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龚健雅院士:独木不成林,一流学科精髓在于交叉融合

2016-10-18 慧天地


(本文由龚健雅院士口述,严航整理。原编辑为杨欣欣)


老武测的校训是“严谨、求实、团结、奋进”。作为一门科学,严谨自不必说,实事求是的精神也必不可少。我想着重谈谈我对“团结”“奋进”的理解。

01
独木不成林
一个人成绩的取得,除了与个人能力有关,更与身处的大环境密不可分。注重团结协作的工科学科更是如此。一个包容、和洽、向上的团队,才能人才辈出,成果丰硕。测绘学科的老师们非常团结,从数据资源共享到科研项目合作,可以看到行同一人的“测绘大家庭”,大家毫无保留地相互补充、相互支持。例如,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龚健雅六位院士联袂为本科生讲授“最奢侈基础课”《测绘学概论》。“院士合作为本科生授课”这一做法由宁津生院士提出,各位院士密切配合,从1997年延续至今。在竞争面前,大家懂得孤掌难鸣,更懂得众擎易举。2007年,测绘学科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难度很大,一个学科难有一个,分到二级学科的可能性更是小之又小。经过协商,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几位老师达成一致,由我和李建成两位“杰青”领衔,共同申报,一举成功。成绩的背后,是大家长期团结合作的积累。20多年来,由李德仁院士和刘经南院士等组成的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创新团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长期聚焦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成果,并形成了独有的团队文化。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这是武大在地球空间领域迄今获得的最高级别的全国性奖项。从另一个角度讲,在团结互助的环境中,融洽的工作氛围能够带动许多人一起合作,善于合作的人更加容易适应,把不乐于合作的人淘汰出团队。经过这样一个演变的过程,一种特殊的团队文化就形成了。
02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难发现,测绘有很多“师徒辈”组合。这跟工科研究的特殊性质有关。一项工作需要很多人一起推动,从学生中寻找、培养团队成员会更加顺当,学科背景比较契合,人品性格也更了解。如果没有遇到李院士,我做不到今天的成绩。起初,我在华东地质学院(今东华理工大学)教书。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李院士,他问我“愿不愿意到武大读博”,我当时还是本科学历,对于这样的机会感到惊喜,一口答应:“如果有机会,我很愿意过来。”现在招学生也是这样,只要是人才,我们就会想办法留下来,前提是要看准人。深入交谈一个多小时,就能够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个大致判断。“不拘一格降人才”可以说是测绘学科的另一个特点,我们实验室的许多优秀教师来自其他院校。实验室有个二本院校本科毕业的小伙子,硕士面试时,我们都觉得不错,就留了下来,并破格直博,现在已经是我们实验室的一名青年教师了,从他的科研成绩看,做得不错,两年就提了副教授。
03
要顺势而为更要乘势而上
测绘学科的发展,除了善于把握大环境,顺势而为,更重要的是乘势而上,不断创新和拓展。现在如此,今后也是如此。相对于计算机等年轻学科,测绘学科既古老又传统,有100多年的历史。近二三十年,信息化日益普及,为测绘学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精尖的技术,并衍生出一个前沿学科——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这是一个交叉多元的学科,和地理专业有关,和计算机专业有关,和测绘专业也有关。如果学测绘的不能跟上形势,不积极主动地拓展研究领域,这个学科就要靠地理、计算机领域的学者来主导。测绘学科的老一辈科学家积极拓展,在全国最早成立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不断向其它边缘学科发展和渗透,使测绘学科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向其它方向延伸,一个学科的发展将会越来越窄。测绘学科今后的发展同样决定于能否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要看学科带头人是否有前瞻的眼界。新兴的无人驾驶汽车、大数据分析等,看似属于IT领域,但结合测绘特色也都是大有可为的。测绘绘制的地形图,在目前的汽车导航与位置服务中起了重要作用,将来的无人驾驶汽车需要更精确的地理信息,测绘人必须参与其中,努力拓展测绘学科的“用武之地”。目前,测绘学科的应用范围已经逐渐蔓延至智能手机、大数据分析、城市管理、无人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等许多领域。
04
一流学科精髓在于交叉融合
武汉大学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一流的大学一定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科就要有“一流”的格调,精髓在于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随着研究范围的逐渐扩展,跨学科研究的空间也不断加大。现在,IT产业都有空间信息这一块,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互联网公司首字母缩写)都设有相关的部门。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导航与位置服务;二是无人驾驶汽车。除此之外,测绘遥感还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等传统行业。测绘遥感技术与其他学科交叉还可以产生新的研究方向,例如,我们最近在与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共建实验室,通过激光雷达测量和光谱测量进行水稻育种与表形研究。武汉大学的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等,都和测绘学科有很好的合作发展的基础。举个例子,我们最初开发“吉奥之星”软件,调集了全校不同单位相关方向的十多个老师合作,至今已经做了十多年,成员不断增加,现在公司有700多人。公司产品获得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信息产业重大发明奖,已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等各种信息系统建设中。

学科的兴衰和个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以前,测绘学科的学生毕业去向80-90%在测绘行业和部门,现在我们遥感学院的学生大约只有20-30%留在测绘部门,相当一部分去了像“BAT”这些互联网公司,这说明我们的测绘遥感学科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更多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来源:武汉大学新闻网(标题有改动)

【慧天地】敬告


【慧天地】是服务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公共公益平台,旨在:传递政府声音;发现行业亮点;增强学术交流;共享优质资源;关注本硕博学子的学习、就业;重视地理信息文化的传播、弘扬。【慧天地】有一小小的梦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测绘地理信息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慧天地】有一浅浅的认识:我们要跳出本行业固有的思维局限,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跨界融合是必然趋势,具有国际化视野才能做大做强!【慧天地】高度重视版权,对于原创、委托发布的稿件,会烦请作者、委托方亲自审核通过后才正式推发;对于来自网站、期刊、书籍、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的稿件,会在作者栏或者文章末尾显著标明出处,以表达对作者和推文引用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对于来源于网络作者不明的优质作品,转载时如出现侵权,请及时后台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删除。先做人,后做事;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慧天地】的关注和支持!


欢迎大家推荐精品稿件

 【投稿邮箱】

 geomaticshtd@163.com

“有兴趣加入【慧天地】交流群的朋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与赵楠@Zn联系。”

编辑:蔡丽华

审核:朱林烨 李茂永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928135614)



推荐

(限于篇幅 更多精彩不再全部列出 请在相关系列中查看)


点击下文直接阅读

武汉大学测绘学科6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力“推手”

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回顾与思考

宁津生院士:团结奋进,创新发展

张祖勋院士:传承的力量

六位院士畅谈测绘学科文化,解读学科发展之道

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引领前沿,服务国家

武汉大学测绘学科: 最好的教师上讲台,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武测-世界测绘教育的传奇

喜欢的话别忘记点击小手给小慧点赞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