食安全。
文献信息:杨思雨,蔡海龙.2021.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118-125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中国玉米供需平衡及国际市场可利用性分析

ANALYSIS ON THE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CORN MARKET IN CHINA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14
作者:刘靖文,侯丽薇,杨艳涛
摘要:目的 当前中国玉米供需形势偏紧,产需缺口有扩大趋势,综合考虑到水土资源短缺的要素制约以及玉米进口来源国集中的贸易风险,加强对国际玉米市场资源可利用性研究,分析世界玉米主产国玉米生产和出口潜力,保障国内玉米供应安全十分必要。方法 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玉米供需、贸易的历史和最新数据进行比较详实的统计分析;采用FAO—GAEZ模型测算世界玉米主产国的玉米生产潜力。结果 当前中国玉米产不足需,长期看供需格局偏紧将持续,玉米净进口将维持常态化;世界玉米供需格局较为宽松,美国的玉米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玉米产量和出口量的份额在逐渐下降,而巴西、阿根廷、乌克兰的份额在逐步上升,贸易格局呈多元化发展;从4个玉米主产国较好的生产与出口潜力看,未来中国利用国际玉米市场资源的空间环境较为有利。结论 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保障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要实施玉米进口多元化战略,分散玉米进口风险,引导农业企业“走出去”,加快建立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粮食供应体系,同时要立足国内生产保供给,优化玉米产业区域布局,促进国内玉米产业的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文献信息:刘靖文,侯丽薇,杨艳涛.2021.中国玉米供需平衡及国际市场可利用性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126-133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三农问题

项目制扶贫下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研究基于新疆疏勒县的调查数据

STUDY ON LIVELIHOOD CAPITAL AND LIVELIHOOD STRATEGY OF FARMERS UNDER THE PROJECT SYSTEM OF POVERTY ALLEVIATIONBASED ON SURVEY DATA OF XINJIANG SHULE COUNTY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15
作者:孔令英,李媛彤,王明月,郑涛
摘要:目的 探究贫困农户生计资本变化及其与生计策略关系,有助于民族贫困地区项目制扶贫的精准实施,对调整生计资本结构,维持农户可持续生计,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新疆疏勒县225户调查问卷数据,测算精准扶贫项目实施前后生计资本变化,并构建多元无序Logistic模型探讨其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 精准扶贫项目实施后,农户生计资本水平整体得以提高,生计资本结构有所改善,但是各项生计资本发展不均衡,生计脆弱性依旧存在;同时生计资本是决定农户选择生计策略的重要影响因素,自然资本是决定农户选择纯农型生计策略的基础,而金融、人力、社会、物质、民族文化等资本决定了该地区农户生计策略由纯农型向非农型的转变。结论 政府需要加大自然、物质、社会、教育等生计资本方面的扶贫项目投入、提升农民组织化水平、注重金融资本、民族文化资本等生计资本方面扶贫项目投入的精准化并加大监控力度以维持贫困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
文献信息:孔令英,李媛彤,王明月,郑涛.2021.项目制扶贫下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研究基于新疆疏勒县的调查数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134-14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失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机理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

STUDY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BASED 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A CASE STUDY OF ANNING DISTRICT IN LANZHOU CITY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16
作者:杨琨,侯庆丰,刘鹏飞
摘要:目的 通过探讨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资金资本、物质资本4种常见生计资本及失地农民因征地补偿所特有的自然资本补偿对失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直接影响路径和间接影响途径,以期为其他生计研究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入户调查数据,采用熵值法从失地农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生计多样性、保险覆盖率及家庭劳动力就业率4个角度构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评价体系,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中路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生计资本对被失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机理。结果 (1)人力资本、自然资本补偿和资金资本是主要直接驱动因素,对安宁区失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存在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2)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主要通过间接路径对可持续生计产生有限的影响;(3)人力资本、自然资本补偿与其他3种生计资本之间存在多种内在影响,最终通过资金资本对生计产生的间接效应。结论 针对失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分析,应使用自然资本补偿替代自然资本,5项生计资本对于该群体生计可持续性影响在程度以及驱动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
文献信息:杨琨,侯庆丰,刘鹏飞.2021.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失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机理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143-150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土地因素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定居城镇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川鄂苏黑4省调研数据

STUDY ON THE EFFECT OF LAND FACTORS ON THE WILLINGNESS OF RURAL TRANSFER LABORS TO SETTLE IN URBAN AREAS*——BASED ON RESEARCH DATA FROM THE PROVIENCES OF SICHUAN, HUBEI, JIANGSU AND HEILONGJIANG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17
作者:黄善林,樊文静,潘文华
摘要:目的 通过探索土地因素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定居城镇意愿的影响,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摆脱土地束缚、顺利实现人口城镇化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川鄂苏黑4省农村转移劳动力调研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了土地因素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定居城镇意愿的影响效应。结果 (1)土地利用自由度越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定居意愿选择会倾向于异地城镇,在乡镇、县城、地级市还是省会城市的选择上也倾向于往更高一级的城镇定居;(2)农地功能的感知程度越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在乡镇、县城、地级市还是省会城市的选择上,会倾向于选择更高一级的城镇;(3)土地流转会推动劳动力定居于异地城镇,且在乡镇、县城、地级市与省会城市选择上更青睐更高一级的城镇;(4)受土地调整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会倾向于选择定居异地城镇,在乡镇、县城、地级市或省会城市中也倾向于选择更高一级城镇;(5)相对江苏省,四川、湖北及黑龙江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倾向于定居异地城镇和高级别城镇。结论 农村土地是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定居城镇意愿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土地因素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定居城镇意愿的束缚,政府应着重关注放活土地经营权、强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等,同时政策的制定应因地制宜。
文献信息:黄善林,樊文静,潘文华.2021.土地因素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定居城镇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川鄂苏黑4省调研数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151-159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区域发展

基于多视角群组划分“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国家农业合作研究

REASEARCH ON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OF IMPORTANT COUNTRIES ALONG BELT AND ROAD BASED ON MULTI-VIEW GROUP ANALYSI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18
作者:王永春,李洪涛,汤敏,王秀东
摘要:目的 基于多视角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群组划分,提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重要战略节点国家,并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重要战略节点国家与我国农业国际合作的影响,对进一步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面农业国际合作,打破农业国际合作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通过地理位置、地缘政治、资源禀赋、农产品贸易等多个角度,结合引力模型和聚类分析法,对“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的重要战略节点国家进行分析。并从农产品贸易和投资两个角度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重要战略节点国家和我国农业国际合作的影响。结果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我国农业合作的重要战略节点国家按重要性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波兰、缅甸、越南、泰国、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第二层次为希腊、柬埔寨和老挝。新冠肺炎疫情对重要战略节点国家和我国的农业贸易、投资合作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结论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节点国家农业国际合作,应在十九大提出的“六个坚持”理念指引下,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禀赋、部门协调、共同抗疫四个方面,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
文献信息:王永春,李洪涛,汤敏,王秀东.2021.基于多视角群组划分“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国家农业合作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160-170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时空变化研究

STUDY ON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 OF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LEVEL IN HUNAN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19
作者:谢红霞,尹懋森,周清,刘沛,徐宁
摘要:目的 利用湖南省各县级单元15年来三次产业产值和城镇化率数据,通过分析以掌握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文章运用变异系数、热点分析和相关系数等方法,计算各县级单元相关指标,利用ArcGIS10.2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 (1)15年来全省三次产业产值县域间相对差异表现为第三产业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2)15年来湖南省二三次产业产值均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点,全省总体格局变化不大,第一产业则表现为东北部、中部高,西部和南部低的特点;(3)15年来城镇化水平热点主要位于各市辖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级市,全省二三产业产值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程度较高,且第二产业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性最强。结论 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县域间差异正逐步缩小,正逐步形成以长株潭地区为热点中心,岳阳、常德为次热点中心的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湖南省可以考虑以长株潭热点区和岳阳、常德次热点区为抓手,通过适当政策倾斜带动冷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文献信息:谢红霞,尹懋森,周清,刘沛,徐宁.2021.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时空变化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171-17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苹果园生草技术采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THE PLANTING FORAGE IN ORCHARD ADOPTION ON FARMERS' INCOME USING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CHODEVDIENCE FROM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20
作者:王慧,蒋成芳,张文娥,刘兴元,沈禹颖
摘要:目的 果园生草是一项涵水保墒、提肥调温的生态环保型果园管理技术,其逐渐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果园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文章主要分析甘肃庆阳市农户采用苹果园生草技术对其收入的影响。方法 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利用2017年在陇东黄土高原甘肃庆阳南部3县1区32个村的19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采用苹果园生草技术对苹果产量及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 (1)苹果园生草技术的采用对苹果产量增加有显著效应;(2)采用苹果园生草技术农户的苹果园收入和家庭总收入都产生了增收效应;(3)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采用苹果园生草技术农户的苹果园收入和家庭总收入比未采用该技术农户分别提升了1.30倍和1.29倍;(4)对果园收入和农户家庭总收入分析中,一般描述统计方法比倾向得分匹配法高估了67.7%和14.73%;(5)户主性别、受教育程度、苹果种植面积对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增加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 果园生草技术对提高苹果产量、增加苹果园收入和家庭总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了让更多农户接受苹果园生草技术,加大推广应用的规模,建议政府管理部门重视苹果园生草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农户技术培训和实物补偿,使苹果产业向提质增效方向发展,以促进当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农民增收,实现资源节约、环境改善的两型农业发展目标。
文献信息:王慧,蒋成芳,张文娥,刘兴元,沈禹颖.2021.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苹果园生草技术采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179-186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资源利用

地域分异与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

THE IMPACTS OF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AND FARMER DIFFERENTION ON FARMERS′ BEHAVIOURS REGARDING FARMLAND TRANSFER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21
作者:阳利永,吴利,杨艳俊
摘要:目的 多视角深入研究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是破解农地流转瓶颈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途径。方法 文章基于地域分异与农户分化的双重视角,在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的基础上,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地域分异与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结果 (1)农户参与农地转出有一定广度,但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却缺乏深度,主要表现在农地全部转出的农户率低和农地面积转出率低两个方面。(2)地域分异与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均有显著影响。经济地域分异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区位地域分异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亦有显著影响;农户经济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3)家庭劳动力数、承包地面积、承包地块数,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分别有显著的负向、正向和正向影响。(4)家庭非农劳动力数和承包地距离,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则不显著;年龄、教育年限和职业类别等户主个体特征,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也不显著。结论 地域分异与农户分化是影响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和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府应根据地域差异和异质性农户的不同需求,为农户转出农地提供差异化的制度安排。
文献信息:阳利永,吴利,杨艳俊.2021.地域分异与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187-195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贫困地区农村公共设施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基于农户分化的调节效应

THE EFFECTS OF RURAL PUBLIC FACILITIES ON RURAL HOMESTEAD EXIT BEHAVIOR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BASED ON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RURAL HOUSEHOLD DIFFERENTIATIO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22
作者:贺婧,赵凯,孙鹏飞,崔悦
摘要:目的 探究贫困地区农村公共设施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对深化不同区域宅基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国家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中唯一国家级贫困县安徽金寨县608户农户微观数据,构建农村公共设施指标体系,测算农村公共设施指数,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公共设施、农户分化对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结果 贫困地区农村公共设施越不完善,农户宅基地退出概率越大,且公共设施中道路交通设施、医疗设施、生产与生活设施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显著,而教育设施影响不显著;农户分化对农村公共设施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农业经营增强了农村公共设施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负向影响。结论 为推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宅基地制度改革,解决农村居民住房保障问题,应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实施差别化宅基地退出政策,兴建农村集中安置区并加强其公共设施建设。
文献信息:贺婧,赵凯,孙鹏飞,崔悦.2021.贫困地区农村公共设施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基于农户分化的调节效应.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196-203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三权分置”下内蒙古自治区农民参与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WILLINGNESS IN INNER MONGOLIAN TO PARTICIPATE IN LAND TRANSFER UNDER THE "THREE POWERS SEPARATIO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23
作者:张艺,王耀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发现对农户土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以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内蒙古自治区推动土地流转的实施提供借鉴,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合理充分利用。方法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 模型,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以及乌兰察布市1 500名农户为调查对象,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家庭劳动力人口数量和受教育年限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政策了解情况、养老保险情况、与亲朋邻居交往频率、土地流转合作组织、土地流转市场以及土地流转程序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具有较高影响。家庭纯收入和土地流转培训对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具有一般的影响。网络接入情况、土地纠纷情况、与中心城镇距离以及土地肥沃度对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影响较小。结论 简化土地流转程序,入户进行政策宣传与培训。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和更新农户实际情况。
文献信息:张艺,王耀.2021.“三权分置”下内蒙古自治区农民参与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204-20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问题研究

地理标志认知对农户安全生产的影响研究以陕西“洛川苹果”为例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OGNITION ON FARMERS' SAFE PRODUCTIONTAKING "LUOCHUAN APPLE" IN SHAANXI AS AN EXAMPL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24
作者:刘银,李大垒,杨茼哲
摘要:目的 在地理标志使用地区,农产品质量普遍较高,农户安全生产表现较好,因此有必要分析地理标志认知对农户安全生产的影响。方法 文章采用陕西“洛川苹果”地理标志的实地调查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 (1)地理标志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以及行为意向,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2)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以及主观规范分别对地理标志认知和行为意向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最强的路径是“地理标志认知→主观规范→行为意向”。结论 农户地理标志认知一方面直接影响安全生产行为意向,另一方面通过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以及主观规范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最后从政府、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以及农户3个层面提出提升农户地理标志认知与加强农户安全生产的对策建议。
文献信息:刘银,李大垒,杨茼哲.2021.地理标志认知对农户安全生产的影响研究以陕西“洛川苹果”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209-216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信任对城市居民有机食品消费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RUST ON URBAN RESIDENT’ORGANIC FOOD CONSUMPTION BEHAVIOR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25
作者:袁晓辉,吕长文,肖亚成
摘要:目的 揭示不同信任水平消费者在有机食品消费行为上的差异及其内在逻辑,从而为有效破解有机食品市场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文章以价值感知和食品安全意识为中介调节变量,构建信任影响消费行为的分析框架,并基于全国1 113位城市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Olog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信任水平正向影响居民有机食品消费行为和价值感知,价值感知在信任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同时,居民食品安全意识在信任与价值感知之间起调节作用,从而价值感知对信任与消费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也会受到食品安全意识的调节,即产生了被调节的中介效应。结论 信任是决定消费者有机食品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信任缺失会限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利用有效的信号揭示和传递机制能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增进消费者信任,从而促进有机食品消费市场发展。与消费者信任相比,价值感知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更为直接的因素,不同消费者信任水平导致的购买行为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影响消费者价值感知实现的。因此,提供差别化的产品与服务、加强消费者的良性社交互动,普及和传播食品安全知识,有效提升消费者的价值感知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识,都有利于有机食品市场培育。
文献信息:袁晓辉,吕长文,肖亚成.2021.信任对城市居民有机食品消费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217-22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草地贪夜蛾对我国农业生产潜在影响程度的分析

ANALYSIS ON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26
作者:王翔,王利民
摘要:目的 草地贪夜蛾作为一种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的全球性入侵昆虫,从2019年1月云南确认发现该虫入侵,截止2019年6月初全国已查实虫害发生面积22.8万hm2,涉及18个省(区),并对黄淮及北方玉米主产区威胁巨大,增加了我国粮食安全的不确定性。为初步评估该虫入侵可能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的潜在风险,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和比较分析法,以草地贪夜蛾在全球分布和中国发生现状为基础,从生物学特性、入侵过程、为害程度、侵染特征等方面开展适生性分析,并对其在我国分布区域进行界定。结果 我国侵染作物的部分侵染特征与国外研究不同,可能是草地贪夜蛾作为一种新的入侵害虫,在我国其发生规律还无法在短时间内被摸清;根据适生条件分析,推测出该虫在我国可能的时空分布。结论 目前,依托我国防治迁飞害虫的技术储备、实践经验和高效的科研推广机制,按照农业主管部门统一布防调控,草地贪夜蛾只会在各地发生为害,不会大面积连片成灾,总体可控。此外,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可以实现可持续的防治解决办法,满足我国可持续农业及食品安全的需要。
文献信息:王翔,王利民.2021.草地贪夜蛾对我国农业生产潜在影响程度的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229-236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不同城镇化增长方案下畜产品消费趋势比较分析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MSUPTION TRENDS OF LIVESTOCK PRODUCTS UNDER DIFFERENT URBANIZATION GROWTH SCHEME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27
作者:韩晨雪,彭超,刘合光
摘要:目的 畜产品消费占食物消费比重逐渐上升,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与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已经形成了历史性的交汇,但测度两者联系的研究不够充裕。文章探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有助于弥补城镇化和食物消费关联性的文献缺口,也可以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给相关部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在统计描述中国畜产品消费历史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对比分析不同城镇化背景下畜产品消费趋势,详细分析城镇化给畜产品消费带来的增长效应和结构效应。结果 城镇化率越高,畜产品消费量就越多。从消费结构上看,未来脂肪和能量含量较高的猪肉消费比重下降较为明显,而富含蛋白质的牛羊肉、蛋类消费比重稍有增长,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兼重的奶类消费比重上升较为明显。脂肪含量相对较少且环保压力较小的禽类消费增长速度是肉类中最快的,且其增速在未来或将逐渐超过奶类。从城乡角度看,农村居民畜产品增长速度快于城镇,但城镇总体畜产品消费量多于农村。结论 最后建议优化畜牧业产业布局、标准化流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发展;健全畜产品消费可追溯体系,在做好畜产品检验检疫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畜产品消费趋势,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文献信息:韩晨雪,彭超,刘合光.2021.不同城镇化增长方案下畜产品消费趋势比较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237-246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回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 2016 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428
作者:段玲,何鑫,田丽慧
摘要:目的 通过异质性视角定量分析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回流意愿,不仅有利于引才回乡政策的精准化,还有助于化解农村“空巢化”“老龄化”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方法 文章以农村外流劳动力为研究对象,运用定序Log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回流意愿及影响因素,并对结果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结果 当地有房会增加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回流意愿;未婚、受教育程度低、累计流动时间短、年龄大和职业不稳定会增加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回流意愿;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三、四线城市,年龄和职业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中、西部地区,收入降低会加速东部地区及一、二线城市的农村外流劳动力回流;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回流意愿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综合评估返乡劳动力,灵活调整土地资源供给、坚持产业兴乡战略定位,为返乡人才提供发展空间、积极转变引才思路,注重打造乡村文明建设,能够提升引才回乡的效率。
文献信息:段玲,何鑫,田丽慧.2021.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回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 2016 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4):247-254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联系电话:(010) 82109628 82109632 82109637    邮编:100081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荣获2020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本刊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二等奖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联系电话::(010) 82109628 82109632 82109637    邮编:100081


——END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https://mp.weixin.qq.com/s/2n0RIWK2ZO7zieE6xlAD5g


相关阅读:

  1.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年第42卷第3期目录【转】

  2.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年第42卷第2期目录【转】

  3.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年第1期目录【转】

  4. 《农业技术经济》2021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转】

  5. 《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