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湖北自贸试验区第三批制度创新成果是......
自贸试验区工作的核心就是制度创新!
湖北自贸试验区挂牌两年来,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优化金融服务、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等领域大胆试验,现已形成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7项已在国家层面推广,在湖北省内推广的成果,分别于2018年4月(省人民政府关于复制推广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批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 )、12月(省人民政府关于复制推广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 )推出两批共计57项,即将于近期推出第三批29项,其中很多成果颇具湖北特色!
第三批29项成果是什么?又会给企业带来哪些“惊喜”?在4月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商务厅副厅长胡中海提前给大家“剧透”了部分内容。
“两无一免”简化退税流程
襄阳片区大幅简化退税流程,由税务部门主动发起退税并提供上门服务,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无申请退税”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进行专题报道。
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
襄阳片区大力推行并联审批、承诺审批、提前代办,项目从取得土地到获取施工许可的审批时间压缩到最多15个工作日,全国领先。
“专人对接+金融创新+政策供给”
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
武汉片区在国内率先提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三七开”,职务发明人可与高校共享科技成果所有权,进一步将湖北的科教资源优势变为经济发展优势。
企业工程系列技能人才与
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双贯通”改革
宜昌片区推出企业工程系列技能人才可获得专业技术职称,专业技术人才也可获得技能职业资格,加快企业“双师型”人才队伍成长。
创新知识产权“导航+质押+转化”
综合运营模式
武汉片区引导重点企业精准布局关键专利并构建关键技术领域专利池,引导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行保险公司、政府、银行5:3:2的风险共担机制,促进知识产权项目精准对接和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
以岸电助推长江航运绿色发展
宜昌片区规划、建设长江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使船舶在三峡坝区停靠或待闸期间关闭船载发动机,改由岸电系统供应能源,进一步增加了湖北改革成果的含绿量。
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可将项目从取得土地到获取施工许可的审批时间压缩到最多15个工作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促进知识产权项目精准对接和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这些改革创新成果将为企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湖北自贸试验区已经出台了两批制度创新成果,即将推出第三批。胡中海表示,这些成果的推出集中体现了湖北自贸试验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胆试验,为国家试制度、出经验,也反映了湖北自贸试验区聚焦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锐意改革、攻坚克难,制度创新由浅入深、由线下到线上、由共性到特色三个特点。
01
改革创新层级由浅入深
初期的改革从面上开始,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流程简化优化、行政效率提升方面。随着改革深入,湖北自贸试验区逐步着手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利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深层次问题,改革从碎片化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从行政管理领域向法制建设领域延伸,形成了一批体制性变革、集成创新的试点经验。
02
改革创新由线下到线上线下
协同发展
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互联网智能应用的发展,改革创新有了新的路径和载体。湖北自贸试验区利用“互联网+”积极探索政务服务网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极大地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
03
改革创新从共性领域
逐步拓展到特色领域
挂牌运行第一年,湖北自贸试验区学习借鉴前两批自贸试验区的成功经验,重点在放管服改革、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等共性领域开展改革创新,2018年3月推出的第一批成果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共性领域。随着自贸试验区建设不断推进,湖北自贸试验区围绕自身特色定位,在创新驱动和高端产业发展领域大胆探索创新,2018年底推出的第二批成果大量涉及科技金融创新和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改革,而即将推出的第三批成果则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人才集聚、知识产权转化利用等领域进一步加强系统集成。
关注
第三批制度创新成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做法?又能为企业带来哪些获得感?届时小编将为您做权威的解读和介绍,敬请期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第二批试点经验解读
记者:何习文
编辑:梁唯雅
通讯员:江畅
来源:省自贸办
热文推荐