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造”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惊艳琴台音乐厅
昨晚,一部西洋歌剧经典代表作《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在琴台音乐厅幽默上演。虽说台上展现的是西洋人物、贯穿全剧的是意大利语演唱,让观众仿佛走入古典意大利,置身于欧洲的金色大厅,然而,我们要说的是,这一部地地道道的“武汉造”作品。琴台音乐厅版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由湖北省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梅昌胜执导,主演董研峰、汤俊军等来自武汉市歌舞剧院,武汉爱乐乐团和江汉大学合唱团也合力发声,全部演出阵容均来自武汉本土团队。《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琴台音乐厅自制的第11部歌剧,共有一百多位演职人员参与,筹备期超过半年。曾经在歌剧《高山流水》中有过出色表现的董研峰、汤俊军等青年演员,将采用纯正的意大利语演唱。为了完美呈现该剧风采,演员从音标开始,逐字逐句练习。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这部意大利歌剧史上的经典作品诞生于200年前,作为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代表作,《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在两百年中与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被称为喜剧双绝,更被称作是后者的“前传”。它既是世界各地歌剧院最重要的演出戏码之一,也是歌剧史上的不朽名作。
演出伊始,序曲交响乐响起的瞬间便打破了音乐厅的沉寂,在音乐厅浓厚的艺术氛围和完美的视听效果的加持下,现场观众沉醉其中。
这部喜剧色彩比较浓,音乐复杂的歌剧经典作品里,演员生动鲜活的表演、令人冷俊不俊的故事和现场音乐的相交辉映,即考验了和指挥高度的默契和配合,也展现了武汉歌舞剧院歌剧演员门极高的声乐功底,再配以表演和戏剧的动作,这是综合实力的考验。
歌剧里,纯正的意大利发音脱口而出,动听的花式唱腔接踵而至,独唱唱段气场全开各有千秋,五重唱六重唱气势十足,百年传唱的经典咏叹调《快给大忙人让路》、《美妙的歌声随风荡漾》、《瞧,天空的微笑》一一呈现,唱出了歌剧的华丽高雅,带领观众感受了纯粹的意大利风情,更是体味剧中人物的人生百态。
当晚,音乐厅高朋满座,演出现场人气爆棚,每一幕结束便听到如潮的掌声。
汉派歌剧的诞生
歌剧是来自西方的艺术,是“进口”艺术。从2014年开始,琴台音乐厅先后推出了《卡门》《茶花女》《费加罗的婚礼》等10部自制歌剧。而“制造”《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过程,显然会比此前《卡门》《茶花女》和《费加罗的婚礼》更难——《卡门》《茶花女》的主演分别来自欧洲和墨尔本歌剧院,《费加罗的婚礼》中还用了中文的念白,而现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所有演员全部来自武汉,演唱语言则是意大利语一剧贯穿!
导演解读
成为被又一部“武汉造”歌剧选中的脚本,《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自然有其独到之处。导演梅昌胜表示,从最初邀请国外歌剧演员和中央歌剧院来汉,再逐步过渡到完全由本土力量担纲,武汉不仅培养了一批歌剧观众,也让本土团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导演梅昌胜在采访中也提到,“排练西洋歌剧吃的苦其实是‘伟大的成果’。”在他看来,相比中国民族歌剧的单线条走向,西洋歌剧需要的功力是“截然不同”的,“首先演员需要跟指挥、乐队有更丰富的合作,然后需要更纯正的美声发音技巧,最后因为西洋歌剧的爆发力更强,演员除了声音,还要有到位的表演和戏剧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的音乐厅首创“武汉造”《卡门》,梅昌胜也是导演。采访时他回顾初心,表示运用武汉本土的力量来复制西洋歌剧“非常好”,“在武汉这么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观众是需要欣赏高雅歌剧的,如果说引入一台歌剧院版本的歌剧需要耗费太多资金,那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一个新的方式,让这种艺术走近武汉的观众。”
在梅昌胜的设想中,演员们在表达感情时,更重要是融入中国现代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展现武汉人九省通衢、“大码头”的性格状态。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算不像《费加罗的婚礼》一样冒出武汉话,“观众看完也会记得,这部剧是武汉人演的。”
演员解读
担纲过《高山流水》的男主,董研峰其实已经是一名成熟的歌剧演员了。但他表示,真没想到自己的第一部西洋歌剧会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除了语言关,这部歌剧本身的谱子也相当密集,“绕口令的东西特别多,我拿之前非常纠结,因为担心自己拿不下来。”他还开玩笑,“原来唱《高山流水》唱了两年,老是跟男的对戏,这次好不容易有了女主角吧,结果那么难!”
不论是曾在民族歌剧《高山流水》中扮演伯牙、此次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扮演伯爵的男高音董研峰,还是女主角罗西娜的担纲者张丽都表示,光是熟悉、背诵意大利语台词和唱段,就用掉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准备的过程中几乎是字典不离手”。
错过了首演,不要感到遗憾,今晚,汉派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将继续唱响琴台音乐厅。
往期精彩回顾
Hello,伙伴们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