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课文朗读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杨利伟,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著有《天地九重》一书。
二、故事背景
《天地九重》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亲笔写作出版的书,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在书中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他在书中感念国家和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和亲人的关爱。杨利伟在书中告诉我们:成功之路并非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怠的结果。
三、理解词义
1.释然: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2.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3.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4.严谨: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5.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6.屏息凝神: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17):叙述了火箭起飞时“我”紧张的心理,及火箭产生共振时,“我”经受的痛苦。
第二部分(18—29):叙述了“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上的景致及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表现了“我”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第三部分(30—39):叙述“我”在太空中遇到的困难及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67):叙述“我”回航时惊心动魄的过程。
五、问题归纳
1.品析“几秒钟”“上千吨”的表达效果。
“几秒钟”表明时间之快,“上千吨”写出了数量之多,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了火箭起飞时的温度之高。
2.“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这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准确细腻地写出了火箭起飞时,作为中国首飞的航天员的“我”当时的紧张状态。
3. 第12自然段从叙述顺序上看属于哪种顺序?有何作用?
插叙。插入“我”飞回地面向工作人员描述火箭共振过程及地面工作人员改进火箭技术工艺的内容,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4.简要概括“我”在载人飞船上看到的情景。
本题运用信息提炼法。(1)看到地球呈一段弧状。(2)看到地球各大洲和各国的方位。(3)特别仔细地分辨了中国各个省的方位。(4)俯瞰了首都北京。(5)看到了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
5. 作者特别交代在飞船中特意俯瞰首都北京的细节,说明了什么?
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表明了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6. “也许”“可能”等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删除,“也许”“可能”表示猜测,表明“我”把在太空中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认为是灰尘和高空不纯净的判断只是一种猜测,体现了作者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7.“本末倒置”的错觉指什么? 这种错觉会产生什么后果?
“本末倒置”的错觉指朝上坐时会感觉脑袋冲下的倒悬错觉。
8. 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在太空听到的“敲击声”是神秘的?
因为这个敲击声没有规律,不知从何处传来,也很难描述出它准确的声音,所以作者说这个敲击声是神秘的。
9.第51段一系列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心理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我”在飞船返回过程中遇到各种复杂情况时的心理状况。
10.作者为什么用单独的一段将飞船停住的时间详细地写出来?
这个时间是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这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一次重大成就,“神舟五号”成功的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同时表明我国航天技术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作者来说,也是值得骄傲和纪念的时刻。
六、课文主题
作者通过对自己进入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描述,体现了中国航天工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抒发了自己作为中国航天员的自豪之情。
课后思考探究
一、(1)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26秒共振。杨利伟感到异常难受,认为自己要牺牲了。(2)飞船刚进入轨道时,产生了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杨利伟完全靠意志克服这种错觉,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以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3)飞船返回时,产生了近4G的过载,杨利伟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但心理上没有紧张。(4)飞船返回时,左右舷窗出现了裂纹,杨利伟先是感到害怕,然后通过观察发现属正常现象。
二、示例:杨利伟在文中特意交代自己在飞船上没有看到长城的细节,因为一直有个传说,认为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他通过亲身实践后证实在太空中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建筑;回到地面后,杨利伟在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模拟的那个太空神秘声音后,仍不能确定,最后也没有签字。
三、1.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地面工作人员看到“我”安然无恙时的快乐心情,也暗示了地面工作人员在火箭共振时对“我”的担忧之情。
2.这个细节描写,表明了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确认自己安全返回地面时的喜悦之情。
四、略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七语下册微课目录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9课《阿长与〈 山海经 〉》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11课《台阶》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12课《卖油翁》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四单元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五单元
第17课《紫藤萝瀑布》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18课《一棵小桃树》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19课《外国诗二首》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六单元
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